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1400000006

第6章 从古老文明的兴衰看传承不绝的中华文化(4)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和古埃及人相媲美。苏美尔人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套楔形文字,这些文字用芦杆写在泥板上,因起笔处压痕较深广,抽出时压痕较细较浅,每一笔划都形如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书写以后,将泥版晒干或烧成砖。用泥板写出的“书”很笨重,只能是“摆着读”,而不可能“捧着读”,然而这种泥版书能长久储存,当时的知识便是由这些泥板文书留传下来的。这种楔形文字随后成了西亚的通用文字,并和埃及的象形文字一起哺育了腓尼基人的文字。波斯文字的字母也是由它改造而来的。

古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学

苏美尔人的天文学超过了同时期的埃及人,有人说古代两河流域发达的占星术,是其天文学发达的重要促进因素。为什么这里古代占星术发达,据说是因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涨水不像尼罗河那样规律,经常泛滥成灾,再加上战争频仍,使这里的古人更觉得命运难以把握。他们的天文观测有两个直接的目的:计时和预知未来的世界。苏美尔人相信神主宰着尘世的祸福,天上的星就是神的化身,星的运行和地上的事件有关,而星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为了研究这种规律,他们在城市的中心建造了塔庙,作为祭神的中心,也作为天文台使用。同时,农业的发展也需要通过系统的天文观测来建立一套精确的计时系统来认识季节。他们在公元前4700年左右制定的阴历比埃及最早的历法还早500年左右。该阴历分1年为12个月,每月30天,时常加闰,而且使用的是非常精确的置润方法,能达到19年误差不到一日的程度。

苏美尔人已经知道了“黄道”———太阳一年之中在恒星背景上走过的道路。他们把黄道分为12段,每一段中的恒星为一个星座,并以神话中的神或动物命名。这些星座名称被沿用下来,并形成了占星术上所说的“黄道十二宫”这一术语。古代两河流域是以新月初见为一个月的开始。一个朔望月29.5天,晚上能见到月亮的有28天。把28天四等分,每一部分7天,他们把这7天依次分配给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这是“星期”的起源。古埃及人把一昼夜分为24时,他们以日出为昼的开始,正午为昼6时,日没为夜的开始,夜半为夜6时,他们的24时是不等长的。而古巴比伦人则是把一昼夜分为等长的24时,这种计时制度也被继承下来,直到现代仍在采用。古代两河流域人对日、月和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也有比较精确的观测结果。他们在公元前9世纪时就已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他们从公元前311年开始编制的日月运行表,包括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昼夜长度、合朔日期、月亮的纬度等多项内容。

古代两河流域的数学

古代两河流域数学也很发达,这可能与其天文学发达相关,因为在古代最复杂的数学问题应当是天文学中的计算问题。所以,可以说巴比伦时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学和数学是协同发展的。古代两河流域的数学实行了位值制,即一个数字符号实际表示的值与其所在的位相关,这是其进步的地方。但是他们采用的进位制度是十进制和六十进制并用,这可能与天文学中的计算相关。

这种独特的选用六十进制的计算系统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到公元前1900年时,巴比伦的数学就进入了全盛时期。考古发现的巴比伦“契形数学字版”是这一时期数学高度发达的见证。这种字版或文本把数学分为两类:一类为“表格课文”,这是古代的“应用数学”。字版中有许多表格,如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和立方根表等,通过对照表格可以进行大小单位之间的换算。由于采用的是60进制,所以计算方法和得数的表示方法类似现在对时间的表示(现代通用的时间是60进制)。巴比伦数学的“表格课文”,很像现在小学低年级的应用题,可以看作人类数学的幼年阶段。另一类是契形数学版中的“问题课文”,这是古老的巴比伦的“理论数学”。“问题课文”中的数学多半是纯代数性质。例如,两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1000,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比另一个的2/3还少10,求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人称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代数题目,现在解这个题目需要列二元二次方程组。我们还不能肯定古巴比伦人是怎样解这个题目的,但他们确实解出来了。此外,还有四次甚至六次方程以及三元以上方程组的解法,而这些数学方法都被巴比伦人用于天文学的计算。所以,巴比伦时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学和数学是紧密相关、协同发展的。

古代两河流域的技术

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中提到了许多种手工业行业,包括制砖、青铜冶炼、缝纫、宝石加工、皮革、酿造、木工、造船、建筑等,说明手工业的分工已相当细,都已形成了专门的行业。从其法律条文也可看出,其手工业已相当高超,如果质量不合标准或弄虚作假,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技术应当是冶铁技术和城市建筑。

