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6100000011

第11章 十年此地频偷眼,二月春风最断肠(1) ——汉代至三国时期众术

并竞阶段的道教

危冠切浮云,长剑出天外。细故何足虑,高度跨一世。

非子为我御,逍遥游荒裔。顾谢西王母,吾将从此逝。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

——阮籍《怀》五十八

春秋战国、秦至西汉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各种方术和鬼神崇拜在民间很有市场。秦的覆亡,就直接原因来说主要是农民起义,但真正的原因是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思想都争相为统一天下服务,但除了法家帮助秦成功外,其它各家都没有获得充分施展的政治舞台。秦王朝的很快覆亡说明法家思想的局限性很大。刘汉王朝建立之后,在形势的催逼下,不得不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不过这也是统治阶层总结了他们之前的统治者的经验教训,最后选择了黄老道家思想作为治理天下的指导思想。但到了汉武帝时期,清静无为的黄老政策也表现出了不少弊端,土地兼并加剧引起了政治形势的变化,政治秩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需要中央政府发挥强有力的调节控制作用,单纯运用黄老道家思想治理天下已经不合适宜了。注重稳定社会秩序的儒家思想响应这种需要开始逐步抬头。从统治者的角度而言,稳定社会秩序固然要依靠理性的教化,但作用毕竟有限。此时,民间颇有市场的鬼神迷信现象引起了统治者的关注。“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易·观·彖》)和先秦墨家的“天志”、“明鬼”的思想得到了统治者的一定程度的认同,他们开始大搞祭祀各方神灵的活动。在这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哲学。这种本为儒家思想的哲学结合了一定的神道设教的成分,如天人感应、阴阳灾异和善恶报应,比较切合当时的政治形势的需要,因而被统治者采纳。董仲舒哲学本来就有比较鲜明的宗教神秘主义倾向,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发展到西汉末期,很快与秦代就已经产生,到西汉末年盛行的谶纬迷信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神道设教的威力,也为各种鬼神迷信、方术的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宗教的滋生制造了很好的温床。

“谶”,是一种用隐秘的语言来“预决吉凶”的迷信。早在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就已经利用了这种方术。后来它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东汉光武帝刘秀,大肆利用西汉末期已流行的谶文来夺得了皇位。继承董仲舒把儒学宗教化的一批儒生,也造出了孔子有“董仲舒乱(整理)

我书”的谶记,来神化孔丘和吹捧董仲舒。于是对董仲舒的哲学理论作进一步发挥而编造出来的一大批“纬书”相继出笼。“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是由儒生们根据统治者的意志,用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学说对儒家经典进行穿凿、附会、演绎而成的神秘说教。例如六经加《孝经》就有七纬,《易纬》有《乾凿度》、《稽览图》等,《书纬》又有《考灵耀》、《刑德放》等,共有三十六种之多。“谶记”和“纬书”流行于两汉之际,成为统治阶级愚弄欺骗人民、互相争权夺利的一种有效工具。刘秀坐上皇帝宝座后,便于中元元年(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正式把谶纬神学定为官方哲学。谶纬神学中有关天人感应目的论以及社会政治伦理的思想,后来在汉章帝于公元79年亲自主持的白虎观会议上得到确认,并被进一步系统化为《白虎通义》一书,作为皇帝钦定的法典,颁布全国施行。

《白虎通义》引证了很多“谶”、“纬”,把它们与董仲舒思想揉合起来,加以发挥,形成一套符合统治者需要的貌似理论的思想体系。在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上,《白虎通义》步董仲舒后尘而扩展了阴阳五行学说,主张无形的元气产生有形的事物,有了自然界,接着出现了人类社会,而这一切的本源都是主宰万物的“天”。在这个世界观的框架中,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和万事万物的生死荣枯都是天意的安排。三纲、六纪以至妇女三从等伦理教条是符合阴阳五行原理的,它们都是有意志的天地、阴阳、五行的自然体现,天经地义,如果违背了,天就要降下灾害来惩罚。为了扩大这些教条的威力,增强人们遵从这些教条的自觉性,以《白虎通义》为代表的谶纬思想中,几乎动用了一切可动用的神道设教的伎俩。如星占吉凶,司过之神、三尸监督人行善祛恶,祛鬼的巫术,黄帝、昆仑山与西王母的神话传说等等,都是日后道教吸收的内容。

