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读《叶延滨〔1〕诗选》〔2〕
这是一本沉甸甸、厚墩墩的“大部头”。深绿色的封面,右上方飞白出一幅简笔勾勒而成的作者头像;下边端端正正地印着五个醒目的黑字——叶延滨诗选。
当然,不擅诗作甚至难得一读如我者,之所以一拿到叶延滨寄来的《叶延滨诗选》就爱不释手,以至朝夕咀嚼,反复吟诵,倒并非因为叶延滨是我的朋友。而是因为,乍读这诗选的开篇,亦即叶延滨的成名作《干妈》,我就被字里行间倾泻而出的激情所吸引,所打动,所感染了。譬如,“延安啊,革命的穷娘,/贫瘠的山冈,/枯瘦的胸膛。/给人吃米,自己吞糠,/过去这样,现在这样。/见到三五九旅的老将,/当儿孙的咋有脸讲?!/我用颤抖的双手捧着碗,/像婴儿捧着母亲干瘪的乳房……”这样平白如话而又情真意切的诗句,不是就很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牵动我们的神经么!
从《干妈》到《黄土谣》,从《生命之火》到《湛蓝的乐章》,从《大都市变奏曲》到《西斯庭教堂启示录》,从《天府巴蜀长赋》到《血色情书——自传体抒情长诗》……叶延滨调动“关注和拥抱现实”的感觉、联想、思考和想象,运用不拘一格的手法,使自己的情感脉冲,获得了仪态万方的艺术显现。
是的,叶延滨既有对于真、善、美炽热的爱,也有对于假、恶、丑强烈的恨。诗人是经历过那个阴霾满天的岁月的,而且曾经“驮着一个‘狗崽子’的档案袋,/到圣地延安,/为父母赎罪”。深刻的切身体会,加上天才的艺术稟赋,使他得以形象而又逼真地再现“文革”那令人窒息的历史画面:“好凶猛的横扫一切/秩序荡然无存,只有/泥石流……/泥石流……/泥石流……/沙粒踢打着沙粒/泥浆涌荡着泥浆/石头撞击着石头/大自然的多米诺骨牌游戏/让毁灭来得有声有色……”
尽管这本《叶延滨诗选》所辑入的,只是叶延滨80年代的部分诗作,但透过这些有限的篇什,却也可以明晰地看到叶延滨创作思想的“走向和轮廓”。用叶延滨的话说:“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和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坐标点,在纷繁复杂的感情世界里找到与人民的相通点,在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中找到自己的探索点。”三点决定一平面,叶延滨的诗就放在这个平面上。
并非溢美,《叶延滨诗选》的蕴含,远大于它的篇幅。在有限的484个页码中,有对于昨天的回顾,有对于今天的探求,也有对于明天的呼唤。而无论是回顾,是探求,还是呼唤,都能够措置裕如,发挥得淋漓尽致,既给人以启迪,又给人以美的享受。至于叶延滨是否属于“现实主义诗人”,我以为,既“现实”,也不“现实”。还是叶延滨对自己的评价最中肯:“根扎进了传统的土壤,越扎越深,而枝叶却以叛逆的姿态向天空伸展,展示一个飞翔的梦境。”这在《叶延滨诗选》的前半部和后半部,是各有其痕迹可寻的。
注释:
〔1〕叶延滨(1948-),哈尔滨人,著名诗人、作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诗刊》主编、北京广播学院文学艺术系主任。著有诗集《不悔》《二重奏》,文集《叶延滨杂文》《生活启示录》等。
〔2〕《叶延滨诗选》,叶延滨著,明天出版社出版。
(原载1991年8月19日《成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