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力量
整个临安府都动了。
在孟丽君出知琼州的三年时间里,孟丽君那个铅字印刷技术终于流失了出去。当时陈慎言也曾非常内疚,写信向孟丽君道歉。但是孟丽君只是一笑,告诉陈慎言:这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我还巴不得它流传出去呢。
现在,临安城里,学着孟丽君做法的报纸,也有三家了。为了生存,郦氏也渐渐涉足书籍印刷。印刷作坊有五家,和郦氏一起把持着大半个元朝的市场。
陈慎言主持的《临安故事报》,秉着不说是非的原则;但是其他三家报纸,却不一定了。为了让自己的报纸有更多的卖点,三天之后,当赵廉以为这事情可以告一段落的时候,有一个落魄文人,将自己知道的苏素素故事,添油加醋写成文章,发表了出来。虽然隐去真正姓名,但是明眼人谁不知道是谁的故事?
于是,这段文章,成为读报先生的保留节目。因为有了这篇文章,坐在酒楼里的读报先生,每天至少多了百分之五十的提成。
八卦不单单是女人的权利,男人也很需要八卦。难得有这样的好事,说说又不犯法。当然是津津乐道了。
有人说过,中国人最大的特长就是模仿。虽然是一个莫须有的空间里,中国人还是中国人。所以,当第一家报纸靠这篇文章大火特火的时候,第二家报纸也登载了一篇类似的文章。不过更加直接了一些,甚至将苏素素的名字也露出来了。
有了两家报纸的帮忙炒作,苏素素的案子已经人尽皆知。
《临安故事报》没有写苏姑娘的故事,却登载了很多历史上确有的青楼女子故事。那西湖边上的苏小小故事,更是大书特书。青楼女子那比寻常人更为悲惨的遭遇,很快就博得了大多数老百姓的同情。第三天,徐御史的弹劾奏本,就已经出现在了宰相的案头。这一天正是赵云如当值,他对赵廉此人,向来不甚感冒,当下不评论任何是非,立即将这个奏本的原件,送到铁穆手上。
铁穆的脸,立即爬满黑线。
宰相孙子出这样的事情,宰相绝对跑不到齐家不谨的责任。一家尚且不能够齐,更何况一国?
徐御史言之灼灼,振振有辞。一时半会之间,铁穆还真想不到辩驳的言辞。
但是,问题是,自己需要这个听话宰相。
更何况,他知道,徐御史素来亲近梁尔明。这一回如若任凭他们将赵廉扳倒,只怕朝中出现一头独大的局面。对于铁穆来说,谁是否有才,谁是否有德,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下面的权力,是否失衡。更何况,自己想要重用梁尔明的女婿。这梁氏的力量,是该约束一下了。否则,郦君玉还真不好用呢。
郁闷的将里的奏折放下,他想,是不是该整治一下下面的报纸了?孟丽君微微一笑,将手里的报纸放下,问陈慎言:“写第一篇稿子那个笑笑生,已经出临安了吧?”
陈慎言道:“前天我派人给他送了一笔钱,又给他足够的暗示,他当夜就走了。”
孟丽君笑道:“这样就好。接下来我还要写一些稿子,叫做‘评论员文章’,对这件事情的是非展开评论。你找两个胆大又有家世的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