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1300000001

第1章 王永庆——人是企业之神(1)

在世界石化行业,一提到王永庆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从白手起家到到创建台湾最到的塑胶集团,成为名副其实的“塑胶大王”,从贫穷的被迫辍学到亿万富翁,从米店的一名小伙计到世界华人十大富豪之一,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磨砺,他用其特有的经营观念在商界独树一帜,曾以40亿美元的资产名列世界富豪第16位。

1、重诚守信 始终如一

以最好的质量和最优质的服务真诚的对待每一个顾客,用心去思考、用心去研究、用心去对待每一个顾客的需求,这就是王永庆。他卖给顾客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把顾客的需要变成了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了顾客。

王永庆视信誉为生命,更把它当作自己做人的基本要求。他认为信用不仅是商业的来往的一个砝码,而是一个人的内在问题,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起码的道德品质。

王永庆认为,做人与做生意是分不开的,人的一生路很长,要守信誉才行。

早年的王永庆因家境贫寒,读不起书,不得不辍学打工,做小买卖。1932年,王永庆在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他仅16岁。那时,嘉义已经有20多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由于仅有200元资金,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而且地理位置很不好,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一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很少有人到他的店买米。

那时周围大的市场都被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占据了,而王永庆的米店规模小、资金少,想做大宗买卖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他也曾想过专门搞零售,但是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这一偏僻的米店买米。为了改变窘况,王永庆虽然也曾背着米袋挨家挨户去卖,但是收效甚微。

一番努力后,王永庆意识到要想米店在市场上立足,使生意做起来,自己就必须有优势才行。经过细心观察对比之后,王永庆认为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是最根本的方法。

当时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农民把稻谷收割后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这样一些沙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不可避免的掺杂在里面。用户在做米饭之前,还要挑拣沙子,用起来很不方便,对这种现象,买卖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不把它当一回事。

然而,王永庆却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转折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这样,王永庆米店卖的米质量就要高出其他米店一个档次,并且深受顾客好评,从此他的米店生意一改往日的冷清局面,渐渐地红火起来。

当看到提高米质见到效果的时候,王永庆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于是他在服务上下了功夫。当时,用户都是自己到米店买米,自己搬送回家。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就非常的不方便,当时年轻人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去买米,大多数情况买米的任务都是由老年人来承担。王永庆认为这也是扩大其生意的有效途径,于是他决定主动送货上门。他的这一行为受到顾客的普遍欢迎。

在当时尽管有许多米店,但是却没有送货上门的,王永庆增加这一服务项目实际上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的服务是细致周到的,每次给新顾客送米,他都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家有多少人吃饭,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到了时间,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用户家里。送米的同时他还帮用户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有旧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擦干净缸,将新米放到下面,旧米放在上层。如此,陈米就不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独到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

在送米的过程中,王永庆了解到,当地居民大多数家庭都以打工为生,生活并不富裕。有时货到却收不上款,大家都很尴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永庆采取按时送米,约定到发薪之日再上门收钱的办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深受用户的欢迎,而那些接受服务的用户,渐渐地都成了王永庆的忠实客户。他的米店,也随之生意兴隆,蒸蒸日上。

王永庆注重米质、诚实守信的优质服务方法,让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由于口碑好,王永庆的生意很快壮大起来。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为了扩大规模,便自己办个碾米厂。就这样,王永庆优质、守信的良好品质,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慢慢的打开了台湾首富的大门。

1973年台塑公司办理的溢价退款案,最终证明王永庆是一个守信的人。

当年,台塑公司为了扩建厂房,需要大笔资金,只得办理现金增资,同时承诺增资股将以每股250元的价格抛出。这一消息使股民们很高兴,他们认为有利可图,于是纷纷出资购进股票。

但是,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顺利。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台塑的股价开始下跌。第二年,股价已经跌到每股241元。股东们认为台塑占了很大的便宜。在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股民要求台塑补足承诺价和市价之间的差额。

投资股票本就是有风险的事,股东们的要求也不是十分的合理。

但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王永庆不仅不认为股东们的要求不合理,而且再次作出承诺,假如6月30日的收盘价格超不过244元,台塑将以这一天的收盘价作为标准,补足差价。

