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77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在现代汉语中,“本体论”一词多指对“Ontology”的翻译(也有人翻译为“是论”、“存在论”、“存有论”等),但本书中的“本体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用法,具有自身的含义,其不是指西方传统哲学的“Ontology”(为了区别,本书中将“Ontology”译为“是论”或“存在论”),而是指中国传统哲学中对于“本体”研究的理论,或关于“本体”的理论。那么,何谓中国传统哲学之“本体”?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形态有何联系与区别?这都是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

第一节中国传统哲学“本体”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本体”一词也简称为“本”或“体”,其源于“本体”、“本”或“体”在语言意义上的一致性、统一性。古汉语的词义中,“本”的原义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如“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1]。从草木之“本”的原义,可以引申出根本、根源、来源、基础之义,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2];而“体”的原义是指身体的躯干部分,引申为形体、形状、体裁、根本、依据等义,如“神无方而易无体”[3]。这里的“体”指躯干、形体、形状之义;又如,荀子说:“君子有常体矣。”[4]“常体”之“体”具有准则、根本、依据等义。从词义上看,“本”与“体”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内涵,均指向根本、根源、依据、标准等义,这决定了二者在连用作“本体”时,与“本”或“体”在单独使用时具有内涵或意义上的一致性。

从哲学视域看,“本”、“体”或“本体”诸概念无疑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当中国传统哲学家说“君子务本”或“君子有常体”时,这里的“本”或“体”就是指“本体”,其实质是在本体论范围内,探讨现实世界中最根本、最根源的问题。其内在思路是,当人面对世界、与世界发生联系时,往往要思考或处理无穷多的问题,若要避免纷杂和混乱,最为关键的是要探寻和发现世界中最根本、最根源的存在,以寻求解决全部问题的基础或依据,只要获得此“本体”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其他诸多问题。

同时,对世界最根本、最根源问题的探索或追寻,也表现为对事物存在样态的整体性、统一性的研究。一般而言,寻求世界或人生的根本性、根源性,并不是哲学研究的唯一目的,与之相联系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在世界或人生的根源性展开或表现过程中,世界往往呈现出整全、统一的存在形态,对这一整体性、统一性样态进行揭示,可以在根本上使世界诸现象和存在具有完整性。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本体”的以上含义往往被哲学家们不断提及。比如,张载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5]王阳明说:“良知者,心之本体。”[6]这里的“本体”也可以表述为“本然”或“本来”,其不仅指向根本性、根源性,而且表现为在根本性、根源性展开或表现过程中的整体性、统一性,即“气”的根本或根源是“太虚”,在“太虚”的视域,“气”的世界才具有统一性;同样,“心”的根本是“良知”,“心”的存在统一于“良知”之中。

但是,“本体”的含义不止于此。细考“本体”之义还会发现,所谓“本然”或“本来”,其实还包含有“应该”、“应然”之义。因为,当我们说事物的本来样态时,其不仅是指事物统一的本源,也是指事物应当、应该具有的完善性和圆满性,二者依然是同一个语境中的相关方面。比如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或“良知者,心之本体”时,其不仅是说“太虚”是“气”的根本、本源,“气”的世界统一于“太虚”,而且还含有“气”本来就“应该”是“太虚”之义;同样,“良知”不仅是“心”之根本、本源、统摄,同时“心”也“应当”是“良知”。

所以,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本体”实际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根本”、“根源”;二是指“整体”、“统一”;三是指“应该”、“应然”。三层含义有不同的指向:一是揭示事物的根本性、根源性;二是揭示事物的整体性、统一性;三是揭示事物的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值得强调的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以上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不可分割的,或者说是不可偏颇的,仅仅一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根本”义、“整体”义,还是“应然”义),严格意义上说都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概念[7]。

正因为“本体”具有三层含义,所以,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实际上存在三种基本思路:其一是对世界、万物或人的根本性、根源性、本源性的研究,以此发现和确立世界最根本、最根源的存在;其二是在对根源性问题的研究中揭示出世界的本来、本然的存在,从而使世界诸现象和存在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另外一个基本内容;其三是对本来、本然存在的研究中,发现和确定包含的“应该”、“应然”意义,以指向一种圆满、完成、完善的发展性、目标性、价值性,从而达到研究世界、万物或人的最终目的。

