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4900000007

第7章 怪秘地带——令人困惑的自然异景之谜(4)

冰河弯——“冰雪幻境”

冰河湾形成于四千年前的小冰河时期,数千年后冰河不断向前推进,并在1750年时达到鼎盛,然而自此之后冰河却开始融化后退。从近乎垂直的冰崖所崩裂下来的冰山,点缀在冰河湾上,天气好的时候每每受到阳光的照拂,形成了海上晶莹的冰体,仿佛童话世界里的“冰雪幻境”。

走入童话般的“冰雪幻境” 冰河湾国家公园坐落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交界处,距旧纽西50英里,占地330万公顷,围绕在陡峭的群山中,只能乘船或飞机到达。那里有无数的冰山、各类鲸鱼和爱斯基摩人的皮划舟。到达冰河湾的游人在只能居住在帐篷中或在乡村田舍中。根据碑文的记载,冰河湾国家公园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就是巨大海湾中活动着的冰河。

缪尔是第一个仔细研究冰河的科学家。1879年,他曾经攀登过高耸入云的费尔韦瑟峰。他描述道:“翼状的云层环绕群峰,阳光透过云层边缘,洒落在峡湾碧水和广阔的冰原上”“黎明景色非凡美丽,山峰上似有红色火焰在燃烧。”陶醉其中的缪尔写道,“那五彩斑斓的万道霞光渐渐消退了,变成了淡淡的黄色与浅白。”如此美景至今仍可看到。自缪尔探险时代之后,冰河沿海湾向北移动了很远,这种现象在北半球其他地方也曾被发现。

整个冰河湾国家公园包含了18处冰河、12处海岸冰河地形,包括沿着阿拉斯加湾和利陶亚海湾的公园西缘。几个位置遥远,且罕有观光客参观的冰河,都属于冰河湾国家公园所有。

缪尔冰川

1794年,英国航海家温哥华乘“发现”号来到艾西海峡时,还没有冰河湾。他所看到的只是一条巨大的冰川的尽头——一堵16千米长、100米高的冰墙。但是85年后美国博物学家缪尔来到此地,发现的是一个广阔的海湾。冰川已向陆地缩回了77千米。冰川一直都在移动、融化……现在,在冰河湾国家公园里,冰蚀的峡湾沿着两岸茂密的森林,伸入内陆100千米,尽头是裸露的岩石,或是从美加边境山脉流下的16条冰川中的某一条。高高的山峰远远耸立在地平线上,俯视这片哺育冰川的冰雪大地,其中最高峰是海拔4670米的费尔韦瑟峰。

缪尔冰川,位于冰河湾内,在阿拉斯加北端突出的地方,是以科学家缪尔的名字命名的。狭长的冰川湾伸入内陆约一百零五公里,边缘地带还有更多的小湾(其实这是由冰川所刻凿出来的),这些小湾多是遽然而起的冰壁,而这冰壁即为自山坡延伸至海岸的冰山鼻。自1982年以来,缪尔冰川后退速度很快。随着冰川的后退,植物很快地代替冰川,而覆盖了地表。除冰川外,冰川内的野生动物也深深吸引着各地的游客。

知识链接

冰河湾特有动物——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又叫秃鹰、白头鹫,生活在北美洲的西北海岸线,常见于内陆江河和大湖附近,是世界珍禽之一。幼雕的羽毛是全白的,长大时褐色羽毛覆盖到只余下头部,所以从远处观看它们的头好像是秃的,但事实上它们的头一点也不秃。白头海雕虽然外貌美丽,但性情凶猛,体长近1米,展翅宽约2米,有“百鸟之王”的美誉。白头海雕飞行能力很强,在阿拉斯加冰河湾国家公园内的峡湾两岸的森林亦可看到它的身影。它们经常在半空中向一些较小的鸟发起攻击,夺取它们的食物。被攻击的鸟都往往会屈服,将食物扔掉,使白头海雕非常轻易地得到美餐。白头海雕也靠捕食鱼蚌为生,也能吃海边的大型鱼类的尸体。

巨人之路——屹立在大海之滨的“天然阶梯”

山依海势,海借山景,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的“巨人之路”,是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天然阶梯”,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

奇特的石柱

在英国北爱尔兰的安特里姆平原边缘的岬角,沿着海岸悬崖的山脚下,大约有3.7万多根六边形或五边形、四边形的石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伸出来,从峭壁伸至海面,屹立在大海之滨。它被称为“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海岸包括低潮区、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顶端的道路和一块高地。峭壁平均高度为100米。巨人之路是这条海岸线上最具特色的地方。这37000多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形状很规则,看起来好像是人工凿成的。大量的玄武岩柱石排列在一起,形成壮观的玄武岩石柱林。它们以井然有序、美轮美奂的造型,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横截面宽度在37~51厘米之间,典型宽度约为0.45米,延续约6000米长。岬角最宽处宽约12米,最窄处仅有3~4米,这也是石柱最高的地方。在这里,有的石柱高出海面6米以上,最高者可达12米左右。也有的石柱隐没于水下或与海面一般高。

