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1800000011

第11章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化理论(2)

2.文化:创造性的对象化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文化的理解中倾向于强调自觉的理性精神和体现人的自由发展的文明形态,这一方面与近现代西方理性文化不断走向自觉,不断展示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具有内在的关联,因为这种自觉的理性文化精神在一定意义上突出地展示出人的实践活动,即自由自觉的对象化的本质特征。因此,从根本上讲,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是奠基于他们的实践哲学之上的,我们从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因此,在深层次上,按照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文化,也称为人化,指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认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人化的自然界”,实际上被人的实践活动打上烙印的自然界,正是人的文化力量的表征,文化就表现为人类实践活动本身以及这种活动的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通常就具体内容而言,文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领域:“即作为主体的内在性的人的主观心态的领域、作为过程的对象化活动的领域和作为结果的对象化活动之产物的领域”。这三个领域的有机结合表明了文化的实践性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文化只有与实践相联系,只有在创造性的对象化活动当中,才能展现出其本质,即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第一、人依靠对象而存在。“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第二、人的对象只有对人来说才是对象。“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第三、人与对象形成“规定性关系”。第四、这种“规定性关系”表现在人既适应对象,又“占有对象”。

马克思用对象化这个哲学范畴来阐述人类有目的对象性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而揭示劳动的实现、劳动物化为对象的事实。《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对创造性对象化活动作了深刻的阐述,从对象化劳动、异化劳动、人的生命活动等层面深刻阐释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和界定,充分凸显文化是创造性对象化活动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对象化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劳动的实现意味着创造一定的产品,而“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对象化表明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本质的力量由活动(运动)的形式转化为物质存在形式,创造出一定的客体。与对象化相对立的反向转化是非对象化。非对象化不是对象的丧失,而是对象转化为主体的活动能力,使对象由它自身存在的形式进入主体活动的形式。对象化是主体向客体的转化,非对象化是客体向主体的转化。对象化和非对象化通过对象性的活动达到具体的同一。“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形式。人在改变自然物的形式的时候,就在其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对象化就是人的有目的的对象性活动的实现。

马克思认为,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但是,人又并非像动物一样与自然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直接呈现出来的对象不是人的对象,直接地、客观地存在着的人的感觉也不是人的感性及人的对象性。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可以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而这种生产才是真正的生产。人不但生产自身,而且再生产整个世界。人的生命活动即劳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的感性、对象性是在劳动中产生、实现和得到确证的。“人类活动的这两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人只有在改造自然地对象化活动中,不断地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以扩展属人的对象化世界;另一方面,人也只有在这种活动中‘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以实现和提升自己的本质能力。毫无疑问,人的对象化活动的这两个方面证实文化的本质内涵所在。”

黑格尔对文化的理解体现在用对象化的概念来揭示劳动的本质。但是,他把劳动仅仅看作是抽象的精神活动。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认为自我意识是主体,它外化为客体,这是自我意识的对象化,即自我意识的异化,从而把对象化和异化非历史地等同起来。费尔巴哈也曾经把对象化和异化当作同义词来使用。不过,他认为对象化的主体不是自我意识,而是有血有肉的、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费尔巴哈把对象化运用于宗教批判,认为人在宗教中将自己的隐蔽的本质对象化,因而上帝跟人的对立、分裂不过是人跟自己本质的分裂。马克思把对象化和异化区分开来,认为异化是同雇佣劳动相联系的一种历史性的暂时现象,而对象化则是社会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必要因素,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性基础。“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此外,马克思对创造性对象化活动的强调,超越了传统意识哲学所倡导的静态“镜式”认知模式。近代认识论主要的理论兴奋点在于知识的来源和主体认识知识能力和可能性问题。无论是经验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唯理论(天赋观念)还是康德的认识论都具有传统意识哲学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特征。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意识到了人的主体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感性阶段先验感性论时空观,知性阶段的先验逻辑等,但是他把知识的来源问题最终也归结为不可认识的先验认知模式。康德认识论知性阶段的十二对范畴只是逻辑运演,对其来源他没有做出回答,只是说那是属于物自体的问题。因此,他强调这一套理论具有先验的、客观普遍的性质。当然,康德的“客观”概念完全不同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物理客观。先验的东西不是某个个体的所有,它是存在于宇宙的一切运思的精神当中。康德提出先验概念是为了确保得到知识的普遍真理性,但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在康德哲学那里无论是认识的对象还是认识的主体,最终都走向了不可知的物自体。所以,近代认识论哲学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把知识看成是由一个本源性的存在派生出来的,主体和这个本源性的客观存在是二元对立的。认识的任务就是如何去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主体和客体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这种“镜式”认知模式的最大缺陷是忽视主体的具体历史存在,把人作为僵化的物,把主体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意义关照这些文化特征全都抛在了一边,从而忽略了文化在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关于对象化的阐释揭示了人类通过对象性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和利用客观世界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事实,指出了人类生产自己的社会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对象性活动的特征,奠定了我们理解文化的最深刻的人本学根基。

