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好,乖乖得去给郦氏印书坊做代理商吧!
第三期报纸开始,《临安故事报》里也刊登了三篇落第举子的清雅文字。这些文字,都是前来参与选拔的士子们的“参赛作品”。虽然没有策论,却也使写写景状物的好文章——平民百姓不爱读但是士子们爱读的文章。而且,孟丽君还吩咐,给作者以稿酬。要知道——在这之前,天下本没有“稿酬”的概念!三位作者倒是忸怩了半日,最终还是接受了。他们都是滞留临安想要等待下一次科考的,手头本来紧张,否则也不会放下面子来竞争这个职务。人家给钱,还说这是你劳动所得,为啥不要?
本来按照王安国的意思,既然是“故事报”,走的是平民路线,为啥还要刊登这样的文字?孟丽君笑笑,还未曾说话,柳正风就开口解释了:“我们走的是平民路线,这没有错。但是公子是什么身份?也需要做做姿态才好。况且有了这个栏目,落第举子就有机会靠‘稿费’生活,这对于我们的名声,大有好处!也不怕言官说话!更何况,我们刊登别人文章,还有一个好处!”
什么好处?王安国急忙问话了。孟丽君摇头,说道:“浩然就是故弄玄虚。哪里还有别的好处?我自己以前也是个穷学生,也吃过老鼠吃过树根,知道天下最值钱的事文章,最不值钱的也是文章。开辟这么一个专栏,只不过是想帮帮穷举子们而已。”
李玉飞与刘真前后都来过,知道郦君玉忙的事情。对于办蒙学的事情,两人都是惊讶赞叹;但是对于办报纸的事情,却都有微词。孟丽君急忙解释了。知道报纸也有“宣扬教化”“使下情上达”“帮助贫寒子弟自给”的作用,两人才不说话。至于老丈人梁尔明那边,苏映雪早就跑过去与他分说清楚。老丈人虽然也有些不以为然,却也没有多话。
其实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孟丽君不愿意说给别热人听,连带着王安国也没有告诉。只靠几场考试,还有无数人才将会被遗漏。而自己在报纸上开辟了读书人的文章专栏,也就是给了一些读书人扬名立万的机会。所以,自己要将报纸办成雅俗共赏的报纸。因为有了典雅文字,上层官吏也有可能注意到这份报纸,注意到里面的作者。这些作者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自己的报纸成了这些作者的进身之阶,这些作者如果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也必然对自己有三分香火之情。那样,等到了来日,自己就有更多的支持者。
但是这个心思,说出来是遭人鄙视的。所以,当时柳正风要分解的时候,孟丽君就将话给含糊过去。好在柳正风知道这个心思却不反对自己的市恩心理,而性情耿直的王安国也未曾深思,就这样蒙混了过去。
接下来几日,孟丽君又找了一批落魄读书人,其中文笔练达又有些见识而且行事也比较谨慎的几个做编辑,行事机敏消息灵通的做记者。当然要给记者编辑们定下死命令:一,不谈国事;二,少打听官员的家长里短。只能够编辑记录老百姓的故事。而且,每一期都必须给妇女留一个版面,编辑些妇女们爱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