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7800000027

第27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7)

后来他们聊天、去Waterstone书店。他送她去地铁站,临别的时候留了号码。小呆讲给我听的时候,我觉得她在骗我。以我对她十几年的了解,是不大会和陌生男人这么疯的。可是小呆说,她坐在回旅馆的地铁上,她隐约记得他牵过她的手了,他们貌似还吻过了。可是她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他的长相了。

我打断她说,不要编故事了。这样的故事我见得多了,一夜情么?小呆很委屈地说,可是确实出现过这么一个叫小K的人,牵过她的手,带她在夜幕下逛伦敦。小呆说完,停顿了很久。她自己大概也不大相信她说的话了。

小呆说,有那么一刻,她觉得伦敦也没有很大。伦敦是她的。我习惯了她和我扯淡,只低着头自顾自地摆弄耳机线。我问,伦敦好玩儿么?小呆只是说,伦敦没有很大,伦敦是她的。

我听见她哭了。呜呜地哭,像个小孩子。

她说,她爱他。可是他走了。她爱伦敦,可是她不得不离开它。

小呆想和她生活的这个世界交谈,正如那个时节里她渴望同外界的世界融为一体、合二为一一样,她祈盼着那么一天,她可以融化到天地中去。她读着王小波,说如果世界上只有她一个人,那实在是太寂寞了。

我记得小呆给我看过王小波的一句话:“以后我要真诚地做一切事情,我要像笛卡尔一样思辨,像堂吉诃德一样攻击风车。无论写诗还是做爱,都要以极大的真诚完成。眼前就是罗得岛,我就在这里跳跃——我这么做什么都不为,这就是存在本身。”

小呆去英国,什么都不为。这就是存在本身。

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

晚11点于曼城公寓

(本文改编自《小呆伦敦历险记》,选自《城门外的独行游荡——一个21岁女孩的大不列颠之旅和灵魂修行》,朝鲜民族出版社,2012年5月)

【后记】

睿智的人,每一次向过去回眸,都是一首诗。人生之大美,不过在于安然回味往事时,内心铺陈开来的恬然与舒适。匆匆的行脚,沉重的负荷,年岁陡增而产生的无奈之感,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嘲讽……凡此种种,都胜不过“沉淀”二字。转瞬之间,两年光阴辗转。寄托在大不列颠之上迷幻朦胧的梦境略显残缺。回到生活,再回到别处。不复找寻的,是当初不羁的步履和在孤绝之中昂扬的心志。

有人问:你在英国究竟做了些什么?或者,天啊,英国到底对你做了些什么?竟无从回答。那些时日里,如若异乡的过客,形色匆匆、强作笑颜;夕阳沉寂,挨不过教堂一端沉重时钟的针脚;海风凛冽,穿不过沧海桑田;冬雨寂寂,似乎总是等不来暖阳。我与人群相隔,与喧哗相隔,甚至与自己相距万里,神色恍惚。人的记忆如此玄妙。时常让人不由自主地忘记旅途上付出的艰辛,让远渡重洋时暗中滋生的厌倦从记忆中空缺,甚至无视那些世俗意义上的危险和身为女孩应有的娇柔。唯有美到凄迷的风景、寥落的窸窣的落叶、漫天的暗淡的星辰、阴森得惹人猜想的城堡以及城堡外围那些残垣断壁,通通遗留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小呆在伦敦,如此仓皇,甚至带有些无厘头的味道。她时时刻刻找寻的,是似乎不曾属于过她的艰涩的爱情,不时陷入怀疑和孤独境地的自己,以及她从前对于伦敦的遥远的记忆。世间太多愚蠢之人自以为聪明,聪明人不免看起来不堪。小呆称不上愚蠢,也算不上聪明,她只是希望自己不在愚蠢时自作聪明,如此而已。伦敦并非一个简单的场所,虽然它如同千千万万个场所一样,容纳繁华、庇护孱弱、消磨心气;而太多如小呆一般的陌生人从这里经过,永远从这里经过,岁岁年年。同样那些闻名于世的建筑和景色也未见得是景物本身,它们被世代见证,也见证了诸多悲欢离合。

博尔赫斯写:“谁听见雨落下/谁就回想起/那个时候,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一朵叫玫瑰的花/和它奇妙的鲜红的色彩。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凉/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暮色/带给我一个声音/我渴望的声音/我的父亲回来了/他没有死去。”(《雨》)

那些蜿蜒流淌的玄幻的时间之光,在大本钟下、在伦敦塔桥之上、在泰晤士河畔的残阳里、在冰冷的圣保罗大教堂内火热的烛光中、在女王侍卫高大的骏马马蹄间、在浸润着酒气和湿气的陌生的伦敦城,不停旋转、交错、汇集、冲撞、左右奔突!