然而,形势并没有出现好转,6月30日的收盘价每股仅207元。王永庆毫不犹豫,决定兑现诺言,每股退给股东43元。这样,他一共损失了4000多万元台币,开创了股市上前所未有的先例。

当王永庆决定兑现承诺时就有人劝他,也有人笑他傻,他在白白地把钱扔。他们认为诺言不具有法律效力,即使是打官司,王永庆也能获胜的,并且保住这4000万。但王永庆说:“做生意,不能光盯着钱看,应该把眼光放远点。台塑损失了40⒁万,但换来的是千金难买的信誉。”

王永庆兑现承诺的美名,不仅在台湾商界及民众中广为传颂,而且在国外也声名远播。一位外国银行的高级主管曾这样说:“王永庆的英文签名,就是信誉的保证,可以提供无限的长期贷款。”

事实证明,王永庆这4000多万花得非常值得!

1978年,当王永庆准备继续扩大台塑公司生产规模,引进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需要巨额外汇资金时。英国的建利百联银行、运通银行与美国信孚银行以很低利息联合向台塑公司贷款1500万美元,而外资银行贷款的惟一条件既不是让台湾当局作担保,也不是用台塑公司的资产作抵押,而是要王永庆签下“王永庆”这三个字。他们的共识是:王永庆是值得信赖的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股市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幅上扬,几年间,股价平均加权指数从2000多点狂升到最高时的12000多点。台塑集团市场声誉好,旗下的台塑、南亚、台化三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了市场上最抢手的股票之一,因此大获其利。1990年3月10日,台塑公司股价一度升至130元,但是,到4月中旬,台塑股价猛跌至80元,下跌38%,让投资人个个伤心落泪。

虽然台塑的股票有涨有落,但是股民们并未对台塑企业和王永庆丧失信心,他们仍看好台塑的股票,购买股民人数有增无减。

“得民心者得天下”,王永庆凭借着诚信经营,不断地得到股民们的有力支持,使其成为台塑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2、相信自己 永不服输

面对困境,王永庆选择了奋起抗争,从困境中一次又一次的崛起。虽然,从经营米业到与木材相关的行业,他经历了屡次失败,但是,在险恶的环境下,他并没有消沉下去,相反更激发了他的强韧的生命力。

王永庆有胆有识,能透过现象剖析本质,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机会,迅速出手,抓住了难得的机遇。

在日本的殖民统治对粮食采取高压政策下,王永庆不得不结束了他的米店经营。但他并不就此甘心失败,一直在寻找新的机会。1942年,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他接管了嘉义一家经营不善的砖瓦厂。那家砖厂的经营非常困难,不仅劳力不够,而且缺乏燃料。由于燃料问题难以解决,他作出了移厂的决定,把厂迁到离煤产地较近的板桥,经营了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起色,最后不得不关门。

米店不能经营,砖厂经营不好,王永庆创业的路步履维艰。但是,王永庆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是那种不安于现状,永不服输的人,虽然米店、砖厂相继倒闭,并没有打消他再次创业的念头,他始终鼓励自己。过了一段时间,他看好了木材,准备从事木材生意,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一时也无法解决。

就在王永庆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结识了建南汽车货运公司的老板林先生。林先生得知王永庆无资金,正处困境的情况,伸出了援助之手,借给王永庆一笔资金。

王永庆虽然有了资金,但是“隔行如隔山”,木材生意与经营米店不同,利润尽管很大,但也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而王永庆以前也从未涉足此行,更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了。更严峻的问题是,当时的木材行业被日本人操纵,台湾人所做的木材相关行业,只是提供劳务性的服务工作,替日本人处理一些次品。有些人在业务上虽然也有成就,但因为都是处理次品,所以被人们称为“脚骚仔”。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代,台湾人对木材行业要想有所作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王永庆尽管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他觉得,当年米行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自己都能干得红红火火,木材行业也会做好。但事实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事情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不但没做成事,反而赔得一塌糊涂,林老板的欠款更谈不上还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生意上的事把他搞得不知所措时,家庭悲剧的出现,更让他陷入了人生最黯淡,最悲痛的时期,1945年正月,与王永庆一起做米店生意的弟弟王永成,因肺病病逝于嘉义,年仅26岁,一家人为此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好心人林老先生并没有因为王永庆的穷困而疏远他,再次资助了他。王永庆非常感激,不敢有丝毫怠慢,他走遍了嘉义的阿里山林场、罗东的太平山林场、丰原的大雪山林场等,了解有关木材生意的情况并开拓客户资源。

