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700000033

第33章 艺文情事(3)

那时的北大荒还不出名,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大家就极尽发挥想象力,以字猜意,以意思景,描绘心目中的劳改地。“北”就是比东北还要北,“大”就是无比辽阔空灵,“荒”就是渺无人烟、苍凉。最后一致的结论是:咱们这群“右派”劳改犯,好地方不会让咱们去,瞧着吧,受罪的日子还在后头哪。这么一想,个个都显得黯然神伤忧虑未来。

丁聪、聂绀弩、尹瘦石、沈默君、李景波等,跟我们都分在850农场,丁玲、艾青、吴祖光、陈沂等,都分在852、853农场,因为同属北大荒的农场,外人笼统叫“北大荒右派”。我们这些“右派”自己呢?一笔写不出两个“右”字,一笔也写不出两个“荒”字,因此,多年后这些人回到北京,见面时总是称呼“荒友”“难友”,以此区别于北大荒兵团知青之间互称的“兵团战友”。后来不知是哪位“荒友”,雅封我们为“北大同学”,既显出亲切又有幽默感,只是带着难以言喻的苦涩,有时还会引起小小误会。

有次应邀去美术馆参观画展,刚走进展厅就听有人喊:“柳萌,老同学,快过来,咱们一起照相。”我一看是画家丁聪,就不客气地挤进队列,跟着一帮画家拍照。照完相一位画家不解地问:“丁老,你们俩年岁差好多,怎么是老同学?”丁聪扬起他那圆润的脸,颇为得意地笑了笑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俩是北大(荒)农垦(农场)系,57(右派)届的老同学呵,一起学习了三年哪,还不是老同学吗?”这时听的人才多少明白点儿,原来丁聪这位漫画大师,是用双关称呼幽默一把,戏说当年的“右派”经历。这就是在那个扭曲年代里,我这个普通年轻编辑,跟著名文化人成了“同学”,从此,让我懂得一个道理:人哪,不管有多大本事,多大的名位,一旦倒霉落魄,都是那么回事儿,想牛也牛不起来啦。不过有一点必须承认,名人就是名人,在任何情况下,名人总会受到照顾。像艾青、陈沂等后来都在农场有了职务,像吴祖光、丁聪、聂绀弩、尹瘦石、沈默君、李景波等后来都调到总场,或编杂志或在文工团演戏。比之我们这些无名“右派”,既先期脱离苦重体力劳动,更躲过缺衣少食的饥荒年。

20世纪80年代,我在《新观察》当编辑,负责主编杂文版。《新观察》杂文版的特点,就是要期期配漫画,跟漫画家打交道自然就多。丁聪、方成、华君武、王乐天、江帆等,这些著名漫画家都有联系,约稿大都是提前多少天,不然人家手头活儿多,不可能马上放下给你画。遇有临时需要急配的漫画,我就不客气地去找丁聪,十有八九不会拒绝,立刻放下别的约稿先给我画,除了他是《观察》的老作者,《新观察》的老关系户,还因为他是我的“老同学”。我约稿总会比别的同行方便。丁聪赠送我的《丁聪漫画选》的题签就是称我“校友”。

《陈文丁画》丛书召开作品研讨会,出席的人大都是学者、作家、画家、评论家,发言自然学术味儿十足。我一看这架势,心想,咱可别跟着瞎混,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就太不知趣了。可是又不能不说。毕竟,此书作者——作家陈四益、画家丁聪,都是我多年的友人,于是灵机一动,以“老同学”的身份,悉说当年在北大荒的丁聪。丁聪扬着胖乎乎的脸笑,静静地听着,仿佛随着我的讲述,他又回到那个艰苦无望的岁月,黑边眼镜背后的眸子,闪着些许苦涩的目光。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北大荒,在茅草房前初见丁聪,他手托画板写生,一笔一划地勾勒场景,神情也是这样镇定自若。就是在那时候的那种环境中,让我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右派”,真正理解了宠辱不惊的样子。

