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0800000018

第18章 神秘大峡谷(17)

李联林话一出口,掷地有声,全场的目光都盯在了他的脸上。李联林当然知道,在这个会上他是最没资格讲话的一个——发射指挥部的会议,他是没有权利和资格参加的,只因为今天是扩大会议,所以才扩到了他的头上。但出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不得不讲:“火箭控制系统出现的这种抖动现象,完全是因为我们在地面测试过程中,由于测试方法而引起的干扰信号所致。根据我去年作过的100多次试验表明,火箭现在出现的这种现象,不是火箭本身的故障,等到时发射平台打开后,这种抖动现象便会自动消失。因此,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再去重新检查什么故障!”李联林刚一讲完,有专家便站起来谈了反驳意见。于是,两人当场便争论起来,争得面红耳赤,相持不下。

但最后,主持人还是宣布,按刚才研究的意见办。

自认为真理在手的李联林便上了脾气,会还没结束,便屁股一拍,转身出了会场,还生气地甩出一句话来:“要查你们查,我不管了!”

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只在瞬间,便会更改原有的轨迹。这天的李联林如果俯首帖耳,听之任之,那后来的结果肯定是另外一个样;但他当众发了脾气,讲了真话,这脾气这真话又被司令员和老总们看见了听见了,而司令员和老总们看见后听见后又能以事业为重而不计小节——司令员和老总们见李联林气冲冲地走了,马上便叫一个副参谋长去把他追回来,要听听他到底有什么解决问题的绝招?

于是,副参谋长出门叫住了李联林,问:“你说火箭没有问题,你能证明火箭没有问题吗?”李联林回答说:“当然可以!”“那需要多少时间?”“半个小时!”“那好,你跟我来。”李联林这才又跟着副参谋长进了旁边的一间小屋,然后向司令员和老总详细谈了自己的意见,并讲明了检测火箭的方法:先把发射平台全部打开,对火箭进行一次模拟发射试验。

指挥部同意了李联林的这一试验方案。有关人员当即随同李联林驱车赶到发射场,经过短暂的准备,除了最后不按动“点火”发射电钮外,一切照发射程序进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火箭没有问题——真理的王牌,在持不同意见者李联林的手上。

双方皆大欢喜。发射场的测试工作,继续按原计划进行。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减少了多余的扯皮。

可事后的李联林转念一想,头上竟冒出了一片可怕的冷汗。

想想,当着那么多大专家、大人物的面,他竟无所顾忌,口出狂言,万一后来的结果证明不是他对了而是他错了,他的人格,他的自尊,他的水平,他的脸面,岂不全部完蛋!然而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它有时会像枪口一样逼着一个人成为胆大包天的强者。

当这种后怕转瞬过去之后,李联林想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单位,一个会场,在任何情况下都只有一种声音,那岂不更为可怕?

19.火箭再次发射

1984年4月8日,是西昌再次发射同步通信卫星的日子。这个日子首先让气象工作者感到头疼。因为从4月初起,西昌便进入雷暴季节,如何准确选择最佳发射日,便成了压在气象工作者心上的一块石头。近两年来,基地的气象工作者们认真查阅了西昌地区1939年以来的气象资料,翻看了近10年的历史气象图册,同时还验证了350多个雷暴预报指标,并派出雷电报警观测组,走访了当地许多的气象哨所。为了报准这次发射的天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先生也来到了西昌基地,指导天气会商;基地气象台还专门请来了一位很有经验的彝族老人,每日上山观察天气,提供情报。最后,通过对气象资料的综合分析,气象部门作出了4月7日至9日天气较好的结论。于是,国防科工委决定:4月8日晚实施发射!

但天有不测风云。虽在理论上预测4月8日是个好天,到了4月8日还是不是好天,谁有绝对把握?所以4月8日这天天刚蒙蒙亮,负责气象预报的参试人员便早早起了床,走出房门或者爬到山上,提心吊胆地看老天的脸色去了。而这天对其他人员来说,也同样是个难以叫人心平气和的日子。因为通信卫星的发射,今天已经是第三次组织发射了,要是再打不上去,“发射窗口”就会越来越小以至完全没有。再说,又如何向国人交待?

