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6400000019

第19章 禅的知与行(1)

知“道”与不知“道”

禅宗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所以对于何为禅,如何修禅,禅宗并不像其他的宗教一样有明确的经典教义予以指导。圣严法师说:“只要用嘴巴讲出来的,都不是禅。”所以,禅的境界只能自己来悟,而不能由别人告知,就像是苹果和梨的味道有何不同,不论别人用什么语言形容都很难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只有自己品尝之后才能区分。

禅是需要自己来悟的,但是很多时候,人往往容易陷入“知”的误区。

净居寺有一位比丘尼名唤玄机,常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参禅,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世人皆爱喧嚣,而自己却在定寂中得到了快乐,瞬间,她觉得自己开悟了。

于是她动身前去拜访雪峰禅师,想去请雪峰禅师确认自己是否已经到达了禅的无上境界。

雪峰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玄机回答道:“从大日山而来。”

雪峰用机锋语问:“既然是大日山,那么太阳出来了没有呢?”

玄机不甘示弱地回答:“太阳一直未曾出来,假如太阳出来了,雪峰必然会融化。”

雪峰禅师对她的机智非常赞赏,于是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玄机。”

“那你一天能织多少布呢?”

“寸丝不挂!”玄机说完,便觉得自己的回答一定会得到雪峰禅师的赞赏,于是起身告辞后便往外走。

雪峰禅师突然喊住她:“玄机,你的袈裟拖在地上啦!”

玄机一听,赶紧回头去扯自己的袈裟衣角。

雪峰禅师哈哈一笑:“好一个寸丝不挂?”

圣严法师说,这位比丘尼已经懂得了禅的机锋,已经能够比较自如地应对雪峰禅师的考问,但是一旦听到禅师说袈裟拖在了地上,她马上就做出了和普通女孩子一样的反应。可见玄机只知道如何解释自己的名字,却并未在心中做到了无挂碍,也就是说她并没有真正懂得禅的意义。

现在很多人往往都自认为已经懂得了禅的意义和味道,但是圣严法师却认为他们只是陷入了一种观念上的、知识上的或思辨上的游戏,并不是内心体验上的实证。很多人常常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卖弄聪明,还以为自己的内行,其实只是以耳代眼、以眼代手、以手代心罢了,自以为已经“知”道,其实境界远远还未达到“知”的境界。

人一旦陷入这种明明不“知”却自以为“知道”的误区,就很难对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

隐峰禅师从马祖禅师三年,自以为得道高深,于是有些洋洋得意起来。他备好行装,挺起胸脯,辞别马祖,准备到石头希迁禅师处试禅道。

马祖禅师看出隐峰有些心浮气傲,决定让隐峰碰一回钉子,从失败中获得经验。马祖临行前特意提醒他:“小心啊,石头路滑。”这话一语双关:一是说山高路滑,小心石头绊了栽跟头;实际却是说那石头禅师机锋了得,弄不好就会碰壁。

隐峰却不以为意,扬手而去。他一路兴高采烈,并未栽什么跟头,不禁更加得意了。一到石头禅师处,隐峰就绕着法座走了一圈,并且得意地问道:“你的宗旨是什么?”石头连看都不看他一眼,而是两眼朝上回答道:“苍天!苍天!”(禅师们经常用苍天来表示自性的虚空。)隐峰无话可对,他知道“石头”的厉害了,这才想起来马祖说过的话,于是重新回到马祖处。

马祖听了事情的始末,告诉隐峰:“你再去问,等他再说‘苍天’,你就‘嘘嘘’两声。”石头用“苍天”来代表虚空,到底还有文字,可这“嘘嘘”两声,不沾文字!真是妙哉!隐峰仿佛得了个法宝,欣然上路。

他这次满怀信心,以为天衣无缝了,他还是同样的动作,问了同样的问题,岂料石头却先朝他“嘘嘘”两声,这让他措手不及。他呆在那里,不得其解。怎么自己还没嘘出声,就被噎了回来?

这次他没有了当初的傲慢,丧气而归。他毕恭毕敬地站在马祖面前,听从教诲。马祖点着他的脑门:“我早就对你说过:‘石头路滑’嘛!”

