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9700000013

第13章 第二个十年一说服的年代(persuasion,1975—1985)(5)

这就是共向模式的基本立论,共向模式是一个测量(measurement)模式,测量的是人与人之间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彼此了解的程度,以及沟通前后态度上的差异。

根据Chaflee&McLeod,谐和不能算是一种共向的概念,因为它是一种心灵活动,是个人私下想法的比对,但有意思的是,它必须在有两人以上时才会存在,是一种个人内在的变项(Variable);而其他变项,则一如上图箭头所显示,一定会牵涉到对方。据研究,这些变项会互相牵引改变,如果一致很低,而谐和很高,则正确一定很低。

如果一致和谐和都很高(或都很低),则正确一定高。如果一致维持不变且很高,则只要正确提高,谐和就会随之变低。

chaflee&McLeod认为,沟通或传播的目的,常在求一致的提高,即求对方和自己的想法趋于一致,也就是说服成功。但是每人生长背景与经历不同,看法也很难完全相同,因此一味追求一致并不智,而应追求正确才对,正确高表示彼此之间够了解、也尊敬对方的看法,求同但存异,这才是人们该追求的目标。

Laing,Phillipson&Lee(1966)更直言正确就是了解。但Stamm&Pearce(1971)则另有看法,他们认为谐和变项不假外求,可白求而得,因此该是此一模式最主要的概念。撇开人际沟通不谈,Chalfee&McLeod认为大众传播应追求正确与了解(或谓共识)的提高,而不必介意谐和或一致是否够高,因为这样才是多元社会的表征。Grunig&Stamm(1973)也曾针对华盛顿近郊的公益组织和其贫困服务对象做过共向测量,结果也获致同样的结论,即追求正确与了解,才是沟通或传播最实际的指标,因为来自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背景的人,看法永远不会相同,不必奢求一致。

Wackman(1973)曾把共向模式应用到人际关系上,结果发现人际沟通的目的或功效,通常只是资讯交换(information exchange)而非说服。但多沟通的结果,不管是否说服了,正确倒是都发生了。而正确之所以提高,就是资讯交换之故。

共向模式用于测量非常简单、清楚、好用,尤其当它被援用于共属于一个大前提、相关的双方,如新闻记者与消息来源,新闻记者与公关人员,编辑与读者或企业与特定群众间时,通过对共同事物X(如媒体、新闻内容或核能发电等任一议题)的看法,很容易测量出彼此的态度,己方在对方心目中之观感,以及是否有共识。共向模式可说是一个常青的模式,正因为它适用于测量,所以任何时空下都适用,尤其在今日注重建立关系的年代,共向模式很可以用来测量组织和其利益关系人之间的种种,作为现况的描摹或改进的参考。

但McLeod&Chaffee(1973)也指出共向模式只适用于自然形成的群体(natural groupings),如家庭、同侪、因工作而隶属的团体等,而不适用于一般在做市调或民调时常用的抽样方法形成的团体。

此外,Newcomb的A—B—X模式似乎显示A和B在各方面是对等的,然而这样的情形在真实情况下微乎其微。但如果A、B双方因工作或其他因素对共同事物X确实都有想法及反应时,则基本上都适用共向模式。

20世纪90年代,关系理论盛行,Broom&Dozier(1990)建议以共向模式来测量组织和群众间之关系,但他俩只建议针对一致和正确两个面向进行测量。

第11节 消息来源vs.新闻人员

消息来源(常常是公关人员)与新闻人员(媒体、记者)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相关研究,很早就是新闻传播研究的一环。有关这个议题的研究,在年代上都比较早,当时公关研究尚不成气候,也没有人以公关为出发点(当时多从新闻的出发点)探讨类似的问题,可是今日就不同了。由于此一议题与公共关系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具有时代性,因此,作者特地从新闻传播领域,将此一论述“借调”过来,纳入公关理论第一个十年的范围一并讨论。

