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3600000065

第65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受众研究(1)

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听众、电影电视观众和网民等等。受众是整个传播活动的目标,是对传播效果最直接的检测。中国广播电视把为人民服务放在传播工作的首位,将受众工作视为广播电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广播电视传播应强化受众意识,这既是提高广播电视传播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两个效益”的需要。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已进入以受众为主体的买方市场,受众的多元需求是频道和节目定位的根据,受众的选择直接体现媒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众调查是受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调查结果是广播电视谋求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推动广播电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合理的受众调查机制,构建科学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是广播电视继续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第一节广播电视受众基本特征

广播电视受众是一个数量庞大、成分复杂的无组织群体,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受众有着各自的特点。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广播电视受众最多的国家。宏观上受众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微观上受众又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对广播电视的需求和心态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接收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上都存在许多特点,了解和研究这些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举措,对于提高广播电视传播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受众的结构特征

广播电视受众是广播电视受传者的复数形式,是指广播电视传播过程另一端的听众与观众的总称,是广播电视传媒所传播信息的受传者、消费者、译码者、参与者与反馈者。广播电视受众是以个人身份、个人动机参与到广播电视传播活动中的无组织个体组成的心理群体,一般情况下不借外力组织,而是社会人在面对广播电视传媒时,因为人口特征、个人差异自发结成的多个同质性或者异质性的群体集合。在这个意义上,广播电视受众主体意识强烈,有选择地理解和接受广播电视传媒的信息,组织形态及组织程度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文化特质和现实社会取向。科学准确地了解广播电视受众的构成及其变动状况,可以使广播电视传播者准确把握受众的特点和倾向,生产出契合受众需求的内容产品。

对受众的分类有两种方法,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分,包括性别、年龄、区域等因素,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分则包括职业、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这两种方法的划分,基本上涵盖了受众调查中受众分类的主要因素。

(一)年龄构成

从年龄角度来看,我国受众由少儿、青年、中年、老年等受众构成。不同的年龄阶段在社会角色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相应地会呈现出不同的内容需求:儿童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幻想,喜欢看卡通片、科幻片等;青少年已经进入展示自我、追求自我发展的人生阶段,对广播电视节目中探险、意外、新潮时尚的内容较为热衷;中年人背负着生活和工作的重担,往往渴求能够在一天劳累后求得精神上的松弛,在节目中寻求某种心理平衡,希望节目能够给他们指点迷津,或揭示生活真谛,侧重于追求生活的真实意义;老年人大多喜欢医疗保健类节目以及有回忆色彩的内容,关注前者是出于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关注后者是出于对以往生活的怀旧。

从我国广播听众的年龄构成来看,对全国30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5—24岁、50—64岁是收听广播最为集中的两个年龄段。15—24岁的学生最喜欢的广播类型大多与流行时尚、休闲娱乐以及英语学习等相关,其收听时段往往是见缝插针,如乘坐公交车、就餐时,一般在晚上睡前会有一段收听广播的小高峰。对老年听众来说,主要集中在收听医疗保健类节目、天气预报以及国内外新闻等,在收听习惯上,老年人习惯在晨练时收听广播,因此,清晨7:00—8:00一般是老年人收听广播的“黄金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私家车的普及,30—39岁年龄段的听众人数呈上升趋势。参见《中国广播迎来“第二春”》,新华网,2007年10月23日。

从我国电视观众年龄构成上看,在13岁以上电视观众中,比例从高到低的年龄段是19—30岁、41—50岁和31—40岁,51—60岁和61岁以上,比例最小的是13—18岁的青少年观众。总体上看,年龄构成19—50岁人群比例较高,50岁以上观众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特征吻合。参见张宁、王建宏、赵文江主编:《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城镇观众比例略高于农村观众,小家庭属性开始显现。

(二)性别构成

性别是个体的基本社会认同,据研究,儿童到了4—7岁的时候,就会获得一种相对稳定的性别意识。这种性别角色的获得,代表了将其社会或文化中固定的性别行为或模式,转化为实际的符合性别要求的行为。男性受众和女性受众基于生理上的差异,在社会职业、社会观念等方面,特别是社会文化积淀中传统的性别观念等,使得不同性别的受众参与信息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是不同的,收听收视习惯、内容侧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而言,男性好动,多爱体育类新闻报道;女性好静,喜欢文艺,对服饰、化妆之类的内容也有偏爱。