好在这天上午阳光灿烂,晴空万里,发射场的上空,一片宁静安详。中午11点进入发射8小时程序后,各系统设备也运转正常。不过,各系统仍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大意,特别是发射系统,每一步工作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因为昨天晚上的教训至今令他们心有余悸:发射团加注中队在加注火箭常规燃料的时候,一个阀门因质量问题突然出现阀瓣脱落,四氧化二氮刹那间急剧向外喷出,整个加注泵间顿时弥漫了棕红色的滚滚烟雾。

在此紧要关头,发射团三中队的操作手们冒着有毒气体奋不顾身冲入泵间进行抢救,最后才排除了故障,保证了火箭低温燃料加注的继续进行。

下午5点——离火箭点火发射还有2个小时,老天爷好像要故意作对似的,突然在发射场的上空卷起层层乌云,随之还下起了豆大的雨!刚刚还沉沉静静的发射场,很快出现了一片躁动。几位搞气象预报的同志在发射场上围着高高的发射塔架跑来跑去,随时传递和交换着各种情报信息。表面上显得很是冷静,内心却比谁都着急。而在发射场东边的一个角上,总总师任新民、火箭总师谢光选、火箭副总师王之任、卫星总师戚发轫等几位航天专家,更是焦虑万分。他们有些无可奈何地站在那儿,时而望东,时而望西,雨水打湿了他们花白的头发,不一会儿,全身的衣服也都湿透了,却分不出哪是雨水哪是汗水。

天上的雨还在下着,发射场的气氛愈加紧张。尽管发射场和火箭本身均已采取了周密的防止雷电击打的措施,但低温燃料火箭的特点,就是最忌讳雷雨天发射。所以,面对乌云密布的天空和淅淅沥沥的雨点,指挥员们的决心有些犹豫起来:是马上中止发射?还是程序继续往下进行?发射时雷雨是肯定消失?

还是会突然增大?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发射指挥部召开了临时紧急会议。指挥长和专家们赶到指定地点时,个个气喘吁吁,神色严峻,相互就在草坪上随便一坐,便开始了会议。会议对有关的几个问题简单议了议后,便把焦点集中到了气象问题上:两小时后实施点火发射时,到底会不会出现雷雨?这个问题必须由气象科科长吴传竹正面回答。

大腹便便的吴传竹平常是个很随意很潇洒的人,但值此关键时刻,一旦要他一锤定音,心里也难免有些紧张。西昌是第一次发射,再加上“长征3号”火箭又是第一次使用低温燃料,而这种低温燃料对雷电又最为敏感,火箭起飞后万一碰上雷电,便会毁于一旦!现在,离火箭点火发射还有两小时,两小时内老天会有什么变化,两小时后老天又会是什么脾气,谁说得准?预报对了,万事大吉;预报错了,自己坐牢掉脑袋倒是小事,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希望,如何了得!但推卸责任,不是吴传竹的性格。

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他从人群中一步站了出来,尽管说话时神情有些紧张,但语气却很肯定:“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资料来看。7点前后发射场区上空不会再有雷雨,地面风小于5米/秒,完全可以发射!”“能保证吗?”指挥长问。“我们是立了军令状的!”吴传竹答。

听了气象科长这番话,多数专家放心了,但仍有少数专家半信半疑。因为气象科长毕竟是人不是神!为了慎之又慎,有关部门很快又请来了一位70多岁的彝族老人。这位彝族老人中等身材,脸膛黝黑,头戴一顶羊角帽,身披一件“查尔瓦”,眼睛里充满了一种很容易让人看出的得意与自信。此老人最大的嗜好是喝酒,据说他饭可以不吃,但酒不能不喝,3斤酒一次灌进肚里,依然还能分清天上人间东西南北。这是一位有着相当丰富气象经验的老人,在西昌一带享有“活气象”之称。为了给这次发射选准一个好日子,他已经带着酒壶蹲在山上连续观察了5天的天气变化情况了。所以当他乐呵呵地来到发射场接受指挥部的“考验”时,只老老实实地说了一句:“等一会儿就是好天。”

“会有雷雨吗?”有人担心地问了一句。“不会有雷雨!”老人还是一句话。“万一你说错了怎么办?”有人又紧逼一句。老人笑了,提起裤腰上的酒壶,猛地灌下一口,而后肯定地说:“我要是说错了,这一辈子不再喝酒!”

在场的人都笑了。根据“土”、“洋”两方面的意见,发射指挥部最后决定:发射时间不变,按预期计划进行!

