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名分一定,自己就成为了未来的国丈。为了自己的地位,当姐姐生出个儿子的时候,自己也不会投入太多的热情去帮姐姐的儿子——太皇太后将皇甫家的人看作什么人了!
如果等太皇太后正式开了口,自己就无法拒绝这门婚事了。
皇甫少华知道姐姐的宫闱生活,他是决计不想将女儿送到那嫔妃三千的后宫里去与别人争宠的。但是假如太皇太后正式将这个事情提出来,别说自己无法开口拒绝,就自己的父母,也不允许自己拒绝。父母也许不重视皇后身份能给家里带来的荣华富贵,但是父母绝对重视“君令”。想了片刻,才柔声说道:“我知道你疼爱太子的心思。到底,那是你姐姐的骨肉,亲上加亲,本就是最好。但是,当年我在逃亡之时,就受过熊浩义兄的大恩,当时也有过婚姻之约。如今我们的孩子也已经出生,熊义兄的孩子也已经六岁,年龄上也相仿。如若就此另定婚姻,只怕义兄要笑话。”
刘燕玉听丈夫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还是一个不答应的意思。心下明白,又有些失望,温和笑道:“这些事情,本就是侯爷做主。我妇道人家,什么也不懂得的。”
皇甫少华握住妻子的手,说道:“委屈你了。不知你母亲在尼庵,过得可还习惯?”
说到这件事情,刘燕玉连忙换上一副感激脸色,说道:“承侯爷记挂。我前几日去过尼庵,母亲生活,也还清净。与当初的生活,是天渊之别。”
皇甫少华点头,笑道:“如此最好。本来是该让你将母亲接到府里来的,奈何有很多不方便,也只好罢了。”
刘燕玉急忙道:“能够将母亲从那个地方接出来,侯爷已经尽了大力。我母亲也感激得很。”等了片刻,才说道,“我哥哥今年十二月将要回京叙职,他想……”
“哦?”皇甫少华怔了一怔,笑道:“你放心。到底是你哥哥,又是在安南立过功勋的。我断断不致亏待了他。”心里却不由浮起了一丝厌恶。
刘真已经在吏部任职,有刘真打招呼,刘奎璧断断吃不了亏。但是军中之事,到底还是兵部管理,他怕自己给他穿小鞋,就先给妹妹写信,要妹妹给自己打个招呼。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么多年下来,他居然还没有什么长进。
刘燕玉啊刘燕玉,你哥哥在利用你呢。
说完正事,便有丫头将小怡语抱上来。皇甫少华逗弄了一阵孩子,就将孩子递给刘燕玉,说道:“你先与孩子安歇吧。我去书房。”
看着丈夫彬彬有礼的面孔,刘燕玉说不出什么,只能躬身道:“妾恭送夫君。”
看着丈夫的身影越行越远,刘燕玉只觉得一种悲凉的无力感从内心弥漫开来。这个丈夫……本以为,有了孩子,丈夫会改变态度。但是,有了孩子,丈夫还是原来的模样。只是,因为有了孩子,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终于稍稍提高了些。婆婆与公公看在孩子份上,都不与自己为难了。前些日子,婆婆还将一些家庭事务交代给自己处理。
但是……我最想要的,到底没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