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7200000040

第40章 精确的比喻和混乱的比喻——不伦不类和牵强附会(1)

一、优美的比喻和幽默的比喻

为了把话讲得生动一些,人们常常求助于比喻。比喻的妙处在于准确。准确的比喻,易于传情达意;不准确的比喻,会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在一般的语境中,比喻贵在准确、精致。比如说,你面前有一条小河,是新开的人工河,它很直,不像天然的河道那样弯弯曲曲。根据它笔直的特点把它比作琴弦。这个比喻挺有诗的抒情性。但是把它比作电线杆子或棍子行不行呢?不行,有点滑稽、可笑。为什么呢?因为琴弦不但直,而且和优美的乐曲联系在一起,而电线杆子和棍子却没有这种美妙的联想。要追求比喻的诗意,不但在外表形态上要准确,而且在联想和暗示意义上要和谐,稍不注意就会不伦不类,大煞风景。

但是如果你不追求诗意而追求幽默感的话,不妨比得不伦不类。如把小河比作棍子、筷子、电线杆子,可能引起会心的微笑,比作琴弦就不能给人带来欢乐了。又如,把孩子的脸比作苹果,如果要更准确一些、更优美一些,可以加一点形容说:只是比苹果多了两个酒窝。要来点幽默的趣味就不要这么精致,而应该往不伦不类的地方去想,例如说:孩子脸红得像红烧牛肉似的。

在人们的心理定势中,诗的美妙倾向通常占着优势,因而很少有人往不伦不类上去费心思。比如说,你对学习演讲的听众说,演讲应该短小得像智慧发出的火花,这是很有诗意的,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林语堂用过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比喻:“演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因为不伦不类,就有点令人忍俊不禁了。

有一次,我参加毕业学生的联欢会,被安排在会场的中央就座,学生们是出于尊重,但实际上却阻断了我和学生的交流。我很想说这样不好,把我安排在当中好像众星捧月一样,但星星和月亮却无法对话了。转而一想,这样太抒情了,于是我改用一个不伦不类的比喻,说:“我希望今后开联欢会不要把我们这些老头子安排在会场中央,因为这太像婚礼中的新郎和葬礼中的死尸了。”我一说大家都笑了。

事后,我分析自己的语言,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那个“葬礼中的死尸”,虽然不伦不类,但是自我调侃变成了自我丑化,在分寸上有点过分,因为这是个联欢会,大家又很尊重自己,而自己却这样不自重,把大家的尊重看成可怕的事,这有一点煞风景,这个比喻不成功。前面一个比喻,把自己比作新郎,固然与作为老教师的身份不一定和谐,但拉开的距离不大;如果把“新郎”改为“新娘”,拉开的距离就更大了,反差幅度更大,因而也就更可笑了。

由此可见,不伦不类的比喻之所以具有幽默意味,就是因为它不和谐、不相称、不一致,因而要尽可能拉开距离,以扩大这种不和谐,所以“新娘”比“新郎”来得幽默。但距离也不是可以无限扩大,如新娘令人联想到婚礼,这与当时现场的联欢气氛又是一致的、和谐的,而葬礼中的尸体,虽同为注意的中心,但是与联欢的气氛却不和谐,无法自然过渡。可见,幽默感不仅仅来自表层的不一致,而且和深层的一致密切相关。

可以说,幽默感的精致,就在于一致和不一致的统一。

因而不伦不类不是绝对的,表层“错位”,深层却是“复位”,不和谐中又有和谐。在一个层次上拉开距离,在另一个层次又能缩短距离,这就是不伦不类的比喻的结构特点。幽默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精神交流,如果光是表面的不伦不类,就太简单、太低级了。对幽默过分简单地理解,可能使幽默降格为滑稽。

人们通常在诗中倾向于追求美化,比如一个人在唱歌,恭维他一下,可以用诗的比喻、美化的方法,例如:唱得好,好像小溪流水,又像春风细雨。但幽默则相反,往往以“丑化”见长。你可以说:好什么呀,驴叫似的。由于两者太不相称了,这种不和谐的反衬,至少有一点滑稽的味道了,当然还不够幽默,太尖刻了,太不友好了。比喻的距离虽然拉开了,心灵的距离却不能缩短。

二、尖刻的幽默与温和的幽默

运用不伦不类的比喻是很容易的,但也要有比较不同凡俗的意味,如果意味太俗,就难免停留在滑稽的水平上。许多评论家都曾指出,鲁迅的散文、小说很幽默,也有不少评论家指出钱钟书的《围城》也很幽默,但二者风格不同。鲁迅的幽默往往来自于歪理歪推,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不少了。钱钟书的幽默则往往来自不伦不类的比喻,在《围城》中几乎凡有幽默感之处,差不多都有不伦不类的比喻。例如在《围城》第一章,钱先生通过从欧洲留学归国的苏小姐的眼睛(自然是带一点成见的)去看风骚的鲍小姐: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这里的比喻之所以幽默,首先是因为本体与喻体之间的不伦不类,把风骚女人的肉体比作熟食铺的肉和“真理”。两个比喻,从俗气和典雅两个极端上拉开距离,由于逻辑的复合性的反衬的效果,显得极端不和谐。其次,对于这两个比喻的解释所提出的理由也是不和谐的,熟食铺的肉是动物的肉,是死的;真理的“赤裸裸”,是不用掩盖之意,并非指肉体。第三,这里的意味,不仅在于对风骚的鲍小姐的讽刺,而且也在于对苏小姐带有成见、嫉妒、挑剔的女性眼光的讽喻。

