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6300000018

第18章 华枝春满悟人生(3)

与嗔怒拉开距离,就是与痛苦挥手诀别

随着时光的流转,星图一次次沉入地平线重又升起,草木一次次凋落了重又生发,人类社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可是人们并没有因物质的丰富而减少痛苦,相反,焦虑和苦闷与日俱增。这是因为,虽然看起来一切都改变了,唯有人类的辱和古代一样,没有变化。

谁都有辱,除了在菩提树下开悟的释迦牟尼佛。世界是不圆满的,不圆满就会有不如意,不如意就会有辱。在佛家看来,一切不如意就是辱,一切痛苦就是辱。唯有能够忍辱的人,才能远离痛苦。

受辱的后果是什么?是嗔心。嗔是一切逆境上发生的憎恚心,为恶业的根本。当一个人的嗔恨心出现的时候,他的无明怒火就会把自己烧得心焦如焚,坐立不安,口中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都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子,狠狠伤害到别人。弘一法师在《晚晴集》中记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细心的人会发现,《晚晴集》很多内容都是针对嗔的。师父们在弘法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如何克制嗔怒:

有位青年脾气很暴躁,经常和别人打架,大家都不喜欢他。

有一天,这位青年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位禅师在说法。他听完后发誓痛改前非,于是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了,免得人见人烦,就算是别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也只是忍耐地擦去,默默地承受!”

禅师听了青年的话,笑着说:“哎,何必呢?就让口水自己干了吧,何必擦掉呢?”

青年听后,有些惊讶,于是问禅师:“那怎么可能呢?为什么要这样忍受呢?”

禅师说:“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做蚊虫之类的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虽然被吐了口水,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就微笑地接受吧!”

青年又问:“如果对方不是吐口水,而是用拳头打过来,那可怎么办呢?”

禅师回答:“这不一样吗!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禅师实在是岂有此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办?”

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愣在那里,实在无话可说,火气消了,心有大悟。

禅师是心中无一辱,青年的心头火伤不到他半根毫毛。这就叫离相忍辱。禅师教导青年如何“忍辱”,并身体力行。大家都觉得忍受侮辱是很痛苦的事情,需要很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压制住火气。其实,我们都把“辱”看的过于严重了,把嗔的力量人为地放大了。

治疗嗔恨心的良药是忍辱。《金刚经》说“一切法行成于忍,无忍辱则布施持戒均不能成就”,可见忍辱的重要性。忍耐并不难。既然不能轻易地忍辱,就把辱拿回去,慢慢研究研究,看看这个辱是什么东西。很多时候,在你想探究辱的真相的时候,你根本就找不到辱了。

忍辱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减少摩擦,还能提升人生的境界。

龙虎寺一位擅长描绘丹青的学僧在院墙上画了一幅画,表现龙争虎斗的场面,画好后几次修改,总是觉得不满意,没有斗气,于是学僧请来无德禅师评鉴。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没有把握住龙与虎的特性。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头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老师真是一语道破,难怪我们觉得动态不足。”学僧们非常佩服,纷纷说道。

“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是一样。”无德禅师藉机开示道,“退一步,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才能爬得更高。”

有学僧不解地问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地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诸仁者能会意吗?”

学僧们听后,均有省悟!

无德禅师通过讲解龙虎的姿态,向弟子们揭示了进退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龙头后屈是为了有更大的向前攻击的力量,虎头贴地是为了跳起来更为威猛有力,一时的忍耐并不意味着软弱退让,反而是在酝酿着更为有力的攻击。忍辱是聪慧者的前进的利器,却是愚蠢者自焚的烈焰。

所谓“退步原来是向前”,即是我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遇到屈辱的事情,后退几步给自己转圜的余地,也给自己与痛苦拉开距离,不让嗔怒伤害到自己。

滴水佛音

1、金刚经《金刚经》全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的修行证道;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罗密多意为到达彼岸。经是路径,指学佛成佛之路。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所有十方法界的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悟而后成就。

2、《多心经》《摩诃般诺波罗密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将人间毁誉当做耳畔清风

忍字头上一把刀,受欺负难忍,受谩骂难忍,受侮辱难忍。不过最难忍的,当数误解。明明一个好人,却被人误解为居心不良,这种伤害是刻在心上的,刀刀见血,疼痛不堪。

世人最多承受几句谩骂就到了隐忍的极限,高僧大德却能忍人所不能忍,让我们看到何谓人性的坚韧。

月船禅师不仅是一位有名的禅师,而且是一位绘画高手。他的画气势磅礴,但却贵得出奇,并且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先收钱再作画。

有一天,一位女子请月船禅师作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女子回答:“你要多少就付多少,但要在我家当众作画。”

月船禅师答应跟着前去,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在宴请宾客。月船禅师当众作画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女子却对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道要钱,画得虽好,但其中却透着金钱的污秽,这种画是不值得挂在客厅里的,它只能用来装饰我的一条裙子。”说着便将自己的一条裙子脱下,当众要月船禅师在上面作画。