所以说,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是一种不仅研究事物的根源性、本源性,研究整体性、统一性,而且还研究事物的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的理论形态。不过,以上三种思路在具体的研究中往往并不截然分离,而是构成一个相关的、一致的问题、内容或视域,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有子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有子所言的“本”无疑可以在哲学意义上理解为“本体”,即君子如果致力于本体,就可以树立起人生的基础,从而产生出“道”。这里明显有三重含义:其一是“君子务本”,即树立起人生的根本或基础,这是指本体的根源性、根本性;“本立而道生”,是在“本立”的基础上产生出统一性、整体性的“道”;当然,这个“道”也最终具有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其中有根本性研究,有统一性研究,也有一种应然性研究在内。

可见,本体的“根本”义、“统一”义与“应然”义无疑具有一致的内涵。一般而言,中国传统哲学把这种统一性称之为“一”。如,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8]老子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9]这里的“一”既表示了以“本体”表现世界诸存在的根源性或根本性、统一性或整体性,又含有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之义。内在地看,这种一致性表现在,世界只有在一种根源性、根本性存在的基础上才可能表现出统一性、一致性,也才最终具有应然性、价值性,即本体的应然性源于本体的根源性、统一性,而本体的根源性、统一性又指向本体的应然性,即世界根源性、统一性、整体性存在表现为应然性、目标性、价值性存在的最终形态。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总体发展看,本体论研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表现形态,如先秦哲学中的“道”论、魏晋玄学中的“贵无”、“崇有”论、宋明理学中的“理学”、“心学”等,但作为对本体的研究,以上关于本体的概念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无论是对“道”、“理”、“性”、“心”,还是“无”、“有”、“太极”、“太虚”等本体的研究,总体上是对世界或人的根源性、本源性、整体性、统一性和应然性、价值性问题的展开或表现,从而在根本上使世界诸现象和存在既具有根源上的完整性,又具有完善的终极性。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本体”一词其实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其不仅指向世界最根本、最根源的存在,同时也揭示事物整全、统一的存在样态,并指向一种终极性的目标、价值。但是,无论是对世界根本性,还是统一性、应然性的研究,均指向了对世界最基本问题的探索,这种极具涵盖性、包容性的内涵,无疑把“本体”置于所有问题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位置。所以,本体论问题实质上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内容[10]。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对世界存在的根源性、统一性、整体性以及应然性的表达,中国传统哲学家一般倾向于以“道”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概念或名称。从实质上看,“道”与“本体”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二者是完全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所以,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也可以称为“道论”。不过,考虑到目前学术界多使用“本体论”[11],本书就沿用了这一称谓。

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历史开端看,“道”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普遍使用的概念,儒家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指出了这一点。儒家所言的“道”是对本体研究的真理性产物或最终结论,也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的一般形式。事实上,“道”是先秦时期所有哲学家共同使用的一个本体概念,无论是儒、墨、道、法、阴阳、名诸家,均以“道”作为本体概念。当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道家哲学。比如,老子在《道德经》中以“道经”为题[12],全面深入地诠释了“道”作为本体概念所具有的内涵、特征和意义,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最具影响力的本体论研究之一,由此决定了“道论”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代表性标识。

从文献资料上看,“道”字首见于金文,本义是指“道路”。如《易·复卦》辞:“反复其道。”这里的“道”是指“道路”。但“道路”之义渐渐表现为引申性的“方向”、“指引”、“准则”、“规律”、“根源”、“完善”、“圆满”诸义,并最终成为具有多种本体之义的概念。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哲学既把“道”理解为现实、经验存在的一般规律之“道”,又赋予其超越现实、经验层面的永恒、绝对、无限的终极含义,同时又通过以上两个层面的统一或合一,而确认与展示“道”的综合性、融合性意蕴。在“道”的以上三个方面的规定中,经验存在、最终超越存在以及融合性存在呈现出各自独立,但又根本统一的形态,内在地具有使世界在根本性、统一性、应然性方面相一致的内涵。

注释

[1]《国语·晋语一》,《四部丛刊》本。

[2]《论语·述而》,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影印版。

[3]《周易·系辞上》,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影印版。

[4]《荀子·天论》,《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

[5]﹙宋﹚张载:《正蒙·太和》,《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第1页。

[6]﹙明﹚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第61页。

[7]张岱年曾经指出,“本体”含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即“始义”、“究竟所待义”、“统摄义”(《中国哲学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第8页),基本相当于“根本”义、“应然”义和“整体”义。