小呆在一个看似可以包容她而实际却依旧无处可去的土地之上彷徨、自虐般嘲讽、歇斯底里地寻找。如果可能,我宁愿像小呆一样,不停寻找下去,自由而伟大。小呆太平凡,不是什么呼风唤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大人物。小呆不相信化妆和穿衣这样外在的东西可以改变些什么,包括看法。踏实地做她自己,在人所能接受的信条之外,小呆骄傲却仓皇无措地活着。这在人看来未免虚无缥缈,不值一提。小呆也并非没有幻想过死亡,像海子那样执拗于诗人富于浪漫气息的坚定的死亡,以了却看似繁华却空虚暗淡的余生。可是她不能死,尽管在无数个梦中她如此幻想着、迷茫着、恐惧着。可是她终于还是不能死,无非是眷恋太多,无非是不能输给那些挣扎着活的人,无非是要对得起一些外加的名分和义务。祈祷:希望能像小呆一样,迫切地寻找、不吝惜失去、又对未来怀有一丝渴望。小呆离开伦敦一年又四个月,她不得不回到凡俗的琐事中去,跨向不甘平庸的自己。她希望自己能够如此这般洒脱,把此生的落脚变成当年的伦敦。可是终于以失败告终。其实小呆还可以有一个延续下去的故事,她最终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爱情,找到了意念中迷失的自己。可是她依旧怀念一年又四月之前的小呆,孤独而洒脱,自由而不羁,像一个浪子。

突然念起米沃什的诗:“在多年沉默后,维罗纳已不复存在。我用手指捏着它的砖屑。这是故乡城市伟大爱的残余。”于是想起伦敦——神秘而寂寞的城市——在多年的沉默后,在我心里留下的寥落的砖屑,将成为如同小呆一般千万个漫步者心头最伟大的爱的残余。

以此纪念。

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

于浙江杭州

性、爱情、存活与革命

他们,都是胸中藏有丘壑,在天地间行走的人,可是却没能在活着的时候克服孤独。由此可见,知道得越多,并没有把你带入到光明的通衢,反而可能将你引向生命的苦难和无限的孤独中。人于是就在追求这种孤独的过程中走向死亡,寻找永恒和意义。我于是,看到了很多希望,伟大的希望。

我活过来了。

就在昨晚,我体尝到了孤独至死的滋味。那种感觉,就如同高潮,只是之前并无快感,临近的时候几乎失去理智,末了却感到极大的空虚和死一般的沉寂。不知道这感觉从何而来,更无从知晓它向何处去。我试图用尽所有的精神去摆脱,包括用死亡威胁自己。而事实是,那不过是期求哗众取宠的勾当。当你的世界已经沉睡的时候,任何曾经给予你快乐或是兴奋的外在存在都是不必要的。

我就在这“不必要”的死寂中,循着漆黑一片的周遭挣扎。先前,我从未思考过活着,并厌恶所有关于意义和价值的解读。也许是小时候被灌注了太多的意义。于是本能地反抗和厌恶。但是,昨晚,突然想到了意义,不是空虚缥缈的意义,是现实、实在和迫近的意义。

那种苦苦找寻却毫无结果,完全是内心深处的挣扎的痛苦,和极度的失落……是我不曾感受过的。它源自何处,无所知。我将如何任其摆布,亦无从知道。我所能感受到的全部,就是在这个公寓的逼仄和昏黄的灯光下,在门外开着party聊着天的喧哗声中,在窗外警车呼啸而过的灭寂感。就是生命的希望即将死亡,而你却依旧留恋异常。你的聚焦点,早已超脱了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地点。不是与你有血缘亲眷关系的人,不是你爱过但是不爱你的揪心的人,不是任何让你尚觉得有成就感而先前无所体验的事,不是你的家,更不是曾经怀抱着那么一丁点儿希望去争取的快感……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痛苦异常的。

