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4900000002

第2章 导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古老的华夏大地从此迈向了新纪元,中国教育发展也开启了崭新的航程。

新中国成立时,在全国大陆5亿总人口中,文盲比例高达80%以上,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初中入学率仅为6%,每1万人口中,高中、大学在校生仅为8人和2人。[1]

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新中国教育事业历经艰难曲折,取得了显著成就,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教育水平极端落后的境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和知识创新贡献,为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为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建设与曲折

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愿望和梦想。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的基本方针,对旧中国教育制度实行了“坚决改造”,向工农敞开教育之门。[2]1951年,中央政府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立了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学龄人口、劳动人民、工农干部服务的途径,在实施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开展大规模扫盲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教育。[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中国开始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步伐。

到6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向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千万计具备科学文化素质基础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

但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教育带来严重损失,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教师成为备受打击的对象,青少年失去正常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机会,致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劳动力素质低下。年轻的共和国与世界之间本来正在缩小的差距,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又被拉大了。

1978年,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整个中国驶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航道。中国教育在历经风雨之后,开始走向一个春天。

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教育跨越式发展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十年,在国家的宏观部署下,教育开始被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全国学校步入正常教学的轨道,教师和知识分子逐渐恢复有尊严的社会地位,中小学教育重视普及和质量,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都焕发出蓬勃生机。国家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方针,积极推动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但是,中国人口多,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贫困地区教育十分落后,90年代一幅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曾经牵动无数中国人的心,照片里名叫苏明娟的女孩睁着大大的眼睛,代表了贫困山区孩子对上学的渴望。中国立法普及的义务教育制度,就是要使所有学龄儿童、少年能够走进学校,用知识去改变命运。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作为新中国的教育基本法,对中国教育基本制度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即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业已形成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基础教育跃上新的台阶。在世纪之交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当前全国城乡已经全面实施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2011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9%,初中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84.0%,3~5岁儿童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62.3%,面向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进展顺利。[4]

——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显著改善了新增劳动力结构和素质。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205.33万人,约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48.89%。[5]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680.97万人。各级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为各行各业特别是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较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技能人才。[6]

——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国际通常所说的“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首位,2011年在学人数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处于国际通常所说的“大众化阶段”[7]。一流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高地,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高校成果比例均超过一半,在社会科学研究立项和获奖成果中高达3/4;在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也作出突出贡献。

——继续教育不断推进,逐渐拓展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中国成功探索了包括函授、夜校、广播电视学校、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人才。广泛开展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转岗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每年培训的各类人才和城乡劳动者稳定在1.5亿人次以上,为人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了多种有利的条件。

——教育体制改革有了突破进展,教育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体制不断改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初步实现,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得到更好发挥。素质教育理念进入国家基本政策范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基层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经验逐渐化为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空前活跃,开创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

——教育投入体制逐渐完善,财政性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和多渠道筹资的机制基本建立。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即将超2万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有了非常显著的增长。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上义务教育免费水平较高国家行列,在公办学校有20%的大学生和90%的中职学生得到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旨在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政策举措,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拥护。

综观新中国教育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人的教育梦想,已有一部分或者说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部分变为了现实。目前中国20~59岁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别接近10年和13年,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中国全民教育发展指数曾在124个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监测的国家中排第43位;在全球范围扫除文盲、减少贫困等方面,新中国教育为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另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测算,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核心指标是大中小学入学率和成人识字率),从1950年的0.225提升到2010年的0.8左右,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

尽管中国教育前进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但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明显扩大了13亿人的学习机会,国民受教育程度提升到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21世纪开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历史征程

60多年风雨兼程,新中国教育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正式颁布,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8]的战略目标,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和体制改革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发出了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员令,吹响了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的号角。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教育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从实际国情出发,重视调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体制创新,认真借鉴国外经验但不照搬,从而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历史昭示,新中国教育发展模式的形成,得益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古代教育同几千年华夏文明成为有机整体,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优良文化传统在曲折中继承发展下来。来自亿万城乡家庭的旺盛教育需求,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教育事业得以适度超前而且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门口,中国教育界深刻意识到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发展迅速,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攻坚时期。作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发展中人口大国,人均GDP刚刚迈入5000美元门槛;除人力资源外,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遇到传统产业优势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严峻挑战。从全局看,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为此,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力争到2020年,中国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教育是千秋基业,是万世伟业,始终承载着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历史重任。中国政府、学校和社会正在努力构建符合基本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由衷希望拓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交流,积极促进各国教育相互借鉴;中国愿意由此学习借鉴国外一切有益的经验、理念和机制。

21世纪的中国教育,正在强国之路上不断开拓,奋勇前行。

[1]黄加佳.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事:扫除文盲(上)[N].北京日报,2009—06—18.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07/content_2304465.htm.