进入铁器时代,是古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而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6世纪被赫梯人所灭,赫梯人在大约公元前15世纪就发明了炼铁。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封公元前13世纪的埃及国王致赫梯国王的信,信中要求赫梯人给他们铁。在公元前8世纪的亚述帝国都城里,考古发现了大量铁制工具和武器,表明此时两河流域肯定已进入铁器时代,这在世界上也是比较早的。

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建筑要数新巴比伦王国的都城。该城有三道城墙,城墙上有很多塔楼,城门高达12米,城内有用石板铺成的宽阔道路,当时人称它是世界上最雄伟壮观的城市。城内的王宫富丽堂皇,王宫旁边的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城中最高的建筑是供奉神灵的巴比伦塔,其遗迹现在尚存。

四、古印度

哈拉巴文明和古印度的兴亡

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西汉时称之为“身毒”,东汉时称之为“天竺”,唐玄奘取经归来以后始称之为印度。从地理上说,古代印度与现在说的印度次大陆相当,包括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河和恒河,分别从次大陆的两边流入印度洋,在次大陆北部形成两大平原,次大陆的南部是一个半岛,中央是德干高原,沿海是狭长的平原。依据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考古成果,发现印度河流域从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已形成相当发达的农业文明。这种文明的遗址首先发现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蒙哥马利县的哈拉巴,故称之为“哈拉巴文明”。其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这个时代也被称为古印度的哈拉巴时代。

但是,这一文化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时销声匿迹。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细亚的游牧部落南下进入并征服了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他们自称为“雅利安”人,意为“高贵者”,而把肤色较黑的土著称为“达萨”,这是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雅利安人的宗教是婆罗门教,他们的宗教经典“吠陀”是了解这一时期古印度历史的主要依据,故人称古印度的这个时代为“吠陀时代”。所谓“吠陀”就是“知识”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形成了20个左右的奴隶制国家,古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各国之间争战不已,经历了多次分裂与统一。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的孔雀王朝、公元1世纪到3世纪的贵霜帝国、公元4世纪的笈多王朝,是古印度列国时代比较著名的王朝和帝国。在列国时代,又发生多次外族入侵印度的事件。公元前6世纪时波斯帝国、公元前4世纪时亚历山大帝国,其势力都曾进入印度。公元5世纪,匈奴人的一支又侵入印度。公元13到16世纪初,又先后有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蒙古人后裔在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到19世纪中期,印度次大陆成为英国殖民地。

复杂的国度和神秘的宗教

我们不得不说印度是一个复杂的国度。直到殖民地时期,印度一直是大小王国林立,从来没有形成过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因此,印度从来没有统一的语言,各民族各部落所使用的语言和方言有150多种。而且,印度次大陆本身就是世界三大人种(黑、黄、白)的交汇处,加之屡遭外族入侵、占领和统治,所以导致印度人种更为繁杂,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此外,是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全部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等级的种姓,从高到低依次是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和首陀罗(贱民)。种姓世袭,而且不同种姓间不得通婚。这些都使人感觉印度好像一盘散沙。

复杂的同时还充满了神秘。此地到处笼罩着宗教的气氛,处处有神庙,村村有神池,而且伴随文化的多样性印度人信仰的宗教也极多,同一宗教也有许多教派。在印度,婆罗门教即印度教最为流行,而发源于此地的佛教却不太流行,佛教信徒倒是有许多聚集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很有些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味道。印度这种浓重的宗教文化色彩,使他的民众推崇来世而轻视今生,强调人生的无常和空虚,主张清心寡欲,反对执着追求。这样,印度人的历史也笼罩在云里雾里,古代印度人根本不注意记述自己的历史,他们更喜欢讲神话故事,后世也只得从这些神话故事中来发掘和考证印度的古代历史了。

《吠陀经》和天文学

像古代埃及、两河流域一样,古代印度的天文学也主要是服务于历法制订和占星。但是它与宗教活动的联系显得更为密切,所以我们主要是从宗教著作中来了解古代印度的天文学。

《吠陀经》中已经讲到了祭日的推算问题,这是现在知道的古代印度最早的天文学知识。现存最早的古代印度天文学著作是《太阳悉檀多》,“悉檀多”是“知识”的意思。据说此书写于公元前6世纪,但是据考证有许多内容是后来添加进去的。公元505年,有人汇集了五部古代印度天文学著作,编成《五大历书》。在《阿利耶毗陀历书》中,讨论了日月和五大行星的运动以及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它代表着印度公元6世纪初时天文学的水平。古代印度一年分为6季:冬、春、夏、雨、秋、露,每季两个月。我国唐代时传入的印度《九执历》,定一个朔望月为29.53日,19年设7个闰月,与我国的历法很相似。