那段时间里,王永庆走了很多的路,虽然没有赚到太多的钱,但积累了丰富的木材经营经验,为日后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台湾的光复,为王永庆的木材生意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的契机,那时候台湾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开始大兴土木,木材需求量极大。王永庆时来运转,他的木材生意蒸蒸日上。

从经营米业到木材相关行业,王永庆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他没有向困难低头,反而被激发出来了坚强的毅力。他用顽强拼搏的意志,逐步迈向了人生的辉煌。

王永庆因塑胶而发迹,也是因塑胶而闻名。但很少有人知道,王永庆在从事塑胶之初,连“塑胶”两个字都不认识。

王永庆当年与创业伙伴赵迁箴一起到工业会,去看化工组严演存主任,要求投资塑胶工业时,由于两人不懂塑胶,结果遭到了冷遇。但一年后的王永庆,却对塑胶性质、制程、生产、加工、用途等均了如指掌。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急需发展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永丰工业老板何义是当时台湾的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他到国外考察后,发现塑胶原料厂规模日产都在50吨以上,而计划中的台湾厂日产仅达4吨,他认为距离经济规模太远,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打消了投资台湾的塑胶工业的念头。

这个时候,超出所有人的意料,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商人王永庆,主动表示愿意投资塑胶业!消息传出,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他是想发财想昏了头,纷纷劝他放弃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因为永丰老板都放弃了投资,更何况是王永庆。而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竟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王永庆作出这个决定,看似是心血来潮,铤而走险。事实上,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尽管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去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他的结论是,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王永庆没有因别人的劝说和冷嘲热讽而退缩,而是力排众议。于1954年3月,登记设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约57万美元,美国支援有67万美元。

王永庆回忆说:“那时候,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恰似一片荒芜的废耕地。我们所面对的是,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原料取得困难、市场极其狭窄封闭的情景,经营事业的客观条件,样样都很困难。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从事PvC塑胶粉的生产,就好像是一个手中缺乏工具的人,开始在极为贫瘠的土地上耕耘。”

1957年3月台塑厂建厂,正式开工生产,每月产量100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小的。

有胆有识的王永庆从此步入了塑胶领域。

同类推荐
  • 识人 用人 管人

    识人 用人 管人

    本书是借鉴和吸收了现代企业和职能部门中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学理论,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从不同方面对识人、用人、管人这三大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知识,以及实际的操作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力图帮助现代领导者和管理者掌握切合实际的人力管理方法。
  • e时代的危机公关

    e时代的危机公关

    本书从相关企业应对危机的得与失中,和广大读者一起来探讨网络时代的危机公关应该如何应对。特别是在WEB2.0时代来临的时代,企业的危机公关系统也应该与时俱进,快速升级!在经过危机的锤炼后,练就更加矫健的翅膀,飞向更加高远的蓝天。
  • 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

    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

    栾振芳编著的《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讲述了:与其空喊口号不做事,不如先干出成绩,基层群众的一句赞扬比任何口号都来得响亮。基层干部要为基层群众一心谋事,一心干事,要“干”字当头,千万别“吹”字当先。作为基层干部,尤其要讲究实打实,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只有通过埋头苦干,科学实干,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基层工作上,才能真正干出干部的人生价值,才能早日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是基层干部的培训教材。
  • 总经理商道笔记

    总经理商道笔记

    “商道即人道”,这是晚晴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人生顿悟。总经理踏上经商、管理之路,无论谈生意、处理危机,还是带队伍、定战略,都要与人打交道。期间,不管经历多少艰难与挫折,最后能够胜出,离不开总经理的“人道”。做人与做生意是互为因果的。以做人的方式做生意,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境界,更是总经理的长赢基因。
  • 名媛管理术

