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500000016

第16章 兴学与育人(5)

但是,胡瑗不是在泰州华佗庙旁办的安定书院吗,怎么不创立个“泰州教法”,却先苏州后湖州,巴巴地搞出个“苏湖教法”,怎么回事?《宋史·范仲淹传》有答案。它记载道:胡瑗在苏州“立学规良密,生徒数百”,创苏湖教法。那么,胡瑗怎么来的苏州?楼钥在《范文正公年谱》中记载:“是年公在苏州,奏请立郡学。先是公得南园之地,既卜筑而将居焉,阴阳家谓必踵生公卿,公曰:‘吾家有其贵,孰若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遂即地建学。既成,或以为太广,公曰:‘吾恐异时患其隘耳。’”范仲淹知苏州,回故乡,立马就议办郡学。先在卧龙街买了一块地,原准备修建住宅。阴阳先生语出惊人,此乃风水宝地,主子孙兴旺富贵,卿相不断。范仲淹一听就改变主意,我一家子孙好算什么好,天下子孙都好那才叫真好,于是慨然献地建学。有人说这地方也太大了点吧?范仲淹说,我只怕日后还嫌它小呢。笔者在今日苏州文庙内浏览,当年的大成殿、泮池等大型建筑仍保持完好,可以想见当时苏学之宏伟。好学校得好老师,请谁来掌学呢?范仲淹聘请的首任教席就是胡瑗。胡瑗这才来到苏州大展宏图,开始创立“苏湖教法”。清道光年间的《苏州府志·卷二十四》载:胡瑗来州学担任教授,吸引大量生徒,苏学越办越好,名冠东南,“天下郡县学莫盛于宋,然其始亦由于吴中,盖范文正以宅建学,延胡安定为师,文教自此兴焉。”后世这么评说好像很简便,其实刚开始,胡教授的教法尚不为人所知,尤其一些有钱有势的子弟更不听招呼,造成不少麻烦。又是范仲淹救急,亲送大儿子范纯祐拜胡瑗为师,学校一套严格的校规校纪,由范大公子带头遵守。这么一来,没人再敢捣蛋,胡教授的“苏湖教法”得以顺利施行。这里得补上一笔,这“苏湖教法”中的“湖”是什么意思?庆历元年(1041),胡瑗因父亲去世而丁忧在家,丧满复出,在浙江金华当了个节度推官。此时,湖州太守是范仲淹的老同学、老朋友滕宗谅,有心像范仲淹那样办好州学,便坚请胡瑗出任主讲教授。胡瑗正是在湖州这里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至理名言,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苏学”加上“湖学”,便是后世称誉的“苏湖教法”。

且说范仲淹,力挺胡瑗和他的“苏湖教法”,在苏州这算刚开了个头。待他离开苏州回京任职后,为了推广“苏湖教法”,拟出一道专折上奏皇上,题目是《奏为荐胡瑗李觏充学官》,全文不长,兹录于下:

臣闻臣之至忠,莫先于举士;君之盛德,莫大于求贤。泰通之朝,岂敢隐默。臣窃见前密州观察推官胡瑗,志穷坟典,力行礼义。见在湖州郡学教授,聚徒百余人,不惟讲论经旨,著撰词业,而常教以孝弟,习以礼法,人人向善,闾里叹伏。此实助陛下之声教,为一代美事。伏望圣兹特加恩奖,升之太学,可为师法。

又建昌军应茂才异等李觏,丘园之秀,实负文学,著《平土书》《明堂图》,鸿儒硕学,见之钦爱,讲贯六经,莫不赡通,求于多士,颇出伦辈。搜贤之日,可遗于草泽,无补风化。伏望圣慈特令敦遣,延于庠序,仍索所著文字进呈,则见非常儒之学。取进止。