[8]《论语·里仁》。

[9]《道德经·二十二章》,《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

[10]从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看,“是论”或“存在论”被称为“第一哲学”或“哲学中的哲学”,似乎与“本体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相类似。但是,从严格意义上看,西方传统哲学的“是论”或“存在论”主要是以探寻“是”或“存在”(Being)为主要内容,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探求根源性、统一性、终极性的“本体”,其内在意义并不完全一致。而在西方20世纪哲学的发展中,现象学(胡塞尔)提出“面向事物本身”,虽然这里的“事物本身”主要被视为对象在意向活动中的呈现,但其最终追求的通过先验还原达到纯粹认识,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探求根源性、本然性的“本体论”,在致思趋向上具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

[11]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尤其是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移植西方话语系统诠释传统术语的局限性。比如,“哲学”、“本体论”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术语都是引进、移植的产物,其究竟是否对应于中国传统哲学中“智慧”、“道”的理论则显然具有可探讨性。目前,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这里不一一列举。本书考虑到有的用法已经约定俗成,就沿用学界已习惯的用法。不过,在关键的地方,还是进行了一定的辨析。

[12]《道德经》在汉代也被称为《德经》和《道经》,显然其研究的重点和对象具有一定的差别。

同类推荐
  • 真思想:马克思哲学的超越之维

    真思想:马克思哲学的超越之维

    本书结合西方哲学,以更为“接地气”的马克思哲学解读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困境,回答青年人在日常生活的心灵困惑,对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进行客观解读。让大家理解:马克思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哲学所思考的问题正是生活在北京、东京、纽约、巴黎、伦敦等每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青年人的心灵困惑。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准确、优美、流畅,带你读懂原著,走近真实的尼采——天才、狂人、世纪末孤独的漂泊者、20世纪最走红的哲学家。天才的命运是一再被误解和一再被重新发现。尼采是属于年轻人的,愿你们不做20岁、30岁、40岁的老人。《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在本书中,尼采开创性地提出日神和酒神二元艺术冲动学说,在对希腊艺术进行美学讨论的同时,完成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和南怀瑾一起读《庄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庄子》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喜欢用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阐释自己的观点,文字如行云流水,行所欲行,思想如汪洋大海,容纳百川。南怀瑾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博采众家,融会贯通,将《庄子》一书中晦涩难懂的知识娓娓道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庄子思想的精髓,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回自己,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创造和谐美满的人生。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在网游里做只猫

    在网游里做只猫

    公元2143年,科技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地球,新能源的利用也让战争的阴影远离了人类文明,网络游戏再不像百多年前那样,被砖家叫兽们视作洪水猛兽,反而成为了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职业玩家的地位也因此水涨船高。自意识采集设备诞生到今天几十年过去,VR游戏的统治地位愈发牢固。而就在今年,第一款完全沉浸式网游——《新生》终于面世。曾在火爆了十年之久的VR网游《创世纪》中打破一项项记录的柳青,能否在新的游戏模式下再续辉煌。还有那将完全沉浸技术带给人类的“红”,她的目的又是什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妖孽公爵独宠妻

