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整日里忙于平叛之事,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按照郭威之意,白文珂屯兵于同州,赵晖屯兵于咸阳,潞州节度使常思屯兵于潼关,郭从义、王峻屯兵于灞水。然而,郭从义、王峻一向交恶,势同水火,致使军令根本就无法统一,各军只好驻兵不前,一直到秋天,朝廷各军也没有对叛军发动一次攻伐,致使叛军之势越来越盛。
小皇帝刘承祐大为忧心,便想派遣一位重臣亲临督战。起初他想让史弘肇前往,但他又舍不得让史弘肇离开朝廷,只好委派郭威西行,郭威也有此意。刘承祐遂以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并特地颁诏宣告,令西路诸军皆受郭威节制。
郭威西行之前,特意前往冯道府上拜谒,咨询平叛策略。
冯道此时虽为太师,却闲居在家,很少参与朝政,听罢郭威之意,推辞道:“老夫不在其位,又怎敢妄议国事呢?”但郭威执意相问,冯道不得已,只好反问道:“相公赌博吗?”
郭威出身贫寒,年轻时不务正业,尤其喜好赌博,还常常因此犯罪,他一听冯道此问,误以为他是在讥讽自己,不禁勃然变色。
冯道假装没看见,依然不紧不慢地说道:“郭公此行,其实就是赌博!所谓赌博,赌的就是钱!钱多的人,胆大气豪,故而能胜;钱少的人,胆小心怯,故而易输。两军相对,人心士气就是赌桌上的钱!李守贞在晋朝之时,常常掌典朝廷禁兵,自认为军心已经归附他了,所以他才敢谋反。如今,相公若能不吝惜官钱,广施惠爱,赏罚分明,一旦让军心归国,李守贞也就不足为虑了。”
郭威闻言,恍然大悟,连声称谢。
鸦噪
郭威抵达陕州后,即召集诸将商议攻讨策略。诸将大多认为:三路叛军之中,长安、凤翔相对较弱,河中较强,应该先攻取长安、凤翔。左金吾上将军扈彦珂却认为应该先攻河中,他说道:“如今三位叛臣连衡对抗朝廷,并推举李守贞为盟主。李守贞若亡,则其余两镇将不攻自破。若舍近而攻远,万一王、赵二人拒守于前,李守贞袭我背后,那就有大麻烦了。”
郭威认为扈彦珂之言在理,于是传命:赵晖、郭从义继续攻围凤翔、长安;白文珂、刘词率军自同州出兵,常思率军自潼关出兵,他则亲率大军自陕州出兵,三路并进,攻讨河中。
各军相继抵达黄河岸边,军士们争相抢船渡河,郭威见状,担心士卒落水,只得走到岸边亲自指挥。郭威刚在岸边站下,突然飞来一群乌鸦,在他头顶“哇哇”地叫个不停。郭威嫌其聒噪,当即后退十几步,想发箭将乌鸦赶走。他刚刚举起弓来,猛然“轰隆轰隆”响起一阵巨响,郭威循声看去,只见他原来站立的河岸突然崩塌了,一直塌到他的脚前!众军士大惊,郭威也有些后怕,良久才反应过来,连忙扔掉弓箭,看着头顶盘旋的乌鸦笑道:“莫不是上天让你们来提醒郭某的?看来,上天都在护佑我啊!若真是如此,李守贞就不难平定了。”
此事很快就在军中传开了,军士们皆认为郭威有上天护佑,三军欣然欢呼,斗志昂扬。也有人暗自揣摩,郭威乃上天护佑之人,莫不是天命所归?
