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6100000010

第10章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9)

第三,“是故存言者,非得象也;存象者,非得意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同上)这里进一步强调,言不是象,象不是意,执着于爻辞、卦辞,你所理解的象就不会是本来的象,执着于象,你所理解的意就不会是本来的意。拘泥于言、象,言象的价值就会丧失。也就是说,不可把言、象的作用夸大。

第四,“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同上)这是最后的结论。王弼主张,言、象只是把人引向对实在的顿悟。过了河,船就没有用了。如果过了河还牢牢牵着船不放,就无法离开河边去办事。言、象一旦把人导向对意义的领略,言、象的功能就完成了。

可见,王弼综合前人的思想,对言意之辩作了发展。不仅如此,他把“寄言出意”、“得意忘言”作为注经解经的重要方法,推衍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促成了思想界的一场大革命,开玄学空灵卓妙的新风。

竹林之中

“任自然##正始时期的玄学是通过注解《老子》,展开有无之辩,致力于名教与自然的结合。进入竹林时期,则重在发挥《庄子》思想,翼图超越名教而纯任自然。嵇康(223~262年),字叔夜,谯郡(今安徽宿县)人。他早岁即孤,才高气傲,广闻博览,尤好老庄与古琴,自称“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钟会斥责他“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晋书本传》)。嵇康作过曹魏政权的“中散大夫”,是曹氏宗室的女婿。司马氏当政后,他隐居不仕,与阮籍、刘伶、向秀、山涛等结为“竹林之游”,又曾在太学中活动,评议时政,尤其对司马氏集团假名教之名行党同伐异,诛杀异己、图谋篡代之实强烈不满,终于惨死在司马氏的屠刀下。阮籍则善于与权贵周旋,以纵酒、放荡来掩饰心中的苦闷,得以全身免祸。

在自然观上,阮籍认为,纷纭复杂的事物都是“一气盛衰”的产物。

天地万物的常态是和谐的,这就是自然。所以说:“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自然者无外,故天地名焉;天地者有内,故万物生焉。”(阮籍,《达庄论》)阮籍认为,“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形。身者,阴阳之精气也。性者,五行之正性也。情者,游魂之变欲也。神者,天地之所以驭者也。”(《达庄论》)物我是一体的,人生天地之间,形体和精神都是自然的体现。嵇康也与阮籍(210~263年)互相发明,论证天地万物出于元气,认为“夫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浩浩太素,阳曜阴凝;二仪陶化,人伦肇兴。”(《太师箴》)这即是说,元气本身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面;由于阴阳二气的结合变化,从而衍生出天地万物来。人类最初也是由阴阳二气陶冶而成的。

稽康对养生也作了探讨。在形神关系问题上,嵇康主张形神相须,反对形神相离,主张“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养生论》)。他认为,养生要形神并举,“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就养形来说,是要“呼吸吐纳,服食养身”。就养神来说,要“清虚静态,少私寡欲”。他更重视的是养神。养生的目的不只是“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的长寿,但不是成仙。因为神仙虽然存在,但“神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养生的目的在于获致“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无为自得,体妙心玄”的境界。

在言意关系上,嵇康认为:

夫推类辨物,当先求之自然之理。理已定,然后借古义以明之耳。今未得之于心,而多恃前言以为谈证。自此以往,恐巧历不能纪。(《声无哀乐论》)

这是说,人们在推理和判断的时候,首先要认识事物自身的“理”,在此基础上参考“古义”。反对“以己为度”的主观臆断。嵇康和王充一样,鄙视儒生“以周礼为关键”、“立六经以为准”(《养生论》)这种因循守旧的思想方法,认为只有放开眼界,独立思考,才能“通变达微”,开拓创新。

正是以这种大无畏的创新精神,稽康、阮籍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

阮籍认为,人性本于自然,理想的社会是没有君臣、礼法的原始时代。后来,君主产生,暴虐就产生,大臣出现,盗贼随之出来。礼法是束缚人民,欺骗人民,隐瞒真情的东西。嵇康走得更远。他深受道教隐士孙登的影响,主张纯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抨击儒家经典所宣扬的礼法名教,认为它们本身是束缚人性、违反自然的,甚至是社会上一切伪善、欺诈等种种恶浊现象的根源。这种“名教”绝非出于“自然”,相反是“自然之情”遭到破坏的结果,是“大道陵迟”的衰世产物: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

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性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

(《难自然好学论》)