站在一些比较矮小的石块上,可以看到它们的截面都是很规则的正多边形。不同石柱的形状具有形象化的名称,如“烟囱管帽”“大酒钵”和“夫人的扇子”等。

“巨人之路”的传说

巨人之路又被称为巨人堤,这个名字起源于爱尔兰的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代爱尔兰巨人芬·麦克库尔要与苏格兰巨人芬·盖尔决斗。为此,麦克库尔历尽艰辛开凿石柱,并把它们移到海底,铺成通向苏格兰的堤道。大功告成后,他回家睡觉,准备养精蓄锐后跨堤去攻打盖尔。此时,盖尔却捷足先登来跨堤察看敌情,他见到沉睡中的麦克库尔身躯如此巨大,不由暗暗吃惊。而麦克库尔的妻子急中生智,诡称沉睡巨人是她初生的婴儿,盖尔听了更为惊恐,“孩子如此巨大,其父该是怎样的庞然大物?”他吓得撤回苏格兰,并捣毁了其身后的堤道,只剩一段残留的堤道屹立在爱尔兰海边。

火山熔岩的结晶

美丽的传说仍在传诵,但是这道通向大海的巨大天然阶梯之谜,被地质学家们揭开了谜底,原来它是由火山熔岩的多次溢出结晶而成,独特的玄武岩石柱之间有极细小的裂缝,地质学家称之为“节理”,熔岩爆裂时所产生的节理一般具有垂直延伸的特点,在沿节理流动的水流的作用下,久而久之形成这种聚集在一起的多边形石柱群,加上海浪冲蚀,将之在不同高度处截断,便呈现出高低参差的石柱林地貌。

知识链接

·巨人之路面临的威胁·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巨人之路这一世界遗产正在面临威胁。专家预测到21世纪末,海平面将上升一米,而更严重的是随之而来的海浪和风暴将更加猛烈地袭击巨人之路,在2050年到2080年,巨人石道上的石块将变得更加陡峭,到22世纪初,人们将难以见到部分巨人石道上的独特景观。

乞力马扎罗山——赤道的雪峰

“乞力马扎罗”在非洲斯瓦希里语中,意即“光明之山”。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和“赤道的雪峰”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

非洲之冠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是非洲最高的山。根据气候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乞力马扎罗山基本气候,由山脚向上至山顶,分别是由热带雨林气候至冰原气候。风景包括赤道至两极的基本植被。因为位于赤道附近所以植被从热带雨林开始。气候分布属于非地带性分布,因此乞力马扎罗山多容易形成地形雨,给它带来丰富降水。

在海拔1000米以下为热带雨林带,1000~2000米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000~3000米间为温带森林带,3000~4000米为高山草甸带,4000~5200米为高山寒漠带,5200米以上为积雪冰川带。因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顶的积雪融化,冰川退缩非常严重,乞力马扎罗山“雪冠”一度消失。如果情况持续恶化,15年后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盖将不复存在。援引联合国的报告说,乞力马扎罗山的冰盖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融化,在15年后完全消失。违法的伐木业、木炭生产业、采石业及森林火灾,都加剧了冰盖的融化。而乞力马扎罗冰川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据有关研究报告称,气候变暖导致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体积过去100年间减少了将近80%,造成附近居民的饮用水供应减少。

赤道雪峰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享有“非洲屋脊”美誉。早在150多年前,西方人一直否认非洲的赤道旁会有雪山存在。1848年,一位名叫雷布曼的德国传教士来到东非,偶然发现赤道雪峰的奇景,回国后写了一篇游记,发表在一家刊物上,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然而,连雷布曼自己也没有想到,就是这篇文章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众人指责他在无中生有地宣传异端邪教,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使这位传教士备受冤枉。1861年,又有一批西方的传教士、探险者来到非洲,亲眼目睹赤道旁边的这座峰顶积雪的高山,并拍下了照片,西方人开始相信雷布曼所讲的事实,从而结束了对他长达13年的指责。尽管后来仍然有人否认非洲赤道旁会有雪峰,但赤道雪峰的存在至少已有数万年的历史。

被誉为“赤道雪峰”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的坦桑尼亚东北部。在赤道附近“冒”出这一晶莹的冰雪世界,世人称奇。酷热的日子里,从远处望去,蓝色的山基赏心悦目,而白雪皑皑的山顶似乎在空中盘旋。常伸展到雪线以下飘渺的云雾,增加了这种幻觉。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59℃,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4℃,故有“赤道雪峰”之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乞力马扎罗山一直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很少有人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这样一座覆盖着白雪的山。