二、文化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

马克思从人区别于动物和其他存在物的视角,即从人的现实历史入手,把人的生命本质界定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一种决定并呈现人的“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的活动,“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因此,作为人特有的活动方式的实践,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根本特性:自由、创造性、社会性、超越性、目的性,等等。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不仅把自然变成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将其对象化在自己的对象化世界中,使之变成自己有机的身体,而且在这种活动中使自己变成真正的对象化的存在,他以自身的存在(活动)赋予自然界其他一切存在方式以意义和价值。在这里,人的理性、情感、感性、直觉、意志、意义均取得一席之地。作为人的本质活动和存在方式的实践,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对给定性的否定、超越和扬弃,因此,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成为人的全部感性世界的基础。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根基来理解文化的本质规定性,揭示文化与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的内在联系,不仅深化了人类关于文化的理解,也使我们对人的存在和本质有了更为深入的把握。

1.唯物史观逻辑起点: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一切文明展开方式中最为基本的关系,是人类一切文化实践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文化创生于人与自然关系之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和自然存在有机联系,实践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是“人对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更深刻的自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一种根本的文化态度,通过实践的中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双向对应、相互塑造的关系。马克思强调,对象性活动的客体,是作为主体的人通过对象性活动对自然界、外部世界的占有和改造来实现的。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人与自然又处于内在和谐统一的关系中,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都要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展开。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结果不应该是越来越远离自然,而应该是越来越贴近自然。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马克思用“人化的自然”、“人类学的自然界”来指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些概念当中,我们看到,因为有了文化,人的自觉性获得了对象性的表现,就使人与动物区分开了。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是灵与肉的复合体:主观上他为自己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条件之中。因而,“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人类与动物虽然都在依托于自然界从事生产,但是二者之间却存在着本质区别,他们是按照两种完全不同的尺度来生产的。“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从这一段精彩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强调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能按类的本质看待人和对象的关系,这就意味这对对象进行再创造。动物的活动是为了满足它们肉体本能的需要,活动的尺度是自然界为它们规定了的万世不变的标准。同动物的活动只是顺应自然尺度相比,人的活动是改造的活动,这一过程是扬弃自然物给定性和继承性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把人的要求、价值和理想融入到再造的活动中,按照内在的尺度,使物向人生成。因此,马克思认为,要从实践活动的角度,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不仅仅理解为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而要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文化批判对象);同时又要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生活,把社会认作在本质上实践的,整个世界、整个历史是人现实活动的结果。这样,马克思就把人的文化创造看成是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过程,即使是异化劳动,它也是人的一种“文化创造”方式,原因在于它以扭曲的方式凸显了文化的生存意义和内容。

在考察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首要强调的是,二者的关系关系实际上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不是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如果只注重个别具体的人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活动和成果,容易导致自然与人的对立,将自然只是作为人生存的工具和掠夺的对像。而如果以抽象的人作为主体来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则会忽略掉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忽略作为社会的人的现实活动(即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间环节。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注重从人的社会性这一根本点出发来分析人和社会的关系,强调这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社会以最佳的组织形式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

同类推荐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本书高度浓缩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领域人们的智慧精华,从中提炼出一条条人生哲理,涵盖人生的方方面面,无论处于人生哪个阶段,从事何种职业的读者均能找到相应的哲理来指导自己。全书分为“小故事大道理”等4部分。
  • 柏拉图的惩罚理论