印度在吠陀时代认为天地之间有—座大山,叫须弥山。天如伞盖,由须弥山支撑着,日月五星都绕着须弥山运行。大地是由4只大象驮着,大象则又站立在浮于水中的乌龟背上。这种认识与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印度自己的特点。我们从中看得出地理环境与物产对人的宇宙认识的影响,也可以看出这种认识与印度神话的联系。公元5、6世纪之际,阿利耶毗陀曾说过大地在转动着,但这种观点并没有被大众接受。古代印度也把天球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宿,与中国古代相似。但是,依据现在掌握的资料,中国的二十八宿体系形成要早于印度。

古印度的数学

古代印度的数学发展也比较早。古印度现存的最早数学著作是《准绳经》,大约写于公元前6世纪。它实际上是吠陀经中的一篇附文,讲述祭祀活动中各种祭坛的形状、大小、如何建造,以及座位如何布置等几何问题,耆那教经典中还提到圆周率。约公元前1世纪的《昌达经》中,已有相当于二项式定理的内容。公元5世纪又出现《阿利耶毗陀历书》又称《圣使历书》,该书中出现了完备的十进制数值体系。

在公元7—13世纪,古印度数学有了较大发展。婆罗摩及多(Brahmagupta,约598—约660)在公元628年写成《梵明满悉檀多》,该书中包括了整数运算、分数运算、数列、比例问题、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还讨论了负数运算法则。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该书中不再把“零”仅视为空位、而是也把它看做一个数字,讨论了“零”的运算法则。除了“零除以零等于零”这个说法,他关于“零”的论述都是正确的。有了十进制、位值制、零的符号,使得古印度可以用10个数码符号表示所有数字。古印度数码符号在8世纪传入阿拉伯,以后又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数码符号,这是古印度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一大贡献。

古印度的医学

印度古代医学知识既古老又丰富,这或许与印度思想中的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仁爱思想一致。属于医学的知识体系,在印度古代称为“阿柔吠陀”(ayurveda),意为“长寿的知识”。它与现今医学知识体系的侧重面有些不同,不仅关心治病,还很重视防病和养生。

同类推荐
  • 一片冰心在金融

    一片冰心在金融

    书分为“北京银行的创新实践”“金融发展的理论思考”“走向未来的积极探索”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闫冰竹委员对北京银行成立及其发展中的一些感悟、感想、思索。第二部分在各主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内容包括对新经济常态、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大数据、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发展等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理论思考,不仅体现了闫委员对改革发展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还展示了其对市场经济金融热点的独到见解。第三部分,主要收集了闫冰竹委员在一些高层论坛的发言。
  • 人意决定生意

    人意决定生意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做人与做生意是两回事儿,做人要诚实,做生意则多变,甚至有“奸商”之说。这是对生意的误解。其实,大商不奸,他们做生意的信条是:诚实中不妨有些灵活,多变中不可丢失本分。一个不讲信誉、无德无义的人,充其量只能满足一点小私欲,非真商人所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只有能够满足人需要的行为才能赚钱,能满足人的需要,而不害人,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善报,赚钱就是善报之一。读好这本关于做好一个生意人的书,定能给你带来滚滚财源,生意得以大成。
  •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及其应对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及其应对

    本书从工业化与生态风险的关系、生态风险治理思想及其借鉴意义、中国工业化面临的生态风险及其治理等角度,根据风险社会理论、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风险治理思想等现有理论,剖析了传统工业化破坏环境的本质,批判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污染转移,关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本书从工业化的本质与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两方面,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 谁来买单:走进经济学聊天室

    谁来买单:走进经济学聊天室

    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过去相比简直是飞跃一般的进步,但是人们却“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政府机构年年精简,但是却不断地变得更加臃肿;很多个人的小公司渐渐地发展成了巨人,而有些巨人般的大企业却在不知不觉间轰然倒地……这都是为什么呢?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为你解答了本书生活工作中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本书没有刻意追求经济学严谨的逻辑性,而是通过寻常百姓的饮食起居、开销用度、求职谋生、投资办店等活生生的生活故事和真实案例,将以往“高深”的经济学的原理变为浅显的生活常识。
  • 制造业复兴

