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弘肇见王知权如此忠义,甚为动容,便答应了他,命人先将他关进狱中,每日以酒食相待。
军吏到达亳州后,唐景思出城迎接。不想,军吏一见唐景思,即大喝一声:“动手!”众骑士皆如狼似虎地手持兵刃一拥而上。唐景思一看不好,一把夺过一名骑士的钢刀,一手拦腰将其抱住,一手持钢刀,远远地退至门角依墙而立,高呼道:“冤枉!景思何罪?你们竟然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如果景思真的有罪,景思自当领死;如果景思无罪,难道就不能容人辩解吗?公等皆是大丈夫,怎可如此?”
军吏一听有理,便命人将唐三带了过来,让他当面指证唐景思。唐三早已编排好了一套说辞,将淮南如何来人,送了多少贿赂之事,又说了一遍。
唐景思一见唐三,当时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便对众军吏说道:“此人调戏女佣,我只是说了他几句,他竟然如此诬陷我!唐某家人皆在亳州,公等可以前去抄收,若有十缗积蓄,便是景思受赂。他说我藏有兵器,除官赐外,若再搜出一件兵器,也可定我谋反之罪!”
军吏遂押着唐景思前往其家中,搜了半天,却只搜出一箱衣服,其他的都是军册粮簿;又问被调戏的女佣,证明确有调戏之事。唐景思道:“公等现在可以将我押送入京了。”
军吏遂押着唐景思回到大梁,颍、亳二州百姓闻听此事,纷纷跟至京师,为唐景思担保。
史弘肇这才知道唐景思确实被诬告了,当即将唐三凌迟处死,将唐景思、王知权一并释放。
赵思绾不但长相粗野,为人凶残,而且有一怪癖——喜欢吃活人肝胆!他经常将人捆绑起来,刨开肚腹挖出肝来,一片片地削割着生吃,常常是肝吃完了,人还没有咽气。赵思绾吞食人胆的法子则是将胆泡在酒中整枚吞服,他曾对人说:“吞人胆千枚,则可胆大无敌。”
郭从义率军将长安城包围之后,长安城中的粮食没过多久就用完了,赵思绾竟以妇女、婴童作为军粮,每日定量发给各军一些妇孺,让他们如宰羊杀猪一般屠杀,以作军食。一时间,长安已是满城血腥的人间地狱,士民们皆惶惶不可终日。到了后来,城中的妇孺也快被杀光了,赵思绾已是山穷水尽。郭从义知道后,特意遣人诱其投降,并许诺保奏他为华州节度使。赵思绾一时犹豫不决。
赵思绾年轻时,曾想去以左骁卫上将军致仕的李肃家做奴仆,但李肃没有用他。李肃曾对其夫人张氏说道:“此人目光迷乱,言语荒诞,实乃背主忘义之人,早晚会成为反叛之贼。”李肃夫人乃张全义之女,一听李肃如此评价赵思绾,便说道:“既是如此,夫君何必拒绝他呢,所谓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难道就不怕他将来报复吗?”李肃一听有理,赶忙送给赵思绾好多金帛物品。
赵思绾占据长安反叛之时,李肃正好闲居在长安城中,赵思绾多次前往拜见,李肃对夫人道:“此人前来见我,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侮辱,还不如死了的好。”夫人道:“这又何必呢?依妾身看,倒不如劝他投降!”李肃虽然心中不愿,但还是答应了。恰巧,节度判官程让能前来拜访李肃,想请李肃一道去劝赵思绾归顺朝廷,于是,李肃与程让能便劝赵思绾道:“赵公与朝廷本没有嫌隙,不过是怕获罪罢了。如今,朝廷正三路用兵,且都还没有成功,赵公此时若能幡然悔改,朝廷必会大喜,赵公自然不会失去富贵。一旦河中平定,长安也必将难保,到时候,赵公定将遭受灭族大祸!”
赵思绾何尝不知,他思之再三,终于想通了,特意请李肃向朝廷转达归顺之意。朝廷听从了郭从义、李肃的建议,以赵思绾为华州留后,令其尽快赴华州任职。
长安归顺之时,河中城内的粮食已经用完了,百姓也饿死了一多半。李守贞只好孤注一掷,集中五千多兵士抬着云梯,分五路攻击长围西北角。一时间,本来是在围攻河中的朝廷兵竟成了守御围城之人,纷纷以火箭、礌石、火油焚烧汉中兵。战酣之时,郭威命亲将赵匡胤、韩令坤等率骑军出围城冲杀,河中兵大败而回,不仅兵士死伤了一多半,就连攻城器具也全都丢弃了。
过了几天,李守贞再度出兵突围,又被围城朝廷军击退了,赵匡胤当阵生擒河中大将魏延朗,韩令坤则生擒裨将郑宾,河中兵闻讯,皆气馁不已。次日一早,周光逊、王继勋、聂知遇等河中将即逃出城来,归顺了朝廷军。此后,每日皆有河中将士偷偷出城,向朝廷军投降。
大赏功
郭威见李守贞已经山穷水尽,知道最后收网的时候到了,便亲自督率诸军四面急攻,只用一天,就将河中城外郭攻占了。李守贞只好收拾残军,退保牙城。诸将请求四面急攻,想一鼓作气剿灭李守贞,郭威却道:“俗话说,兔子急了咬人,鸟急了啄人,何况是一支军队呢!俗话又说,水干了抓鱼,现在,河中满池子水只剩一瓢了,那么长时间我们都等了,这一会儿我们就等不及了吗?”诸将深以为然。
李守贞已经走投无路,埋怨总伦道:“你不是说我到一人一骑时,就能险去福来吗?如今已到如此地步,不知福在何处?”