因为名教务于“理伪”,而人性则要求一种“不扰”、“不逼”的自然生活。所以要“越名教而任自然”,达致“物情顺道”、“越名任心”(《释私论》)的境界。

以道合儒

唱“独化##郭象(252~312年),字子玄。据《晋书》本传说,他年少时就聪明睿智,嗜好老庄,能言善辩,滔滔不绝。

郭象既是在朝廷“任职当权,熏灼内外”,权倾一时的高级官员,又是著名的清谈家。他的思想首先承袭了以向秀(227~277年)为代表的儒道融合派。其中,王弼“以儒合道”,强调“圣人体无”;向秀又“以道合儒”强调“(圣人)无心以顺有”,其宗旨都在“儒道双运”,调和“自然”和“名教”的矛盾。向秀以庄学为宗,把“儒道合”的思想推进了一步。郭象全面继承了向秀的思想,并“述而广之”。现存《庄子注》一书,实际上是向、郭两人思想的融合。其次,郭象承袭了以裴颁(267~300年)为代表的“崇有”派。裴颁的《崇有》、《贵无》二论,就其贬道尊儒而言,郭象或许并不完全赞同;而其“无”不能生“有”而“有”系“自生”观点,则为郭象所直接承袭并大加发挥。裴颁、郭象都可称作“崇有”派。郭象的思想,就是以万物“自生独化”为依据“明内圣外王之道”,融合名教与自然,有为与无为。

郭象提出了“万物独化”的观点:

“世或谓罔两待景(影),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邪?无邪?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齐物论注》)

在郭象看来,万有世界不是从“无”化生的,因为“无”不能生“有”;同时,也并不是什么主宰者所造,因为任何“有”皆有限存在,既为有限者就不能创造他物。那么很显然,“将使万物各反所宗于体中而不待乎外”,万物是独自地、孤立地、无所凭依地生成变化的。但宇宙间的每一个物都不可缺少,“故天地万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无也。一物不具,则生者无由得生,一理不至,则天年无缘得终”(《大宗师注》)。

事物之间的相因、和谐是在玄冥之境中进行的,因而并不影响事物的独化、自为。物若各自本其性,自足其性,那么,物与物之间就没有什么差别了。人对物的“知”,也要本着这个原则,“聪明之用,各有本分##(《骈拇注》),个人的天赋使得自己懂得的,就是自己本该懂得的,其它的就不用强迫自己去弄清弄懂,“所不知者,皆性分以外也,故止于所知之内而至也”(《齐物论注》)。

郭象认为,万有众形,都不过是“迹”(现象),现象背后还有“所以迹”(本质),这种“所以迹”只有求之于言意之外的无言无意的境域才能获得。这种最高的神秘的认识,称之为“冥”。他认为达到了“冥##的境界,“言”和“意”、“有”和“无”、“迹”和“所以迹”,全都忘了,此乃所谓“冥而忘迹”。而“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大宗师注》),就可以超绝是非、玄同彼我、泯去善恶、忘掉贵贱,完全坠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郭象把这种境界描绘为“忘己”、“无我”,“性是自得”,“乐命自愉”的最高境界。

从这种境界论出发,郭象用“大小俱足”来论证“自然”和“名教##的合一。既然“万物独化”、“物各自生”,一切现实存在物都“自足其性”,又都“不可相无”,也就是全部符合“天理自然”的,因而也是不可改变的。社会中的长幼尊卑,亦莫非天理自然,也是符合人性的,因为,自然的原生性即天所给予人的本性,就是人性。他说:臣妾之才而不安臣妾之任,则失矣。故知君臣上下,手足内外,乃天理自然,岂真人之所为哉?……凡得真性,用其自为者,虽复皂隶,犹不顾毁誉而自安其业;故知与不知,皆自若也。(《齐物论注》)

悟到“自然”与“名教”合一的真理,而成为“体无”的圣人,即可以在现实的礼法名教中适性而“逍遥自得”:

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不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大宗师注》)

“游外”是笃名教,“冥内”是任自然,前者是体,后者是用;前者是本,后者是末;前者为“外王”,后者为“内圣”。只要“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无论什么事均可适性而为,因为“率性而动,故谓之无为”(《天地注》),无为就能逍遥自得。“夫神人即今所谓圣人也。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逍遥游注》)。大隐居朝,中隐居市,小隐居山林,这一后世影响颇大的观念即由此而来。

“贵无”和“崇有”合一,体与用、本与末合一,“自然”和“名教##合一,“内圣”和“外王”合一,便是郭象营造的“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的圣人境界,而玄学也在这种境界中划上了休止符。

同类推荐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原本大学微言(上)

    原本大学微言(上)

    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

    本书立足当代辩证法研究的前沿理论,在深入发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如马克思的“批判本质”的辩证法、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同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遗产、实践基础、批判本性、当代课题等重要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魅力,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和实质、深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包括:从波罗到海到泰晤士河、现代政治学的诞生等内容。在这本谈话录中,以赛亚·伯林讲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穿插着许多个人回忆。他谈到了马克思、维柯、赫尔德、赫尔岑等令他着迷并给予他深刻影响的思想家,也谈到了他的诸多挚友,如诺埃尔·安南、W.H.奥登、大卫·塞西尔、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斯蒂芬·斯彭德,尤其是他与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交往。从伯林精彩纷呈的谈话中,读者可以分享他对自由主义与宽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对音乐与文学的激情,也可以对他的生活与个性获得一种独特的认知。
热门推荐
  • 那几年,卡夫卡