前文提到Newcomb 1953年的A—B—X共同取向模式和后来McLeod&Chaffee的共向模式有直接的关系。此外还有一个著名的传播模式也和A—B—X模式有关,那就是Westley&Maclean模式(1957)。Westley在密西根大学读书时,原是Newcomb的高足,受到老师的启发,日后提出受到A—B—X模式影响的Westley&Maclean模式,可谓有迹可循。

在此省略Westley&Maclean模式的细节及图说,因为那几乎是每一本传播理论书必备的内容。此处唯一要提的是westley&Maclean模式里的A、B、C三部分:A代表传播者,即消息来源;B代表受众,即阅听人;C代表守门人,即新闻人员。C横亘在A与B之间,即传播者和守门人之间。Gieber&Johnson(1961:289—297)曾以westley&Maclean的原始架构,探讨报道市政厅新闻的记者和来源问之互动,但把B省略,仅以A和C呈现消息来源与新闻人员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消息来源与新闻人员彼此间虽互相需要,但关系却非一成不变,而系视情形而定。Gieber&Johnson把这种微妙的关系归纳为三类:

在图3—5里,左边是最传统的模式,显示消息来源与媒体彼此独立,互不连属,虽偶有回馈(feedback),均属正式的联系,且二者的目的、角色与功能各自不同。在这个模式里,新闻人员仍是忠实的守门人,独立作业,消息来源对于新闻的最后形式与内容沾不上边、说不上话。在中间的模式里,A与C已开始有某种程度的合作与重叠,两者有时也会为了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的而合作,彼此之问联系频繁,非正式的交流也增多。虽然如此,两者的利益仍不尽相符,各自至终仍以自身组织为依归。但在右边的模式里,A与C已完全重叠,此时记者已成为政治或其他系统的玩物,而消息来源也成了媒体的俘虏。右边模式是中问模式合理的推断与延伸,此时消息来源与媒体记者已成了“生命共同体”,彼此之间相互依存。

除了这三种模式,历来文献对这两者间的关系,大致可归为两类:第一类认为两者问呈一种敌对的关系(adversaries)。这是一种源自古典民主理论比较传统的看法,认为媒体是第四权,扮演监督企业和政府的角色(Graber,1984)。第二类则纯粹从形容的角度出发,认为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利的交换关系,双方各有所需,也各取所需(BlIamler&Gurevitch,1981)。但Swanson(1988)则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可以找出很多支持(以及否定)的例证,并不足以解释真相,因为消息来源和新闻媒体之间,不管是敌对还是交换,都不是一成不变(static),而是随时变换的。因此,Berkowitz(1992)认为Briddle&Thomas(1966,转引自Berkowitz,1992)的角色(role)理论,比较能够适切地形容实情,即这两者都不过是认真扮演社会所期待的角色,如果把他们放在一个共享某种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就更能凸显两者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社会期待以及何以致此的原因。这或者也就是所谓“人在江湖”的无奈吧!

在同一研究中,Gieber&Johnson还发现消息来源最希望和媒体同化(assimilation),虽不尽然信任记者,对媒体存疑,但有时反而会对记者多说,以便纳为己友;也有时通过媒体制造舆论,测试民意。

更多的时候,消息来源求助于记者,征求意见以及民瘼。至于记者,常发现自己处于两难之间,一方面认为自己应服务全民、保护大众,一方面又慑于消息来源对“共识”的需求。虽然自己常以大众为参考架构,却又与消息来源走得很近,并且两者在“政府”等议题上,还可能有同样的价值观。研究显示,市政记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消息来源的助手,Cater(转引自Gieber&Johnson,1961)也认为在华盛顿,记者已经同化到只是“分发”(distributive)新闻的地步。

McQuail(1987)也提到消息来源和媒体之间未必是一种“对称”的关系,有时两者实力悬殊,使得消息来源享有极大的媒体近用权。

研究显示,记者喜爱引述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的话语或观点(Tuchman,1978;Smith,1993;Soley,1992),一来可以沾光,二来记者本身也可能是其中的一分子。英国社会学家Schlesinger(1989,1990,转引自孙秀蕙,1997:268—269)提到消息来源常因下列三项原因,取得近用媒体资源的优势与权力。

