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3300000002

第2章 深入观察,厚积薄发(2)

①观察人物的外在特征,体验人物的性格心理

人是生活的中心,也是我们观察的重点。茅盾在《风景谈》中,写了六个美丽动人的画面,画面的中心都是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没有人,没有“极其充实的人作为风景的主宰”,那“还有什么可以称道”,“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人创造了第二自然”。特别是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只能是人,而不是别的。因此,我们观察与体验的重点,也应是生活中的人,应是对于人物外部形象的观察,对于人物心理、情感、思想的体验。

观察人物,重点在观察人的个性特征的差异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同的身世、地位、职业、文化、生活环境与遭遇,都能影响、制约、造就独特的情态、语言、行为、感情和心理,使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人们的外貌(包括面容、眼神、身姿、服饰等)、行为(包括举止、风度、做法等)、语言(包括音调、词语、习惯的语言结构等)和心理情态,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明显的差异,绝不会是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人一态的。老舍先生住在北京时,就曾常常拿一条板凳,坐在门口、认真地观察并研究街上川流不息的行人。工人、学生、士兵、干部、家庭妇女;年轻的、中年的、老年的;步行的、乘车的;独行的、结伴的、三五成群的;他们的相貌、服饰、举止、神情,尽收眼底,并从他们的千姿百态中,揣测、分析他们的心理,以此来积累人物形象的素材。

中外许多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中,许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给读者以“好像见过面”的感觉。尤其是一些带有自传性的作品更是如此。因为作者在这样的作品中写到的人物,皆是自己最熟悉、观察最多、印象最深的人物。像鲁迅的《故乡》,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屠格涅夫的《初恋》等等,就是这种情况。屠格涅夫深有体会地说:“《初恋》也许是我最爱的作品……根据真事写成,不加一点修饰,每当我反复阅读时,人物的形象就在我眼前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我现在所有的相当不坏的东西,是生活赐给我的,而完全不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

②观察事物特征,把握主观反应

观察人物、观察事物(包括景物)要注意观察个性、差异性、无论什么时候,走到什么地方,观察什么事物,都应着眼于该事物的特征。抓住特征,才能辨别该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区别,把事物写得具体、鲜明、传神。

观察中,要注意抓取事物哪些特征呢?

观察事物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和时令、地方(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存在总是带时间性的,总是有存在环境、存在空间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普遍特征。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许多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夏雨狂暴,秋雨连绵;春风和煦,冬风凛冽;弦月不同于满月,晨光有异于暮色;梧桐萧萧,杨柳依依……什么季节长什么庄稼,什么时令开什么花,都要留心观察。

不同地方,事物的表现也是不同的。同样是山,天山巍峨,白雪皑皑,不同于黄山秀丽、云海茫茫;同样是石,桂林的石灰岩,有异于庐山的漂砾;同样是水,黄河水黄而汹涌,长江水白而浩瀚,漓江水绿而秀丽,而朱自清笔下的温州梅雨潭水,又别有一番奇异鲜润的特色。

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其特征往往既和时令相关,又和地方相联。因而我们在观察描写时,就要同时注意这两方面的特征。南朝梁代的丘迟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与陈伯之书》,其中几句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句中以“长”“杂”“群”“乱”,分别描写草、花、莺的态势,点染烘托出一派热烈明媚的春天景象。这样迷人的景色,只有江南其地、暮春其时才有。作者正是通过细心观察,把握了事物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观察事物的静态、动态和色彩特征。静态,指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指事物处于运动中的形神和音响;色彩是事物呈现出的固有的或变化的颜色。静态、动态、色彩,包括了事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全部特征,我们总称其为物态或物态特征。

学习观察物态,要逐步深化,一般要依照三个层次来进行。

其一,观其形。形似就是对事物进行全态观察描写,达到形态相似。这是对观察者最基本的要求。就像初学绘画者先要练习描摹,学习写生。静者直写其静,动者直写其动,有色直敷其色。所谓“万籁俱寂”、“静如处女”;“流水潺潺”、“动若脱兔”;“碧海蓝天”、“绿竹红梅”等,就是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摹反映。形似要求观察力求准确,描写力求逼真。做到形似,是观察描写物态的基本功,是第一步。