从我国广播听众的性别构成来看,男性受众收听广播较女性比例更大且收听时间更长。尤其在移动听众中,男性与女性的占比分别是74.8%和25.2%,移动听众在车上每天收听广播的时长是170分钟。在早晚高峰时段,男性听众占据较大收听份额,平均每天收听广播的时间高于女性。

从我国电视观众的性别构成为看,全国电视观众的性别构成与人口构成基本一致。在中央电视台2012年进行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的全国315个样本区县中,男性观众比例为51.17%,女性观众比例为48.83%,与国内人口构成比例基本一致。在城市中,男性观众比例略高于女性;在农村电视观众中,男性比例略低于女性。从收视数据来看,我国女性观众收看电视的时间长于男性观众。

(三)文化程度构成

从文化程度角度来看,我国广播电视受众由不识字和半文盲、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大学以上受众构成。2012年受众的文化程度构成为: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占19.52%,初高中技校学历者达到64.45%,大专以上学历者达到15.68%。参见张宁、王建宏、赵文江主编:《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页。文化程度不同的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吸收能力和方式都有差异,信息寻求动机和选择取向不同,表现在视听习惯、需求和比例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文化程度越高,其信息需求的强度越大,且倾向于政治和理论思辨色彩的内容;相反,如果受众文化程度较低,则倾向于娱乐性和实用性信息。

从广播听众的文化程度构成来看,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听众每天收听节目的时间要多于较低文化程度的听众,特别在大中城市,文化程度高的听众在收听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电视观众的文化程度构成来看,存在着文化程度越低的观众收看电视越长这样一个现象,这与广播收听调查中的情况相反。无论在城市还有农村,观众都以初中、高中和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城乡观众的文化程度构成具有一定差异。城镇电视观众的学历高于农村电视观众的学历。在高学历、青年人和城镇人口中,网络、手机媒体的渗透率呈上升趋势,传统广播电视逐渐下滑。

(四)地域分布构成

从地域分布角度,我国广播电视受众可分为三种:按照城乡分布,可分为城市、农村和小城镇受众;按照地区分布,可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受众;按照城市类型省会城市、一般地级城市受众。

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色及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决定了处于不同地域范围内受众接触广播电视传播媒介的不同倾向性。一般来说,广播电视受众从心理上更趋同于本地节目,更加关注本地民生民情,这不仅仅是因为本地的信息与自己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心理层面上说,是人们先天的地域归属意识使然。各地听众喜爱的广播节目虽然以新闻资讯类为首,但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听众对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有着不同的偏好。例如,京沪听众偏好新闻和交通信息,此外,北京听众还喜爱曲艺相声,而上海的听众则热衷于收听流行音乐和医疗保健节目。天津听众也将曲艺相声排在靠前的位置,广州的听众则更喜爱流行音乐。

再以电视观众为例,全国七大行政区的人均收视时间由多到少排列如下: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四个地区高于全国人均收视平均水平176分钟,其中华北和东北的观众用来看电视的时间最多,达到人均每天198分钟。华南、华东和华中这三大地区的人均收视时间最少,只有160分钟。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日益丰富,中央台与地方台百花齐放,受众对节目的喜好也会有所变化。作为广播电视传媒,要尊重受众在不同时期的差异性,并不断调整传播方针和传播内容,随时进行较为精准的市场定位,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受众的视听心理特征

广播电视受众视听心理是社会生活和广播电视传播作用于受众大脑产生的主观印象,它随着主客观原因的变化而变化。广播电视受众视听心理是影响、制约广播电视受众接受行为的心理活动和规律。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受众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但他们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寻求者。受众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价值观念等因素去寻求、选择和理解信息。受众在主动寻求信息过程中,不是兼收并蓄所有信息,而是有选择地接触、注意、理解、记忆。因此,视听心理包括视听动机、视听兴趣、视听态度等因素,加强受众视听心理研究是科学安排节目,提高收视率的重要前提。

(一)视听动机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动机支配着个体行为的方向性与强度,动机愈强烈,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指向越明确,活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就越高。因此,受众的视听动机建立在受众的各种心理需求之上,是激励受众视听行为的主要原因。洞悉观众的收视动机,无论对节目编创人员还是广告商无疑都有益处的。