追求长生不死的思想是古已有之的人们控制自己生命的一种向往。以养生术和医药学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成就为基础,在南方的楚国、北方的燕齐,都出现了服药不死、摄养长生的思想。如嫦娥服食西王母的不死之药而飞升到月宫中的传说,很早就已经盛行于民间。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方仙道,信仰神仙,崇拜黄帝,祠灶祭神,主张服食丹药成仙。这些思想,上一章已经提及,先秦至汉代道家的多部著作中都有很鲜明的表现,甚至有了理论上的分析研究。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方仙道思想的热烈崇拜者和实践者,他们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效果,但为方仙道的盛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样的氛围中,在上层社会,以黄老道家为本融汇刑名法术、阴阳五行、养生之术的倾向比较突出。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东汉,出现了神化、祭祀老子的活动,产生了《老子河上公章句》。在民间,产生了专讲炼丹的《淮南枕中鸿宝苑秘书》,出现了署名刘向,宣扬神仙存在和神仙可学,记载了西汉成帝之前七十个神仙事迹的《列仙传》,紧接着又出现了《太平经》。

《太平经》与太平道

西汉成帝时,在社会危机比较明显的情况下,齐人甘忠可宣称天帝派赤精子下凡向他传教,伪造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12卷。这书虽然上达朝廷,但未被采纳,甘忠可的脑袋也搬了家。东汉顺帝时期,出现了170卷的《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由宫崇献于朝廷,同样未被采纳。桓帝时襄楷再次把这书献给朝廷,也未被采纳。这说明《太平经》是自西汉开始至东汉顺帝时期,诸多好道者在民间接续不断地增饰而成的一部卷帙浩大、内容庞杂、行文参差不齐的大部头的书。

汉代人的思想以视野开阔、观念滞重而著称。这一时期博物之风比较盛行,但人们的观念也深受阴阳五行等思想框架的束缚。《太平经》的内容就是从“大天之下,八十一域,万一千国,各自有文书……今尽收录聚之”而来的(《太平经钞》壬部),而把这些内容组织成书的同样也是阴阳五行等观念框架。

《太平经》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它通过元气生化万物。元气混凝为一,即是天;分而生阴,就是地;阴阳相合就产生了人;余下的气形成万物。所以,要“尊天贵地重人”(王明,《太平经合校》第726页)。《太平经》非常强调阴阳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作为一般的哲理和方法论原则。它认为,一分为二是“道之根柄”,阴阳相合才能产生、构成事物,即“一阴一阳,各出半力,合为一,乃后共成一”(《太平经合校》第176页)。它既强调阴阳的相“好”,即相互吸引、相互补充,也强调阴阳之间的相“摩蛎”,即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物极必反,但以前者为主。

在它看来,阴阳相“好”意味着它们之间有一个“中和之气”存在,由此《太平经》又引申出一分为三的观点:“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各有自祖始”(《太平经合校》第236页)。这样,一分为二就发展成了一分为三。由于一分为三比一分为二能更清楚地表达事物两两之间的统一、和谐,所以《太平经》更看重一分为三。它的庞杂内容皆贯穿了一个核心,即“以三一为宗”、“三合相通”。所谓“三一”,即天道、地道、人道三者合一。这个思想来源于《周易·说卦传》所说的:“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太平经》的中心内容就是讲述怎样把这种天、地、人三道合一而致太平。

那“太平”是什么意思呢?《太平经》指出:“平者,乃言其治太平均,凡事悉理,无复奸私也。”完全按照事物的性质和运动变化的规律去进行调节、控制,没有私心,不偏袒,对人一视同仁,平等待人,这是“平”。这是就治理国家而言。《太平经》还把这上升到哲理的高度说:“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日太平。”它从这种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念推展到社会、政治中,认为社会生活中必须“立平,立乐,灾异除,不失铢分”(《太平经合校》第36页)。君主效法天地,无为自然,以民为本,实行道德仁治,少用、慎用刑罚,提拔人才,知人善任,大公无私,公平待人,君臣民同心互爱,“人各自衣食其力”(《太平经合校》第36页),各尽其责,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地尽其利,货尽其流,物尽其用,君民同乐,有福同享,财富平均,无灾无难,人际关系和乐顺畅。这样的“太平”盛世,是《太平经》所设计的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

为此,它对照这个理想社会的蓝图,针砭时弊,宣称太平气将要到来,将代替“废气”,天地人都将“更始”。它认为,这是天道的必然,不可阻挡。由于“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此皆助天治也”(《太平经合校》第289页),所以,明白这道理的就是道师,顺应这过程而付诸于行动的是帝王。

《太平经》的作者虽然把希望寄托在帝王身上,只以帝王师自居,但他们也深知革故鼎新主要得靠他们发动最广大的老百姓。所以,《太平经》说,良师除献计献策于帝王之外,还要聚居道术之士,以“十数人”的“有功者”为领导骨干,以善道教化人民,祛邪布正,除旧鼎新。