    柏拉图的惩罚理论

    本书是对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道德思想的一个扩展性研究。作者从主体间道德与主体道德的角度梳理,分析了柏拉图政治哲学中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重要问题——即惩罚问题。在考察了惩罚与希腊的传统价值类型之间的关系后,作者结合柏拉图的道德理论先后论述了赔偿、阻遏、改造与报应等思路在其惩罚思想中的地位,并从其惩罚理论中存在的改造与报应之间的张力结构中发掘出了柏拉图的惩罚理论所开创的古典政治哲学教化意义——从主体间到主体的政治道德教化。
  •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此书是中国第一本伦理学史著作。作者先在绪论中将伦理学与修身书、伦理学史与伦理学进行区分,正文中又把中国伦理学史分为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和宋明理学时代三个时期,对各个时期伦理学说之渊源进行考察,而后分别论述伦理学家之思想,实为中国伦理学史的奠基之作。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热门推荐
  • 鬼谷怪谈之天下合平

    鬼谷怪谈之天下合平

    一个人多重身份,几个人扮演同一人生,热血慷慨,江湖恩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亲情,爱情,友情与家国情义相互纠葛,演绎百态人生,民族大义,保家为民,衷心为国,感天动地,千秋泣!
  • 异世界的永恒之旅

    异世界的永恒之旅

    主角可能是史上最强男主,男主是超越一切的存在,本来想平淡渡过余生的大学生,由于得知了自己真正的来历后便开始了与魔族的战斗,与魔族战斗结束后又与神族战斗并毁灭了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并开始了通往异世界的旅行。
  • 夏有伊人

    夏有伊人

    你尝过这世界上最本真的味道吗?她有高颜值高智商,她还有梦想:改造整个餐饮业!霸道总裁和儒雅上司,她要的是旗鼓相当的爱情!绿茶婊、蛇蝎女、金融大枭,梦想的敌人她通通踩脚下!************************************************电视剧《夏有伊人》将由一线团队制作拍摄,敬请期待!作者微信公众号:饶勍日记(ID:rqjournal)
  • 迷雾重巷

    迷雾重巷

    “你听说过17号巷么?”“知道那里住着谁么?”一张明信片牵引着两个时空的纠葛,是天命弄人,在错乱的时光里只有两个灵魂能够相互依偎。
  • 绝唱之恋

    绝唱之恋

    他从小把她当成瑰宝一样呵护,她懂他的情,他的爱。无奈为了恨,又不得不嫁于别人。终究是伤了他,也伤了自己。他用尽全部的爱也化解不了她的恨,那么就陪着她一起沉沦。那样一个优雅灵动的女孩,为何会那样的忧伤?从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爱上了她,当她要嫁于他时,他的心情飞上了天空。原来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场报复。
  • 不一样的猴子

    不一样的猴子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逍遥山顶立一人形大石,炸裂蹦一金猴,自立逍遥王。初开天地无穷极,生来只为行自由。七尺铁棒扫不公,额前真眼净世间。
  • 一个从0到950度的近视发展史

    一个从0到950度的近视发展史

    本文是自己从记事开始眼睛很好,看清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但是到大学毕业不知不觉就到九百五十度的发展史
  • 双圣镇神荒

    双圣镇神荒

    李小天,一个小山村的普通穷小子。生活在一个幸福快乐的普通家庭。本来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就这样快乐的生活在这里,直到有一天有人问他,你的前程在哪里?从那以后,李小天便开始了他的追寻前程之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叫城

    绝叫城

    实在是吃够了酒店里一成不变的三餐,我独自跑到御茶水车站附近吃了顿烤肉。补充完能量后,充满动力地回到房间坐回写字台前。刚刚九点,只要今晚努力一下就能轻松完成今天的工作量,明天夜里估计就能完稿了。明天夜里……唉,仍然很遥远。在这个东京市中心的酒店里闭关创作已经是第六天了,连换洗的内衣都没有了。为了能按时完成预定在下个月出版的长篇小说,我只好听从担当编辑的指挥,待在这个房间里写完剩下的一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