其二,观其神。神似就是写意。即观察描写物态,不必拘于全貌全形,笔笔如实,拘于形似,而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集中,抓住事物最富特点的局部,加以艺术的夸张,能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唐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里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这里所说的“骨气”,即指事物的气质,本质特征,即指“精神”。

其三,寓意。观察描写的形似,大体上属于客观性的;神似,已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寓意,则要求有目的、有选择、有意向,即张彦远所说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寓意”,这种依据情趣意向,有目的、有选择的观察描写,才更有价值,才属上乘。

4.观察是获知的窗口

(1)观察的精妙方法

观察的方法是指在观察活动中,人们经常运用的一些方式方法。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察思路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步骤,虽然它本身也包含着方法,但毕竟只是一般的、共性的、单靠它并不能解决观察中所有的问题。有时,由于客观事物的特殊和复杂性,我们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正确观察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观察效果。观察方法主要包括:点面结合法、角度变换法、差异比较法、动态跟踪法等。

①点面结合法

所谓点面结合法,就是在观察时,将个别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片断与全局结合起来,既有点又有面。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事物各部分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在观察时,既要看到事物的全貌,看到同一事物的各部分,看到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要注意事物的局部。注意同一事物的各个方面和个别事物的特点,看到事物的细微区别和本质特征。比如观察一个商场,既要看到整个商场的位置规模,商品的琳琅满目,顾客的穿梭往来,生意的兴隆;又要看到这个商场和其它商场的不同,尤其是个别营业员的神情、话语、动作、服务态度,还有顾客买到一件称心如意的商品而表现出喜悦神情的等等。这就像拍电影,既要有大场面的全景和不同距离的远景、中景,又要有近景、特写镜头。只有这样,将点和面结合起来,对事物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才能防止模糊笼统和以偏概全的现象发生。

②角度变换法

所谓角度,是指观察者所处的位置,以及由此构成的目光同事物之间的角度。世界里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由单方面构成的,它们既有不同的属性,又有不同的侧面。在一定程度上讲,都是立体的。而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其视野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角度的观察只能得到它的一个侧面。因而,我们要想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立体地再现它,就要不断地变换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

运用角度变换法,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事物,不仅是全面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而且,从写作方面看,也是能否写出新意的关键。因为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都从同一个角度去认识它。这样就难免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如果我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观察,也许就能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写出使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来。法国雕塑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③差异比较法

差异比较法乃是一种有意识地树立明确参照物的观察方法。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着的。有联系就可以作比较,有比较就容易把事物间的差异鲜明地区别出来,得到关于这一个特定事物的清楚准确的认识。因此,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从大的方面分,差异比较可分为“自比”与“他比”两类。

自比。自比,是对某个事物自身的不同属性、不同方面以及它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代表该事物本质特征的属性和方面,以及该事物发展变化所具有的内在意义。

他比。他比,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或将它们的不同特征区别开来。他比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相异比较观察,也叫对比观察,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对立的事物拿来作比较观察,使事物各自的特点在反衬中,显得更加鲜明。二是相似比较观察,也叫类似观察,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似的事物作比较观察,找出其细微差别。三是相同比较观察,又叫同类观察,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事物作比较观察,以期发现它们的特殊性。

同类推荐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体裁多样,风格多变。他的小说,主题深沉、语言凝重,人物形象历久弥新他的散文,文辞优美、意趣盎然,充满了温馨的情怀;他的诗歌,博厚深刻、沉郁愤激,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他的杂文,犀利缜密、鞭辟入里,读来酣畅淋漓。《鲁迅经典》浓缩了鲁迅各个时期的创作精华,代表了鲁迅创作的较高成就。这些作品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坚韧人格和鲜明个性,充满了思想的力量。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激发思考,陶冶情操,还可以汲取人生智慧,获得精神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 今宵月儿圆

    今宵月儿圆

    刘殿学的小小说取材日常生活题材,善于提炼,通过各种生活细节,展现生活的一个侧面,幽默、智慧处处可见,单篇不长,以一种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勾勒出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 重估与找寻:现当代文学批评实践