    名媛管理术

    《名媛管理术--成为优秀女领导必学的10堂课》(作者王滟)是麻雀变凤凰系列丛书之一,《名媛管理术--成为优秀女领导必学的10堂课》共分10堂课,详细地讲述了女性管理者应怎样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管理,书中还列举了典型的名媛案例,并提供了大量实际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希望本书可以帮助你妥善解决处理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名媛管理术--成为优秀女领导必学的10堂课》集结了众多名媛的管理技巧,绝对值得一看!
热门推荐
  • 农业经营管理

    农业经营管理

    《农业经营与管理》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农业经营与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技工和职业高中)种植类、养殖类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通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 兵戈霸业

    兵戈霸业

    三国游戏争霸文,没有等级野怪副本,会跟以往的三国游戏文有所不同,不合理的地方希望书友们能指出来…………“取舍吗?或许我不懂吧,但我知道,他们的每一滴血都是在为我而流……”“我项纪可以舍弃这天下,甚至可以舍弃这条命,但唯独不可以舍弃那些随我征战的将士……”“妇人之仁又如何?死,又如何?”……他不懂心术,不善权谋,不知取舍,但他知道那些身后的将士在为谁而战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他身后万千将士却甘愿用尸骨,为他堆出一条通向王座的台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光年男神不好追

    光年男神不好追

    【腹黑大灰狼VS呆萌卷毛兔子,医学院学神+法学院学霸,不甜不要钱】 C大流传这么一个传说:没有人能撼动医学院的学神江亦寒的心,因为他的心和常人隔了94600亿公里。安菲在自己的小本子算了一番:94600亿公里=1光年=118250亿步=走两亿年所以安菲非常生气地对江亦寒说:“我才不要追你,你的心太远了,即使是光的速度都追不上!”江亦寒:“为什么不试一下超光速呢?”安菲:“不可能的,爱因斯坦的经典理论都说了,除非粒子不携带信息,否则任何物质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无法超过光速,所以根本就没有超光速的东西的存在。”他迅速把她抱住,“有的,例如——我对你动心的速度。”
  • 重生之异世鬼医

    重生之异世鬼医

    【无名社】穿越重生,她要坐上这浮世的苍穹王座,而他要将她独揽怀中(此书高糖微虐,慎入)
  • 酒剑红颜录

    酒剑红颜录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情仇爱恨,不过是你杀我,我杀你,有点无聊,有点可笑,无人能躲,也无路可逃。
  • 跳舞的标的

    跳舞的标的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此乃千古名言。本书主人公曾经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潇洒儒雅,是一位有着高尚灵魂的人。却一不小心误入了建筑行业,经历了各种起起伏伏、花开花落和情感纠葛,目睹了各种肮脏的交易、运作、欺诈、内斗、残酷和血腥,经历了一场缠缠绵绵的揪心的三角形的恋情,而最终选择了灵魂的出走和自由的飞翔……那么,他的结局怎样呢?
  • 仙家师傅哪里跑

    仙家师傅哪里跑

    楚云兮不知道自己穿越了多少年,但是可以肯定,不是自己生活的那个世界了。而是书中所写的,拥有修仙者的修仙界。在这个世界,她无疑是幸运的,可以拜白出尘为师,那个整个修仙界神一样得存在的仙者。“师父,你笑起来真好看。”楚云兮痴迷得看着美男师父,一脸的痴迷。白出尘一愣,连忙收起笑容,问道:“什么问题?”楚云兮噘嘴:“师父真小气。”“你说什么?”“师父,你能再笑一下吗?”白出尘皱眉:“不要胡闹了!”“师父,我饿了。”“为师不需要吃饭。”“可是我饿了!”“好吧,吃饭去。”有一种情,叫日久生情,而她和师父的朝夕相处,产生了感情。她爱她家的师父,有什么错,又阻碍了谁,为什么这些老家伙就是不放过她。师父,你到底要选择什么?芸芸众生的修仙界,还是我,楚云兮!
  • 阴阳送餐员

    阴阳送餐员

    大学毕业,只身一人来到广深市的向天赐在求职无果的情况下选择了送外卖的这个职业,不过这个对象却有那么一丢丢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