受众的视听动机首先建立在人类基本需要基础上,每个受众个体有选择媒体满足个人需要的愿望,一旦受众需要发生变化,媒体也将随之而变化。由于视听动机具有可变性,对于不同层次和类型受众来讲,各类视听动机的强度不同,这将直接影响到受众的选择取向,而受众的喜好、取向还会受到国情、价值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信息获取”、“娱乐消遣”是受众的视听行为的主要动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受众,面对增加的机遇与风险,个体的自主性增强。社会的转型带来的是各类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生活状态,因此受众在接触传媒时,会更为关注时事新闻、方针政策方面的传播内容;更愿意在空余时间放松自己,广播电视便成为广大群众最方便的“信息获取”和“娱乐消遣”的方式。

(二)视听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既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又带有快乐、欢喜和满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受众兴趣一般可分为特殊兴趣与共同兴趣两种。特殊兴趣是指受众因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个人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兴趣差异。兴趣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其指向性上,如有的喜爱足球新闻,有的喜爱国际新闻;其次表现在兴趣的范围和稳定性上。如有的受众兴趣广泛而稳定,有的受众的兴趣却单一而多变。实践证明,受众的兴趣只有与他们本身的事业和理想结合起来才能稳定、持久,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共同兴趣是指大多数受众对某些新闻信息所共有的兴趣。而在一段时期里,受众有共同兴趣的节目类型就代表了最大多数的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选择。调查显示,广播听众选择最多的节目是新闻、时事类节目和音乐。电视观众收看较多的是影视剧、新闻类节目和综艺类节目。这反映出广播、电视两种媒体在受众的视听选择中呈现的各自的特长。广播由于时效快、携带方便,因此新闻类节目是它的长项。而电视由于拥有独特的视听语言,它更有休闲娱乐的功能,尤其是优秀的影视剧,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形象鲜明的人物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广播电视媒体对于受众的视听兴趣还应加以培养和引导,以承担社会责任。

同类推荐
  • 地方民主立法的有益尝试:《辽宁省市场中介组织管理条例》立法实践与探讨

    地方民主立法的有益尝试:《辽宁省市场中介组织管理条例》立法实践与探讨

    2011年5月27日,辽宁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辽宁省市场中介组织管理条例》。这是一部在人大代表有关地方立法的议案中选定的立法项目,采用委托起草法规草案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经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比较充分地集中社会智慧和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的地方性法规。立法机关在整个立法活动中,比较充分地运用了当前地方立法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民主立法形式,在立法方面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行使,彰显了我省民主立法的进步,在辽宁省地方民主立法的实践和探索上,具有引导和示范的意义。
  •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第一本真正切入研究英国私立教育体系的中文著作,一部关于英国私立学校的研究性报道集。主要提出这样五个问题,多元化、帮助小孩走向社会、体育、批判性思维、公民教育和精英教育。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关于人的思考:人的本质、产物及发现

    关于人的思考:人的本质、产物及发现

    《关于人的思考:人的本质、产物及发现》主要内容:集三十余年思考,一生学识成就经典,洞悉人之本质,展示文学、哲理之价值。这本书从人的社会本源探讨了人的各种社会属性及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阐释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所有的人,除了极端情况,都有天生的才能,如果能够得到恰当的引导,都能够在他们最擅长的活动中表现出敏捷、灵巧、聪慧和敏锐。
  • 我所理解的医疗体制与医患关系

    我所理解的医疗体制与医患关系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今天的医疗模式是千百年来随着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发展而来的。看病之难与贵已成公众热点话题。柯杨教授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医药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积极参与、组织专家分析总结医院状况、提出独到见解。在本讲柯校长从医疗体系角度、法律政策、医学教育等探讨医患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既符合医疗规律又满足群众需要的有效、高效医疗体制与运行机制。
热门推荐
  • 我有一张真神钞

    我有一张真神钞

    他,原本只不过是社会底层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普通人。他,身背大仇却无力去报!他,受尽屈辱和嘲讽却无法改变现状!一张从天而降的神钞,改变了他的命运。购买好运气,让他变身富豪!用神钞改命,让他变成修仙者!从此他打脸富二代,脚踩高富帅,逆袭白富美!纵横都市无敌手!若有谁不服,看我用神钞压死你!
  • 榆树欢

