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0000000007

第7章 梅杜萨之筏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思想的形成与18世纪进步的启蒙主义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对于受压制的个性和天赋人权给予特别的注意。

浪漫主义思想反映在艺术创作中就是对于人精神世界的表达和个性的描绘,主张具体的、具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传达,重视热情奔放的自由描绘,以光和色彩的强烈对比为基础的饱满的色调、流畅而奔放的笔触为特征。

1814年3月反法同盟的联军进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被迫下诏退位。路易十八随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复辟。在复辟年代里,一些苦闷的知识分子在文学和艺术上掀起了浪漫主义运动。

在19世纪20~30年代,法国的浪漫主义已经开始形成和发展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启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唤起的人民群众的解放运动、反封建主义和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刺激、广大阶层对于革命结果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反对拿破仑法国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影响,都促成了浪漫主义在法国的形成和发展。

法国的积极浪漫主义是在复辟时期和七月革命时期与官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顽强斗争中形成和壮大起来的。席里柯就是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第一位代表人物。

真实的悲剧

这幅出自浪漫主义画家之手的《梅杜萨之筏》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们也许会想,席里柯是如何画出这样震撼人心的画的呢?其实,这是发生在当时一件轰动社会的悲剧事件。他通过《梅杜萨之筏》,表达了对法国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事隔160多年以后,“梅杜萨号”三桅战舰的残骸居然被找到了。1980年冬季,法国三艘机帆船带着精密的探测仪器从德罗什福尔出发,根据航海资料记载,来到“梅杜萨号”遇难地点:北纬19°53′42″,西经19°20′34″,离毛里塔尼亚海岸50千米的地方寻找确切的证据。自1980年11月4日至1981年1月5日,他们在布朗海峡附近先后打捞起一大堆战舰的残骸,有老式的铁锚、铅制的甲板泄水孔、18世纪的铜船钉和青铜炮,还有不少砖块。

据当时脱险人员回忆,1816年6月30日夜晚,“梅杜萨号”舰船上的面包炉引起了火灾,船上的人把炉子给捣毁了。这些砖块如今终于重见天日,成了历史的见证人。此外还发现好多碗碟的碎片和沉甸甸的压舱石。在所有打捞上来的宝贝中,最有说服力的是一枚铜船钉,上面铭刻有FR(即Fozges德·罗什福尔铁匠铺),根据某些航海史学家记载,“梅杜萨号”是1810年在德·罗什福尔建造的,是一艘长50米的三桅战舰,航行平稳安全,航速又快,拿破仑曾一度想搭乘这艘舰船逃到美洲去。

历史上的某些时间,总不容人忘记的!1816年6月17日,法国政府的巡洋舰“梅杜萨号”挂着白色信号旗,乘载着400多名官兵开往非洲的塞内加尔。船长肖马雷是一个昏庸无能的逃亡贵族,他对航海一窍不通,对其他水手的意见充耳不闻。他在船上瞎指挥,在途经西非海岸布朗海峡时不幸搁浅,经过两天混乱而无效的努力之后,人们只好弃船而逃。

这个昏庸的贵族船长带领高级军官乘救生船逃命,剩下的150名船员和军人只好紧急制作大木筏。当他们跳上木筏的时候,他们高兴得欢呼:“国王万岁!”可是,经过连续无望的颠簸、饥渴和酷暑的折磨,许多人开始说胡话,陷入虚幻。机械工程师觉得自己在意大利平原上旅行。一位军官说:我给总督写了封信,马上就有人来救我们了。面包师却深信没有获救的可能,投入了滚滚波涛中。有几个人撬开酒桶,灌醉自己,企图忘掉死亡的痛苦。不料,他们疯狂起来,砍断缆绳,叫大家一块完蛋。人们去阻拦,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搏斗。有个叫多米尼克的机械工,被扔进海里后,哀嚎求救。工程师可怜他,跳下水,抓住他的头发,将他拖回木筏上。但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苏醒后的当天夜里,又加入第二次暴动。待前后三次暴乱平息后,筏子上尸体横布。筏子漫上海水,士兵们的伤口被咸水浸泡,惨叫不绝。

