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7900000012

第12章 立命:悟期颐老人睿智之思(3)

宽容如泽被苍生的细雨,容万物得其滋润,囊山峦揽百川,纵使你是一棵屋檐下的苔草、石缝里的虫菇,斜风细雨亦会给你带来新荣。战国时期,秦国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里说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此话是劝谏秦王敞开心胸,不要把六国的人才驱逐出秦国,这样才能成为千古明君。此语虽为权术之道,但正说明了一个人应当心胸宽怀,不计小事。

季老说:宽容是一种美德,但是要拥有这种美德,首先得先有豁达的心态。倘若终日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眼中容不下半粒沙,处处挑剔别人的坏处,从不为人遮掩难堪,不懂得原谅人,他人必然会觉得你实在难以相处,难免生出疏离之意。可是一个人能够宽容大度地看待眼前一切,他人也必定宽容视你,人与人之间摩擦大为减少,彼此间言笑晏晏,人人皆活得洒脱淡定,舒适泰然。

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多次折辱于他。但周瑜始终折节容下,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程普终于为他所折服,对他人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意思是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人具备宽容之美德,心灵会如井中之月,风波虽起,但片刻回复原状,多少仇恨消融为一片宁静。宽容是一种境界。佛家一个典故里所蕴涵的宽容境界,可谓到了至高之处。

一个苦修的头陀听闻有个高僧修行极高,已得“小道”,心中不信。一次与高僧偶遇,一言不发,上去对高僧就是一个响亮耳光,然后嬉笑着等待高僧的责问。然而高僧毫无怒色,却担心地问道:“您的手痛吗?”此乃道也。

故事中的“道”乃佛家所说的慈悲为怀,引申到现实当中,即“宽容”。平常人不是佛,很难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是平常人可以做到容人于心。不要认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若是别人占你点便宜,给他罢了;若是人家得理不饶人,让着他,免得吵来吵去伤了和气、伤了心脾。

中国人有句古话:得饶人处且饶人。在不害大义之下的矛盾,皆是“得饶人处”,都可以被原谅和宽恕。毛泽东曾经说:“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说风物永远合人心意地开拓了人的视野,引申意义便是叫人放开心胸,不计小事,目光应当放到长远的地方。

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挫折、责备、无礼和刁难,若是都记在心上,反复折磨自己的心灵,人岂非要折寿甚或气死。或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境界很难做到,但是敞开胸襟,对任何事都淡然应对,心灵将永远不会生出芥蒂,人生中再大的难处也变得不难了。

有时候,宽容也是一种幸福。我们宽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因此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是一种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

当时光飞逝,岁月变迁,不管经历什么,我们若始终能像耄耋之年的季老一样宽容待人的话,生命自会丰盈、逍遥,我们看待生命的眼光也将更加从容。

立德:感天爱地聚福缘

作为长者,他儒雅敦厚、温和慈祥;作为学人,他严谨求实,富有学术的良知。作为中国人,他热爱故土,宣称烧成灰也烧不毁一颗爱国心。存于天地,他便顶天立地担当着每一个角色;飘然而逝,他为后代留下一座敬天爱地的精神丰碑。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季老从来不会大动一个人的文章,他可以否定,觉得写得不好,但是他不会改动的。

——学者张光璘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乃中国的一句俗语,如今且在此处大胆改成“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为何有此一改,当先从孔子说起。《论语·季氏》有曰:“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

针对礼貌的问题,季羡林先生讲述了一个情景。在公共汽车上,由于人很多,大家你推我挤,难免踩一下碰一下,就因为这么“一下”,有的人便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一时间拳脚你来我往,时有殃及无辜者,愤愤而语,好不热闹。这种情景在当今社会是多见的。

为证礼仪、礼貌之重要性,季老引用香港《公正报》上的一段话:“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这段话足可说明“知礼守礼”对生活、交往、社会的重要性。

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荀子也曾经说过:“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而唐代贤相张九龄也称:“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可见自古以来,我国的先贤都非常注重礼仪,认为只有懂得礼仪的人,才能受人尊敬,游刃有余存于世。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子路大声叱喝这个孩子,可孩子佯装没听见。子路没有办法,便将此事告诉车内的孔子。

孔子走下马车,对这个孩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马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马让路还是马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项橐垂髫之年,便知“马让城”的道理,告诉孔子凡事应有“先来后到”,即便对他这个孩子,也应讲究礼仪,而不能以大欺小。孔子对项橐的知礼大为推崇,后来甚至拜其为师,成就一段千古奇话。