从前说,人生注定是孤独的旅程。当初还嘲笑是文艺腔的胡乱解释罢了。从前自己也文艺,也写诗、也惆怅。但是一面哀愁着空无,一面写文章骂那些文艺腔的不合时宜。自己,也就旋卷入扭曲的空间中,时而局促、时而浩渺无垠,而在时间上却是依旧静止无我。感觉是没有的。毕竟经世致用与为心之学是相互补充的,毕竟还可以在现实的表彰面前徒得喘息,哪管精神深处的行尸走肉。

可是,昨晚突然间明白了:人生注定孤独。于千万宇宙间存活之不易,与同类相处之逼逼仄仄,同天下万物辩证的工夫。都是孤独的历练。但我们究竟在历练中得到什么,答案竟是“终期于迹”跟“了无痕迹”。你所依仗的,无外乎生存本身所应当有之必需,比如阳光、水、食物、和性。可是,纵只有这些,人依旧只能忝列植物之列,只能苟活与动物无异。高明之处是没有的,羞耻心到还在其次。唯一的问题是,从前的活究竟为日后的活留下了什么呢?以后的活到底该走什么样的路?

答案是模糊不定的。也是我们所害怕面对的。

那天,我一个人取了公寓发放的免费的晚餐,坐在club中央的银幕前,一个人,吃。无声的屏幕上,上演着足球、橄榄球、网球的轮番大战。一个男人站在高峦之巅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广告(这类广告在中国也是常见的)。又看见一个孩子坐着婴儿车游遍世界(是一个照相机的广告)。还看见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的笑容。于是突然觉得该做点儿什么。我试图从头脑中抽离出全部的能量和胆量,去搜索能力所及。那天我充满能量,觉得自己全部的热血都应该在这个21岁或者至少23岁前的时日里加以挥洒和疯狂地利用。我是从来不忌惮谈利用热情的,因为没有钱,只能怀抱一腔热情聊以自慰。

可是搜寻了很久很久。直到喝光了杯子里全部的可乐,吃光了薯条,也没有什么答案。没有答案的时候,第一本能反应就是去图书馆。不是每一次都奏效。但的确是每一次,都能被其他的东西分神,从而忘记先前的苦恼,投入到另一个问题的寻找上去。所以对图书馆,我有一种说不上是什么东西的依赖。结果是当一个人在午夜走过曼城幽暗的街道的时候,内心依旧空虚。

君子善假于物。从前学习的时候只学会了咬文嚼字的功夫,但是没学会如何利用你的所学让你内心饱满。于是即便是背得了六七年前的课文、记得住几个早就在你的生活里废弃不用的公式,或是记得自己曾经在“竞技场”上辉煌过,得过多少次第一名。可是你终于在生活的打压下褪去了全部当初追求成绩的激情,成为万万个凡夫俗子中之一。其实,你这时才发觉,当初你自己也不过是千万个凡夫俗子之一,只是敢于自诩为伟大而已,然后按照你所理解的伟大追求畸形的伟大。结果可想而知。好在生活在谎言里久了,人是可以毫无觉察的。但是当有一天觉察到了,就是全部信仰崩塌的时候。山洪、地震、海啸或是火山爆发,都在意料之中。

也许昨晚就是我的火山爆发。

朋友打来电话问,你怎么了?——竟然无所回答。也许是读了太多和情色有关的东西罢。当我读到王小波写他的“黄金时代”,是怎样通过释放性欲来释放恐惧和压力,通过玩世不恭回敬一个只讲政治讲政策不讲人性的时代,通过把苦难从精神的无所依靠转移到肉体的欲望的发泄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心绪也随之震荡起来。可是,王小波毕竟是王小波,王小波能做愤世嫉俗的事情,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我是我,我做不成王小波。但我依旧不能因此而肯定王小波的逻辑,就如同依旧不能因此而推翻自己的逻辑一样——有一句话我是同意的。但是又觉得说得矫情——王小波说,人仅仅有今世和来世是不够的,他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我总觉得他在呻吟,不是为了做爱呻吟,是为了青涩的青春里无处安放的激情呻吟,是为了他不能在黄金时代去实现他荒诞无稽的梦想呻吟。他的呻吟声分明就响在耳边,如同当初读《北京故事》一样,声声入耳。于是,竟自然而然、毫无征兆地同意了老师的假设,《北京故事》就是王小波写的,那是他的时代(虽然后来证实不是)。

