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500000015

第15章 兴学与育人(4)

可就在王洙大展才华之际,庆历四年十一月,因为参加苏舜钦一次宴会,被“庆历新政”的反对者章得像、王拱辰等人罗织罪名,贬知濠州。实则是要进一步清洗庆历改革派人物。史载:“民以为过薄,而拱辰等方自喜曰:吾一举网,尽矣。”据说成语“一网打尽”的出处在此。庆历五年,王洙再迁知襄州,途经邓州,特意拜会老兄故友范仲淹。二人诗酒唱和,感慨良多。范仲淹写有《依韵和襄阳王源叔龙图见寄》,诗很感人,如下:

高车赴南岘,弊郊主东道。

风采喜一见,布素情相好。

屈指四十秋,于今岁寒保。

我起为君寿,善颂复善祷。

愿尽杯中物,薄言理可到。

君子贵有终,功名非必早。

朝端卿大夫,所尚贤而老。

世虑久乃周,圣门深已造。

与君誓许国,无忝于祖考。

洁如凤食竹,乐若鱼在藻。

安得长相亲,时时一绝倒。

不忘平生期,明月满怀抱。

此时,已然五十七岁的范仲淹抱病邓州,会见王洙后,依然不改初衷,认为绝对不能大材小用,便第三次上书仁宗,举荐王洙,再草《乞召还王洙及就迁职任事札子》。内中言道:

臣闻国家求治,莫先于擢才;臣之纳忠,无重于举善。……王洙文词精赡,学术通博,国朝典故,无不练达,搢绅之中,未见其比,以唐之虞世南,先朝之杜镐方之,不甚过也。……徒以横议中伤,例谴居外,三经赦宥,未蒙召还,恐非圣朝弃瑕采善之意。……伏望圣慈,不以人之小累而废其大善。如朝廷采鸿儒硕学以备询访,则斯人之选,为中外所服。……欲乞特赐召还,仪表台阁。倘朝廷意切生民,重其外补,则乞就迁近职,别领大藩。使搢绅之列,知稽古有劝,为善弗掩,实圣政之端也。……或不如举状,臣受上书诈不实之罪。如朝廷擢用后犯入己赃,臣甘当同罪。

范仲淹押上一生清名和政治生命,甘愿第三次举荐王洙,如此肝胆胸怀,古今能有几人!王洙也无愧于三荐之恩,不但教育出成批的睢阳学者,而且成为北宋校勘、编纂古代典籍的佼佼者,更有奇功的是,他从翰林院所存的大量蠹简残策中,发现了东汉张仲景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后世简称《金匮要略》,功德无量。

再讲“孙故事”,孙复的故事。

孙复,字明复,号富春,山西平阳(今临汾市)人。他虽然比王洙还大五岁,可不是应天书院的老师,是一个学生。不过,要说学生似乎也不准确,更像现在常说的“访问学者”吧。孙复幼年丧父,家贫无助,但力学不辍,饱读六经,贯穿义理。可就是运气不佳,考了四回进士都落榜不举,失望之余,便于三十二岁退居泰山,苦读苦修,后来人称他“泰山先生”,即发端于此。他与范仲淹结识,大约就在这个时期。

孙复只比范仲淹小三岁,前来拜见应天书院掌学范仲淹时,已三十六岁,而且,第一次来,并非要当“访问学者”,是来向范掌学借钱的。楼钥在《范文正公年谱·五年丁卯[28]年三十九》条下,这样记载此事:

《东轩笔录》云:公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者,索游上谒,公赠一千。明年,孙生复谒,公又赠一千。因问:“何为汲汲于道路?”孙生戚然动色,曰:“母老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旨足矣。”公曰:“吾观子辞气非乞客,二年仆仆,所得几何?而废学多矣。吾今补子为学职,月可得三千以供养,子能安于学乎?”孙生大喜。于是,授以《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公甚爱之。明年,公去睢阳,孙亦辞归。后十年间,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至,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