总伦此时无言以对,支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个字来,李崇勋大为生气,当时拔剑就要杀他。李守贞制止道:“罢了,罢了,事到如今,我们又何必多造杀孽呢?”
又过了两天,李守贞彻底绝望了,只好与其妻及其子李崇勋等放火自焚。
郭威见牙城火起,当即率军入城,李守贞之子李崇玉及李守贞所署宰相靖余、孙愿、枢密使刘芮、国师总伦等一并被擒。
朝廷兵冲入李守贞府,正要抢掠,突听一女子威声喝道:“且慢!”
众兵士皆不自觉地一个激灵,忙循声望去:只见正堂当中,赫然端坐着一位女子!此女面色雍容高贵,令人不敢直视,众兵士皆怔住了,一时不敢上前,只听此女从容言道:“你等不可无礼,郭太尉与家翁有旧,快去请郭太尉来。”
语声中竟有种与生俱来的威严,让人不得不遵从,众兵士连忙遣人去向郭威禀告。
郭威听罢兵士的报告,大感奇怪:战乱之际,一位弱女子竟令如狼似虎的乱兵们不敢乱动!
赶到李守贞府之后,郭威才知道,此女子正是符彦卿之女、李崇勋之妻符氏。原来,李守贞绝望之际,命李崇勋将家人全杀了,符氏却早早地躲藏起来,因而逃过一劫。
郭威见符氏此时尚不满二十岁,长相端庄,心中大为喜爱,当即就把她收为义女。
郭威随即查抄李守贞府第,竟搜出了不少朝廷权臣及各道藩镇与李守贞的来往书函,许多书函词意悖逆,甚至还有劝说李守贞称帝的。郭威大怒,当时就想将这些书函上交朝廷,秘书郎王溥却谏道:“所谓魑魅乘黑夜而出,见白日自消亡。当年曹孟德平袁绍,一把火烧了朝臣书信,致使天下贤士皆乐为所用,明公何不效仿,以安朝臣之心呢?”
郭威大悟,当时就将书函全都焚毁了。
郭威闻听赵修己曾经极力劝阻过李守贞,便命人前往赵修己之乡,将其请了回来,以其为翰林天文。靖余、孙愿、刘芮、总伦等被押送至大梁后,朝廷即将其全都凌迟处死了。
河中既已平定,郭威便命刘词率一军前往长安,以助郭从义催逼赵思绾尽早离开长安;命李韬率一军前往凤翔,以助赵晖尽快平定王景崇。
刘词刚刚离去,郭从义的使者便到了河中,说赵思绾迟迟不肯离开长安,请求除掉赵思绾。郭威知道,赵思绾此人为祸百姓,万不可留,便命郭从义、王峻相机行事。
使者回到长安行营后,郭从义即与王峻一同率军入城,在府舍住下后,便以为赵思绾送行的名义,邀请赵思绾饮宴。赵思绾毫无防备,被当场擒获,次日即被斩杀于长安街市,一并斩杀的还包括常彦卿及赵思绾父兄亲党三百多人。
临刑之际,长安百姓纷纷朝着赵思绾这个吃人恶魔投掷砖头、石块,就连兵士们都无法制止。
河中、长安既已平定,王景崇知道自己的末日也不远了。齐藏珍劝王景崇道:“明公过去还有河中、长安二镇可以相互声援,如今,二镇皆被平定,蜀军又无法依靠,不如尽早投降吧!”
王景崇道:“将军所言不错,让我再考虑考虑,看看有没有万全之策。”
过了几天,赵晖率诸军四面急攻。王景崇将诸将全都召至帅府,问道:“王某平日里待诸公如何?”
诸将皆道:“王公爱兵如子,待我等如兄弟。”
王景崇道:“眼下,王某已是山穷水尽,王某之命,你等还能听从吗?”
