目录(共50章)
↓↓
第1章 不是创刊词
第2章 回到了学校
第3章 侵略与和平
第4章 沉痛的回顾与光明的展望
第5章 中国的立场
第6章 现代国家与民众运动
第7章 外交的途径
第8章 在歧途上的中国
第9章 就实避虚的侵略
第10章 国防前线的华北
第11章 急迫救亡的两个条件
第12章 理智与情感
第13章 中苏友谊与远东和平
第14章 生死关头的华北
第15章 援助绥远前线将士
第16章 世界的中国人
第17章 分头努力
第18章 看电影与学甘地
第19章 体力的比赛
第20章 欢迎杜重远先生出狱
第21章 “天机”
第22章 谁的遗憾?
第23章 最前线的斗士
第24章 抱头痛哭的时候
第25章 躲到那里去?
第26章 伟大的斗士
第27章 从心坎里
第28章 青衣行酒
第29章 一心御侮
第30章 人圈
第31章 悼王永德先生
第32章 几个疑问
第33章 爱人与祖国
第34章 倾诉
第35章 惨痛的经验
第36章 前途的障碍
第37章 在天津的一个夜里
第38章 枪口余生
第39章 梦
第40章 谋生与屈辱
第41章 惨死
第42章 追逐异性
第43章 我的外交
第44章 纱厂工友们的呼声
第45章 民众广大的力量
第46章 救国组织和时事研究
第47章 阿静
第48章 怎么回事?
第49章 以血泪的私蓄贡献国家
第50章 热血沸腾的时候
同类推荐
拾味纪 唯爱与美食不可负
这不只写给女人看的书,而是适合男人和女人看的爱情良方。独木不成林,爱情是男女两个人的事,如果我只教女人如何在爱情里找到真爱,那是把男人当傻瓜显然是不行的。本书是与美食有关的爱情手册,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兵法,不是改造,也不是控制,爱是润物细无声的心灵甘露。没有谁非得吃定谁的道理。北大的源头在哪里?
北京大学的历史源头在哪里?其思想轨迹大体如下:(一)1918、1925年,蔡元培校长两次讲到:中国古代太学是近代新北大的“高曾祖”;(二)1925年蒋梦麟代校长判定:本校由国子监改为京师大学堂;(三)1948年胡适校长提出:北京大学是历代“太学”的正式继承者;(四)1964年前后,陆平校长提出:继承太学、学习苏联、参考英美是北大三大办学方针;(五)20世纪60年代和1982年,冯友兰讲:北大校史应从汉朝太学算起;(六)1987年,任继愈指出:北大源头应追溯到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开办太学;(七)20世纪80、90年代,季羡林在北大九十周年校庆时提出:北大历史应从国子监创办算起,还可上溯到汉代太学;(八)1986、1988、1997年,萧超然反复讲:北大源头可直接上溯到代代相传的晋代国子监;(九)1998年,我提出:北大最初历史源头是公元前124年西汉太学创立,直接源头是古代北京地区的太学和公元947年辽南京太学、1287年元大都国子监。
热门推荐
新商业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革命
技术的发展时常出于偶然,而天才的创意往往来自于对于现实生活的洞见。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那些真正改变经营形态、商业模式甚至全世界的时刻,是在人们将那些看似并不十分神奇的“新”技术放入到现实场景中的瞬间。技术与现实、用户之间,正在以更加充满想象力的方式结合与关联,下一个“iPhone”般的革命性创新或许正孕育于其中。这场变革带来的冲击波将会对当下的商业形态产生强烈的震动,但幸运的是我们身在其中。一抹沧桑
陈玺??一九六六年生,陕西乾县人。一九八九年,武汉大学毕业,经济学硕士,律师。曾在高校任教,现为东莞市工商局副局长。求学时执迷于科学、哲学,主要思考社会领域的非线性机制,将耗散解构理论应用于经济和认知领域,发表论文多篇。少年时代有诸种版本的梦,质疑多思的性格,生活总在忧郁灰色长廊中徘徊。多维的感知就像一粒粒种子在悄然发酵,始终没有一个出口。鬼使神差中撕开了一个口子,蓦然回首,原来那是一个文学的通道。文学就像揉面,得在生活的历练中将面揉好醒到,用智慧的清泉搓洗,端出来的是一碗酸辣飘香的面筋。出版有长篇小说《暮阳解套》,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作家》《飞天》等杂志发表多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