礼仪不仅能让一个人显得高尚而有涵养,对于身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来说,皆非常有用。孔子认为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而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晏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卿。有一回,晏子和一些大臣一起陪齐景公饮酒。齐景公最爱喝酒,他一喝酒便忘乎所以,甚至喝得酩酊大醉,几天不醒。这时,正喝在兴头上,景公便说:“寡人今天愿与各位爱卿开怀畅饮,请不必拘泥于礼节。”

晏子一听很是忧虑,便严肃地对景公说:“君王这话不对。臣子们本来就不希望君王讲礼法。本来力气大的人可以称为兄长,胆量大的人可以杀掉他的官长和国君,只因为畏惧礼法才不敢这么做。如果臣下都随心所欲,只凭力气和胆量行事,就会天天换君主,那您将在哪里立足呢?人之所以比其他动物高贵,就是因为人能用礼法来约束自己,所以不能不讲礼节。”

景公觉得很扫兴,便不理晏子。过了一会儿,景公有事出去,除了晏子安坐不动之外,其他大臣都站起身来相送。等景公办完事回来时,晏子也不起身相迎。景公招呼大家一齐举杯,晏子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酒喝了。

景公见晏子这样不拘礼法,气得脸色铁青,瞪着晏子说:“你刚才还大讲特讲礼法是如何重要,而你自己却一点都不讲礼法。”

晏子连忙离开席位,叩头谢罪,说:“臣不敢无礼,请大王息怒。我只不过是想把不讲礼节的实际状况做给大王看看。大王如果不要礼节,就是这个样子。”

景公恍然大悟,说:“这的确是寡人的过错。请先生入席,我愿意听从您的教诲。”

晏子通过不守礼法的行为,告诉齐景公礼仪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是因为礼法的存在,人们才能抛弃野蛮的生活状态,在礼法的约束下和平共处,共建繁荣。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果一个人不懂礼,必会给社会带来不协调的后果,行走于世也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反观之,倘若人人都讲礼貌,便会像孟子所说的那样:敬人者人恒敬之。你给予他人足够的尊敬,他人也会始终尊敬你,行走于天下之间应可罕见人际摩擦,诸多干戈也能化为玉帛,社会因此祥和不已。足见“礼”之于人的重要性,不可掉以轻心。

公德的至高境界即为功德

像这样的老人,一辈子看这个世界的浮浮沉沉,他们已经是内心非常的平静,非常有智慧的人了。到了晚年老先生说做人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人是可爱的人,我想这是集他一辈子的智慧说出的话。

——央视主持人张越

在张越看来,季老一生都在提倡公德。什么是公德呢?就是公共道德。这虽然是一种行为准则,同样是一种内心的修炼。

季老在谈社会公德时讲到,他所住的北京燕园北部有一个池塘,居民们常到湖边的长椅上休憩。他总是看到长椅下有各种各样的垃圾,遍地狼籍。一日,一对外国夫妇手里拿着塑料袋和竹夹正在捡垃圾,这一幕刚好被他看到,令他大感不好意思。季老曾在一本国际周刊上看到,外国人将中国人在外旅游不讲公德的行为分成七类,即脏、吵、抢、粗、俗、窘、泼。

脏、吵、粗、俗不用解释,从字面就能看出来。“抢”是指不守规则,不讲秩序,干什么都要抢先;“窘”则指穿戴不齐,令人尴尬;“泼”是指遇到不顺心的事,不但动口骂人,而且动手打人。就骂人来说,中国的国骂早已经广为世人所知,当真是“遍布宇内,响彻云霄”。而与国骂相提并论的,就是随地吐痰,季老将其戏称为“国吐”。与之“国吐”和“国骂”比起来,随地乱扔赃物只能称作小巫,不过尔尔。

某人登泰山时随手将垃圾口袋丢入山间,待到山巅之上望向远处,便觉心旷神怡,胸襟开阔,忍不住放生高呼,抒解情怀。忽而一阵风吹来,却无“我欲乘风归去”的情调,反而随风卷来无数垃圾袋,纷纷向此人反扑。