这段史料又见于《宋名臣言行录》和《宋元学案·泰山学案》等,应是公认的史实。顺便一说的是,关于两次赠钱两千,有点不同说法,就是这两千之数,是两千文呢还是两千缗?两千文是两贯,也就是两缗,也就是二两银子,合现在人民币大约千元之数。孙纲先生在《范仲淹与应天书院》一文中说:“山东泰山有学生孙复,两次来书院乞讨。范仲淹各赠一千缗,并赐《春秋》。”两千缗就是两千贯,就是两千两白银,就是二百两黄金,范仲淹肯定舍得给,可他也得有啊。

言归正传。对孙复这样一个“编制”外的“学生”,范仲淹尚能如此关爱救助,对其他学生会怎么样,那就可想而知。可以小举两例。应天书院还有一位名师嵇颖,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他的穷外甥张方平就在他跟前读书,却干瞪眼接济不上。范仲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便予以百般照顾与关爱。张方平后来一直追随范仲淹,宋神宗时贵为宰相,是苏东坡的老师。年轻的苏东坡因为未能见上范仲淹而抱憾终生,他在《范文正公文集叙》里说:自己“嘉祐二年(1057),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29],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再一个就是富弼例。在校生富弼,志向远大,但比较谨慎小心。范仲淹便教导他博通经史,增广见闻,并鼓励他大胆应试制举,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富弼后来成为北宋中叶的名臣,成为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的得力帮手之一。笔者在青州三贤祠看到三贤座像,中间为范仲淹,一边是欧阳修,一边就是富弼。

回到孙复。他得到范仲淹着实一助,在应天书院一边做事,一边学习,“不舍昼夜,行复修谨”,学业大进,尤其于《春秋》一经,因与范仲淹时相切磋,独有心得,这才“后十年间,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才有“孙秀才”大放异彩,才有日后“宋初三先生”[30]扬威,开宋代学术兴盛之先河。对此,《东轩笔录》尚录有范仲淹一叹,曰:“贫之为累亦大矣,倘因循索米至老,则虽人有如孙明复者,犹将汩没而不见也。”是的,假如没有范仲淹热心兴教育人,孙复再有冲天才气,也难逃老死草野的悲剧结局。如此,何来旷世硕儒“宋初三先生”?

孙复在“退居泰山”之前,约有一年左右时间从学于范仲淹,他的“学《春秋》”,当始于范仲淹的“授以《春秋》”。在孙复苦学于泰山期间,还保持着与范仲淹的书信往还。在《范文正公集·尺牍》中,还保留着一封写给孙复的信,其中有“及得足下河朔二书”云云,并邀请孙复来浙中一游,意极恳切:“足下未尝游浙中,或能枉驾,与吴中讲贯经籍,教育人材,是亦先生之为政,买山之图,其在中矣。”孙复在自己的《孙明复小集》中亦有《寄范天章书》,师友之情深远也哉。

孙复出自范仲淹门下,可他到底有多大的学术成就?“公去睢阳,孙亦辞归”,范仲淹离开应天书院去了京都,孙复何归?再归泰山。石介在泰山筑室,邀孙复去讲学。石介就是“宋初三先生”之一那个石介,世居山东泰安徂徕镇桥沟村,故世称徂徕先生。其父石丙大进士出身,“专三家《春秋》之学”,对石介影响至大。《宋史·石介传》说他“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二十多岁时,北游魏地,追寻宋初古文家柳开遗迹,再南下应天书院,就读于范仲淹。天圣八年(1030),二十六岁的石介中进士,初任郓州观察推官。他一生追随范仲淹,为庆历新政写下《庆历圣德诗》,开罪于政敌,引出一场惊天大案。这是后话,回头还得细说。