钱先生在《围城》中运用这种不伦不类的比喻太多了,很多有十分明显的居高临下之感,因而过分尖刻的也屡见不鲜,故钱先生的幽默感不够宽厚,不免时时被辛辣的讽刺所淹没。如在《围城》第二章,写方鸿渐留学四年,回到家乡小镇,他的感觉是:“所碰见的还是四年前的那些人,那些人还是做四年前的事,说四年前的话。甚至认识的人里边一个也没有死掉。”这就非常刻薄,好像巴不得那些思想麻木、停滞、陈腐的乡亲死掉。鲁迅在《祝福》中,写他回到故乡鲁镇,也是厌恶人们思想没有任何变化。但是,鲁迅只是写人们没有什么变化,对于封建礼教的代表鲁四老爷的描写也只是:

他比先前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同样是厌恶思想意识的麻木和陈腐,同样是很幽默,但鲁迅的幽默就温和得多。因为这里,没有钱钟书那种恨他不死的愤激,有的只是对其沉浸在自己愚昧而陈腐的观念中的可笑可怜的洞察。

钱钟书在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有一篇讲到《伊索寓言》中蚂蚁和蟋蟀的故事:蟋蟀在冬天向蚂蚁借粮,蚂蚁不借,蟋蟀就饿死了。据说作家就是蟋蟀的化身。钱先生由此推断,作家活着时那些亲戚和朋友都是不借粮的蚂蚁,而死后却借作家的名字来赚钱,如写回忆怀念文字之类。这就几乎把所有写悼念文章的人一棍子打死了。又如把那些没有艺术欣赏力的批评家比作身在后宫美女之中的太监,“虽有机会,却无能为力”,这都是刻毒有余的。而鲁迅除了在某些杂文中用语尖锐,在散文中,特别是在回忆自己童年时代有所交往的人物,其幽默常常很温厚,这是因为他常常把自我调侃的成分渗入牵强附会的类比和推理之中。如《父亲的病》中,一开头就写了这样一个中医: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可是鲁迅却写得十分含蓄,一点愤激之情都不直接流露出来;特别不直接写病家如何悲痛,而是强调医生的可恶,着重突出病家的从容,医生的狼狈,但是也狼狈得从容而可笑。幽默心态和讽刺的心态最大的不同,就在从容与否上。

三、契诃夫的幽默为什么不尖刻

为了减少不伦不类比喻的讽刺性、攻击性,一些幽默大师对所嘲弄的对象给予同情,写出他们的善良。如契诃夫在《宝贝儿》中写那个没有个性的女人,她跟上什么男人,就用什么男人的职业语言讲话,闹了许多笑话,但对于自己的尴尬并不感到委屈。契诃夫还把幽默和自我调侃结合起来运用,攻击对方的锋芒可能因自我调侃的趣味而钝化。

在文学史上,作家和评论家的关系向来不和谐,因而作家对评论家常有不客气的尖刻比喻。例如:评论家是寄生在作家身上的虱子。这样的比喻太凶了,把评论家当作吸血自肥者。有新闻记者问契诃夫对评论家的看法。契诃夫说:作家是马,正在耕田,而评论家则是一群牛虻,它们不断地去叮马的屁股,弄得马不得不停下来用尾巴把它们赶走。契诃夫把评论家比作牛虻,虽然也是吸血的,但是,并不太尖刻。这不仅是因为牛虻有翅膀,比虱子总要体面些,还因为契诃夫把作家也比成了动物,也是很无奈的。

这两个比喻之所以不显得尖刻,原因在于契诃夫在这里降低了作家的心理优势(也是动物),增加了作家的可怜相,双方无声的对抗缓和了,幽默的品位就提高了。

同类推荐
  • 走近冯友兰

    走近冯友兰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与中国整个现代化命运相关联,其经历与著述体现了近现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冲突。本书的作者,多为冯门弟子、冯学专家和一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们对冯先生的研究、介绍,能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一代哲学大师的真是风貌和人生思考。腰带(正面)读懂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做人为学的必读之作海峡两岸学者陈来、翟志成等研究还原一个真是的冯友兰俯仰无愧怍,海阔天空我自飞我的父亲不孤独腰带(后面)父亲就是这样,各项运动榨不死他,诽谤、攻击毒不死他,谩骂谣言压不死他。他活下来,不仅“照着讲”,还要“接着讲”,写哲学创作,创造新文化。在没有任何言语空间的时代,也要从砖缝里冒出一点点生命的绿色。——冯钟璞
  • 活用庄子:安时处顺