郭威依照冯道之言,对士卒厚加恩赏,与他们同甘共苦,稍有功劳即大加赏赐,小有伤病即亲往探视。军士只要有所请求,他皆尽量满足;即便有违命之事,也不动怒;对于一些小过,能不责罚就不责罚。将士们大为高兴,军心渐渐归附。
李守贞认为,高祖皇帝刘知远用法严酷,士卒们一向骄横,必难承受严酷的汉朝军法;朝廷宿卫军将士大多曾经效力于他的麾下,又受过他的恩惠,他甚至想过,朝廷宿卫军到城下后,会向奉迎李从珂一样主动奉迎他,他只需坐等就可以了。他万没想到,士卒们竟然会俯首听命于郭威,对李守贞的“旧恩”好像忘得一干二净。三路大军抵达城下之后,旌旗飘扬,战鼓彻地,士卒们争先恐后,一见到李守贞,就高声辱骂、喧叫,高呼他为“辽人的走狗”、“负国的奸贼”、“杜重威的遗党”……李守贞大为心惊,本来白净的面皮更加没有血色了。
白文珂率军先进,很快就攻克西关城,并趁机在黄河西岸扎下营寨。随后,常思扎营于城南,郭威扎营于城西。不过,郭威见常思并没有大将之才,便找了个理由,让他先回藩镇。
各军安营之后,诸将纷纷请求急攻,郭威却说道:“守贞乃前朝宿将,善斗好战,甚有谋略,才屡立战功。何况,河中城面临黄河,箭楼、城堞完好坚固,我们决不可轻敌!叛军依城而斗,我军若是硬攻,这与率领士卒自投汤火又有何异?所谓勇气有盛有衰,攻击有缓有急,时机有可行与不可行,事情有后成与先成。为今之计,不如先绕城建造长墙,然后守墙而围。一旦长墙筑成,叛军将插翅难飞!长墙修成后,我军只管休兵牧马,各地源源不断的兵食转运,足可保证我军温饱。待城中粮食用尽、钱财枯竭之时,我等再以云梯火箭围逼,以飞书檄文招抚,用不了多久,李守贞必会力衰势尽,一旦如此,除了脱身逃命,他们还有何路?到那时,即便是亲如父子,也难以互相保全,何况是乌合之众呢?至于赵思绾、王景崇,我军只需分兵拦截就行了,根本不足为虑。”
众将闻言,心中皆大为折服。于是,各军从各州发动二万多民夫,在白文珂等将的率领下,挖长壕,筑连城。不久,连城建成,各军随后即搬进连城之中驻扎,就如当年康怀英的“夹寨”一般。郭威又对诸将道:“李守贞过去只畏惧高祖,不敢太放肆。至于我等,他根本就没放在眼里,认为我等新近崛起于太原,一无战功,二无经验,所以才敢造反。正因如此,我等才应该以静制动,以磨其锐气、挫其勇气、消其士气。”
自此,朝廷军表面上偃旗息鼓,好整以暇,暗地里却沿着黄河设置火铺,连绵数十里之长,命步军围守着。同时,郭威又遣水军泊舟于岸边,如此一来,暗地里来往于河中的内外使者、细作,皆被擒获,无一漏网。至此,李守贞即变成网中之鱼了,河中军士顿感绝望至极。
自从高从诲与汉朝廷绝交之后,北方商旅就不再到荆南经商了,荆南境内日渐贫乏。高从诲无奈,只好遣使者到大梁,上表谢罪,请求进贡称臣。刘承祐看罢表章,不禁拊掌大笑:“这个‘高无赖’真是名不虚传,当初提出绝交的是他,如今请求称臣的也是他,如此自扇嘴巴,他也真做得出来!”
杨邠道:“我朝正在用兵平叛,没必要和这个‘高无赖’一般见识,就答应他吧!”
刘承祐道:“朕正是此意。”
杨邠当即遣使至江陵,高从诲大喜。不想,朝廷使者刚离开江陵,高从诲就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势日渐沉重,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他自知大限将至,不得不考虑身后之事了。
高从诲共有十五个儿子,他最喜爱的是三子高保融,时为节度副使,因此,决意让他来袭位。
不久,高从诲病逝,时年五十八岁,遗命高保融袭位。
刘承祐接到高保融的奏报后,即以高保融为荆南节度使、同平章事,遣宠臣翰林茶酒使郭允明前往江陵,一为高从诲吊丧,二为宣布高保融袭位诏书。
郭允明自小就在刘知远跟前为小厮,因长相俊俏、为人伶俐,深得刘知远的宠爱。刘承祐继位后,对他更加宠爱,几乎是有求必应。郭允明依仗恩宠,一向骄横惯了,此次出使荆南更是大摆排场,其车辆、服饰、护从俨然如节度使一般。
高保融不敢怠慢,自然是倾力接待,不但礼仪甚高,而且馈赠也颇为丰厚。但郭允明仍不满足,竟遣人去装模作样地测量江陵城池的高低、地势,就好像为攻取江陵做战前准备似的。高保融大恐,只好又加送给他大量的金银财宝,请他多多美言,郭允明这才带着十几车财物,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江陵。回到大梁后,刘承祐又把他升迁为飞龙使。
河中被围两个多月后,城中粮食已经用尽,饿死者越来越多。李守贞忧恐万状,问“国师”总伦道:“你不是说我当为天子吗,眼下连性命都快没有了,如何当得天子?”