既然都是“老同学”,说话做事就不隔心,直来直去,毫无城府,更会忘记年岁名位。那年“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老作家姜德明来电话,说吴祖光有事找我商量。听说是“老同学”找我,二话未说,放下手头事情,直奔工体路吴宅。到了吴祖光家,只见他和新凤霞大姐,两个人相对而坐,俩人神情十分凝重。见到我来了,祖光马上说:“是德明转告你的吧?我有件急事,想请你帮忙,如果方便的话,无论如何,你得成全我这件事。”说着,他站起来走到书桌前,从抽屉里拿出个大纸袋,打开是一堆大小不一的稿件,他说:“这是一部谈酒文化的书稿,别人约我主编的,现在出版遇到了困难。德明说,你从作家出版社出来了,正主持一家新出版社,他让我找找你,希望你想想办法。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我写的序言,其中有一段文字,你一个字都不要动,我说的难就难在这里。”

接过书稿,我顺手翻了翻目录,一看作者都是文坛大家,而且文章都不长,觉得出版没有什么问题,就爽快地跟祖光说:“我看可以。”祖光见我没有拒绝,他就拿出书的《序》,指着其中一段文字让我看。这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1987年8月1日早晨八点钟,我家小小寒舍忽然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大驾光临,由于警车开道,扈从随侍,不仅蓬荜生辉,亦且四邻震动。虽然匆匆来去,为时短暂,却把素日胆怯的荆妻吓得一病几殆,也急得我几身冷汗。直到晚间妻子思想通了,心情恢复正常,才放下心来。想想为此着急亦属无谓,于是按照我原来的打算,在灯下草拟了上面一纸为《解忧集》而作的征稿信。这封信是我在头一天定下在次日定要写完的,没有因为突然发生的事情而改变我的计划。”

吴祖光文章中说的事情,因为我不了解底细,从文字表面看不出什么,就说:“这有什么,我可以一字不动。”善良的新凤霞大姐听后,在一旁插话说:“祖光,柳萌是熟人,你又让他出书,还是把情况告诉他,让他心里好有个数儿。”于是,这老两口儿就把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跟我说了说,这就是我事先听说过的,胡乔木亲临吴祖光家,劝他退出中共组织的事情。这件事对于有过1957年经历的吴祖光夫妇来说,自然又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情,祖光想借出版这本《解忧集》之便记上一笔,就在写好的书的序言中加了这段文字。

吴祖光是一位大作家,当今中国的文化名人,我这个出版社的头头,当然没有资格与之相比,但是毕竟有过运动中被整经历,对于他此时的心情还算了解,就一边闲聊北大荒往事一边安慰他。

告辞时我再一次跟他表示,这部书我一定安排出版,序言文字照排无误,绝对不会删动半个字。他送我到楼下,临走时,他又对我说:“柳萌,咱们是北大荒难友,我也就不客气了,还得麻烦你尽量早点出书。”

受吴祖光主编的《解忧集》启发,我想再组织几本类似的图书,搞一套名家编名家写的书。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图书可以有个阵势,二是祖光序言不显眼,岂不是两全其美。我用电话征得祖光同意后,就开始这套书的具体策划。除了酒是文化人比较感兴趣的,其他如吃、茶、书、画的话题,我想同样会逗起文化人写作欲望。按照这样思路给几位作家打电话,幷提出请他们分别担任图书主编,结果正如我所料,汪曾祺、袁鹰、方成、姜德明、端木蕻良都爽快答应,老几位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这几位主编毕竟是德高望重的大家,在中国文坛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的约稿信发出去以后,很快就陆续收到来自各地的文章,不到两个月全部书稿就交给了我。我安排几位编辑分别处理后,即带着美术编辑和出版人员,直奔吴祖光家里,跟他商量有关封面设计等事。他说他没有更多想法,只有两点建议,一是书名请黄苗子题写,二是封面由方成画漫画,书画家黄苗子是我北大荒难友,方成是我在《新观察》的作者,找这两位无须再劳祖光大驾。

