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大收,孟丽君知道自己绝对过关,也稍稍松了一口气。不耐烦看见那滑全缩头缩脑的形象,空闲下来,就拉着荣兰来到了“十二娘绣坊”,却见店铺内人来人往,生意居然比自己预料的要好得多。问起新收来的店小二,一个二十四岁的少年寡妇谢氏,回答说:“如今收支基本平衡,但是想要挣钱,却还要等一阵时日。好在老爷只是想着做好事,也没有想着要挣钱。”
孟丽君听出她话里有话,站住微笑问话:“你的意思是说,这收支基本平衡的时日也维持不了多久?此话怎讲?”
谢氏也不意孟丽君敏感如此,见问起,便也诚实回答:“如今经营能有这般气候,全靠老爷、公子的人脉与十二娘的名声。老爷收购来的绣品,良莠不齐,定作的绣品,更是没有办法保证绣工与速度。这样看来,我们的绣坊生意,焉能长久?”
孟丽君真料想不到,眼前这个极其普通的妇女也有这般见识。见她分析中肯,不由点头赞许,说道:“依你看来,这绣坊应该怎么经营?”
谢氏道:“小妇人没有什么见识。先父也经营过一阵生意,小妇人只听说,经营生意,当以诚实守信求人心,以美质廉价求长久。我们经营这绣坊,当先保证绣品质量。如今形势,竟然是何人来求代售绣品衣物,我们全都收下甚至先代收购,却不看绣品精美与否。虽然赢得上家赞誉,却未免失去下家之心。我们应该就收购来的绣品,定出质量等级,根据绣品质量,与手艺好的绣女建立联系,我们的绣坊,基本经营他们的绣品为主,以求取好的名声。那些质量不好的绣品,我们可以拒绝代售。”
谢氏站在绣坊的立场上,说的句句在理。孟丽君也说不出话,只说道:“容我们再行考虑。”知道真要按照谢氏所说去做,只怕就违背自己的原意,更是辜负十二娘的心意了。但是就照目前的情形继续发展,这生意,必定也不能长久,自己也还是帮不了这明州的孤儿寡妇。眼睛落在一幅嫦娥奔月图上,说道:“这幅倒也生动,但是为什么定价却高得离谱?”
谢氏笑道:“公子熟知绣品,却不知布匹焉?这幅图案,却是绣在棉布上的。这成本比丝织品要高得多。所以定价就高了些。”
棉布?孟丽君这才觉悟过来:这个时代,还没有盛行棉布!标准来说,是黄道婆还没有将织布技术带回上海!
做过农家女,孟丽君自然熟知织棉布的每一个步骤。做一台织布机并不难。而且自己还知道一些减轻纺织女工劳动量的小窍门。如果将这技术传出去……
接下来几日,孟丽君更忙了。将织布机详图画了出来,又写出了厚厚的说明书。顺带着,将珍妮纺纱机也给画出来了。康若山知道又是一笔大财富送到自己手上,得了图就急忙做去。但是纺纱机织布机好做,但是原料棉花却成为大问题。因为江南地方,棉花种植本也不多,虽然也有种植,却都是做做棉被棉衣而已。自己需要大批量棉花,却到哪里去要?看起来今年是赚不成钱了。
孟丽君听到这个难题,也是怔了一怔。但是眼睛落在自己新画的《九州地理图》上,却不由欣喜地跳了起来。不由暗暗说话:这老天爷竟然是有意让自己做成这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