    榆树欢

    古言甜宠穿书我叫江榆笑,大概我爹爹和我娘亲希望我一辈子都开开心心的生活吧,后来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子,再后来他灭了我全族,我怨他,想要恨他却恨不起来。最后的最后我死在了他的怀里,我看他哭的想个小孩,我心里那一点怨也消散了。我笑了笑,冲他摆了摆手像当年一样。罢了……阿娘阿爹,笑笑来陪你们了。陆澈,我是阿榆,我还是很喜欢你。缘未尽我成了白欢绒,这一次他不太一样了,我的少年郎回来来了"娘子,对为夫可满意""娘子,为夫不想上朝""娘子,为夫想和娘子一辈子在一起""娘子……"我:"滚"晚上委屈巴巴的某人,凑上来娘子不要我了,嘤嘤嘤这是一个冰山闷骚变成妻奴粘人精的故事【慎入】
  • 雷池果中短篇合集

    雷池果中短篇合集

    收录雷池果中短篇言情或奇幻小说。人生苦短,世象百态;纷纷扰扰,虚虚实实;风花雪月,柴米油盐;嬉笑怒骂,天马行空。
  • 狡黠佣人小娇妻

    狡黠佣人小娇妻

    结婚当天她住进了他的半山别墅,可他却带了两个妖冶的女人“共度良宵”她看不上他,他亦如是。虽然每天活得太煎熬,但总有一幕幕啼笑皆非的闹剧上演,他被气得七窍生烟,她却享受着报复般的快乐。
  • 转角遇到爱

    转角遇到爱

    一次迷路,竟然引来了大半生的纠缠!从此以后,苏凉景的眼中,再也盛不下别的光景。两年后的再次相聚,一个成了光芒万丈的大明星,一个是背后默默无言的小助理,绯闻,伤害接踵而来,暧昧丛生的娱乐圈里,他们能否坚持心里最初的欢喜?
  • 万界系统之我是传奇

    万界系统之我是传奇

    堕落的世界,腐朽的时空,崩塌的宇宙,肩负着的使命。这是苍穹的逆命,这是恶魔的法则,这是真理的救赎,这是……一个腹黑少年和贱萌猫咪的奇妙探险。
  • 世界未解之谜全知道

    世界未解之谜全知道

    在绵延不绝的谴界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世界文明,又给后人留下了众多扑朔迷离的未解之谜——特洛伊战争真的爆发过吗、牛顿的黑匣子里藏着什么秘密、古巴比伦的通天塔修在何处、二战中德国为何未能造出原子弹、埃及金字塔隐藏着多少千古之谜泰坦尼克号因何沉没海底、是谁建造了英国庞大的巨石阵 希特勒因何下令大肆屠杀犹太人、华盛顿为何拒绝竞选第三任总统 日本天皇二战后逃脱审判之谜、拿破仑神秘死亡的真相是什么、肯尼迪家族为何悲剧不断——走进神秘莫测的历史长廊,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往事和谜题,在探索中增长人生见识,在沉思中肩负历史使命,迈向无限广阔、无限精彩的未来世界!
  • 老清华

    老清华

    《民国趣读 老清华》是追忆当年老清华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冯友兰、潘光旦、陈岱孙、孙锡三、梅祖彦、张申府、马约翰、梅贻宝、费孝通……这些文字从不同侧面叙述了民国时期清华的校史、民国时期的历任校长、生源、课程设置、教师风范、校舍环境以及当时校内、校外学生参加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文章即可让我们看到当年是什么样的学子考到清华、什么样的俊才站在教室里讲台传道授业;这些学子这些老师,在那个风急浪涌的时代,他们经历了什么,见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们有怎样的情感情怀,又有什么样的一生。他们的记述就像爬满记忆之墙上的藤蔓,让我们能更好了解清华的过去,更好了解清华之所以来,他们曾经生活在清华的过去,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人生里最美好的时光,他们是亲历者,在他们笔下,有家事的细琐,有国事的波澜,如今去读,情景犹如历历,这些情景连缀成锦,让那段时光变得华丽有光彩。
  • 玩转职场

    玩转职场

    职场江湖,竞争激烈。江湖职场中人,唯将“机遇”二字把握好,才能在职场中成功晋级。
  • 凌龙谛

    凌龙谛

    龙族皇室亲卫“血龙卫”之首——凌绝。他号称龙族天赋最强血脉,自幼与公主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大婚当日,它族来犯,公主不幸身陨。他动用秘法,化身修罗,凭一道执念屠戮苍生!尊者不忍,化去执念,踏入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