月船禅师仍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出多少钱?”女子答道:“随便你要。”月船禅师又要了一个高价,然后平心静气地在那女子裙子上作起画来,作完之后又若无其事地离开。

别人听说此事非常纳闷,月船禅师衣食无忧,为什么如此看重金钱?只要给钱,好像受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真是不可思议。原来,月船禅师禅居之地常发生灾荒,而富人不肯出钱赈灾,因此他准备建造一座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月船禅师之所以这样,也是想完成师父的遗愿——建造一座寺院,但他又不愿一味等待他人的布施,只好以作画筹集资金。此愿望完成之后,他便退隐山林,不再作画。

一位受人敬仰的禅师,能在人前受此侮辱,一方面是因为月船禅师的修养极好,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意义,不在意别人的侮辱。月船禅师为了给贫苦的民众集钱而作画,知道自己的忍耐对穷人的生活有重大意义,因而即使出钱的女子当众侮辱他,他依然不为所动。他坚持的是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弘一法师在世时经常喜欢对弟子们说的一句话便是:“遇谤不辩”,并且一再地告诫弟子们在面对诽谤时一定要保持应有的理智。法师自己也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

弘一法师自己记录过一段文字:

“可是到了今年,比去年更不像样子了,自从正月二十到泉州,这两个月之中,弄得不知所云。不只我自己看不过去,就是我的朋友也说我以前如闲云野鹤,独往独来,随意栖止,何以近来竟大改常度,到处演讲,常常见客,时时宴会,简直变成一个“应酬的和尚”了,这是我的朋友所讲的。啊!“应酬的和尚”,这五个字,我想我自己近来倒很有几分相像。”

当时那一段时间,弘一法师因为忙于应酬而被人冠之以“应酬的和尚”这五个字,但他并没有去辩解什么,而是检讨自己,并对此偏颇的保持了沉默。弘一大师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从不予以辩护,其实正是修养的功夫所在。

佛陀教导弟子,不要妄生“嗔”念,其实就是不要和别人计较太多,太计较就会平添怨气,那烦恼就会不请自来,更何谈清静无为?

归省禅师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养活这些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

有一日,住持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面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面都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

法远毫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如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用的面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

归省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

法远默默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

归省禅师有一次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住这里多久了?”

“已半年多了!”

“给房钱了吗?”

“没有。”

“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

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

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示:“法远乃肉身佛也!”

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

法远法师遇谤不争辩,保持沉默,并真诚地自我反省,表现了谦卑的风格和让人敬佩的做人态度。

做人如果能够将外界的闲言碎语当做耳边的一阵风一样,任它吹来,任它吹去,不为所动,就会省却很多烦恼,拥有一个清静圆满的人生。

滴水佛音

1、公案 本义为官府中判决是非的案例。禅宗将历代高僧的言行记录下来,作为坐禅者的指示。此种言行录一如政府的正式布告,尊严不可侵犯,又可启发思想,供人研究,并且作为后代依凭的法式,故称公案。此一风气倡始于唐代,至宋代大为兴盛。

2、机锋 又作禅机。机,指受教法所激发而活动的心之作用,或指契合真理的关键、机宜;锋,指活用禅机的敏锐状态。意思是说禅师或禅僧与他人对机或接化学人时,常以寄寓深刻、无迹象可寻,乃至非逻辑性的言语来表现一己的境界或考验对方。

不做刀子嘴豆腐心的好人

人们说到某某人很会讲话时,总会用到“口吐莲花”这个词,说明这个人实在是说得精彩,说得动听。莲花是多么芬芳宜人的花朵,中听的语句穿入耳中,就仿佛置身于夏日莲荷的薰风中一样舒服,好言好语的力量实在是惊人。

佛法是十分讲究与人为善的,而与人为善就包括言出友善。要知道,恶言恶话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到了自己。

佛陀在只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来开示道:“过去,健驮逻王在得叉尸罗城治国的时候,有一只母牛生下一只小牛。有一婆罗门就从养牛人家讨得那只小牛,并为牠取名叫欢喜满。婆罗门把小牛放在儿女的住处,每天拿乳粥饭食等喂养牠,很爱护牠。

过了几个月,小牛长大了。它想:‘这婆罗门曾费了许多心血来养我,现在我是全阎浮提牵引力最大的牛,正好让我来显一次本领,报答他养育我的恩惠吧。’

有一天,欢喜满对婆罗门说道:‘婆罗门!请你到养牛的长者家,告诉他,我所养的雄牛能拖一百辆货车。你就以千金跟他打赌吧!’

婆罗门就到那长者的家里,问长者道:‘这城中谁养的牛最有力?’

长者先举别家的牛来回答,最后说:‘全城中没有一只牛能及得上我所养的。’

‘我也有一只牛,能拖一百辆货车。’婆罗门道。

‘那里有这样的牛?’长者不相信。

‘我家里就有。’婆罗门得意地回答道。

长者不服气,便以千金和他打赌。

婆罗门回去后,便在百辆的车中装满沙石,顺次排列起来,用绳子从车轴上前后结住,为欢喜满洗浴,喂它香饭,颈部用华鬘装饰起来,把它驾在第一辆车的车轭上,自己坐上车,举起皮鞭叱道:‘走呀!欺瞒者!拉呀!欺瞒者!’