1.组织制度化程度。包括组织的管理是否完善,长期累积的资源丰厚与否,以及所占的社会位置等。

2.财物基础。是否有能力提供媒体资讯津贴,以便影响报道内容。

3.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最早由法国社会家Pierre Bourdieu所提出,指消息来源之专业性、权威感及可信度,如政府官员、学者、专家等。

Gans(1979)曾分析美国两大电视网及两家新闻杂志,结果发现其中主要消息来源都是知名之士,各占两大电视网消息来源的71%和两家新闻杂志的76%。一般认为,新闻内容中以男性、政府官员以及固定组织的消息来源所占比例较高,在新闻的处理上,可从报道量、显著度、引述方式、立场偏向及呈现位置来观察(臧国仁,1995)。但根据郑瑞城(1991)的研究,在台湾解严以后,威权解体,消息来源近用媒体的差异也日渐缩小。根据胡晋翔(1994),消息来源使用媒体的策略有六:善用媒体间之竞争环境、利用资讯津贴协助降低媒体成本、善用媒体问意见领袖及讯息共享现象、制造具新闻价值之事件、以正义与道德的诉求博取媒体认同、使用专家撰稿。

罗文辉(1995)曾延用Trowler(1988)所提的三种模式:操纵(manipulative)、霸权(hegemonic)及多元(pluralist)来解释媒体的偏向(bias)现象。操纵论者认为权贵人士不仅拥有媒体、控制媒体,更倚此从事社会控制。霸权论者认为媒体无形中常受宰制阶级(dominant class)观点影响,所以对特定的消息来源有偏好。而多元论者则接受媒体的偏向,认为这是媒体满足阅听大众需求与品位必然的结果。

有关消息来源与记者之间的“爱恨情仇”,历来有不少探讨。

Shoemakm(1991)认为消息来源常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新闻,隐瞒于己不利的新闻,因此,又有人说真实的社会意义,是新闻记者与消息来源共同建构的结果,而非新闻媒体单方所能控制(Gandy,1982;Sctllesinger,1989,1990)。Gans(1979:116)曾形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跳探戈”,因为彼此都想向对方迈步探索,但Gans认为多一半的时候,仍以消息来源带领舞步的时候居多。TurOW(1989)则形容两者为一种共生(symbiotic)关系,而Wolfsfeld(1991)却认为两者是一种竞争性共生的模式(COnlpetitive symbiosis),彼此利用,相互依赖。消息来源和新闻人员彼此间固定的接触,会促成双方产生某种个人认同(personalidentification),Gandy(1982:13)则认为新闻人员从这种关系中受益良多。Turk(1986)更直指带领(lead)记者的多为代表组织或企业利益的公关人员,即消息来源,他们企图通过影响媒体影响民意,也因此,新闻人员往往是消息来源的重要对象。

同类推荐
  •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95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公私不分,亲此疏彼,安置心腹,暴眺如雷,不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指责,跟下属“老死不相往来”,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主管太老实等于缺手腕。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
  • 每天10分钟销售课

    每天10分钟销售课

    谨以《每天10分钟销售课》先给那些不甘于平庸,不怕失败,用于坚持,渴望改变人生、成就辉煌的销售员们。 1分钟问题导入、3分钟案例阅读、3分钟经典解析、3分钟精心铭记,每天只需10分钟,帮你完成一次销售技能的迅速提升。
  • 如何管理与控制你的团队?

    如何管理与控制你的团队?