[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686.

[4]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统计报告,2012—02—28:4~6.

[5]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统计报告,2012—02—28:7.

[6]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统计报告,2012—02—28:8~9.

[7]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统计报告,2012—02—28:8~9.

[8]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

同类推荐
  •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本书由南怀瑾先生的专题演讲整理而成。在演讲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随着卫星电视、网络电视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挑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正在进行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走技术创新、高效发展的市场化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有效的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盘活媒体组织原有的大量节目内容和素材、实现媒体资源共享和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是德育专家张万祥从引导审美、关注青春期、排解苦闷、疏导“早恋”、注重安全、疏导心理、化解叛逆、提升修养八个方面,精选了100个女生教育的智慧妙招,帮助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巧妙地解决女生教育中的各种难题,在保护女生身心、培养女生气质的同时,也提升自己教育事业的价值。
  • 环境人类学

    环境人类学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性及其综合性,从人类、历史与环境,人类、社会与环境,及人类、科学与环境的角度对人类与社会环境问题进行论述。
  •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体育运动锻炼,既可以帮助人们强健筋骨,又可以帮助人们健美心灵,还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这项运动是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体育方式休闲化发展趋势、体育选择多样化发展趋势、体育区域扩大化发展趋势、体育性别鲜明化发展趋势、体育职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健身科学化发展趋势。从这些方面研究体育对和谐社会构建起到的作用。
热门推荐
  • 诸天主宰在都市

    诸天主宰在都市

    他曾化身天道,执掌诸天万界,万物生灵的生死存亡,只在他一念之间。而今,他转世为人。名叫,杜安……面对前妻的跟随,杜安语气淡然。“既然已经离婚,以后,便不要再跟着我了!”面对女神的告白,杜安神色如常。“加油吧!待你成为十万星辰共主之时,我便许你,陪我万载岁月!” 书友群:930088049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与伤痕干杯:失小节伤大雅

    与伤痕干杯:失小节伤大雅

    人生短暂,时光无情,谁不希望能够活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相信这也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然而当我们面对现实时,才发现快乐是最不容易实现的情感。尼采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诚然,人生需要经历困苦磨难,大起大伏,没有谁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通常让我们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太多的境遇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空如其来,让我们一进找不到出去的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逝去时间

    逝去时间

    现实总是教会我们向前看,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事实并不如想象的那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Man and Wife

    Man and W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夫人又不见了

    总裁夫人又不见了

    宫霆霄以为他这么冷血无情,一定不会喜欢上女人。第一次相见,他对着那个女人道:“女人,别太惹火,不然后果你承受不起。”
  • 管理越简单越好Ⅱ

    管理越简单越好Ⅱ

    把复杂的管理简单化,这是一门艺术。管理者必须开动脑筋,努力寻找更简单的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快刀斩乱麻,不至于淹没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表象之中。经营管理的规范过度必然使企业的各项活动变得迟缓。熟悉有限的对手和范围,远比从浩如烟海的场面进行选择容易得多。韦尔奇说过,经营一个成功企业的秘诀在于:相信自己的领导,并且相信他们的分析与判断。如果他们充分了解情况,那么企业就会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本书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引用管理大师丰富的管理理论,并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深刻地阐述了“管理越简单越好”的道理。
  • 当阳光变冷

    当阳光变冷

    镕畅,女,1979年出生。2002年开始写作。小说发表于《黄河》、《厦门文学》、《都市文学》、《山西文学》、《南方》等刊物,作品曾入选《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小说精选》等。长篇小说《花影》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大雨,裹挟着一些微小的砂粒,落进城市的眼里,把白天冰冷的建筑物和高楼大厦弄得泪眼迷离。不一会儿的功夫,马路上行人渐无,只听见一声紧似一声的雨点击打着路面,深入浅出地在夜幕中宣泄着私愤。很多店铺提早关门,卷闸门拉下冰冷的面孔。一只迷路的鸟,盘旋在马路的上空,在人来车往中,凄厉地找寻着日光留下的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