此人拂袖挥开垃圾袋,嘴中大骂何人如此不讲公德,竟乱丢赃物,且在地上呸呸吐了两口唾沫,以示鄙视。正值此时,他仔细一瞅,竟发现眼前垃圾之中有好几块都是自己刚刚丢的,忍不住一阵发呆,随后暗自羞窘,偷偷将垃圾拾起,丢入垃圾箱中。

这则小故事所讲的道理浅显易懂,主人公知公德之意却做不公德之事,到头来自己骂自己,真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正所谓“天理循环,天公地道”。人们生存在社会的大环境当中,不可能跳脱尘俗之外,如果你对大环境种下了恶因,它也会毫不吝惜地给你恶果,就像有的人踩到自己丢的香蕉皮、掉进自己挖的陷阱一般。若不想遭到因果报应,唯有行公德之事一途。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含情怀,古往今来足可称为公德心之最,不过平常人恐怕难以达到。如下面故事中的青年一样为了方便他人而搬开石头,此种公德之举应是不难。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家财万贯的老者想拿钱帮助别人,不过他要先试试那些人值不值得他帮助。他在城门口的路中间放上一块大石头,然后躲在一棵大树后边看着。

一会儿,一个人拉着一头牛走过来,他说:“是谁把石头放在这儿了?”说完绕个弯而走过去了。以后,接连不断有人走过,都是抱怨几句就绕过去了,没一个人肯动手把石头搬开。

天黑了,来了一个青年,他看到这块石头,自言自语地说:“这块石头正挡着路,谁要是被它绊倒了,一定会受伤。”说完就用力把石头推到路边。老者从大树后面走出来,对青年说:“你很有公德心,值得我帮助你,你需要什么可以告诉我。”结果,老者送给青年一大笔钱,青年用这笔钱发家致富。

故事中的青年能够想到他人会因石头而跌伤,便将石头搬走,此种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便是人们所说的“公德”了。有了为公之心,便会用自己的能力为更多的人服务。所谓“爱出者爱进,福往者福来”,能够以无私之心报答社会,自然也会得到同样的尊敬与回馈。

修炼公德之心其实也是一种修炼自我的过程,是立身处世的必经之路、最低底线。面对当今天下有失公德之事处处皆有的情况,季老认为修养公德之心实在是当务之急,因为它代表着个人尊严。聆听季老的诚恳劝谏,我们应当辗转反思,该到哪里寻回自己公德之心。

时时自省,可得时时清醒

我过去因为受人蒙蔽的缘故,也犯过一些错误。

——季羡林

季老在一篇名为《反躬自省》的文章中提到,自省要从认识自我开始。他在剖析自己的时候说,自己并不是天才,也不是蠢材,资质中等,喜爱绘画和音乐,但中学的时候,他的绘画水平已落后其他同学,他曾深深地为此无奈。季老觉得自己是个谨小慎微、性格内向之人。有自己的私心,也为别人着想。曾经犯过错误,伤害过一些人。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会挺身而出,不计较个人利害。所以,季老觉得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讲原则的人。

反思令人知得失,晓进退,不必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跑,偶尔停下来想一想你的人生、生活,或许这样更能让你明白生活的真谛。所以,人们常用自省这个词来警示自己提醒他人,但是对“省”的真正含义或许不会全然知晓。省有两解:一解为省悟,一解为反省。先有省悟后有反省。省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反省则为自我检查之意。时时反省才能让自己不断清醒。所以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卷入“乌台诗案”的困局,但他不改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继欧阳修成为第二个“文坛宗主”,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该书主要讲到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她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直至离开人世。
  •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卓文君(文墨生香泪成诗)》是流芳百世的浪漫传说。一代才女卓文君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用自 己的坚毅、勇敢褪下华服,冲破世俗,奔向自己的爱 人。人们透过纸张感受心灵的温热,惊叹共鸣。若爱 情是场赌局,她险些血本无归。当他洗尽铅华,回头 找寻自己心爱的人时,她已泪流满面。一场圆满的倾 世爱情,迷倒了后世太多的痴情怨女。
  • 蒋介石全传(上)

    蒋介石全传(上)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2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近50年。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本书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评述了实现李白豪放洒脱却又坎坷悲情的一生,书中结合他的诗作,为读者展现了少年意气风发,追求梦想,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好友,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狂放不羁,官场失利,报国无门,客死他乡的过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当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热门推荐
  • 在别人的盲点中谋利