    那几年,卡夫卡

    本书收录了卡夫卡的四次旅游日记:其中1911年1月—2月在北波西米亚地区,1913年9月在维也纳的部分是独自所写。而在1911年8月—9月,1912年6月—7月,卡夫卡与挚友勃罗德约定同行并写同一题材的日记,所以本书不仅有卡夫卡这两次的旅行日记,附录中还包含勃罗德与卡夫卡的平行日记。二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旅行途中所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及各自的看法和感受,二人著作互相点题,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交相辉映,独到之处却又耐人寻味。于今日来看,此书不仅体现了伟大作家的艺术品位和独特见解,更对研究20世纪初期欧洲各地的风土民情有着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
  • Critical and Historical Essays

    Critical and Historical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inter Kills

    Winter Kills

    President Timothy Kegan is assassinated while riding in a motorcade in Philadelphia; a single shooter is caught and convicted. Fourteen years later, the slain President's brother, Nick, hears a deathbed confession that upends everything he thought he knew about his brother's death. In a desperate rush to find the real killer, Nick must navigate the murky waters of a conspiracy that involves the CIA, oil barons, the police force, movie stars, and people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government.A gripping political thriller, this book contains disturbing echoes of the Kennedy Assassination. Rife with political intrigue, it addresses many mysteries that remain unsolved in the real life JFK case--and it's sure to keep you turning pages.
  • 如今我们终将长大

    如今我们终将长大

    那年,我们都曾是少年……如今,我们终将长大……总有一个人会充斥着你的整个青春,日后那个人的名字,便成了你整个青春的情怀。——我,叫林暖夕——林暖夕,你笑起来真好看 ——我愿意做她的同桌——谢谢 ——清乔,我脏……——你没有,我不许你这么说青春之路,你是霸凌者?还是受欺者?或者说,你只是一个旁观者? 青春记忆,你是美好多一点?还是遗憾多一点? 付筱宝和林暖夕是青梅竹马,在高中认识了温柔善良的尤依沐,与田恬,余纯纯,沈子辽成为了很好的伙伴,大家一起经历酸甜苦辣,建立了革命友谊。 可是,一场意外,让大家分崩离析,自此走上了各自的命运……世上最美好的是相遇,而最难得的,却是重逢。 时间,究竟是隽永了记忆?还是酝酿了阴谋? 青春年华,愿大家能勇敢爱,不论相貌,不论贵贱,不论性别。
  • 吞星之旅

    吞星之旅

    伸手吞噬星辰,跺脚穿梭空间,一个思考人生的少年,被带入了另一个宇宙。
  • 重生后BOSS每天都在打脸

    重生后BOSS每天都在打脸

    (包月会员全本免费读)前世,牧若安把奸人当闺蜜,最终惨死在火海中。重生后,她发誓一定要贱人血债血偿,辱我者,甩脸,欺我者,踩脸,纠缠我者,不要脸,却不想某妖孽男死皮赖脸的求负责。世人都知冷亦尘冷血无情,杀伐果断,却每天都在打脸。“老婆,我错了,脸好疼。”【1v1宠文】
  • 新世纪手机精灵

    新世纪手机精灵

    高考完的那天晚上,许志接到了一个陌生的快递,莫名的签了一个协议,激活了手机妖精,从此开启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计划。系统流的一本书。
  • 凤斗(全集)

    凤斗(全集)

    我筹谋算计了天下,却独独忘了算上爱你的心。云钰和沐妍原本是好友,因一场意外,两人回到清朝。云钰在古代爱上了四阿哥胤禛,没想到好友沐妍也在古代爱上了八阿哥胤祀。云钰和沐妍商量着要让八阿哥放弃夺嫡,沐妍表面上答应了云钰的要求,内心却很愤恨,因此将自己知道的那段历史透露给了八阿哥……云钰深陷九龙夺嫡的漩涡,好友也背叛了她,她该如何保全自己?如何才能在这纷乱的历史中活下去?
  • 霸道校草原谅我

    霸道校草原谅我

    “把作业做了,衣服洗了,爱心便当做了。做完没?做完快点来给我阻挡烂桃花!”啊啊……混蛋,还有完没完了?感觉她好欺负是不是?哼,老娘不伺候了!某男邪肆一笑:“你弟弟还在我手里哦!”翻个白眼,哼,以为这样就可以威胁到我吗?告诉你,老娘我……呜呜……我干还不行吗?
  • 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人生在世,无非是做三件事:说话、办事和做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吃得开,就必须掌握立身处世的三大技巧: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具备了这三者,别人就容易接纳你、尊重你、帮助你、满足你,你的愿望就会达到。从三者关系的角度来看,会说话是会办事的前提,会说话的人,办事能力就会相应提高,在这个社会上求人办事就会游刃有余,做人也就一定很成功。会办事是会做人的必要条件,只有善于办事,你才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会做人首先要学会说话和办事,成功总是垂青于善于说话和巧于办事的人,因为人离不开说话和办事,这是会做人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掌握了说话、办事、做人这三大技巧,也就掌握了成功的金钥匙,必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