    重估与找寻:现当代文学批评实践

    本书的内容主体,是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直到近年发表于国家级和省级重要报刊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文章。除此之外,还收编五六篇写成于近两三年未及发表的研究论文。本书内容分三辑。第一辑定名为“重审与厘定”,内容包括:一、现当代文学综合研究。如对新时期小说思潮与流变的重新观察,对新时期爱情小说嬗变特点的研究;二、重要作家作品研究。如对鲁迅、余秋雨、张承志等作家小说和散文的研究。第二辑定名为“尺度的找寻”,内容重在通过文学作品的细致分析,探究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写作规律,重申现当代文学的批评标准。第三辑定名为“遴选与阐释”,内容为地方性文学创作的个案研究。本书涉及的话题虽较为广泛,但大多数篇目的内容指向比较集中,其一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流变的重新思考与观察,其二是对现当代文学写作规律的探询和批评标准的重新厘定。
  • 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

    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

    通过民国翻译大家周作人经典译本,重温日本文学、希腊文学的闲雅之美。
  • 我们忧伤的身体

    我们忧伤的身体

    身体是脆弱的、有限的,承认身体的有限性,其实也就是在承认个体存在的有限性。身体的边界,就是存在的边界。作者直接以身体的器官或部位为每一篇章的主题,脸、耳朵、眼睛、唇、手、脚、骨头等,他甚至大方地跟人们谈论起,与身体必然联系着的疾病和死亡。
热门推荐
  • 寒门美娇娘

    寒门美娇娘

    柳佩佩重生了。从一个丑陋不堪的胖子穿到远近闻名的大美人儿身上,大美人儿人美命苦,爹娘早死,叔伯惦记,全村公敌,哥哥在外挣钱养家,弟弟缠绵病榻……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害死她的王八蛋也跟着穿越了?
  • 启元天歌

    启元天歌

    出身在最顶级的世家,偏偏命运堵死她的修炼之路。被放逐多年,回归之时她心中复杂:那些魑魅魍魉,早已挖好一个天大的巨坑,等着她往里跳……
  • 杂曲歌辞 秋夜曲

    杂曲歌辞 秋夜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日将死

    明日将死

    比死亡更艰难的是,活着。比活着更重要的是,责任。比责任更煎熬的是,良心。比良心更可贵的是,勇气。比勇气更难得的是,初心。
  • 圣皓奥特曼之重生的勇者

    圣皓奥特曼之重生的勇者

    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绿色的巨人,在各个星球上,留下了他的脚印与传说,为了自己心中保护弱者的心,失去记忆的圣皓,一次又一次的从失败中站起。而另一个宇宙中,光之国,正岌岌可危。到底谁,才能解决这宇宙的危机。
  • 陆太太妖里妖气

    陆太太妖里妖气

    新书《继承巨额遗产后我沉迷养崽》,希望宝贝们支持一下。知遥一朝渡劫失败,被劈到八百年后的现代,成了阮家的神经病二小姐。当知道原主被逼疯结局凄惨后,知遥忍不了,虐渣打脸还不够,搞事作妖才刺激。陆斯珩颜正腿长手还美,有钱有闲很直男,单身27年被塞了个神经病未婚妻,他也忍不了,亲自下场拆CP,最后把自己拆进去了:“万幸碰到喜欢的人,从此嘴甜心细不要脸,结婚,算我逼你的!”陆太太不合作,陆斯珩情深意笃:“一辈子都是我的了,还能不让她闹?”一对一双洁,男女主都没病,但很搞笑,很刺激,又名《我不是蛇精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豫林儒家

    豫林儒家

    明嘉庆年间,有一名少年孤身一人前往嵩山少林。冥冥之中是天意还是命运。注定一生孤独终老,还是另有内情?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西元世界之崛起

    西元世界之崛起

    讲述未来世界共存和另一个世界的崛起。各种阴谋、阳谋,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这一切。
  • 瘦身女人最优雅:不管生的漂不漂亮,都要活得漂亮

    瘦身女人最优雅:不管生的漂不漂亮,都要活得漂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胖人也不例外。肥胖是美丽的头号杀手,人们迫切希望甩掉多余的赘肉,因为臃肿的体型不但影响外在的形体美,还对内在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使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致使体内垃圾贮存造成色斑等“面子”问题。脂肪堆积造成各种疾病隐患的同时,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衣服难买,的士难打,甚至毫不相干的路人也会投来鄙夷的目光。有些肥胖者由于无法承受他人异样的目光,进而形成自闭自卑消极的人生态度。久而久之,对工作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造成职场碰壁、情场失意的局面。因此,人们大都谈“肥”色变,稍有脂肪堆积的情况出现便马上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