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47章)
↓↓
第1章 自序文学:帮助孤独的人类克服恐惧
第2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1)
第3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2)
第4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3)
第5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4)
第6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5)
第7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6)
第8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7)
第9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8)
第10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9)
第11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10)
第12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11)
第13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12)
第14章 孤独的行脚(关于生存 诗意与别离)(13)
第15章 爱与囚(关于旅行 爱情和自由)(1)
第16章 爱与囚(关于旅行 爱情和自由)(2)
第17章 爱与囚(关于旅行 爱情和自由)(3)
第18章 爱与囚(关于旅行 爱情和自由)(4)
第19章 爱与囚(关于旅行 爱情和自由)(5)
第20章 爱与囚(关于旅行 爱情和自由)(6)
第21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1)
第22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2)
第23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3)
第24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4)
第25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5)
第26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6)
第27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7)
第28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8)
第29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9)
第30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10)
第31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11)
第32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1)
第33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2)
第34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3)
第35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4)
第36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5)
第37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6)
第38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7)
第39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8)
第40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9)
第41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10)
第42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11)
第43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12)
第44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13)
第45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14)
第46章 快餐时代的返祖与怀旧(关于书籍 电影与杂谈)(15)
第47章 后记
同类推荐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选取的《窄门》、《田园交响曲》和《背德者》都是纪德的代表作,合称“纪德三部曲”。作品都带有悲剧色彩,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性与世俗冲突的思考。其中《田园交响曲》,被认为是作者最富自传性的作品。 纪德的作品非常早就传入了中国,引起了包括鲁迅在内的读者注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价值不仅没有被时间埋没,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归根结底是他用自己的笔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是“时光文库”系列之一。另一个人:变形者札记
世界已经在谎言中变得老残,只等着最后那慈悲的一刀。本书是《船夫日记》的续篇,写于1991到1995年,是凯尔泰斯日记体哲思文集的第二部。凯尔泰斯延续了《船夫日记》中对尼采、卡夫卡、维特根斯坦、加缪、贝克特、伯恩哈德等人广阔的阅读和对话。然而,相比《船夫日记》,本书与作者当时的生活经验联系更为紧密,在五年的记录中,可以看到作者游历欧陆各国。在这些游历的记录中,将日常生活中的吉光片羽,与对生命、人性、民族、自由、伤痛等不间断的思考,与自己的文学创作观念结合起来。看似散落的碎片,而加以艺术的表达。虽然其中有鲜明的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痕迹,但作者对人在大的历史命运中艰难选择的反思,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My Lady Ludlow(II) 勒德洛夫人(英文版)
My Lady Ludlow by Elizabeth Gaskell is a long novella. It first appeared in the magazine Household Words in 1858, and was republished in Round the Sofa in 1859, with framing passages added at the start and end. It recounts the daily lives of the widowed Lady Ludlow of Hanbury and the spinster Miss Galindo, and their caring for other single women and girls. It is also concerned with Lady Ludlow's man of business, Mr Horner, and a poacher's son named Harry Gregson whose education he provides for. With Cranford, The Last Generation in England and Mr. Harrison's Confessions, it was adapted for TV in 2007 as Cranford. This beloved novella offers a fascinating glimpse into the lives of wome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articularly those who were widowed or unmarried. The lack of legal rights afforded to these women may come as a shock to contemporary readers, but Gaskell addresses the unique challenges they faced -- and often triumphed over -- with grace and keen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