从天、地、人三道合一出发,《太平经》不只是谈论社会政治问题,它还引申出了精、气、神“三气共一为神根”,“爱气尊神重精”,从而延年益寿,跻位仙真的思想。神仙就是“得道”的人。它认为神仙是存在的,“不死成仙”是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成就的。《太平经》告诫修道者“独存其心”,“以心为主”(《太平经合校》第·469、470页)。与元气、天、地、四时、五行、阴阳、文、万物、财货相对应,太平经把人划分为无形委气神人、大神人、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民人、奴婢九个从高到低的等级。处于低等级的人可以通过积学修炼逐步提高位级。本着“神以道全,形以术延”(《太平经合校》第736页)的观念,它提出了守一、内视、存想、胎息、守气、服气、服符等修炼的方术。它还介绍了针炙的方法,列了一些草木药方。至于成仙的形式,《太平经》讲了两种,即白日升天和尸解。关于学、修这些方术,《太平经》反复强调要有真知,把握真道,“各守真实”(第68页)。获得真知的方法,在它看来,由于事物都是“缘类而生”的,所以把握事物可以“以类相从”、“以类聚之”,“各以类相求索”(第319页),“以一推万,足以明天下之道”(第447页)。有了“真知”,还要真行,以“效事”、“应”、“成功”、“征验”来验证。

从道生化万物,尤其是产生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宇宙发生论出发,《太平经》重视人的生命,提出了“事阴不得过阳”、“事死不得过生##(《太平经合校》第51页)的观点,这是针对当时强调忠孝的虚伪的儒家名教而发的。不过它也没有完全否定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如主张“事下过上”仍然是“过之大者也”(《太平经合校》第49页),“天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太平经合校》第543页)。而且,《太平经》还为增强人们遵循伦理道德规范禅精竭力地设想了很多方法,尤其重视神道设教的方法。对神,《太平经》本来认为:“夫神,乃无形象变化无穷极之物也##(《太平经合校》第439页),但出于神道设教的目的,它又宣称:“神者,上与天同形同理,故天称神,能使神也。神也者,皇天之吏也”(《太平经合校》第371页)。这样一来,神就从表达微妙变化的概念变成了代表天意来与人沟通的人格神。《太平经》认为,天“乐生”,“好善”,人也必须这样。这是因为人是天生出来的,天与人能相互感应。人行善,天就出瑞应,人作恶,天就降灾祸。人行善还是作恶,在冥冥之中有神随时进行着监督。神是沟通天和人的中介之一。人的生死薄就操在神的手中,行善寿命就增加,作恶寿命就缩短。但社会上毕竟有不少行善反而遭灾,作恶反而得福的事实存在,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太平经》提出了承负说。认为致力于行善反而遭遇灾祸的人,是承负他的先辈的过失,是他的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灾害正好作用于这个人。那些作恶反而顺顺畅畅,平安如意地享受荣华富贵的人,是他们的先辈行善而积畜了很多善功,这些善功正好对这个人给予报答。如果真是这样,那人们行善与作恶的积极性就不大了。所以,《太平经》提出,如果自己能积累善功而超过先辈的万万倍,那么,哪怕先辈尚有余殃,也不会作用于自己。为此,《太平经》提出了种种解承负的方术。

同类推荐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 奋斗新时代

    奋斗新时代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时代是奋斗者书写的,只有奋斗者才能创造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书写无悔的幸福人生。本书以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出发点,全书从新时代什么样、新矛盾怎么看、新使命是什么、新思想新在哪、新征程怎么走、新部署怎么干、世界大同怎么谋、伟大工程怎么建等几个方面,探讨分析了如何以伟大奋斗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提高自身履职能力和执政本领具有一定的帮助。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存在”之链上的美学:形而上美学的演进史

    “存在”之链上的美学:形而上美学的演进史

    本书是以西方美学的历史进程为中心,研究形而上学的发展变化如何决定着存在论的变化,而存在论的变化又如何影响着美学的形态、方法与主要问题。本书的核心线索是描述“存在”范畴的历史变化如何改变着美学的基本问题与形态,把形而上学史与美学史进行比较研究,从形而上学发展的角度研究美学的发展进程,进而分析一个时代的形而上学如何影响着时代的审美追求,是对美学之存在沦基础的探究,也是对审美的形而上学性的探索。本书所给出的是一种彻底哲学化的美学,是一种“形而上美学”。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新零售成交心理学:攻心式销售特训