    活用庄子:安时处顺

    本书是介绍庄子智慧的文化读本,作者基于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平台上,对庄子智慧进行阐释和解读。作者论述了庄子智慧在启发心灵方面的价值,指明了当今社会,人们如何运用庄子智慧去顺应自然、认识自我、透视人性,在自主自足中圆满人生。作者还讲述了许多西方人士吸纳庄子之言、善加应用并获益良多的实例,中国读者读来会自发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由衷自豪感和深切共鸣。本书的出版有益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存在知识断层的中国人重拾经典提供便利。
  •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都市的繁华、漂泊的迷茫、生活的压力,让我们逐渐失去了品味幸福的能力。为了找回内心的宁静,有的人到处奔走寻求,可是修了很多年,没有任何改变。因为,这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境遇历事炼性,对人炼心。做到心中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一些责任和义务。当你不求回报地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家庭等都会顺利。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热门推荐
  • 不如不遇倾城色

    不如不遇倾城色

    她是一个受尽宠爱却又极其冷漠的女子。她看尽悲欢,看尽离合。却始终没有摆脱命运的纠缠。她爱那个男子,可是那个男子,怎么可以连承诺都不肯给她。一场邂逅,一树桃花,一眼回眸。究竟,谁是谁的劫。告诉她,你会记得她。因为,她心底曾有过你的伤。
  • 凤起戾天

    凤起戾天

    传闻北冥帝王还是太子时,便嗜血成性,暴戾恣睢,手段残忍,连反臣家唯一的婴儿也不放过。自他登上帝位,便成为一代暴君。传闻北冥帝王战功累累,将北冥治理的井井有条,即使他冷血成性,却受百姓爱戴拥护。传闻北冥帝王长相美艳无比,万千女子都迷恋崇拜,却无人想嫁,因为那个神一样的男子,是她们不敢遐想的。传闻……有很多很多的传闻,有人说他是魔鬼有人说他是神。当世人认为无人与那个神一般的男子并肩时,却出现了一个似他们君王一样令人崇拜又恐惧的女子。“北冥羽,你丫的去吃翔吧。姑奶奶不伺候了。”某女暴乱。“皇后莫恼,气大伤身,朕会心疼的。”某帝王脸心疼。“滚粗。”苏鸢双眼含泪,什么不近女色,什么暴戾恣睢,什么神一样的男人,都是狗屁,传闻不可信。
  • 诸子今读

    诸子今读

    先秦诸子的文化合力实现了对王者形象的成功设想,孕育了统一和富强的汉唐雄风。本书形成了一个由合而分,又分中求合的理论框架,选取的是诸子九家,其实辐射到的是整部春秋战国思想史。本书做到了学术性与大众性的结合,尽量将艰深的诸子思想和当前的社会难题关联起来,让诸子思想发挥现实意义。
  • 超级能源强国

    超级能源强国

    1987年的大学生,包分配,做公务员易如反掌。2012年的大学生,烂大街,毕业即失业。穿越成为1987年的北大生,苏城终于享受到了天之骄子的待遇。宝洁公司,松下电器之类的世界五百强,是绝对看不上的。
  • 太阳船上的孩子

    太阳船上的孩子

    《太阳船上的孩子》是雅丝米娜的行旅散文集,冷静而幽默地记录了她在威尼斯、莫斯科、埃及等地旅行的经历和感受。在面对旅途中不同文化的碰撞时,这位来自巴尔干半岛上的旅行者既有大胆辛辣的揶揄,也有不遗余力的赞美。作品中充满令人惊叹的细节:叹息桥上的贡多拉、科托尔的暗格匣子、喜来登酒店里的俄罗斯女孩、开罗川流不息的街道……这些“特写”片段,这些沉淀着深厚历史的城市,以一种鲜活、丰满的形象跃然纸上。
  • 我们也曾颠沛流离

    我们也曾颠沛流离

    时光荏苒,墨色青春里;也许我们经历过创伤,也许我们体味过幸福;但,终究,我们会失去一切;时间是个残酷的东西;不经意之间,我们就那样错过了;我们不曾携手与老,不曾开颜欢笑;但我们,曾一起颠沛流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有时,天文学中最简单的问题却是最难回答的。比如这个问题,就曾经引起过许多大科学家的讨论……本书得出的结论是:夜空的黑暗和宇宙有关,即宇宙时空的有限性和宇宙组成成分分布的无限性密切相关。
  • 亭台雕栏有缕兰香

    亭台雕栏有缕兰香

    桃粉了接着梅的香,水清了沾上血的腥,兰花白无暇,似绫段锦帛,世间必无回头草,亭台雕栏冷落了人心,何时才能相遇?他不知,他不问,难过了,就只想把她捧在手心里。
  • 李嘉诚教你把生意做大

    李嘉诚教你把生意做大

    提起“李嘉诚”,就会让人想到“财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李嘉诚就是财富的代名词。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至今已经连续15年蝉联该榜榜首。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李嘉诚排名第20位。他是经商赚钱的天才,也是管理企业、领导团队的帅才,但其实他还是一个出身贫穷的苦难少年。李嘉诚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还是道德上的楷模,更是商业领袖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功充满传奇色彩,但又是一种必然,这是因为他懂得做生意就是做人,坚持以和为贵、分享共赢的经商策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