紧张了一时的发射场,又很快平息下来。然而,当给第三级火箭加注低温燃料——液氢液氧时,发射场上另一个颇有风险、让人担心的场面又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70多米高的发射架上,头戴安全帽、身穿防护衣的加注战士,正在小心翼翼地给火箭加注低温燃料。渗透出来的燃料与空气刚一接触,便形成一团团白色的烟雾,飘飘忽忽,时强时弱,弥漫了整个发射塔架,给人造成一种极为恐怖的景象。

此刻,夜色已经开始降临,天上的云块游戏似的作着飘移,零零星星的小雨还在不急不慢地下着。由于加注低温燃料危险极大,所以除应该留守的工作人员外,其余人员已经全部撤离了发射场。于是喧闹了一天的发射场突然寂静下来。而正因为这种突然而至的寂静,使正在加注的发射场一下便显得恐怖起来。

这时,迎着恐怖,却走来一位70开外的老人:花白的头发,中等的个子,身体瘦小,却显得硬朗,尤其是走起路来,总是格外的精神。这位老人就是通信卫星五大系统的总总师任新民。每次发射加注时,他都要亲自到加注现场看看。他知道,液氢液氧的加注,是今晚给火箭的最后一道“晚餐”。这顿“晚餐”能否顺利“喂”进火箭的肚子里,对今晚能否点火发射,相当关键。

任老总越过发射场坪,径直往发射架走去。他的身后,是左右不离的秘书。这时,为了防止静电引起火花,发射架上的电梯已经停止使用了,任老总便迈动双腿,一层一层地往上爬。发射架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几十年来,无论是在戈壁,还是在秦岭,不管是在东北,还是在西昌,每次发射时,他都要爬上好几次发射架。尤其是在火箭起飞的前夕,他总要来看一看,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要为远去的儿子送送行。

“任老总,你不能上来!”任老总刚爬到第四层,就被站在发射架上的李联林叫住了。“我看看就下去。”任老总说。“不行!”

李联林态度严肃。

“我有特别通行证。”任老总指了指自己胸前的红色特别通行证。“有什么证也不行!现在正在加注,极不安全,您必须离开!我是这儿的现场指挥员,您得听我的!”李联林十分严厉,甚至态度有些凶狠。

“没事儿,我看看就下去。”任老总态度很是诚恳,依然竭力争取着。“绝对不行!”李联林几乎是喊了起来。

任老总不再说什么。他抬起头来,望着发射架上加注战士们晃动的身影,望着火箭腰身上“中国航天”那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眼睛慢慢潮湿起来。而双脚,却难以挪动半步。

就在这时,李联林看见了任老总眼里滚动的泪花。他的心受到了震颤,一下软了下来,真想让老总留下算了。但理智又很快控制了他的感情。他知道,任老总是航天事业的栋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加注低温燃料时,发射场比战场还要战场,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他自己在昨天晚上就写好了一份遗书,今天出门时已悄悄压在了枕头底下)。他必须对国家负责,对他本人负责!于是他当即转身喊了一句:“安全员!”“到!”安全员立马赶了过来。“马上把这位老总扶下去!”“他、他不走怎么办?”“就是扛,你也要给我扛下去!”李联林厉声下了命令。

任老总终于还是走下了发射架,离开了加注现场。李联林望着老总远去的背影,心里禁不住涌起一股酸楚的滋味,于是在心里说了一句:“老总,对不起了!”他知道自己刚才态度不好,但他相信老总能理解他的一片好意。

半小时后,低温燃料的加注顺利结束。晚6点30分,发射场上空的云层渐渐开始散去。7时许,天边露出了几颗星星,发射场的上空,果然一片好天!气象科长吴传竹和其他搞气象预报的同志,心上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整个发射场区的气氛,也一下变得轻松起来。

发射进入了最后25分钟的准备。所有参观发射的人群已在指定的大厅或者山上就位。所有测量、控制和跟踪设备均处于待命状态。高悬在避雷塔上的扬声器不断传出的发射指挥员们相互之间的报告声和口令声,把发射场的气氛推向了一个白热化的程度。

“1分钟准备!”指挥员口令刚出,只听“啪”的一声响,各个部位的插头自动脱落,乳白色的“长征3号”火箭便挣脱了任何束缚,一丝不挂地袒露在了众目睽睽之下。

“牵动——”离火箭点火还有30秒钟。光学跟踪系统设备启动。

“开拍——”离火箭点火还有4秒钟。各种高速摄影、录像设备和遥测系统设备启动。

“点火!”发射指挥员佟连捷庄严地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

发射操作手敏捷地按下了“点火”按钮。

同类推荐
  • 青少年百科·上

    青少年百科·上

    《青少年百科》是我社最近推出系列长卷之一,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增强青少年全面修养的良师益友。
  • 宇宙未解之谜

    宇宙未解之谜

    仰望苍穹,环顾四野,人们看到的是苍茫辽阔而没有尽头的空间,这个空间被人们定义为“宇宙”。关于宇宙,《淮南子》中有语:“上下天地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即是说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人们置身于“上下天地”中,但是却总是无法真正地看清宇宙的真面目。人们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最早的探索,表现在美丽的神话故事当中。中国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都是描述天地如何形成的故事。而在西方文明当中,上帝六天创造世界的故事也被世代流传,并且曾经被认为是世界的开始和起源。随着人类文明智慧的发展,人们开始掌握一些自然的规律并且学会利用这些规律。
  • 海洋馆漫游:海洋动物乐园