隐峰禅师所犯的错误要比玄机更甚,玄机只是自认为已经开悟而急于求得认证,而隐峰则已经开始沾沾自喜,甚至有些得意忘形,以至于不能听进马祖的教诲,在“石头”面前卖弄而自取其辱。

真正知“道”的人,往往会比开悟之前更加清醒而理智,越是知道得多越会觉得自己无知,从而会更加谦卑谨慎,而不会如隐峰禅师一样自以为是,甚至四处招摇。他们不会再去区分“知”与“不知”,反而甚至会以“知”为“不知”。真正体验到佛禅真谛的人,都是平凡的、平常的、谦卑的,就像越是饱满的稻穗,就越是低着头。

莲心禅韵:

知道了

仰山慧寂拜访耽源禅师时,深受禅师赏识,耽源禅师就将自己的一本禅学秘籍送给他,并对他说:“这是慧忠国师传给我的,代代传承下来,非常珍贵,你一定要好好保存。”

慧寂接过来看了一遍,然后就点火把它烧掉了。

耽源禅师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慧寂回答说:“一看就知道意思了,还留着它干什么?”

仰山慧寂禅师(840—916):唐末五代僧人,与沩山灵祐同为沩仰宗之祖。因居仰山,故世称仰山慧寂,或仰山禅师。韶州须昌(广东曲江)人,俗姓叶。年少时,有意出家而父母不许,后自断二指以誓求法之心,之后到南华寺修行,未受具即游历诸方。初谒耽源,得悟玄旨;继参沩山灵祐,师事十五年,承嗣其法。后领众住王莽山,以化机不契,迁居仰山,宣扬沩山之法,学徒云集,蔚成沩仰宗。

找到自己,方得禅悦

很多时候我们求“知”总是外指的,希望自己能够了解整个外部世界,却往往忽视了对自己内心的探求。圣严法师曾说禅修的观念是: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自我。所以无论是做事还是禅修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了解我们外部的世界。

禅院里来了一个小和尚,年纪轻轻,但是人很聪明勤快,他希望能够尽快地有所觉悟,于是常常去找智闲禅师,诚恳地向禅师请教:“师父,我刚来到禅院,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更快地有所悟,请师父指点一二。”

智闲禅师看到他诚恳地表情,微笑着说:“既然你刚刚来这里,一定还不熟悉禅院里的师父和师兄们,你先去认识一下他们吧。”

小和尚听从了禅师的指教,接下来的几日里除了日常的劳作以及参禅,都积极地去结识其他的僧人们。几天之后他又找到智闲禅师,说:“师父,禅院里的其他禅师和师兄们我都已经认识过了,接下来呢?”

智闲禅师看了他一眼,说:“后院菜园里的了元师兄你见过了吗?”

小和尚默默地低下了头。

智闲禅师说:“还是有遗漏啊,再去认识和了解吧!”

又过了几天,小和尚再次来见智闲禅师,充满信心地说:“师父,这次我终于把禅院里的僧人都认识了,请您教我一些其他的事情吧!”

智闲禅师走到小沙弥身边,气定神闲地说:“还有一个人你没有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来说,特别地重要!”

小沙弥带有疑惑地走出智闲禅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去询问,一间房一间房地去找那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可是始终没有找到。甚至在深夜里,他也一个人躺在床上思考:到底这个人是谁呢?

过了很久,小沙弥始终找不到对自己很重要的那个人,但是也不敢再去问禅师。打坐完后的一天下午,他正准备烧水做饭,挑水的时候正好有一口井,在水面上他突然看见了自己的身影。他顿时明白了智闲禅师让他寻找的那个人,原来就是自己!

有个人,离自己很近也很远,很亲也很疏,很容易想起也很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像这个小和尚一样,好奇地打量着外部的世界,积极地探索着这个世界中的未知,但是却忽视了自己。连自己都没有真正认识的人如何去了解这个世界呢?