奏表中这个李觏,也是宋学名人,同样受恩得益于范仲淹,后面即要叙及,故在此一并列出。

由于范仲淹大力举荐,胡瑗以布衣之身进京任事,后到太学任教,名声大噪,四方士子闻风求学,搞得原来的学舍容纳不下,只好把旁边的官署扩充进来。欧阳修在《胡先生墓表》中就这么记载的:“学者自远而至,太学不能容,取旁官署以为学舍。”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其中明确提出“复古兴学校,取士本行实”的主张,实乃庆历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范仲淹利用自己的办学经验,提出以“苏湖教法”兴办中央太学,并以胡瑗为“国子监直讲”。宋仁宗当即御批实行,“诏下苏、湖取其法,著为令于太学”。胡瑗身价倍增,“岁余,为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乃居太学,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嘉祐元年,迁太子中允,充天章阁侍讲,仍居太学”(欧阳修《胡先生墓表》)。范仲淹赞扬他是“孔孟衣钵,苏湖领袖”;王安石誉他为“天下豪杰魁”;苏东坡则写诗赞美说“所以苏湖士,至今怀令古”。嘉祐元年(1056),范仲淹的两位门下胡瑗与孙复,共同主持太学,成为国中一时之盛。可惜此时他们的老师友范公已然作古四年了。

细考胡瑗的教育思想,讲“明体达用之学”,认为儒家的纲常名教是万世不变的“体”,儒家的诗书典籍是垂法后世的“文”;把体、文付诸实际,可以“润泽斯民,归于皇极”,达到民安国治,这就是“用”。体现在具体教学上,则分经义、治事二斋,治事包括讲武、水利、算术、历法等,表现了重视经世治用的特点。按照“苏湖教法”的规章制度,一般上午讲解经义,课后复读五百遍;下午讲解历史,复读一百遍;晚上讲解子书,复读三百遍。学生要学会“射箭”“投壶”“旅游”[31]和其他各项游乐活动,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还有一处“首创”:太学实行“寄宿制”。宋代起初规定太学学生不能住宿,因为太学右侧是御书阁,防火责任特别重大,每到入夜,太学要全部熄灭火烛,实行“火禁”。胡瑗与孙复主持太学时,为了让学生有较多时间过集体生活,请求有关部门放宽“火禁”,如发生意外,概由他俩负责。从此太学开始实行“寄宿制”。每月放假四次,其余时间皆留校住宿。综观胡瑗包括孙复、石介等人的教育实践,我们不会看到范仲淹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影子吗?不会想起应天书院、苏州府学和睢阳学派的昨天吗?范仲淹在《奏上时务书》中说:“臣闻国之文章,应于风化,风化厚薄,见乎文章……故文章之薄,则为君子之忧;风化其坏,则为来者之资。惟圣帝明王,文质相救,在乎己,不在乎人。《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亦此之谓也。伏望圣慈与大臣,议文章之道,师虞夏之风。况我圣朝千载而会,惜乎不追三代之高,而尚六朝之细。然文章之列,何代无人;盖时之所尚,何能独变。大君有命,孰不风从,可敦谕词臣,兴复古道,更延博雅之士,布于台阁,以救斯文之薄,而厚其风化也,天下幸甚。”不就是后来胡瑗论教说“国家累朝取士,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尤病其失”的思想来源吗?学者漆侠先生说:当范仲淹提出“救文弊”时,比以后尹洙、欧阳修、石介等投入古文运动至少要早十年,同样比胡瑗的“苏湖之法”也要早十年。胡瑗特作《睢阳五老图》,不就是一种最好的认同吗?诗曰:

始同优烈晚同闲,五福俱全戴角冠。

典午山河遵大道,调元宗社对穹桓。

羌夷谁敢窥中夏,朝士猜疑畏岁寒。

肱股赓歌遗韵在,惟吾后进祗膺看。

“大道”,“大道”,从范仲淹到“宋初三先生”,他们所遵从的大道,不就是“三代之治”吗?而范仲淹早在应天书院求学时,便已然学接三代,气贯千古了。他生前死后为朝野士林所敬重,被奉为“一世之师”,是北宋前期儒学复兴运动“卓冠群贤”的领袖……绝不是浪得虚名!