    海洋馆漫游:海洋动物乐园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宇宙大发现

    宇宙大发现

    人类对奥妙无穷的宇宙的认识进程,首先是从地球开始的,然后由地球伸展到太阳系,进而延伸到银河系,再扩展到河外星系和总星系,最后再回到地球上。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宇宙,丰富了宇宙的内涵。宇宙空间是浩瀚广阔的,人类研究宇宙和发现宇宙的历史相对来说还是很短暂的,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日臻积累,人类对宇宙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 生活知识百科(第三册)

    生活知识百科(第三册)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知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家庭生活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为更完善、更及时地向人们介绍生活知识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需要。本书针对家庭生活知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科学的指导,是专门介绍家庭生活知识的百科式的工具书。其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其他图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热门推荐
  • 小梦录

    小梦录

    此即本人梦境之见衍生续写,涵盖类型较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确是梦中所见,整理于此)。
  • 雪圣界

    雪圣界

    少年去异国寻找不死草得到与失去选择与结果
  • 如尧似鹫

    如尧似鹫

    有时候小白自己也看不透,她自高中入学以来一直暗恋着的男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双耳失聪,却拉了一曲令她一听钟情的小提琴;温柔和煦,却又一直笑得疏离淡漠。直到他那样阴郁暗沉地看着她,直到她看见一人坐在阴暗小巷里,坐在血泊里的他。小白想,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那么难懂。那分明就是两个人。
  • 帝玄策

    帝玄策

    “吾有帝王法,一念山河碎,吾掌帝王权,一念天下归。”这个世界啊,没有王法已经太久太久了,宗门大庙皆恃强而立,万族异族以神人自居,唯有百姓平民在这水深火热的世界中还如刍狗一般苟活,既然这片天地没有法度,那便由我来制定这个规则吧。吾执帝王权,天下必归依。
  • 熊猫明历险记

    熊猫明历险记

    这篇名叫《英国老人的最后心愿》的文章,讲述了英国老人大卫·特纳到成都看大熊猫的故事。特纳之所以不远万里来成都,是因为身患重病可能不久于人世的他,想起了童年时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并帮他度过难关的大熊猫——明。1938年至1944年期间,在战争阴霾笼罩的伦敦,来自中国的大熊猫明,成了整个英国人的精神偶像,支撑着他们勇敢抵抗法西斯的侵略。
  • 蓝色面具

    蓝色面具

    这是誉田哲也的一部长篇悬疑推理小说,是“姬川玲子”系列的第三本。本书讲述了一名曾经在黑社会庭田组卧底的木野一政被人出卖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后走投无路,令其本就古板的性格变得扭曲。于是他改头换面用自以为正义实则犯罪的方式暴力打击黑社会,最终被逮捕的故事。网络版内容简介——在获释的第六天,那个黑帮头目却横尸在西池袋一丁目的繁华地段。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了一起案件,却没有任何的头绪。没有人看到,没有摄像头拍到。是临时起意还是预谋已久?究竟是谁,如何做到的?……现在我觉得,自己到底还是无法理解他的本质。把恶徒抢光,杀光,把抢来的钱烧光,然后接着去抢。虽然能感到他心中有恨,恨意的焦点却久久不明朗。
  • e时代的危机公关

    e时代的危机公关

    本书从相关企业应对危机的得与失中,和广大读者一起来探讨网络时代的危机公关应该如何应对。特别是在WEB2.0时代来临的时代,企业的危机公关系统也应该与时俱进,快速升级!在经过危机的锤炼后,练就更加矫健的翅膀,飞向更加高远的蓝天。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是享誉世界的德国传记大师埃米尔·路德维希的代表作,是拿破仑传记中的经典之作,也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拿破仑生平传记。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以史实为基础,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传奇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和心路成长的历程。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将拿破仑的伟大魅力和历史功过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拿破仑传》是一部探究伟人心路历程的命运史诗。
  • 修仙之科技大亨

    修仙之科技大亨

    水蓝星万年不遇的超级大脑重生修仙世界。科学规划灵脉,告别灵脉差距。科技改善环境,告别三劫六难。苏长安:吾等修仙之人追求天道本逍遥,何必如履薄冰呢?来,走进科技强仙新时代……
  • 七国女帝

    七国女帝

    七国争霸,逐鹿天下!她有着高贵的身份却过得不如最低贱的奴仆!她是少数人中天赋能力觉醒之人却被亲生父亲逼迫献舍!她不再受世间条例约束,注定要一飞冲天站在万人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