也许是小波死掉了。读死掉了的人的文章心中总是毛毛糙糙。这种感觉不包括读四书五经读资治通鉴,只属于读那些鲜活的生命的故事的时候。比如,王小波,比如三毛,比如子尤。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子尤和我的生命有狭窄的通道,看到他的侧脸的相片,觉得仿佛前世有过什么交集。多恶心!我讨厌前世就相识的故事,一方面是因为前世相识听得太多了,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像贾宝玉和林黛玉。可是结果总是悲剧不堪。谁还信得过前世?另一方面,可能是觉得这是搭讪才用的通俗庸俗的把戏,带着那么点儿80年代言情小说的诡辩的逻辑。不喜欢。

但是和子尤,总是有那么点儿瓜葛。读到他的诗他写他的情书的时候,我就不正经地想这个少年情人是多么可爱啊。可惜他走了,在红色的玫瑰丛里走了。我们估计以后才能相见。

同类推荐
  •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本书收录了著名文学家冯至先生的近百篇散文随笔作品,内容涵盖了从自然散文到杂文、文艺杂论等多种不同风格却又各具特色的文章。本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当代读者全面了解冯至的散文随笔创作及其一生的文艺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由著名德语翻译家杨武能先生作序。
  • 活着的学问

    活着的学问

    但我被自己雇佣了,这就毫无办法。被别人雇佣可以偷懒耍滑,可以请病假,被自己雇佣就只有拼命干了。
  • 爱的刻舟求剑

    爱的刻舟求剑

    爱是一种雕刻的人生,倘若爱的记忆雕刻在心底,任凭岁月如何变迁、恋人如何远走高飞,自己如何成长褪变,曾经的美好与感动都不会风蚀消散。有人说,时间和新欢是医治情伤最好的灵丹妙药,如果情伤不愈,只能说明时间还不够久或新欢不够好。可是,就算岁月蹉跎,时光荏苒,谁又知道哪一刻,才能卸下昨日的甜与涩,开启爱情新的航班呢?爱他人,爱自己,爱生活,这是关于爱情的主张,这是获得幸福的秘籍,这是走向圆满的保证。
  • 人生断裂层

    人生断裂层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收入记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旅加爱国侨胞罗道安奋斗史、助人为乐的小学生王玉梅等内容的作品11篇。
  • 书卷多情似故人

    书卷多情似故人

    本书收选了多位民国大师和学人关于读书、治学等的文章,是一本难得的关于读书经验和治学方法的大师学人文选合辑。这些文章基本刊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现代》《野草》《文饭小品》等杂志上,阅读本书,可以领略这些大师学人读书、治学和做人的智慧。清闲时一读,赏心悦目;困厄时一读,如坐春风。透过这些娓娓道来的文字,我们既可以领略众多大师学人迥然不同的个性风采,更可以感知那个年代教育、思想与文化生态的原貌。
热门推荐
  • 师兄小心有刺客

    师兄小心有刺客

    作为大夏有史以来,即便上天入地也甩不开自家师妹的段明朝,只想对着老天爷哭喊一声:作孽啊!提前说明:不是爽文,偏日常搞笑风,不喜欢这种故事的请绕道。作者极懒并玻璃心,看到影响写作心情的评论会手动删除(主要懒得掰扯)
  • Pacific Onslaught