现在说到李觏。李觏也是北宋时期一名了不起的教育家、思想家和诗人,其独特的学术成就或者不亚于“宋初三先生”。他比范仲淹整整小二十岁,字泰伯,江西抚州南城县人,家世寒微,自称“南城小民”。十四岁父亲去世。母亲“昼阅农事,夜治女功”,供儿子向学读书。李觏十七岁始出外游学,二十岁以后,文章渐享盛名,在家乡盱江边创办了盱江书院,故世称“李盱江”,学界则通称盱江先生。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像“宋初三先生”一样,这李觏虽然自小聪颖好学,智商极高,但都科场不利,考一次落榜一次,以至于蹉跎半生,以教书为生,空负大才而不售。最后都是遇到范仲淹,方才一展宏图,极尽平生所学,英名流传万世。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机缘呢!

且说李觏倾慕范公一如仰望北斗,比苏东坡的劲道一点不差,可就是没有拜见机会。直到快三十岁那年,机会终于来了。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批评吕夷简“任用私党”,落职饶州,即今天的鄱阳县。李觏得到这个消息,觉得范仲淹离开了繁华京都,必定多有闲暇,前去拜访或者容易受到接待。但他还是不敢冒然造次,先给范前辈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信,内容嘛,除了要守住一个读书人最起码的自尊心之外,大概好听的话该说的都说了,用意很干脆:我要去拜访您!范仲淹当然不是那种以盛名自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术权威,何况盱江先生之名早已知道,其文也已有所拜读,岂能不热烈欢迎之?李觏喜出望外,一口气奔波五百多里路程,来见梦中范公。这一范李饶州会,有分教:范仲淹得到一位一字师,李觏得到一位改变命运的忘年友,中国历史得到一位大教育家,还有一段千古传咏的文坛佳话。

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无话不谈。这天,范仲淹取出一份文稿让李老弟指正,是他两年前于睦州任上写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李觏连读三遍之后,赞叹之余,也就发起读书人的直脾气。范仲淹这篇杰作,一经问世便传诵天下,《皇朝文选》《严陵集》《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圣宋文选》《崇古文诀》《诸儒注解古文真宝后集·古文集成》《风雅遗音》……有多少选本、教科书非它不选呀。其尾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又是古来多少人耳熟能详、出口成诵的名句啊!但有多少人知道,这“先生之风”的“风”字,并非范公原意,原文是“先生之德”。这一个“德”改“风”,由平实而灵动,就出在后辈李觏笔下。范仲淹不但感佩地认下这位一字师,而且由此引为同道知己,为彰显李觏才学于天下不遗余力。这才有了上引那道举荐奏折。“鸿儒硕学,见之钦爱,讲贯六经,莫不赡通,求于多士,颇出伦辈”之誉,既符真实,更是长者范仲淹一片赤诚真心。李觏终于大器晚成,四十岁那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升直讲,所以后世遂有“李直讲”之名。

前面提到李觏学术独特,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他关注军事学、战争学,研究深入,见解独到,于中深蕴其救世为民之意。他力主重兵、强兵、加强武备,但又不能穷兵黩武、扩张军备、耗散民财。要有“仁义之师”,用兵要“本末相权”,旨在安良禁暴。何谓“本末相权”?“天之制兵革,其有意乎?见其末者曰:为一人威天下,明其本者曰:为天下威一人。生民病伤,四海冤叫,汤、武之为臣,不得以其斧钺私于桀、纣。”(李觏《强兵策》)所以,应当本末兼顾,以本为先,先修其本,后行其末,不可遗末。而“强兵之策”“用兵之法”,则是“必修诸内而后行诸外”。具体办法实行是“屯田之法”“乡军之法”,即“兵农合一”之策。关于军队自身建设,李觏认为,关键是选择良将和训练精兵。将“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惧死”。良将爱士养卒,爱兵如子,视兵如婴,就可以使将、兵共奔疆场,为保卫国家而置生死于度外。将在贤不可庸,兵在勇不在多。有了这样的良将、精兵,方可在战争中以一当十,战无不胜。

