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拔弩张
孟丽君心念电转,却是猜测不出老人来历。见老人教导殷殷,却只好躬身道:“多谢前辈教导。”
老人微笑道:“虽然迁官到了海外蛮荒之地,却依旧不忘为国解忧。心胸宽广,目光远大,琼崖百姓,当有福气了。”
孟丽君猜不准老人用意,只好再次躬身道:“多谢夸奖,实不敢当。”
老人捻须微笑道:“不骄不傲,少年人难得有这等品性。老夫有一个不情之请,却不知郦大人能否应允?”
孟丽君不知老人到底要求什么,只好道:“老者有言,晚辈若在能力范围之内,当尽心竭力。”
老人笑着对边上一个仆人说道:“去将小公子叫来。”对孟丽君说道:“老夫膝下,只有一个孙儿,从小顽劣不堪。为人父母长辈,但只愿儿孙辈学有所成。不求光宗耀祖,只求不辱没祖宗就是。奈何能力学识,俱是有限,竟是奈何这小子不得。今日得见大人风度,却生出一个荒唐念想:不知大人是否可以收小孙为徒?”
这话一出,孟丽君不由诧异不已。
这老人的见识,绝对在自己之上。他的孙儿,为什么要交付给自己?
真的看上自己的学识了么?
孟丽君想,没有这么简单。孟丽君知道自己有些见识,但是她不是自恋狂。假如这个老人是机缘巧合与自己见了面,而后生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不奇怪。
可是,自己却是他费煞苦心从驿站请过来的。也就是说,他早就做好准备,要让他的孙子拜自己为师。
他早就知道自己。
孟丽君知道自己有些名声,但是自己的事迹只是在临安与明州两地流传。没有理由,到了这岭南之地,还有一个乡下老儿知道自己。
普通的乡下老儿,也根本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
而且,有一个关键,她早些时候居然疏忽了——自己前脚到驿站,老者的请帖后脚就到。换句话说,老者一直关注着自己的举动,甚至派人监视了驿站,或者,驿站里,就有老者的人。
孟丽君心生警觉,嘴上却笑道:“前辈见笑了。下官不过是一介书生而已,机缘巧合才得到这样高位。又有什么见识?老丈学识渊博,见识更是深不可测,下官又怎么敢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老人哈哈一笑,说道:“大人好生不近人情!老朽孙儿,不过是一个七岁小儿而已,大人未免太过谨慎!”
孟丽君见他如此说话,却只好笑道:“长者有命,本不该违背。但是眼下,下官也不过是一介谪人而已。而且琼崖之地,多有凶险,既非善地,却为何多带孩子涉足?再说,下官以为,自身才能,不过大人十之万一。不得已而违背,长者何出此言?”
老人捻须而笑:“原来如此。如此好说。老朽对这孙儿,也是疼爱之极,并不想任他追随大人,远赴险地。这样罢,今日先定下名分,等来日,大人平定琼崖之后,老朽再派人将孙儿送到大人官邸,听从大人教诲,如何?至于大人所言学识问题,老朽自认颇有识人之明,断断不致有差。大人如言自己学识浅陋,那天下就无有有学识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