诸将皆道:“我等愿与王公共患难,王公所命,即使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
王景崇微笑着拿出一封信,交给了亲将公孙辇、张思练,说道:“赵晖精兵,大多在城北,明日五鼓之前,你二人可焚烧城东门,然后向赵晖奉上此降书,向朝廷军诈降。你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让朝廷军先入城。王某将和齐将军率牙兵从北门出城,突击赵晖之军。”众将虽有满腹疑问,但谁都没有咨问,皆依命而行。
次日五更,公孙辇、张思练依约在东门纵火,向赵晖奉上降书,恰在此时,突然有人叫道:“城内起火了!”公孙辇回头一看,正是帅府方向,二将正要遣人去探看,齐藏珍却驰马来到跟前,哭道:“王公全家已经自焚了!”
公孙辇、张思练等将这才明白,王景崇这是为了保全他们才如此安排的!众将向着帅府方向,双膝跪地,眼含热泪地磕了三个响头之后,才大开城门,诈降也就成了真降。
刘承祐接到“三叛”平定的捷报,不禁大喜过望,当即加封雍州永兴节度使郭从义同平章事,华州镇国节度使扈彦珂改为河中护国节度使,河中行营马步都虞候刘词擢升为华州镇国军节度使。因感于王景崇之义,朝廷破例免了齐藏珍、公孙辇、张思练等将的死罪。
郭威回到大梁后,入宫觐见刘承祐。刘承祐自然是厚加慰劳,并赏赐金帛、衣服、玉带、鞍马。郭威却推辞道:“臣受命一年多,仅仅攻克一城,何功之有?况且,臣率兵在外期间,安定京城、供运军需、调兵遣将,皆是朝廷诸大臣居中效力,臣又怎敢独得奖赐?陛下若是一定要赏,就请赏赐所有朝臣吧。”
刘承祐又想让郭威兼领方镇,郭威仍推辞道:“杨邠位在臣上,尚未有茅土之分;臣只是安坐帷幄,也不可与弘肇相比。运筹建划,出于庙堂;发兵运粮,出于藩镇;暴露战斗,在于将士。圣上若只归功于臣一人,臣又怎能心安?”
于是,宰相、枢密使、宣徽使、三司使、侍卫使九人,均得到了和郭威相同的封赏:郭威加兼侍中,史弘肇加兼中书令,窦贞固加司徒,苏逢吉加司空,苏禹珪加左仆射,杨邠加右仆射,三司使王章加邑封,宣徽南院使王峻、宣徽北院使吴虔裕,皆加检校太傅。
加封朝廷大臣之后,诸大臣又担心宗室及国家元勋会有不平,于是又对各路诸侯加封赏。
朝野人士皆认为:“郭威不独专其功,将功劳分给众人,固然可赞;然而,国家爵位,因一人立功而遍赏天下,也显得太过泛滥了!”
郭威此时,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无论是朝内大臣还是藩镇诸侯,无不对其赞誉有加,郭威之名,几乎是妇孺皆知!
郭威名动天下,普天之下皆称赞不已,然而有一人极为反感——此人就是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刘崇。
刘崇虽然是汉高祖刘知远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但其相貌与刘知远大相迥异,不但长相颇为俊雅,更有一缕又整齐又漂亮的长髯,故而人皆称其“美髯公”;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一双眼睛,不但熠熠生光,而且各有两个瞳仁,故而又有人称其为“重瞳公”。
刘崇年轻时颇为无赖,嗜酒好赌,还曾经被刘知远罚为兵卒,但成人之后,一反常态,颇有志向。
刘知远在太原之时,刘崇就与郭威暗自争权,两人渐渐变得如仇敌一般。此时,郭威在朝中执政,身在太原的刘崇大为担忧,对节度判官郑珙言道:“主上幼弱,政在权臣,我与郭威一直不和,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郑珙道:“依郑某观之,如今的朝廷,主幼臣强,必将生乱!太原之兵雄于天下,更兼地形险固,十州征赋足以自给。主公身为宗室,此时若再不考虑自保,日后必会为人所控制。”
刘崇道:“先生之言,正合我意。”
自此之后,刘崇便以防备契丹的名义,选募勇士,招纳亡命,修缮甲兵,充实府库,不再上供财赋。对于朝廷诏令,他也经常不予照办。
三叛既已平定,刘承祐的心也就放下来了,从此日渐骄纵起来,整日里与左右嬖臣、幸臣狎昵游乐。茶酒使后匡赞、飞龙使郭允明因善于谄言取媚,而备受刘承祐宠幸,经常对刘承祐说一些淫亵污秽之语,太后屡屡劝诫,刘承祐却不以为意。
后匡赞,兖州瑕丘人,因其母为娼妓,故而,后匡赞自幼就有一副好嗓子,而且善于察言观色,巧言如簧。他先是跟从张延朗为小厮,张延朗死后,又跟着刘知远,刘知远对其极为宠爱,即位称帝之后,便以其为茶酒使。刘承祐自幼就喜欢与其玩耍,故而对其爱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