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曾经勘察,得出了一个大家都不反对的结论。是檀香引发了书簿阴燃……
想到这里,孟丽君站了起来!
她想到一个关键!抓住这个关键,大理寺的结论就能推翻!那样,这个案子就会重新审理,而铁穆就成了受害者,所谓的过失罪也不再成立!
关键词是:时间!
火灾发生的时间,是六月初!
当皇甫少华与王长虹姐弟走出来的时候,孟丽君已经理清了思路。见皇甫少华脸上竟然隐有泪痕,而王长虹脸上却是一脸坚毅,不由微微一怔,对皇甫少华说道:“芝田却需收拾一番,莫叫他人看出破绽。”
王长虹看看郦君玉,又看看自己弟弟,却问出一句话来:“先生,当日曾与长虹提及之事,却为何不曾与芝田说起?”
孟丽君忍不住头脑中嗡了一声,头大了!当初生死之际,有欠考虑,随口一句话,却留下了今日后患!虽然一心想将这个便宜未婚夫转送给苏映雪,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当时未死,而今日却又无法措辞!虽然当初将王长虹糊弄过去了,但是难保今日皇甫少华不能从自己的话中探出破绽!如今之际,只有按照原来的谎话继续下去:“学生认出令弟身份,也在近日,人多眼杂,也无多少说话机会,竟然来不及提起。如今王将军既然提起,学生也希望在芝田口中,得一个准信。”
皇甫少华看着孟丽君,目光中有几分疑惑:“先生所言之事,家姊方才亦曾说起。然而王华亦不知其详。愿先生详加告诉。”
孟丽君略一迟疑,说道:“苏姑娘原是云南儒家之女,但是父亲年寿不永。母亲养育女儿,生活艰难,遂到孟家,求为乳母。这苏姑娘与孟小姐,原是一起长大,相处极厚的。孟小姐曾与苏姑娘相约,同归你家。苏姑娘之心,遂系念与芝田身上。”半真半假将话说出来,想起苏映雪命运坎坷,却也忍不住默默叹气。
皇甫少华听得此言入情入理,却有一个天大疑问,忍不住要问出来:“但不知先生何以如此熟知苏姑娘家事?”
知道他要问这个问题,孟丽君也只好继续说谎话——心里直叹气,说谎话,自己还不是太在行——“在下曾游学云南,闻说才子孟嘉龄名声,也曾登门求见,却凑巧未曾见着。在孟家门口附近徘徊了几日,没有想到,水土不服,却生起病来。当时情形甚是狼狈,却遇见了苏姑娘。苏姑娘仗义相救,学生自是感激在心。由是与苏姑娘熟悉,知晓其家事。”一边说谎,一边安慰自己:好在苏映雪仗义代嫁,也算是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救命之恩总是真的,细节上撒谎,也不算大谎。
王长虹见他神色有些狼狈,蓦然心中一动,来不及多想,话就悠然出口:“不过几日救护,先生就对其家其事熟悉至此,先生也算是细心之人了。”说出口之后才发觉,自己话音里,全都是醋味。
孟丽君大叫了一声不妙!这的确是个大破绽!苏映雪既然是儒家之女,必然知晓礼仪。哪里会对一个认识不过数日的陌生男子述说家事?如果说只是述说家事也就罢了,但是问题是:自己居然还说,自己知道她的女儿心思,知道她将心都挂在皇甫少华身上!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置答。王长虹见他神色阴晴不定,却又不免将自己猜测坐实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