    在别人的盲点中谋利

    本书内容包括干得好的永远是有头脑的、看得有多远,走得就有多远、细节之中藏着大生意、守候机遇,乘势而发、蛮干不如巧做等。列举了如“章光101”、“江西果喜集团”以及美国“可口可乐”等众多知名企业成功经营的事例,围绕在别人“盲点”中获利的立意,阐述致富的生意经。《在别人的盲点中谋利》的面世给正在创业和征战商场的人们提供借鉴和帮助。
  • 女人要懂心理学

    女人要懂心理学

    身为女人,需要用心理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在心理层面上来辨别自己周围的人,从而做出适当的反映,巧妙化解尴尬和危险,保护自己,避免自己身陷不利的处境。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不能没有智慧;要知道,智慧的力量比漂亮的脸蛋儿更重要。聪明的女人在面对工作、交友、恋爱、婚姻中的种种尴尬时,会利用心理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各种心理策略和技巧,变不利为有利,解决那些看似复杂的难题,从烦恼女人“晋升”为幸福女人。本书正是从职场、爱情、家庭、交友4个大的生活方面入手,详细剖析了人们的各种心理,此书可以帮助女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练就一双慧眼,快速地破译成功。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 遗落的辉煌
  • 资讯超进化

    资讯超进化

    某月某日,普通平凡的地球人郝绅,忽然从普普通通的信息纠缠节点,晋升为了资讯信息的操纵者……我曾见过被放逐的星球孤独航行,也曾见过整个世界熊熊燃烧。我曾单枪匹马消灭千万恶魔,也曾率领星舰炸掉整个太阳。我的脚步遍及万千宇宙:和艾泽拉斯的熊猫们品尝甘洌的酒香,和法海探讨秃驴头皮的反光。和神族学习创造世界,但转身就收留恶魔萝莉贴身抚养……总之,这就是个主角带着各路小伙伴穿来穿去拯救世界或毁灭世界的故事。无敌流,轻松软科幻,纯脑洞文,大家尝尝鲜。资讯一族书友群:120500858资讯一族书友群:120500858
  • 末世之我是废柴

    末世之我是废柴

    早在两千年前,卢克莱修就指出,在我们这个“可见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世界”。两千年后,众多的位面交织在了一起,精灵、鬼怪、丧尸一系列奇幻生物出现我们的都市之中,人类又该何去何从?
  • 宫墙柳

    宫墙柳

    京城县令的独女柳蜜雨,遇到了当今最具帝王之象的三皇子言帅。言帅对她日渐深情…可蜜雨却得不到言帅生母德妃娘娘的喜爱,德妃见儿子如此迷恋于她,不禁痛下决心暗中派人刺杀于她。李蕊是当朝最具权威李太尉的千金,她钟情与三皇子,千方百计想嫁于言帅。太尉一心想让李蕊日后登上皇后宝座,而他们眼前最大威胁就是柳蜜雨。五皇子言策原想利用柳蜜雨来激怒言帅,以报德妃杀他生母之仇,结果在利用她时,却意外发现自己竟然情不自禁的对她动情了…不爱宫墙柳,只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 午夜忏悔

    午夜忏悔

    “我选择心理学专业。”“为什么?”“因为我想了解你的心。”后来,他成为了心理学上的大咖。但还是没有读懂她。再后来,他成为了犯罪心理学上的大咖。“其实你应该把犯罪心理学用在我身上的。”“为什么?”“因为我犯过很多罪。”最大的是爱上了你。
  • 最强转生之剑仙

    最强转生之剑仙

    玄九幽连续三天三夜在一款仙侠游戏之中爆肝,终于成为了游戏里面最强的存在,可是却在刚刚到达第一名的时候,却因为过于疲劳,从而晕倒,当他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成为了游戏里面掌控的角色。修仙最强之人?不,其实我只是他的弟子而已。
  • 再忙也要看的77条心理定律

    再忙也要看的77条心理定律

    人们总是说这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但是心理学家却说这个社会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总是说人心叵测,但是心理学家用事实证明人心是可以揣摩的。心理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总结出许许多多适应于生活、工作、交往的心理学法则。以往人们只是局限于心理定律本身所适应的社会领域,但事实上,这些定律对人生也有“导航灯”的作用。因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设立目标、与人交往、领导组织都可以应用这些原理和定律。本书详尽分析了每个心理定律,既有对这些定律的详尽介绍,同时也举出了生动详实的例子加以说明,使这些定律更实用,更具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