    妖孽公爵独宠妻

    七年之后,她用新的名字新的身份回到了这座她当年逃离的城。她曾经是钟家的大小姐钟暖,可是父亲背叛了她的母亲。她曾经那么不顾一切地喜欢过一个人,可是他从未在乎过她。如今她叫叶珏,她被人们称作J,是设计界神一般的存在。被一个万丈光环下的公爵宠着爱着,不卑不亢,在她看不惯的人面前也可以高傲地拒绝讽刺。女王一般地回归。惊艳了那个用了七年时间才认清楚自己感情的男人。她曾经唤过他“暖暖”,最终却成了别人的阿珏。许诺,NOIR,生于黑暗长于黑暗,不见光的私生子。是那个在雨天递给他一把伞,阳光下给了他一个浅浅微笑的女子,让他终于下定决心去争夺身份和地位——只为了给她建造一个无忧无虑的帝国。雷克斯公爵的名号冠于他身,却是他用来宠溺这个女人的工具而已。他包容她的过往,默默守护七年之久。慢慢将自己的存在融入她的骨血,再也无法忘却。片段一:设计师的职业,在工作的时候其实是最孤独的。叶珏也是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做设计稿,那段时间几乎是与世隔绝。但是在英国的时候,许诺总是会偶尔溜进她修罗场一般的房间,看着她有些疯子般地设计着,什么也不说,只是帮她泡上一杯红茶,自己坐在房间的一个角落翻看过她所有丢掉的揉成纸团的设计稿。他会一张张抚平它们,好似他亲爱的孩子一般。整理成厚厚的一叠放在房间的角落里。这样的事情会在叶珏完工前重复几次,直到她完工那一天,会告诉他,然后他来将所有的被否决的设计稿收好带走。哪怕因为有事不能当天来的时候,叶珏也渐渐习惯了不丢掉废稿的,留着给他。“为什么要留下这些?”她自然也是问过的。“For/memory。”(为了纪念。)他如是说。叶珏记得,自己的小心脏,突然就小跳了一下。“噗通”好像死去很久的,沉寂很久的东西又活过来了一般。片段二:“不,放心,我不过是要你一个承诺。”许诺严重暗暗闪过一抹光,意识到了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再不出手……就要错过时机了!“只要……不是当女伴。”“嗯,好。”“不是装你女朋友或者老婆。”咬咬牙,继续提着条件。“嗯,好。”装的我要来干嘛!?“不准是带有人生攻击和侮辱的!”“比如?”“不许给我取个别名什么的……不准骂我,不准……”连叶珏自己都没有发现,此刻的自己俨然就是一个和男朋友闹别扭的小女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可以要什么?”许诺无奈地打断她。
  • 甜妻重生,总裁宠上瘾

    甜妻重生,总裁宠上瘾

    看着一脸冷漠的苏小灰,游龙羽气不打一处来,自己好不容易把她弄来美国,她竟然先看水里那只王八?“我知道你的过去,了解你的现状,也许,还能改变你的将来。”游龙羽带着试探,带着蛊惑,换了一副面孔,好像在和苏小灰谈判。“是吗,那我可真是好奇呢,游总真是好大的本事。”苏小灰已经没有了一开始的耐心。“苏小姐,我们做个交易吧。”“交易?我想你找错人了,我一没钱,二没权,三没姿色四没家世,游总大老远的,难道想让我帮你携带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回国?如果是那样,免开尊口,我没兴趣。”游龙羽笑了:“不是你想的那么复杂,我参与你的未来,你给我生一堆儿女……”
  • 天机之帝行天下

    天机之帝行天下

    江湖三大奇迹,诸葛遗蜕、玄门秘宝、天机!皇族后裔流落江湖,看他如何在江湖中重塑辉煌!武侠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现在有机会将它写出来,即使没有人看,也会坚持下去,因为心中的梦。武侠不死!
  • 囡忘幽

    囡忘幽

    囡忘忧,一个在现代遭到各种背叛打击的姑娘,一时伤心,机缘巧合穿越到了古代。不料竟然穿到了一个将军府。还要嫁人了,这让她如何面对。翎幽竹,一个不被世人所喜的王爷,但,这只是外人看来,他最不被人看重,却是最容易坐上皇座的人。
  • 不存在的星期八

    不存在的星期八

    我在最迷茫孤独的时候遇到了你,如初秋阳光般的少年。兜兜转转,似乎回到了原来的模样,初心却丢在路旁。有些东西就像是星期八,就算不存在,也有人期待。有甜有虐,因为是高中的故事,学习的压力肯定是不可少的,但是结局肯定是美好的。本文很长很啰嗦,主要讲述一群高中生的日常。
  • 伐道击法

    伐道击法

    石猴出,天地震,乾坤动,宇宙崩。一猴一术万道屈,一妖一棍神魔亡。亦仙亦妖伐万道,亦神亦魔击万法。创不朽,显伐戮。眨眼天地裂,抬手星辰陨,伐万道,破万法,挥手逆乾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合江亭

    合江亭

    合江亭,地处成都,府河与南河于此相合,汇为一条河流。因为两江相合,永不分离的寓意,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爱情圣地。《合江亭》即以此背景,讲述了在这个物欲和浮躁的现在,一对男女为追求真爱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
  • 抚今忆昔

    抚今忆昔

    五彩缤纷的墙壁上,不知藏着我们这群孩子多大的乐趣。那个姓刘的男孩,我忘记他叫什么名字了,但我仍然记得他很可爱。小麦永远不知道,果果为她哭了好久。听说梦见一个好久不见的人,那是对方正在忘记你,所以我不想梦见你,希望你也别梦见我。曾经三个爬树的少年阿,如今他们已经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