    Pacific Onslaught

    Japan had mighty ambitions—to control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devastated the American Pacific fleet, their primary obstacle, and they swept across the region. What ensued was a bitter struggle in which many thousands of soldiers lost their lives on both sides.This is the first book in Paul Kennedy's chronicle of the Pacific conflict in World War II, concluded in Pacific Victory. Featuring a new introduction by the author, this book provides a close, step-by-step narrative of the Japanese expansion into the Western Pacific during some of the most brutal years of World War II. Offering contemporary analysis of war strategy, it includes a riveting look at Japan's tightening grip on Hong Kong, New Guinea, the Philippines, and other key strategic locations—and the Allies' inexorable struggle against it. These works on the War in the Pacific are as gripping today as when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 帝伏

    帝伏

    随时面临灭亡,却又不得不在夹缝中求存的乾夏国,长期周旋于六大超级帝国争霸的混乱局势中,而其之所以周旋于内,目的只是为了成为某一帝国的藩属国,得一庇护。某一日,乾夏国境域内某座名为鳢化的小城,有个千里逃亡慌不择路的少年,一头扎进此城。此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该书收录C.S.路易斯1939至1956年间的9篇著名演讲稿。这些演讲稿之论题,与现代中国思想密切相关。如,《荣耀之重》谈德性伦理的古今之别:今人以为最高德性乃“无私”,古人以为最高德性乃仁爱;《战时求学》一文谈的则是,保家卫国与大学求学两不相妨;《我为何不是和平主义者》谈和平主义之纰缪;《高下转换》一文则针对现代哲学之主流:还原主义(reductionism),等等。
  • 海誓

    海誓

    直到今天,钱虹想起来还老是流泪心跳:她大学时代热恋过的老师胡越郡离家出走的女儿虽然找到了,但后来发生的事却太惊心动魄了!事情是二零零五年那年的正月初五起头的。这一天,钱虹他们班——吴州工学院土木系八四一班举办毕业十七年后的首度同学会。那年春节前,钱虹就接到老爸的越洋电话。“你同学姚远凤的丈夫特地上门来通知,要你务必回国参加。”年近七旬的老爸在电话里特意强调。
  • 让毛泽东流泪的“铁军”之失

    让毛泽东流泪的“铁军”之失

    湘南。道县。潇水西岸。清澈的河水在冬日的阳光下波光粼粼,一群水鸟刚在岸边落下,即刻又惊叫着腾空而起,然后绕着江岸兜了一个大圈子向远方飞去了。鸟儿不敢落脚的地方有人。不是几个人,是灰麻麻的一片人影潜伏在岸边的草丛中。陈树湘坐在一棵古柳下,他的对面是政委程翠林和参谋长王光道,三双眼睛紧盯着铺开的军用地图,谁也不说话,仿佛空气也凝固了一样。许久,还是王光道打破了沉默:“情况摸清楚了,目前尾追而来的是我们的死对头——中央军周浑元部。
  • 异常星际见闻

    异常星际见闻

    你和我讲道理?我跟你讲拳头。你跟我讲拳头?那我跟你讲科技。你跟我讲科技?那我就跟你讲超能力。一个坚持不恋不婚的大龄剩女从《龙珠》开始的穿越N次元世界外星人的故事,没有恋爱,没有男主,讲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 都市女人

    都市女人

    天快黑下来的时候,小毛还在刘贝的办公室呆着,刘贝要联系的一个朋友电话无法接通,拖住小毛让她陪她,小毛只好陪她。刘贝隔几分钟就拨一次电话,心绪不宁。小毛茫然地看向窗外,目光空洞散漫,没有一个焦点,心里也是烦烦的。窗外是萧瑟的冷风,冬天的夜来得很早。刘贝最后一次电话打通了,但她要找的朋友在外地,刘贝的叹息加长了两倍,情绪一落千丈。爱情使人烦恼。小毛看着电话,很想与谁聊聊,不管是谁,反正她感到太孤独太寂寞了,小毛也是渴望爱情,她的身体里燃烧着一种强烈的渴望,确切地说,不是身体里,而是她的思想里,她渴望一个强大的男人拥她入怀。
  • 极简法律常识全知道

    极简法律常识全知道

    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在当今的社会里,我们不仅要学法、守法,更重要的是“用法”,这才是懂法的最高境界。《极简法律常识全知道》囊括了婚姻、继承、物权、侵权、合同、民事诉讼、劳动、消费者权益、物业、治安等领域的生活常见问题,为您解决日常生活的法律难题提供权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