    新零售成交心理学:攻心式销售特训

    是一本由70后作者尤军丽主笔的经管类图书,全书分为六章。作者在书中讲述了新零售概念提出的背景、当下零售产业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传统销售人员如何在“新零售”的概念下转变传统的销售思维,达到销售目的,完成销售任务。作者通过敏锐地观察,将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与如何实践新的销售方法做出了详细、通俗易懂的论述,全书条理清晰,案例生动,紧跟时代潮流,开启未来零售业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本书读后,让人能明白何为“新零售”,如何应对“新零售”,完成自己的业绩,获得想要的人生。
  • 魔幻启程

    魔幻启程

    出生贫寒的苏毅,却能够自由穿梭魔幻世界和现实空间,野蛮战士战无不胜的高阶战技、精灵族无病不驱的圣树灵液、无尽大地蕴含着的黄金宝藏……只要他愿意,什么吊打情敌、追求校花、一人独对上百砍刀队伍,这些都是小意思。最后,当天穹撕裂之时,一个身影纵天而上。“谁说地球无强者,谁道炎黄皆羸弱?”我苏毅!将带着整个魔幻世界,以整个浩瀚世界降临镇压,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被打的连爹妈都不认识!
  • 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

    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

    作为女人,如果你没有骄人的外貌,也不要为此耿耿于怀,你完全可以通过不断修炼、完善自己的口才,来为你的美丽加分,为你的魅力加分!《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就结合女性的心理特点、性格等不同方面来为女性诠释不同的说话技巧。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必备的说话技巧,告诉你怎样做一个优雅、美丽、自如的幸福女人。
  • 金甲黄沙

    金甲黄沙

    什么才是支撑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动力??努力?自律?恒心?都对又不全对,一个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每天去重复同样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只靠这几样的话,太过单薄。支撑人强大的最大动力是信仰!是责任!是一种无畏的精神。
  • 防身术

    防身术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给人生一个惊艳的假设

    给人生一个惊艳的假设

    本书在一篇篇启人心智的文章里,把探索的触角伸向历史和现实的方方面面,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五颜六色的生活画卷。写历史,或曲折离奇或活色生香,以穿越的方式,和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面对面,在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里展现历史人物性格色彩的丰富性。写现实,或直面生活或针砭时弊,让读者在短小的篇幅里看见人性的暖和冷,悟出生活的爱和恨。一篇篇文字,不但以自身的内涵充盈着你的思考,也为你的繁忙生活洒下了轻松点缀。
  • 中国古代七大宰相就是会掌权

    中国古代七大宰相就是会掌权

    从秦代至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案可查的宰相共有一千多位,本书从中精选出了七位,多方位、多视角地向读者介绍了他们治国安邦的智慧。全书以自秦至清的朝代先后为序,每代的宰相也以任职先后为序,一相一传。每篇小传的内容包括宰相的家庭情况、政务作为、性格嗜好、趣闻轶事以及死亡原因等,均基于史实,以政事为主,兼及经济、文化、生活,熔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炉,希望能为现代人的修身明志与施展抱负起到一定的借鉴、启示作用。
  • 容斋随笔(精粹)

    容斋随笔(精粹)

    《容斋随笔》是南宋著名学者洪迈穷四十余年之功撰写而成的一部史料笔记。该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称宋代颇具学术价值的“三大笔记著作”。《容斋随笔》共5集74卷1220则,内容严谨博大,从诗词文翰到典章制度,再到医卜星历,无所不包,堪称有宋以来的百科全书。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备受后世学人称道,被后世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的必读之书。后人更将《容斋随笔》中有关诗歌部分,辑为《容斋诗话》。本书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四大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内容丰富,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樱桃弥漫十六夜の月

    樱桃弥漫十六夜の月

    《樱桃弥漫十六夜の月(终结版)》中多多蒙半岛的樱花开了,优菲里亚女子学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樱花祭。在第一个无月之夜,樱花祭的假面舞会上,柚衣邂逅了“十六夜”的使者冰愿,并被他带入了“记忆的回溯”。在“记忆的回溯”中柚衣见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和自己的宠物——知更鸟小更。另一方面,绫司蔷和加茂一直在追查“十六夜”,但却突然断了线索。当红偶像乐队“KAMI”到优菲里亚开校园演唱会,这让乐队主唱神星夜的死忠FANS柚衣兴奋不已,但没想到在舞台上风流倜傥的星夜大人私底下却是一个喜欢碎碎念的四次元小子,他是绫司蔷孩小时候的玩伴,真正的职业是阴阳师。绫司蔷拜托他暗中调查柚衣的身世和“十六夜”的事情。在他们的努力追查下,真相逐渐水落石出,一个惊天秘密慢慢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