其二:李觏特别重视经济财政。他在《富国策》中说:“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治理国家的基础,是经济,是物质财富。所以,他反对把物质利益和道德原则,即“利”和“义”对立起来。李觏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引经据典,煞费苦心,是北宋时期不多见的经济论文。总的来说,在前期宋学诸子中,李觏博学通识,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四方学子前来就学者常数十百人,曾巩、邓润甫等都是他的学生。胡适先生称“李觏是北宋的一个伟大思想家。他的大胆,他的见识,他的条理,在北宋的学者之中,几乎没有一个对手!……他是江西学派的一个极重要的代表,是王安石的先导,是两宋哲学的一个开山大师”。

同类推荐
  • 钢铁帝王

    钢铁帝王

    日本历届内阁多年来没有间断过讨论统一钢铁业的大事,为此伤透了脑。1934年2月1日终于水到渠成,日本制铁公司诞生了,历届内阁无休止的讨论也随之结束了。日本制铁公司是以国营钢铁厂为主体,由轮西制铁公司、釜石矿山、三菱制铁公司(即设在朝鲜的兼二浦制铁所)、富士制钢公司、九州制钢公司5家公司合并而成的统一的钢铁企业,总部设在东京九之内邮船大厦内,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由原八幡制铁所长官中井出任,领导班子由参加合并的各公司代表以及政府股份的代表陆军部、海军部、商工省、大藏省、铁道省官员组成。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 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居里夫人的故事》从居里夫人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为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再现了居里夫人坚毅、勇敢、热忱的品质和为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能够真切地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坎坷而的人生历程,铭记她为科学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千古绝恋

    千古绝恋

    帝妃爱情绝唱古已有之,但像光绪皇帝和珍妃这样,把自己的爱情和国家命运、民族存亡紧密相关,这更是爱情中最伟大的和最悲壮的,他们高尚和凄美的生死恋在中国帝妃爱情中堪称千古绝唱。这段爱情既让人伤心落泪,又让人肃然起敬。故事从慈禧太后给光绪皇帝指定皇后酿成了他的婚姻悲剧开始,描写了光绪帝与珍妃的相爱给光绪帝痛苦、孤独的心带来了春天。他们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共同的政治见解使他们爱得死去活来。然而,政治是无情的,正当他们生死相随要变法强国时,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光绪帝被囚禁,珍妃被打入冷宫,一时间血腥苦雨、阴霾遮天。
  • 大卫王评传

    大卫王评传

    古代以色列国在中东地区有着巨大影响,而大卫王就是以色列国影响力的奠基人,至今在当地许多民族中仍流传着大卫王的故事。本书根据历史记载,总结了这位被称为合神心意的君主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包括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以及他人性的软弱等等,将这位三千年前的以色列王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书深度剖析大卫王的一生,祝福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拾取属于您的珍珠!
热门推荐
  • 写作的诞生:如何开启你的写作之路

    写作的诞生:如何开启你的写作之路

    许多学习写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是否具有写作天赋,即使是一些写作多年的人也常常被这个问题困扰。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与创作实践,告诉你:写作是可以练出来的,只要你足够敏感,善于观察,勤于写作,就具备了成为一个作家的天赋。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启蒙书,颠覆传统写作指导书只讲技巧,不讲写作规律的致命弊病,让你成为一个真正会写的人。
  • 女巫的狼牙神