只有完全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接触世界,但是往往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要困难得多。圣严法师说:在认识自己的时候,要把眼睛生在心里,观察自己;要把嘴巴长在心上,评论自己。时时刻刻都想到自己。人唯有如此,生活才不会疏远,感情和理智也会相得益彰,也不会为自己制造麻烦。

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要先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再肯定自己的优点。圣严法师曾经以照镜子为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一般人对自己的缺点,大都采取隐瞒、掩盖或不愿检讨和承认。这种人,往往是一脸的灰尘、油垢,但不愿自我反省和检查。

他也许曾照过镜子,但看到又脏又丑的自己,就没有勇气再面对镜子。这种人不清楚、不了解自我长相,拒绝看清自己的缺点,往往是自我膨胀的。

就像火鸡看到外敌时,颈部和身上的毛就竖直膨胀,藉以夸大实力,希望让对手以为它体型变大了,但大家都清楚,那是假象。

所以禅修之人,要随时保持自省,不断地从自我反思中深入地认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清了自己,知道了自己有什么缺点需要改正,有什么优点需要保持,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这样,才能在由知转行的过程中走得更稳健;才能在行动过程中增加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从而在知行合一中获得禅悦。

莲心禅韵: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良价禅师,是唐代曹洞宗之祖。在他尚未开悟之前,一直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他认为在身外一定还有一个东西是自己的自性,可是苦苦寻觅而不得。

一天他过河时,突然看到河面上映出了他自己的影子。水上一个人,水面一个人;水面上的不是他,水上的才是自己。他顿时开悟,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偈: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洞山良价(807-869):俗姓俞,唐代筠州会稽(浙江会稽)人,是药山惟俨(751-834)之法孙,云岩昙晟(782-841)之弟子,二十一岁,至嵩山受具足戒。他与弟子曹山本寂(840-901)共同创立了曹洞宗,药山一系至此大盛。

知后尚须行

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世间万物的轮回变化,自有规律。四季轮回冷暖交替悲欢离合,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缘聚缘散。昨日的因成为今日的果,既是命运的必然,也是行动的必然。

一棵果树,春天发芽长叶抽枝,夏季枝繁叶茂花开似锦,秋天果实累累,冬季汲取养料蓄势待发。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也离不开果农辛勤的耕耘。“知”如天然的光与水,而“行”就是锄草除虫浇水施肥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换来秋天的满园果香。

禅宗虽不立文字,但是并非漠视经典。对《楞伽经》、《金刚经》、《心经》等禅门经典的学习仍然是修行的日课之一。圣严法师认为,读经是一件自利利人的好事,既能陶冶自己的性情,还能提高他人的觉悟。读经以及其他如静坐、参公案、参话头等禅修方式都是催发“知”之花蕾的重要方法。圣严法师总结了读经的六种功能:读经是为明心;读经是为解义;读经是为禅定;读经是为弘法;读经是为了护法;读经是为超度祈福。诵经既能嘉惠生者,又可资益亡人,所以一切未出离三界的众生,都需要读经修行。

读经所得的“知”并不等于智慧,所以,只学习经典并不能实现开悟;只有将知与行结合起来,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地将自己的境界提高。修行人中,有些自视甚高之人眼高于顶,满腹经纶却最终也只是沦为了夸夸其谈的资本,而对自己修行没有任何帮助,更不要谈及利他了;还有些人,虽然根基浅、底子薄,但却有一颗矢志不渝地向上寻求光明的心,总是努力地突破一切障碍,这样的人潜心学习,并将所学化为修行,终会有所得。

世尊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个比丘名叫槃特,他总是很用功地学习,可是却一点进展也没有,所以大家经常嘲笑他的愚笨。

佛陀怜悯他,于是亲自教他一偈,并且详细解释偈语的意思和内涵。

佛陀对槃特比丘说:“虽然只是一句话,只要你牢牢记住,用心体会,一样可以求得佛道的。”

槃特比丘感恩佛陀的慈悲,每天都苦念这句偈语,用心思考和记忆,终于理解其中隐含的妙法,心中豁然开朗,证得阿罗汉,终成为佛陀的罗汉弟子之一。

同类推荐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人的宗教

    人的宗教

    本书介绍了世界七大宗教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透过个人的观察,以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实的态度,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对两性观点与语言的运用、各宗教的内在层面分析,以及藏传佛教、苏菲教派与历史上的耶稣等方面做了详细述说。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佛教正能量:中观大师论文集

    佛教正能量:中观大师论文集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热门推荐
  •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任何坎坷与不幸都可以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从生活、工作、恋爱、家庭、事业等方面对人们可能会遇到的坎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旨在让读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将生活的阴影抛在身后,尽情享受快乐生活!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谁都难免要经历一些挫折、坎坷、失败……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信念和希望。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是否能跨越诸多坎坷,成为最后的胜者。
  • 嫡女策,逆天五小姐