这时,牛听到这话,觉得自己并非欺瞒者,为何今天受这种称呼?它不知所以,四只脚就如柱子般立着不动。长者看到这情形,就叫婆罗门交出千金。

婆罗门损失了千金,解下牛,回到家里忧郁地卧着。欢喜满牛走回来,看见婆罗门忧郁地卧在那里,便走近前去问他道:‘婆罗门啊!你为什么躺在这里呢?’

婆罗门很不高兴地回答道:‘千金输去了,还能睡觉吗?’

‘婆罗门!我在你家这么久,曾经踏破或打碎过碗没有?曾经在别处撒过粪尿没有?’

‘都没有。’婆罗门忙否定道。

同类推荐
  • 释然的修行

    释然的修行

    释然是个刚刚经过了成人礼的小和尚,对他来说,佛法和尘世全部一股脑儿摆在了尚未准备充足的自己面前。于是,烦恼氆就接踵而至。
  •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的修习在于独抒灵性的思考,这并不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是说树立一种好的模式,然后跟着去做就行了。正如东施效颦的可笑在于东施只知道西施捂着自己的胸口楚楚可怜,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这种美是因人而异,不可复制的,同样的动作发生在她身上就显得很丑。盲目去模仿别人,会失去自己应有的特色,所有对于他人的成功和经验,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
  •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本书从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思想史、文学史、美学史、教育史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唐代士大夫与佛教的种种关系、士大夫与佛教的相互影响、士大夫奉佛的方式和原因等问题,所得结论多为人所未言,纠正了一些习焉不察的流行说法。
  • 正确认识佛教

    正确认识佛教

    “我想给大家讲讲怎样正确认识佛教的问题。社会上对佛教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佛教的误解。如果我们不能消除这些误解的话,就妨碍我们去正确地认识佛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的佛教小讲。
  •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热门推荐
  • 幕后科技霸主

    幕后科技霸主

    一开始,寇德只是想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科技宅。为了拯救自家老爹濒临倒闭的电视机厂,他搞出了带遥控工具的电视,来挽回自己悠闲的生活,没成想老爹突然对他说:“德子,咱家的电视机大卖,成功挤进国内销量前十啊,多年来的IPO申请已是获得通过了。”这时,他才发现这个平行世界虽说其他行业都挺繁华的,但科技水平却仅七十年代末的水平,这些所谓的科技巨头一个能打滴都没有,那还闲鱼个屁啊,宅在家里自娱自乐哪有开挂吊锤那些科技巨头来的有意思。于是他开始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谁不爽就怼谁的历程,最终成就一代科技之王,同行的梦魇。
  • 念念不忘的平城回忆

    念念不忘的平城回忆

    回想青春,我们的关系,也许只是茫茫人海中,相遇了而已
  • 重生贵女:摄政皇妃

    重生贵女:摄政皇妃

    “灭族之仇,我护你生生世世。”如此誓言最终却在彼此的利用之中消失殆尽。“地狱天堂,我保你平平安安。”如此承诺最终却在两人的伤害之中不见踪迹。“天长地久,我给你天下荣耀。”如此深爱最终却在宫墙之中变成彼此的手段。一生三个男人,不同的誓言,不用的承诺,不同的爱护,最终变成一曲哀伤,消失在这四方的天际。究竟爱过谁?谁又曾真心爱我?我不得而知,迷茫一世。回忆一生,恍如隔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唐旭日

    大唐旭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爷盛宠:毒妃会盗墓

    王爷盛宠:毒妃会盗墓

    穿越成陪葬又怎么样?还不是从坟墓里爬出来!误闯密室又怎么样?纵横“考古界”的她还不是信手拈来!撒娇耍赖斗智斗勇盗墓寻宝机关统统难不倒她!只是某清冷男子重重一哼:“王妃,说好的以身相许呢!”她还是羞红着脸跑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河修仙传

    天河修仙传

    这一天,他见到了能在天上飞来飞去的仙人。这一天,师尊传授了他一门修仙练气的功法。这一天,他站在了浩瀚的星空中看着这世间。曰:吾的一生,波澜壮阔,当流传世间。
  • 死亡草

    死亡草

    神舍前高举双臂的美艳女祭司,密室中预示厄运的蓝色报春花,石板路上突然出现的血迹,自称能占卜未来的神秘通灵师,离奇消失的遗嘱,被嫉妒和占有欲支配的死亡之草……星期二晚间俱乐部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轮流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谜案,只有亲爱的马普尔小姐每次都能直指真相。
  • 唐宋演义

    唐宋演义

    群阀割据,中原战火纷飞不绝,历史不断推演,一代代豪杰并起,波澜壮阔的史诗长卷,生死在乎一念之间,如何立足,如何生存,如何崛起?
  •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