    女巫的狼牙神

    “沁兰哥哥,你为什么一直守在这里呀?”少女坐在神宫的门槛上,双手撑着下巴,水亮亮的大眼好奇地看着他。沁兰看着她温柔地一笑,俄而,又望向门外的远方,目光深邃又缥缈。“为了完成我的使命。”“那你的使命又是什么啊?”少女又问。“为你开门。”千年夙愿,神巫降世,回转异世……他,是被主人无情封印在神树上的狼妖,千百岁月,只为等候那个命中注定的良人……她,是通阳火锅店里的活泼少女,神宫大门重启,解救那等待救赎之人……这一世,她不再是他的主人。萧野:"我从未把你当做我的主人,我守护你,是因为你是我的爱人。"秦灿灿:"我不是心系苍生的姞枳,也不知惑乱天下的戴月姬,我有我的使命,但是我爱你!”乱世天下,谁是英雄?血灵玉之争,玉落谁家?跟随萧野、秦灿灿一行人,跋山涉水、上天入地、斩妖除魔、识破奸计......
  • 无限主角综合体

    无限主角综合体

    获取无限主角的力量,请抽取并召唤女主吧!还要完成心意任务,一切都并不那么简单。………重写中ing
  • 仙命长生

    仙命长生

    浩渺大陆,有一处神秘之地,称为“生死祭坛。”但有进入者,当为九死一生!死者埋骨长眠;生者平步青云、呼风唤雨。然如此凶险境地,每逢祭坛开启,灵兽妖魔等各大族群的英雄少年们,凭借各色光怪陆离的奇异命格,依旧趋之若骛,蜂拥而入……天生命格孱弱的少年,因为各种原因,也义无返顾投身其中,揭开了这个天才如云、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伙伴、红颜、成长、证道!
  • 零下五十五

    零下五十五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际关系远没现在复杂,捅捅后门,象征性地送点儿礼,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行贿受贿,大事小情的也就办了。那时候,滨洲西部线依旧处于蒸汽机车时代,机务段的整备车间,都是那种搬不动砸不坏的铁桌椅。日勤7点15分、夜班19点15分到段,先开15分钟班前会,总结上一班的工作:给煤工没给火车头加满煤啦,清灰工没给锅炉屁股掏净灰啦,上水工、汽吊司机、搬道员联劳协作啦。再布置当班的任务要求,半点整接班。值班主任米雨富对整备工可谓明狠暗坏,调度员更是仰上斜下的势利眼,尤其对老值班司炉肖喜德,总不惜刻薄地大加刁难,直至羞辱成癖。
  • 伊煜离殇

    伊煜离殇

    她撞破男友出轨网上聊骚对象后,被那个女人从背后捅刀,魂穿到从未听闻过的“礼秦王朝”。从9岁到36岁,从备受礼秦王朝德高望重的许丞相宠爱的小孙女,到天外仙人张云麓的徒弟,再到皇家钦点的煜王妃乃至皇后,若说评价她的一生,赫赫扬扬毫不为过。但也只是短短二十几年罢了,若说她最难过的事情,莫不过临薨前没有看到她与那个她爱着的男人的唯一血脉一眼。
  • 我姐姐是歌星

    我姐姐是歌星

    早我五分钟出生的双胞胎姐姐,小时候经常有人叫错,长到15岁才不用总说我是男生。漂亮美眉总是躲在我身后,千百次告诉那些追求者,我哥哥很凶的,练自由搏击术的揍他们,呵呵。我们青春一起长大,有哭有闹有忘记不了的故事。
  • 传说英雄无敌

    传说英雄无敌

    凡走过,必有痕迹。时光,从不负英雄。致所有曾经鏖战于埃拉西亚和亚山的勇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燃烧吧!舞皇子(2)

    燃烧吧!舞皇子(2)

    为了追寻那个感动过自己的街舞男孩,少女苏雨琪转学到号称街舞“天堂”的星阳学园,然而辛辛苦苦建立的街舞社却面临被解散的危机,而舞皇子江乐梵也处于被校方开除的边缘!到底苏雨琪该怎么做才能挽救星阳街舞社?大赛在即,他们能否赢得最后的荣誉?她是否能找到那个她一直苦苦寻觅的街舞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