由吴祖光主编的《解忧集》始,最后竟然促成五《集》丛书。书名分别为《解忧集》(谈酒)、《知味集》(谈吃)、《清风集》(谈茶)、《书香集》(谈书)、《说画集》(谈画)。为了满足祖光尽快出版的愿望,只可惜未来得及想出个丛书名字,就这样匆匆地推向了图书市场。这套书的出版让我看到,吴祖光的胸襟竟然如此之大,再大的事情放在他身上,丝毫不影响他正常生活,照样没事似的干自己的事。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套再版多次的丛书,是吴祖光、黄苗子和柳萌三位北大荒“老同学”合作的成果,当然,还有设计封面的画家方成。遗憾的是想到小丁(丁聪)时,这套书已经基本定型,我赶忙跟吴祖光商量,在他主编的《解忧集》卷中,插入三幅漫画插图,除方成、林锴各一幅,选用了丁聪的《干杯》,给丛书增添了趣味性。丁聪跟我们又“同学”一次。

如今,我的这三位“老同学”,都走了。读者想起他们的时候,首先会想起,吴祖光的戏剧,丁聪的漫画,黄苗子的书法。的确,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贡献是值得纪念的。而我这个北大荒“老同学”,想起他们的时候,首先会想起的是,在困难的人生境遇中,黄苗子的豁达乐观精神,丁聪的宠辱不惊状态,吴祖光的镇定自若神情。

2014年8月12日

云想衣裳花想容

俗话说,人是衣裳马是鞍,说明穿衣的重要。可是就一般人来说,穿衣服不难,反正有衣袖有裤管,伸进四肢就是了。这谁还不会呢?可是真会穿衣裳,并非那么简单,穿出品位穿出风度,穿得符合本人身份,越发不那么容易。唐诗有句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我要说的这几位穿衣人,虽说不是彩云鲜花,想起他们却也让我眼亮。

前些天从北京去天津,参加一部作品研讨会,中巴车拉着十几个人,作家中有老汉有中年人,更有少男少女多位记者。穿着应该说都还算讲究,连我这邋遢汉,都特意穿了件红色花格T恤。车快开动时上来个人,身着中式的白绸对襟褂,抖动着如张棉软宣纸,衣面上印着油黑汉字,俨然一幅书法作品,披在了此人的身上,移目一看,原来是评论家李炳银。炳银是位学者、书法家,穿上这么一件衣裳,浑身都透着文化味儿,我不禁连声为他叫好。

在漫长的行车途中无聊,我就想,在中国作家协会系统,还有哪些人穿衣像样儿呢。由炳银的中式衣裳,我想到另两位作家比较喜欢穿中式衣裳,一位是作家邓友梅老兄,友梅人称“京味儿作家”,他的小说《那五》《寻找画儿韩》《烟壶》等,都是北京味儿十足的作品,他是我眼界中最早也是经常穿中式衣裳的人,这我完全能够理解。而且中式衣裳穿在友梅身上,让人觉得非常得体,好像散发着一股幽雅。另一位喜欢穿中式衣裳的人,我就有点琢磨不透了,这就是翻译家陈喜儒。不过他的体态和相貌,穿上中式衣裳配以眼镜,嘴里不停地吐云纳雾,倒常常让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见过的旧文人,这么一对照也就不觉得奇怪了,别看喜儒学的是日本语言,骨子里依然是个中国文人的气质。

除上边说的三位作家,还有谁喜欢穿中式衣裳吗?反正我在中国作家协会未见过。喜欢穿西装的倒有几位,这首推评论家冯牧先生。第一次见冯牧是个初冬季节,他身穿黑呢子长大衣,头戴驼色贝雷式帽子,看上去非常精神和洋气。因为是参加作品研讨会,走进会场他脱去大衣,一身笔挺的藏青色西装,配上紫色带碎花的领带,加之他文质彬彬的谈吐,很有点外国小说中常见的绅士派头。此后十多年直到冯牧逝世,我再未见过他穿别样衣裳,绅士的派头保持到最后。可见他是多么喜欢西装。