    制造业复兴

    当今企业高管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挑战: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许多(尽管并不是全部)首席级高管表示,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己对消费者行为和竞争态势的假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常态”,它要求采用更为灵活的决策方法——这一主题贯穿一组文章之中。
热门推荐
  • 送李频之南陵主簿

    送李频之南陵主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别靠我太近

    别靠我太近

    又起雾了。每当起雾的时候,母亲总在我面前念叨:“以前你父亲总会在这个时候说,我去透透气。”我不知道父亲所说“透气”的真正含义,直到上学之后才多少对这个词有了些了解。但让我不解的是,偌大一个周庄,竟然让父亲透不过气来。真不知道他怎么会憋得这么厉害,因为父亲不是走出屋子去透气,而是一个人沿着村路走出周庄,到雾霭缭绕的村外去透气。看上去村里的雾并不很大,空气湿漉漉的,连地上也蒙了一层潮湿气,这样的潮湿气常常让我产生错觉,泥路看上去没那么硬,踩上去却硬邦邦的硌脚。雾不浓,一缕一缕的,或浓或淡,像挂起的轻纱,在风的轻抚下,起起落落。
  • 成交无限:有效客户沟通的55个技巧

    成交无限:有效客户沟通的55个技巧

    照亮客户的眼睛,第一印象决定沟通效果——提高印象分的6大技巧。摸清客户底牌,听懂弦外之音——有效倾听的7大技巧。重视语言技巧,沟通更流畅——完美表达的7大技巧。看懂边缘信息,身体语言暗藏沟通捷径——捕捉信息的5大技巧。锁定关键词,快速突破沟通障碍——找融合点的4大技巧。应对有术,对症下药成就高效沟通——多方应对的10大技巧。进退有度,迂回让沟通柳暗花明——玩转局势的6大技巧。法有定数,高效沟通有原则——原则性沟通的6大技巧。摆正位置,客户永远是沟通的主角——角色定位的4大技巧。
  • 北宋捉妖师

    北宋捉妖师

    因为一只千年老妖的失误,程章来到了北宋宣和二年。此时的北宋,依然是一片太平光景,但是靖康之耻的风暴已经逐渐临近。原本一心只想回家的程章,却又意外地得到了捉妖师的传承。此时的名臣李光有云:怨嗟之气,结为妖沴因此捉妖师唯有抚平了这世上的怨气,才能使妖异不再为害。程章能否改变北宋的命运?他与这时的历史名人,又会发生怎样的交集?
  • 捡来的boss好喜欢

    捡来的boss好喜欢

    宠文,等你入坑!林安悦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倒个垃圾都能捡回来一个男人,不过,她捡回来就后悔了。夜邶再一次被人扔出卧室的时候,气的他直捶门:“林安悦,你既然捡了我,就得对我负责一辈子。”当你猝不及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我就已知道我是你的命中注定。1V1双强甜宠重生
  • 天津少爷

    天津少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地人只知道天津卫有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但久居天津卫的人都知道,天津卫除了那三宝之外还有一宝——少爷。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会儿,“少爷”在天津卫那可是响当当的一道“名胜风景”。那年月,大报小报天天都有少爷的新闻,有一大户的少爷就曾放过话,说全城的报业应该给少爷们颁发“荣誉奖”,否则,全城少爷们联合沉默不语的话,报社就得关门。为嘛?没了新闻。当然这话是说大了点儿,可也没辙,谁让天津少爷们就爱说大话呢。少爷们不仅爱说大话,还爱干一些露头露脸的大事,而且还一个少爷一个脾气。谁的脾气大,谁的老子钱多,谁就能折腾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 醉茶志怪

    醉茶志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之顽石传说

    西游之顽石传说

    我们生来便是被赋予了某种使命的,而我们为之奋斗的故事,在以后,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传说……致众生(群:157808778)
  • 万灵信仰

    万灵信仰

    他,即位之初正值存亡之际,半壁江山惨遭掠夺,子民被屠杀,宸国灭亡在所难免。国君吊死梅山,余阳身怀系统重生,强势反杀。设东厂,设西厂!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带领宸国走向辉煌,威震天下!
  • 中老年延年益寿科学滋补食谱

    中老年延年益寿科学滋补食谱

    简便有效的饮食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中老年延年益寿科学滋补食谱》,为中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营养配餐,提高中老年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