且说孙复回归泰山,主要从事经学的研究与讲学,八年之中撰写《易说》六十四篇、《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等,声名渐显于世。从此专心于讲学授徒近二十年之久。石介对孙复执弟子礼甚恭,文彦博、范纯仁(范仲淹二子)等一代精英,也都出在孙复门下。孙复勤于治学,着力周、孔之道,推崇韩愈道统论。他在《孙明复小集·信道堂记》上说:“吾之所以道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也;孟子、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之道也。”认为,“儒者,长世御俗,宣教化之大本也”,使儒道俨然成为包括帝王在内都得遵行的根本原则,硕学大儒乃帝王之师。这就大大抬高了士君子的社会地位,理论上对皇权专制构成一种制约。这是理学在兴起之初最有价值和进步意义的亮点。孙复治经,正如范仲淹所期,特重《春秋》,十二卷《春秋尊王发微》,置《三传》于不顾,以“尊天子,黜诸侯”立论,认为《春秋》“有贬无褒”,而要义为孟子所肯定的“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思想。孙复专重六经义理之说的主张,开后世宋学敢于突破前人旧说的先例。

孙复与范仲淹不同的一点是,他像韩昌黎一样“力辟佛、老”,写过《儒辱》《无为指》等文,专门攻击佛、道二教,把儒、道、佛三教鼎立,看作是“儒者之辱”,进而号召儒者“鸣鼓而攻之”。很明显,这就比范仲淹的局面小多了。不过,范门孙复还算是北宋庆历之际经学变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风影响颇大。程颐在《回礼部取问状》中记载:“孙殿丞复说《春秋》,初讲旬日间,来者莫知其数。堂上不容,然后谢之,立听户外者甚众。当时《春秋》之学为之一盛,至今数十年传为美事。”

孙复还编撰有《睢阳子集》十卷,不忘自家学问所自,乃睢阳学派一脉也。另有《谕学》诗一首,录之以收束本节。

冥观天地何云为,茫茫万物争蕃滋。

羽毛鳞介各异趣,披攘攫搏纷相随。

人亦其间一物尔,饿食渴饮无休时。

苟非道义充其腹,何异鸟兽安须眉。

人生在学勤始至,不勤求至无由期。

孟轲荀卿扬雄氏,当时未必皆生知。

因其钻仰久不已,遂入圣域争先驰。

既学便当穷远大,勿事声病淫哇辞。

斯文下衰吁已久,勉思驾说扶颠危。

击喑敺聋明大道,身与姬孔为藩篱。

是非丰顇若不学,慎无空使精神疲。

17.问君平生所好

若说先有范仲淹,后有“宋初三先生”,当无异议,范仲淹比孙复大三岁,比石介大十六岁,比胡瑗大四岁;论出名早也推范仲淹在先。

若说没有范仲淹,就没有“宋初三先生”呢?有多少人信?上面讲过了范仲淹与孙复,讲过了范仲淹与石介,现在再讲范仲淹与胡瑗,把“三先生”与范仲淹的事全讲完了,再看有多少人信。

古今一说胡瑗,必提他的“苏湖教法”。何谓“苏湖教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时,首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法。简单说就是一改当时重辞赋的学风,转而重经义和时务。说具体点就是在学校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学生们一人各治一事,再兼摄一事。这就是“苏湖教法”。它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按照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实行分科教学;治民、治兵等实用学科正式纳入官学教学体系之中,取得了与儒家经学同等的地位;并且开创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

同类推荐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

    名人传记丛书——耶稣——从平凡人到救世主:“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千古传奇

    千古传奇

    本书描写了《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型玄奘,孤身一人,九死一生,到西天(古代印度)取经的真实经历。再现了他以高深的佛理及渊博的学识倾倒了印度王国,震动了西域诸国,在印度、中亚获得了至高无上荣誉的事迹。回国后,辛苦翻经,弘佛受到了大唐朝廷的高度器重及臣民的敬仰,圆寂后在长安竟有百万民众送葬,超过了历代任何一个皇帝的葬礼,读之让人啧啧称奇、惊叹不已……全书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既给人以历史文化的感悟,又得到文学美的享受。
  • 施仲衡自传