15位最后获救的人,在陆地上生活了多年,他们年年植树,据说是为纪念死者,也据说是准备做木筏,因为他们始终没有安全感。

这宗海难事件激起法国人的强烈不满,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谴责。船上的两名幸存者——医生亨利·萨维恩和工程师亚历山大·克雷亚德不顾当局的禁令,详细记录了沉船的整个过程。不久,这些文字就被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并得以公开出版。

残酷的浪漫

早年,席里柯曾师从于委尔奈和葛兰。可是席里柯不满于美术学院的传统教学,于是他来到卢佛尔钻研古画。1816年他又到意大利临摹古画。

1817年,席里柯从罗马回到了巴黎,当时,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梅杜萨沉船事件”。席里柯是19世纪一个有志于创新的画家,他的理想是在现实生活中取材,继承文艺复兴盛期的画风。席里柯从那些记录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绘画题材。

于是归国后,他就开始着手创作《梅杜萨之筏》。

画家为了描绘这起真实事件,阅读了生还者的回忆文字,并访问了幸存的那几个人,请他们作指导,还自己做了一只类似“梅杜萨”的木筏,亲自在海上漂泊,以获取真实的环境、气氛和对大海风浪变幻的体验。他构思良久,先后构图多幅。为了能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和景,他亲自到病院观察垂死病人的情态,为了描绘死者的肉体色彩,他将解剖的尸体浸于海水中观察其色彩变化,他还请黄疸病人为他做模特儿,据说法国的一位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在病中就曾做过他的模特儿,他的艺术观和创作直接影响了德拉克洛瓦。

最后,席里柯钻进木棚画室闭门作画,他花了一年工夫终于完成了这件作品。

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紧张瞬间,他们攀高呼喊远方的救生船。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激情正是浪漫主义精神所在,但画中那座人体构成的金字塔不免有古典主义的遗风,在这幅画中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古典主义的造型交织在一起,构成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杰作。

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在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群挤在狭小的木筏上,每个人都瘦弱、苍白,在这之中,有人痛苦绝望,有人已经长眠不醒,木筏摇摇晃晃,右下方还有一个人一脚勾在木筏上,躯体则已经浸泡在水中;木筏的小帆灌满了风,后方有一个大浪即将拍来,仿佛在下一秒钟,所有的人都将会被浪花卷走。尽管是在这么危急的状态下,在画面的右侧,仍有一群人拼命要垫高身体,他们挥舞着手中的衣物,努力向远方求援。

这幅作品,如此剧烈地呈现出希望与绝望的情感。整个画面惊心触目,摄人魂魄。

1819年《梅杜萨之筏》在法国沙龙展出,轰动一时。路易十八拄着手杖,步履蹒跚地来到展厅,在这幅长7.16米、宽4.94米的巨幅油画前伫立良久,然后转身对作者说:“席里柯先生,船舶失事不会像你们艺术家所描绘的那样可怕吧……”

事实上,出于政治上的谨慎,当时作者把这幅作品取名为“遇难图”,后来却以另一个名字盛传于世,即“梅杜萨之筏”。

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法国历史学家弥列什赞扬说:“席里柯独自一人凭自己的力量把船引向未来,法兰西本身,我们本身在《梅杜萨之筏》上都被表现出来了。”

可是这幅史无前例激动人心的作品也曾受到古典主义画家猛烈的攻击。安格尔看了以后说:“我真希望把那幅《梅杜萨之筏》从卢浮宫博物馆内剔除出去,我不想看这种东西,这只能算是解剖学的表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死尸样的人物,实在败坏观赏者的趣味。”