坦桑骄子

乞力马扎罗山是坦桑尼亚人心中的骄傲,他们把自己看作草原之帆下的子民。据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神降临到这座高耸入云的高山,以便在高山之巅俯视和赐福他的子民们。盘踞在山中的妖魔鬼怪为了赶走天神,在山腹内部点起了一把大火,滚烫的熔岩随着熊熊烈火喷涌而出。妖魔的举动激怒了天神,他呼来了雷鸣闪电瓢泼大雨把大火扑灭,又召来了飞雪冰雹把冒着烟的山口填满,这就是今天看到的赤道雪山这一地球上独特的风景点。这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世代在坦桑尼亚人民中间传诵,使大山变得神圣而威严无比。1999年4月1日,该国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称“欧盟发达国家准备出巨资用沙石把乞力马扎罗山抬高几百米”。“喜讯”传来,许多坦桑人欢腾雀跃起来,心想:“它会不会变成第二个珠穆朗玛峰?”然而,第二天权威人士将事情捅破,原来4月1日是“愚人节”。即使如此,仍有一些人坚信不疑,因为他们明明看到二十多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天天扛着仪器测量雪山么!谜底是在坦桑尼亚举行“2000年世纪登山活动”之前揭开的。政府宣布:乞力马扎罗山的准确高度是5891.77米。许多坦桑人心里开始不平衡了:怎么搞的,山又矮了3米多!其实山还是那么高,只不过过去测量有误差而已。据悉,从1889年开始至今,德国和英国学者几乎像比赛一样对这座大山进行过轮番测量,分别得出过6011、5982、5930、5965、5963、5895等五花八门的数字。

乞力马扎罗山是坦桑尼亚人民的母亲山,世世代代用她的乳汁抚育自己的儿女,给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欢乐。然而,19世纪德国殖民者首先侵入了这片美丽多娇的土地,扰乱了这里的平静和安宁。他们把早已被非洲人民命名的“乞力马扎罗”雪山说成是由他们“首先发现的”,并把他们的所谓“功绩”铭刻在石头上。这方记录着殖民主义罪恶的“功德”碑至今仍竖立在莫希一所老式洋房的大门前,现在已变成坦桑尼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科书。尔后英国殖民者又占领了这块土地,伊丽莎白女王又在德国皇帝威廉生日时把乞力马扎罗山雪峰作为“寿礼”送出,演出了一幕充满殖民主义色彩的滑稽剧。其实,谁是赤道雪山的主人,原本是最明白不过的。

乞力马扎罗山属于坦桑尼亚,属于非洲,是粗犷剽悍的非洲人的象征。据知,目前它仍然是一座活火山。

扩展阅读

·赤道的雪峰会消失吗·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洛尼·汤姆逊教授通过对南美、非洲和中国等地的热带或亚热带冰原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短短20年时间里,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雪已经消融了33%。他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再过15年,乞力马扎罗山的最高峰——“自由峰”上的冰雪将会消融殆尽。1999年11月,坦桑尼亚和德国的专家曾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乞力马扎罗山的高度进行了精确测量,结果发现它只有5891.77米,比原先测定的5895米“萎缩”了3米多。这可以成为汤姆逊教授“冰雪消融”理论的一个有力佐证。然而,坦桑尼亚自然资源与旅游部长在国民议会就旅游业的相关问题回答说,汤姆逊的理论只是一种假设,不足为凭。因为,虽然气候变暖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气候变化是反复无常的,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雪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减少,但在另一段时间内却可能增多。因此,人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忧。

第四第五章 深海真貌深不可测的大洋之谜

海洋浩瀚无边、绚丽多彩,在蔚蓝色的海水之下,更有一个变化万千的海底世界,以及神秘莫测的海洋动物。你想去幽深的海底寻访各种异象奇观吗?你想了解各种有趣而又鲜为人知的海洋动物吗?