总伦十分肯定地答道:“大王一定能做天子,这是凡人无法阻拦的!但是,眼下灾期未过,大王灾难将尽之时,才是大王鹊起之日。”
“何时才是灾难将尽之时?”
“大王只剩一人一骑之时,乃大王灾难将尽之时。”
李守贞虽然信以为真,但他也知道,若没有外兵来救,自己将无异于束手待毙,然而,朝廷军围城甚密,如何才能派出使者呢?最后,他想起两个人来:一位是沈丘人舒元,一位是嵩山道士杨讷。此二人皆为游客,前来拜访李守贞时,被朝廷军围在了城内。李守贞亲自到驿馆去见二人,并将他在大梁的巨量钱财都送给了他们,二人这才答应帮助他。
于是,舒元化名为朱元,杨讷化名为李平,二人趁夜出城。二人刚一出城,就被朝廷兵士抓获,并被带到郭威跟前。郭威见二人确是大梁文士,就没有为难他们,并遣兵士将二人护送到大梁。
二人皆为守信之人,护送他们的兵士刚一回去,二人即取走李守贞在大梁的所有财宝。之后,二人便设法离开大梁,辗转逃到金陵,并将李守贞的请求禀告给南唐主李璟。
查文徽、魏岑皆劝李璟趁汉国用兵之时,发兵北上,李璟遂命李金全、刘彦贞、查文徽、魏岑等率领五万大军救援李守贞。
李金全等领命,当即率军北上。行至沂州境内,候骑突然来报,说发现数百名汉军在涧北,皆是羸弱之兵。刘彦贞大喜,当时就要率军掩杀,但李金全颁下严令:“再敢说过涧者,格杀勿论!”众将大都想不通。日暮之时,汉军伏兵果然四起,金鼓之声震动四野。
李金全得意地对诸将道:“你们看,之前,我军能过涧出战吗?”刘彦贞及诸将大为心服。
此时,唐兵已息兵多年,众人毫无斗志,更何况河中路途遥远,关城重重,所谓救援河中实乃痴人说梦,最多也就是牵制一下汉军,以缓解李守贞的压力。李璟又何尝不知,他原本就是要试探一下汉朝廷的军力,以堵住査文徽、魏岑等好战大臣的嘴。因而,当李金全的表章到达金陵后,李璟见汉军已有防范,便下诏将唐军召回海州。随后,李璟即致书汉天子刘承祐,请求重新互通商旅,同时又为李守贞说情。汉朝廷知其用意,没有理睬。
李金全不知道,当日在涧北确实是沂州刺史郭琼布设的疑阵,实际上,他统共只有一千多名沂州兵!
王景崇屡屡遣使向蜀主告急,蜀主孟昶只好命安思谦再度出兵相救。安思谦接到诏命后,当即率十万大军自兴元出发,行至凤州时,他却突然停下不走了,并遣使成都,奏请蜀主先给他运粮四十万斛。孟昶对左右道:“思谦如此,怎肯为朕进取?”不过,他还是从兴州、兴元给他运送了数万斛军粮。安思谦这才挥军北进,先后于安都、玉女潭、模壁击败汉兵。汉兵节节败退,一直退至宝鸡。
赵晖见蜀军来势凶猛,连忙向郭威告急。郭威大惊,遂决定亲往凤翔督战。临行之际,他对白文珂、刘词等叮嘱道:“叛军之精锐,全在城西。我去之后,李守贞必会突围,你等千万要仔细防备!李守贞若不能突围,必将为我所擒,万一被其突围而出,我军也就不能再留在此地了。成败之机,皆在于此!”白、刘二将唯唯称是。
郭威行至华州,就接到蜀兵粮食用尽、已经退去的军报。
郭威心想:安思谦率十万大军北上,竟以粮尽为借口退兵,看来他并无诚心救凤翔。如此,凤翔暂时就不用理会了,只要河中平定了,长安、凤翔之事也将迎刃而解。显然,当务之急仍是尽早平定河中!想到此,他又连忙折转,急急赶回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