在当时最能理解这幅画的是一位比席里柯小7岁的青年,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曾这样写道:当席里柯在画他的《梅杜萨之筏》的时候,允许我去看他作画,他给我这样强烈的印象,当我走出画室后,我像疯人一样跑回家去一步不停,直到我到家为止。这个人就是被誉为浪漫主义之狮的德拉克洛瓦。

席里柯通过《梅杜萨之筏》将那个时代诠释得淋漓尽致。面对这个光明中有黑暗、和平中有战争、美好中有残酷的世界,还是让我们相信光明、和平、美好,这样我们才能在生命的梅杜萨之筏上发现远处的帆影在光明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同类推荐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音乐小品欣赏》主要内容包括:G弦上的咏叹调、皇家焰火音乐、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小步舞曲、土耳其进行曲、小夜曲、G大调小步舞曲、哀格蒙特序曲、致爱丽丝、D大调军队进行曲、邀舞、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 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文化

    本书系美国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出版于1961年的艺术评论文集,系作者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发表于《党派评论》《评论》《艺术》等期刊的艺评文章的结集。全书收文37篇,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格林伯格的艺术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包豪斯美学的某种辩证法。在本书中,格林伯格对前卫艺术、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巴黎画派、纽约画派及其代表画家均有独特而精彩的艺术批评,从中我们也可一窥其艺评文章的现场性、当下性、流动性和丰富性。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再见了亲爱的卡尔萨斯先生

    再见了亲爱的卡尔萨斯先生

    一位年老的法师在沙漠中寻找遗失百年的咒语,一位美丽的女士在一座魔法丛林中将自己伪装成了一块石头,一位虔诚的朝圣者为了寻求重生而去攀登一座险恶的巨峰…瓦罗兰大陆上每天都进行着波澜壮阔的史诗级的冒险,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 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超值金版)

    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超值金版)

    韩冰编著的《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是专门为年轻企业家编写,非主流MBA经典培训课程的精华本。《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中的培训教练来自全世界最有人气的成功及商业大师——拿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松下幸之助、乔·吉拉德、比尔·盖茨、史蒂芬·柯维、卡耐基夫人和李嘉诚。《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中的思想精髓包括:激励、经营、推销、效能、财富、演说、商业谋略和魅力等八个方面。
  • 我为唐帝

    我为唐帝

    一个手持双博士文凭世界杀手之王附身在唐朝悲情皇帝唐僖宗身上,他凭借着自己一身现代的超前知识技能,硬要改天换地。权有了,钱有了,美人有了,江山呢......
  • 好心情离不开心理学

    好心情离不开心理学

    《好心情离不开心理学》适合18—35岁的年轻人阅读。它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让人在“看热闹”的同时,又为心理学能产生的力量而深深震撼,从而增加了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并且在每个章节的最后部分,为大家追求幸福的生活提供了实用、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 我的日记选

    我的日记选

    从《我的日记选》的全部内容来看,成老师还是有这样的使命感、抱负和情怀的。如“校长篇”的首则日记《我当校长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就谈到了她如何“抓领导班子建设的”,如何“抓教师队伍的提高”的,如何“抓管理制度的改革”的,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用事实说话”,不能不令人佩服,令人瞩目。正因为他在校长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以才收到省教育厅中教处的充分肯定,她不但出席了全省模范校长会议,作了交流发言,而且被评为全省中学模范校长,可喜可贺。
  • 女帝大人请饶命

    女帝大人请饶命

    论成功男人背后女人的重要性。那这要是一尊女帝会怎么样……这个问题高篱知道。他表示自己跟女帝在一起之后,就变得越来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乌托邦学院

    乌托邦学院

    乌托邦,最早是由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度。16世纪,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第一次具体描述了这种理想社会的模样。而今,两名中学生因海难流落到了一座被当地人自称“乌托邦岛”的孤岛上,在这里,他们将展开一段别样的学习生涯。
  • 不可能犯罪

    不可能犯罪

    因为几起案件被卷入一场有心人设计的浩浩荡荡的浩劫之中,一个一个可能有线索的人物不断的死去,而何天下的目的就是找出一切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