其他偏爱西装的作家,印象最深刻的几位,应该是顾骧和鲍昌,唐达成和何镇邦只是偶尔西装着身。令我奇怪的是这几位先生,都是以文学评论为主业,他们平日里都是穿西装,显得异常干练、庄重有学识,这无形之中在读者眼里,就增加了对他们的信任度。这并非是衣帽取人,然而在某些时候,穿衣戴帽却表现教养。有次朋友邀请聚会,席间,连两位将军作家着装都是很随便,别的作家更甭说,唯有顾骧西装笔挺,像西方人赴宴赏歌剧,表现出一种崇敬心理。我就跟顾骧说:“您总是绅士派头。”顾骧憨厚地笑笑不语。

这时我突然想起冯牧、鲍昌等几位喜欢穿西装的作家。中国作协机关办公地点在沙滩北街地震棚那几年,他们每天出于斯进于斯,在穿着随便的众人之中,显得是那么打人眼。灰不溜秋的火柴盒式简易楼,倘若没有他们服装的色彩,请想想看那会是多么晦暗呵,简直不像个文人所在地。所以至今每每想起当年那些简易楼的人,首先进入我眼帘的,就是穿西装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机关迁入正规办公楼舍,工作人员也比过去多了,穿中装的文人,穿西装的绅士,似乎反而不再多见。真的是时过人非呵。

当然,我也想起自己的穿着,由于曾经多年的体力劳动,习惯穿可随地躺坐的衣服,生活正常后穿衣仍不讲究。那会儿中国文联也在简易楼,简易楼里无卫生间,如厕得出楼,中国文联副主席、词作家晓光在我楼上,他冬天如厕有时忘记穿外衣,就来找我借棉袄披上去厕所,可能是我的棉祅太破旧了,穿过回来他总要损我几句:“看你这棉袄,油脂麻花的,还不如收破烂穿的哪!”后来我留意才知道,敢情这位晓光老弟,也是喜欢穿西装的人。前些时的电视节目播放他的专题片子,他依然是身着西装,显得非常够范儿,看来晓光蛮会穿衣。

同类推荐
  • 驳圣伯夫:一天上午的回忆

    驳圣伯夫:一天上午的回忆

    本书作者对法国文学史上著名文学批评家圣伯父作品的批评与评价。既不是论文也不是小说,而是一部艺术作品。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然后笔锋一转,尖锐犀利。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 性的思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照。书中有近半篇幅笔调与《追忆逝水年华》相似或呼应,是作者思想精华的浓缩,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落雪有声

    落雪有声

    刘燕的诗感情浓郁、色彩绚烂、想象丰富,驾驭语言行云流水,略感不足的是,语言有欠精约,铺陈有欠节制,沉于写实而有欠空灵。优秀的诗篇总是实中有虚,虚中含实,虚实相融,简约含蓄,语有尽而意无穷。以刘燕的聪慧,只要注重切入的新颖、构思的新颖、意象的新颖和语言的精致,她的诗会强化艺术感染力。
  • 欧美见闻录

    欧美见闻录

    《欧美见闻录》是作者华盛顿·欧文游历欧洲诸国及美国等地的见闻札记。《欧美见闻录》中包括一些颇能体现其创作特色的散文和小说类见闻录,如《芒乔伊:或一个幻想者的人生经历》是中篇爱情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青少年时期的有趣经历;《密西西比大计划》描写了商业史上一次有名的泡沫经济事件;《法国旅店》等散文讲述了法国当时的一些风土人情,以及法国人与英国人所特有的品性;《格拉纳达来信》、《阿卜杜勒·拉赫曼》和《寡妇的考验》又把读者带到了西班牙那个神奇的国家……此外,作者还详细讲述了游览、拜访司各持和拜伦这两位文学巨匠的故乡的情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种种场面,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些文学大师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 时间的沉沙

    时间的沉沙

    这是一部关于人生与时间的诗集,收录了本书作者张珂的290多首诗作。作者以碎片化的记录手法,将时间的意义揉碎在诗歌的海洋中。这是一部感悟时间、体味生命、格调高雅的诗集。不向时间低头,顽强地活下去,将生命的意义融入奋斗的行动中,生命才有安慰和从容的节奏。生命不会因为在时间面前的渺小而显得慌乱,生命留给时间的是从容的脚步和彰显自信的尊严。
热门推荐
  • 我的写轮眼真厉害