    嫡女策,逆天五小姐

    风的北宫风离+南宫明月=《帝凰,名门庶女》这本实体书已经在2014年6月上市了。当当网、卓越网、淘宝、天猫、各大书店已经有货,这套实体书中有网络没有的新番外,二万多字哦。希望喜欢明月和风离的亲们能喜欢,去购买实体书多多支持风哦。风谢谢大家的支持,O(∩_∩)O谢谢!****她蔚明珠,她本是将军府高贵的嫡女,南齐至尊皇后,她嫁他七年,助他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却不曾想,身怀六甲时换来他一纸圣旨,打入冷宫!父亲被斩,昔日辉煌的将军府顷刻崩塌,临死才知道原来她只不过是他登上帝位的垫脚石!身下鲜血弥漫,冷宫外却传来他另娶新人的喜乐,断送了她所有的幻想!水银灌顶,她凄然以血为咒:“上天入地,我蔚明珠在此发誓,如有来生,我定然会让你们十倍千倍的偿还今日给我的屈辱!”再一次醒来,却发现自己重生在十年前,这一次,她绝不会再任由命运摆布,她定要让那些伤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地狱幽魂索命,玩心机,斗权术,她一一奉陪!当日伤她一分者,今日她必还十分!王侯将相,太子藩王,她教他们一个个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且看昔日弃后今生风华滟滟,逆天无双!哼,前夫求娶,门窗全无,誓要报仇!什么,装可怜?玩心计?好吧,来比比,谁才是鼻祖。不是说她心狠手辣,恶名远播么,咋的还有那么多桃花登门求亲?她以为她这辈子都是无牵无挂,却没想到惹上一腹黑的主,而且,甩都甩不掉!当坚强狂傲的女子,撞上那俊颜面瘫、腹黑狡猾的男子,又会发生什么故事?是他?还是他?踏过一路情伤,两世情仇,面对同样为她全心付出的几位绝色郎君,她该选谁?
  • 马斯洛活学活用精选(8册装)

    马斯洛活学活用精选(8册装)

    活学活用八套路,命运的主人,现实的主宰就是你。一个人即使再怎么达观,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他人独自生活。既然我们生而要主动与他人交往,要融入社会,那就很有必要熟练掌握各种心理学和生存技巧。本书以关于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与各种技巧融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体,教会人们如何灵活运用心理学,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
  • 旋天剑

    旋天剑

    故事发生于公元3000年,男孩舞青风被亲人从地球来到了洪荒星球,开始他的寻找双亲之路,他为了寻亲,不得不使自己变得强大,从而走上了修炼之路,修炼那跨越空间限制之法…一路追求!
  • 我想再看看你

    我想再看看你

    “启禀门主,我们被包围了!”下属匆匆来报。门主淡淡的抬了下眼“该来的总会来的,只是,他……”怎么办,门主的眼里满是悲伤。“来人,速速将少门主带走,切记不要让他落入那些人手中”
  • 网游之神级奶茶店

    网游之神级奶茶店

    吃肾亏,喝奶茶。补血补气喝奶茶。好喝不要钱,没用退钱!
  • 国企CEO

    国企CEO

    华昭集团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卢联成“双规”后。斯坦福博士毕业、具有国际视野的邢亮经过激烈角逐走上了华昭集团CEO的位置。邢亮一到任就对国企弊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期遏制内部人控制和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在艰难的改革过程中,邢亮与旧观念、旧习惯、旧势力等进行了激烈交锋,围绕国有资产流失与利益团伙展开了殊死搏斗。邢亮虽然取得初步胜利,但陷入了“皮洛士胜利”的怪圈……吉志编著的《国企CEO》结构紧凑,刻画深邃,叙述周严。情节跌宕,扣人心弦。对权、钱、情三者内在联系描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是描写国企改革和国企生活的上乘之作。
  • 乡村至尊小妖孽

    乡村至尊小妖孽

    村民A:为什么王小龙认识美女?村民B:小龙必有过人长处。且看小农民王小龙施展过人长处,纵横乡村和都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寻找那个彩蛋

    寻找那个彩蛋

    穿越后拥有玫瑰公爵爵位的苏韩,本以为会自己的人生即将达到了巅峰。但门口的一封信,把他带入了未知的旅程。(本书异世界无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