    管理者、老板们总是“忙”字当头,这是不争的事情,究其原因,固然比较复杂,但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管理者、老总不狠,甚至是不放心,将重要的事情交给下属,这也是不懂带人的表现。带人就是带团队,带团队就是带野心、带欲望、带状态。会带人的领导,带出一群“狼”,不会带人的领导,只会带出一群“羊”。企业说到底是人,管理说到底是借力。只有集众人之力、之智慧,企业才会成功。
  • 成长型公司

    成长型公司

    以发达国家一些迅速发展的公司的实际经验为基础,本书针对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成长管理问题,采用适当的融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的问题;组织结构和本书结构的调整问题,以及开发国际先进的管理能力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运作策略。在本书中,来自各个领域的许多专家们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成长基础、成长典范、成长战略、并购之道、资本与融资、实施有效控制、改善管理技能、运用电子商务、人员激励和业绩表现、员工招聘与报酬、提高运营效率、及退出经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全集)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全集)

    这是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实务管理书,他的特点是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日常烦恼”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用作者自己的感悟与读者交流,提供解决之道。作者南勇用自身数年来在工作中的见闻,以及在管理中的追寻和探索,写下了这难能可贵的80个管理心得,这些心得都是从作者的工作中来,也必将指导着更多的管理者应用到工作中去。全书摈弃了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枯燥乏味,文笔轻松活泼,尖锐深刻、简单易懂,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公司管理类图书。
热门推荐
  • 列那狐的故事

    列那狐的故事

    诡计多端的列那狐无论身处何种险境,都能巧妙地化险为夷。他躺在路上装死骗过鱼贩子,从容地饱餐美味的鳗鱼;他让老狼叶森格仑把尾巴伸进冰洞里钓鱼,结果变成了秃尾巴狼;他一次次捉弄狮王派来的使者,以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所有的敌对者……他既聪明伶俐,又狡诈残忍,让人又爱又恨。列那狐的故事引人入胜,精彩隽永。
  • 超然沟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超然沟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不死尸魂

    不死尸魂

    一个年轻人死后,成了游戏里一个永远无法下线的玩家,只有成为“至高霸主”,才能重返人间!叶平安转职成为骨族召唤师,一步步成长为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一挥手,便是骨海魔军。而他登顶的那一天……
  • 七弦五音动八方

    七弦五音动八方

    她,一心向善,却为正道所不容。她,情深错付,爱慕的男人亲手杀了她的亲生父母。她本众星捧月,却在须弥间失去所有。堕入黑暗,她发誓会让欺她辱她之人血债血偿!邪魔歪道又如何,大不了颠覆了所谓正道!
  • 梦幻童年

    梦幻童年

    精灵已悄悄离去,妖怪也不见了踪迹只剩下我的木剑,还插在沙堆里。五岁之前,我是在我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周遭有着很多龙眼树,落叶遍地。那时候没有水泥地的隔绝,叶子就在自然的土地上枯萎腐化。而我们一群孩子的赤脚,就踩在上面奔跑开我们的童年梦幻。
  • 我真是极品男神

    我真是极品男神

    江男一直有个伟大的梦想,在街上走着走着就捡到钱了,可惜活到了二十九岁他连一毛钱都没捡过,因为他是个近视眼。这天老天突然开眼,丢了块仙玉让他捡到,通过仙玉可以修仙,还可以获得各种稀奇古怪的仙术。于是,一个臭吊丝开始踏上了他的极品男神之路!
  • 投元郎中

    投元郎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主神攻略病娇反派黑化吧

    主神攻略病娇反派黑化吧

    【男主不确定,看会不会写崩,女主性格从一开始到最后不会有太大变化,女强,非甜文!!!】主神友卉因过于无聊,机缘巧合下绑定“傻白甜”系统白筠,维护位面世界稳定,清除反派黑化值。从此友卉踏上“拯救”病娇反派的不归路。……男人满手是血,手持短刀,步步靠近,喃喃:“你说过,会留在我身边,永远都不会离开。”眼前的病态少年,手指染血,轻言细语:“阿..不要让我沾上你的血。”此时的绝美少年眯眼轻笑,笑容的弧度安静美好,隐藏的危险难以察觉:你明明说过要一直陪着我的,为何却不守信用?……#论有一个孔武有力演技爆棚自带金手指且有背景强大的大佬宿主肿么办#白筠表示:老老实实作宿主大大的腿部挂件。#论有一个什么都不会,除了逃跑特别快的系统肿么办#友卉:阿巴阿巴文笔真的不好,不喜勿喷啊。
  • 大清三杰

    大清三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