    我的写轮眼真厉害

    【因为系统和世界规则相互之间的碰撞,彼此崩坏的同时,各式各样能力跨越漫长的时间长河,降临新生遥远异世界,而辰宇,正是得到了其中能力之一的肯定,觉醒写轮眼,学习霸气,跟随米霍克踏上剑豪之路,披荆斩棘,崛起于困境。】辰宇:“与其像笼中鸟一样被宠着,爱着,养着,失去自由,连自己还能飞都能忘记,我啊,作为乌鸦就足够了。”【剧情线——觉醒篇——海贼篇——海底城篇——帝国篇——海皇传说(现在)——】ps:新书【从绿藻头开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魔帝狂婿

    魔帝狂婿

    诸天万界,唯我独尊,重生的魔帝,纵横都市,快意恩仇。我叫陈风,没有重生之前,别人喊我万界魔帝,重生后,别人喊我上门女婿。
  • 爆笑穿越:纨绔女相师

    爆笑穿越:纨绔女相师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被誉为神偷界一枝花的苏九九,一觉醒来,却穿越到了临安国纨绔风流的丞相李漠然身上。御书房伴读的第一日,便与相看两不厌的邪恶太子杠上,从此……“太子、太子,丞相今日举办宴会,把太子您邀请来赏花的大臣,全部都给截去了……”某太子拿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颤,而后淡定的说道:“无妨,随他去吧!”“太子、太子,丞相把您在春风楼包的花魁,给抢回府当小妾了……”某太子眼光微闪,压下了心中的火气,带着几分咬牙切齿的说道:“无妨,随他去吧!”“太子、太子,丞相在皇宫里,把林国夫人给打了……”某太子把手中的茶杯轻轻的往桌上一放,脸色平静的说道:“无妨,随他……什么,你说李断袖把姨母打了,那还不快前边带路……”且看二十一世纪绝色神偷如何化身为异界丞相,公子红妆,祸乱天下……
  • 总裁的棉花糖

    总裁的棉花糖

    扮猪吃老虎的万能小特助与倒霉总裁的爆笑爱情故事。她是个刮钱第一名的娃娃音棉花糖特助,他是个应该腹黑冷酷却命里带衰的苦命总裁王子,从他与她的命运开始交错的时候,到底是可爱的棉花糖俘虏了王子?还是王子傻傻的吞下了怪味棉花糖?加上两边家人损友的搅局,总裁与棉花糖能一爱到底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魔杖农场

    魔杖农场

    菲奥娜·坎特雷尔是一位神仙教母,她要到伦敦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因为她要去完成一项使命,但有几个尚未打开的箱子却成了障碍,她能跨越这个障碍去伦敦梦想成真吗,她的梦想究竟又是什么呢?请欣赏爱情喜剧《魔杖农场》,让你沉浸于温馨浪漫之中,而又忍俊不禁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 初情似情

    初情似情

    我们都在怀念年轻时的爱恋尊贵骄傲、最为得意时的少女一无所有、最不得意时的少男大人却在说那并不是爱情连我们自己似乎都无法改变可是万水千山蓦然发现铭心刻骨留下的依然是当年也许是一厢情愿纵然隔着世界上最宽阔的海洋一定还能遇见于是等待成了潜意识里的习惯有些东西,当时不知道,等很久很久以后才蓦然明了,曾经是最美丽的。只是再想重温,早已不复重来。用此文祭奠你我都曾有过的青葱岁月。——李李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年相思酒

    十年相思酒

    以十年为引,酿一生之陈酒十指紧扣,再不分离,黄泉碧落,生死相依曾经的我错过了你,如今的我愿意用一生来偿还。这一生太漫长,让我陪你走过余生
  • 李绩传

    李绩传

    初唐名帅演义李绩传主人公简介李绩(594年-669年)本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因战功卓著被李渊赐皇族李姓,名李世绩。唐高宗即位后,以其名犯太宗李世民名讳,遂去掉“世”字,单称李绩。李绩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高句丽,成为初唐三大名帅之一{另外二位是:李靖(571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