同类推荐
  • 动物世界的全报告(科学知识游览车)

    动物世界的全报告(科学知识游览车)

    《动物世界的全报告》本书为你讲述关于各种动物的科普知识。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通俗易懂,能够培养读者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 怪兽部落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怪兽部落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历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历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通过介绍中国起源朝代发展与各种神话人物名人故事的书。四大古国之一,中国起源及历朝代的兴衰演变,历史竟然是这样的……
  • 大脑的神奇·下

    大脑的神奇·下

    本套《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丛书,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破解的天书》、《真实的梦幻》、《复活的古城》、《古老的密码》、《出土的谜团》、《灾祸的降临》、《科学的黑屋》、《大脑的神奇》、《人类的奥秘》、《生命的密码》、《身体的透视》、《长寿的钥匙》。它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到震颤。
  • 海洋馆漫游:海洋知识浏览

    海洋馆漫游:海洋知识浏览

    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赠君一场空欢喜

    赠君一场空欢喜

    灭族之恨,姜夕浴火重生归来。灭了我凤凰一族,我定要你血债血偿!风起云涌,携恨归来,战四方。冰原求生,她被好友害死浴火重生,她执剑踏苍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都市至尊神医

    都市至尊神医

    叶无天传承了师傅的泡妞本领和旷世医术,凭着一身本事和一张子弹打不穿的厚脸皮,在这大都市里混得风生水起。。。可是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八岁前那可怕的记忆觉醒了。。。
  • 空间食谱:霸气厨妃来当家

    空间食谱:霸气厨妃来当家

    现代新厨神一朝穿越成酒楼打杂?谢路容表示没有千金小姐的命,至少还有万能空间随身带。空间在手,世界我有。努力成为白富美,然后包养小鲜肉。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谢路容奋斗的道路上,撞上了两位名满京城的王爷。一位是风流多情扯着一张笑面的狐狸,“做本王的侍妾吧!不想?好吧,做本王的侧妃。”一位是可以同床共枕盖被纯聊天的纯情boy:“嫁给我,做本王的正妃。我的钱就是你的钱。”谢路容表示她择偶要求很严格,比如:第一脸要帅。“我不帅?”“呃……帅!”谢路容表示大写得服。第二身材要好。“你难道不满意?”“呃……满意,特别弹手!”第三声音要好听。“你今天想要听什么睡前故事?”“老司机是怎样练成的?”
  •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本书从民族风俗、节庆庙会、楹联妙对、民居建筑、特色服饰、姓氏生肖、图腾信仰、曲苑杂技、武术舞蹈、传统技艺、坊间传说十一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常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 团队合作能力训练

    团队合作能力训练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的特点。第一,以职业院校学生的合作能力现状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介绍他们最欠缺、最需要的技能。第二,体现“职业”特色,在案例的选择和能力训练的设计上融入职场元素,如职场案例、职业情境体验,让学生提前对职场有所了解,感受职场氛围。第三,以能力训练为主,理论指导为辅,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相关技能,真正做到“有趣、有用、有效”。第四,采用学习目标、学习引导、能力训练、知识链接、推荐阅读、课外练习的编写体例,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
  • 金色莱茵:访德随笔

    金色莱茵:访德随笔

    莱茵河流过的德国,是一座博物馆,是一幅水彩画,是一首美妙的诗。莱茵河畔的德国,是一个古老的德国,充满文明,充满诗意,充满魅力;莱茵河畔的德国,又是一个年轻的德国,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 狗事

    狗事

    作品的主人公是一只“黑狗”,作品由狗的天性、灵性,来审视人情、人性。角度独特,视野别致,叙事流畅,语言幽默,独特的乡俗民情的点染与乡土语言的运用,使作品在葆有浓厚的地域风情的同时,还富含惩恶扬善的深刻寓意。令人有“狗眼看人事“,人际显丑态的感觉。作品获得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大佳铜奖”。
  • 豪门崛起:重生校园商女

    豪门崛起:重生校园商女

    推荐新书【重生八零甜宝妻】她本是家族傀儡,被追捕的商业间谍、杀手,一朝背叛,她坠入深海。再睁开眼,她是普通的高三学生。再世为人,她霸气翻身,欺她者,揍回去。拥有强大外挂通灵玉瞳,人家神仙难断玉,古玩看眼力,她却一看一个准。创业,崛起,从此商业多了一个传奇。曾经笑她穷酸女,现在且看她身家百亿,超级豪门不解释。亲戚来抱大腿,不好意思,咱们早已没关系,怎么来的给她怎么滚回去。日子过得很滋润,就是身边有个醋坛子,动不动就把她酸得浑身难受。【男强女强,身心干净,一对一。】
  • 林少的心尖萌妻

    林少的心尖萌妻

    新书已发【豪门爽情:重生娇妻,郑少宠上瘾】五岁那年救了他,许下成年后的婚约。二十二岁那年,酒吧门口惊险相逢却不相识,从此她顶着他家大恩人的身份,却被坑得泪流满面。哼,黑脸总裁竟然敢把她的仇人当做小时候的她,之月一怒之下带球跑路。某日,粉嘟嘟的小包子气呼呼地指着某张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脸:爸比,想追妈咪请排队!【正月夫妇,霸气来袭!本书先坑后宠,后期女主变强,男主妻奴德行,慎入~小心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