    施仲衡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施仲衡自传:六十年工作回顾》作者施仲衡院士是中国地铁的开拓者之一,是历史的见证人,阅读此书,如同阅读中国地铁的发展简史,对从事和关注中国地铁发展的人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晋献公宠爱骊姬,便废太子申生,立骊姬之子为嗣,重耳(晋文公)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在其舅舅狐偃、好友赵衰等一班文武贤才的护送下离开了晋国,并流亡国外19年,在其流亡期间先后到达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狄、齐、楚、秦等国的礼待。这期间,他先后与狄国公主季隗、齐国郡主齐姜相遇,并与她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继而结为夫妻。在流亡的19年里,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政治经验,为他后来称霸诸侯创造了条件。本书为你一一阐述了晋文公的传奇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领导要防的15种人

    领导要防的15种人

    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因为每个人都很难从对方的表情或者言谈举止来判断其心情和目的。难过的时候,他可能微笑着巧妙地掩饰,兴奋的时候,他也可能故作沉思低头不语。因此,人们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不一定出自于内心的本意。作为领导,上对上司,下对下属,稍有不慎,就可能遭人所怨,位置不保,前程尽失。因而在与人打交道时,要谨慎小心,不妨考虑一些防范对策,预防万一,否则待事情发展到糟糕的程度时就为时晚矣。本书告诉你作为领导要防的15种人,让你职场无忧!
  • 80后中国

    80后中国

    范冰冰、文章、李宇春、韩寒、郭敬明、嘻哈包袱铺……80后代表人物,各有活法,他们的体温与灵魂,是这个时代的历史与影像。80后,是中国未来的力量、智慧与担当。80后的活力就是中国的活力,80后的生活态度就是决定着中国未来的走向。活的真实,活的自在,活的有尊严,是80后集体的梦想。
  • 龙舟魂

    龙舟魂

    榕树头辟成公园,树根洞雕成树根景观。成群结队的鸟儿从四面八方飞来榕树梢栖枝歇息,形成“百鸟归巢”奇景。河边栏杆有若玉石雕砌,熠熠生辉。临江一座《龙舟魂》塑像,艺术家塑造一位赤膊擂鼓的龙舟手,底座四面龙舟竞渡浮雕场面相呼应,仿佛奏响《赛龙夺锦》乐章。
  • 腹黑萌宝,顾少快追妻

    腹黑萌宝,顾少快追妻

    被人陷害,她毁了脸,她失去了爱情,还怀了一个父亲不知道是谁的孩子,人生狼狈至极。五年后,她顶着一张完好的脸,重新归来,可孩子却被抢走了,一个尊贵的男人强势的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他不仅成为了她孩子的父亲,还想成为她的男人。呵,妄想,她一次次逃离,却又被他一次次抓了回来。他像捧着至宝似的捧着她的脸,“苏以沫,放弃吧,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会把你抓回来的。”“呵,顾先生,不娶何撩啊。”“好,我娶你,现在可以撩了么?”“……”
  • 学生赠言妙语5000句

    学生赠言妙语5000句

    一句短短的赠言妙语,虽不是贵重礼物,但却如甘泉更能滋润心田,更能耐人寻味。它可以架设彼此的桥梁,使情感流通,使心灵交融,让你我获得深深的默契。
  • 留计东归赠言

    留计东归赠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皇后别跑:重生之相府嫡女

    皇后别跑:重生之相府嫡女

    一次背叛,她心灰意冷,葬身火海,睁眼醒来,重生回幼时。他一国太子,心悦于她,一次意外失去记忆,她命丧黄泉时才记忆恢复。一次见面,两人重新绑在一起,他宠妻无度,她一直逃避此乃原创,严禁抄袭
  • 我和悍将有个约会

    我和悍将有个约会

    这是一个魔法、斗气、武道并存的世界,这里生活着无数种族,人族势微,已不负曾经的圣举,只是这片大陆上很渺小的一个种族。面对种族的覆灭该何去何从?林浩,人族一个弱小的年轻人,为能史种族延续,带着一群人开始了自己的奇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