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7800000026

第26章 朝花夕拾(童年 记忆与绵延)(6)

教堂门前的街道被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占据着。几个组织者在一旁和警察聊天。小呆好奇,就凑过去搭讪。那个一脸和善的女人说,她已经连续几夜睡在帐篷里了。这个示威已经持续了六周,也许还要持续更久。单单是针对身后的贸易街的银行政策,至于付出这么大的辛苦么?我听说之后也觉得诧异。我疑心那些人会不会被警察逮捕,或者生死未卜。可是那个女人信誓旦旦地告诉小呆,她们有警察保护,不会有事的。是的,不会有事的,因为不久之后,小呆就在伦敦另外的一个街头看见了土耳其人的反战游行。队伍里的警察一边和游行的人谈天,一边维持秩序。这在我和小呆看来,都是不可理解不可想象叹为观止的事情。

小呆坐在教堂里,听着唱诗班天籁的歌唱,还有一个充满磁性的忏悔的声音在偌大的教堂穹顶和四周回响。我能想象到小呆肃穆的神情,她很羡慕有信仰的人,她不排斥任何的信仰,只恨自己没有这样执著的信仰。后来小呆把她在教堂里信笔涂写的东西照下来传给我看。照得很模糊,分辨不出。我只在电脑屏幕的中央隐约看见两个字——永恒。我很讨厌这样的矫揉造作,也不喜欢开口永恒闭口短暂的人。可是我爱小呆,因为她没打算让谁看到她随手涂写的东西。她只写给自己。我能猜到那个“永恒”的涵义。有时候我也想拥有这样一刻的永恒。哪怕只是错觉。

小呆在电话的那端凄凄惨惨地笑,说那晚她又走错了路。

小呆住在Northfield附近的一家旅店,可是她却在晚上9点钟找到了Southfield。后来一个印巴人很热情地告诉她你走错路了,小姑娘再坐回去吧。小呆没有慌,这是她最大的优点——不慌。我想象着,如果我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独自一人背着大包无处可去,或者迷路了,恰巧地铁快要停掉,那我一定会被吓死。我提醒过她,要注意防备陌生人,不要被骗。这话是她从上海出发去英国的那晚我讲给她的,现在还是要讲给她。

她不防人,不喜欢防备。她曾经梗着脖子跟我说,我就不信,怎么会有人平白无故骗人呢?我无话可说。也许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是不会骗人的,突然有一天骗人的人得到了好处,就骗下去,顺便还传播一点儿心得给想骗而不敢骗的人。欺骗,就是在无法满足自己而贪图别人的情况下产生了。小呆不相信这些理论,她还是一个人背着大包走在漆黑的夜路上,唱着邓丽君的歌。她说,邓丽君是个可爱的女人。女人不要太聪明,但是要可爱。我觉得她又在说胡话了,她大概根本不懂女人或者男人。

小呆最后找到了旅馆。和一个中国人长相却不会讲中文的美籍姑娘一个房间。她叹着气说,每次她遇到这样的人都觉得很别扭。你和他们的身上流着一样的血,却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有着完全不同的信仰,没有一点可以相同的文化认同。她觉得焦急不堪,于是她不喜欢和这些失掉了根的孩子们讲英语,她只想着教会他们说中文。

她还记得那节课上,一个叫着中文名字,说着中式英语,讲着中国文化的老师说,我不是中国人,我是台湾人。

她还记得那个和她同上一门政治课的来自香港的男生讲一口流利的港式英语,就是不肯讲中文,尽管他会说,可是说不好。

她还记得一个来自加拿大的中国姑娘请她做language partner。可是她不喜欢她,因为她嘲笑中国人。

小呆没有在找不到路的时候急,没有在上错了火车的时候急,却因为这个急,同时感到极大的孤独。小呆或许是孤独的,她自己也时常觉得少有人理解她的想法。所以她很爱孔夫子的那句“人不知而不愠”,她的最低标准就是“不愠”。她小的时候脾气暴躁,锋芒毕露,后来被姥姥连打带踹地调教成所谓“大家闺秀”,却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险些得抑郁症。她能察觉到细微处的东西,比如下雨天地上的蚂蚁队列的变化,比如和她讲话的老师牙齿上的豁口,比如隔壁的钢琴声有哪些是弹在了琴键的边缘处……只是,她对大事情没有任何敏锐地察觉,比如什么时候被骗,被骗到什么时候。她不在乎,也不觉得损失了什么。

旅店的招牌打的是交通便利,离地铁站火车站都很近。可惜小呆没有想到连夜的火车和地铁的轰鸣声让她无法入睡。这一点,在高中的区位地理课本上没写过,她也忘记了。整整一个晚上,疲惫不堪的小呆在一张吱吱呀呀的床上看火车开过时一闪而过的亮光,很像童年的时候老家窗帘后面的那一闪。

她想刚刚那个冲着她大吼大叫的老挝或者是越南的女人究竟在喊些什么呢?她的样子凶极了。谁教她在公共浴室洗澡没有拉上窗帘,让人看见了身体还大吼大叫,害得小呆差点摔倒在积满水的地上,最后逃跑了。

小呆在黑暗的寂静和闪耀的灯光里,隐约看见对面床的那个人影回来了,凌晨2点,她回来了。她做什么了呢?去酒吧?一夜情?还是也迷路了?

她后来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像她伸出手。她握住,紧紧地握住。那是一双再熟悉不过的手,她握过的一双手,她曾经觉得最好看、让她最踏实的一双手。可是这样一双手只能出现在梦里。

当小呆站在大本钟下面,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座据说直径七米的大钟的时候,她觉得来伦敦是对的。

这话她说过两遍,一次在电话里,一次在从伦敦寄过来的明信片上。

我调侃地问她,大本钟笨不笨?因为她之前说,在她第一次听说大本钟的名字的时候很惶恐地问,大本钟笨不笨,那一年她大概13岁。她说,大本钟就像一块坏掉的奶酪,总觉得它是软的,不新鲜的。在从地铁站出来之后,小呆被一个中年女人拽住,往她的衣服上别了一朵红色的花,伸手要钱,说是给无家可归的孩子。小呆一听是无家可归的孩子,不是也包括自己么?她就掏出2镑硬币说,给。转身走的时候,那女的说,这些哪儿够啊?

女人说的是标准的伦敦音,小呆却听得很清楚。她真的没有其余的零钱了,而且给无家可归的孩子2镑,也可以买一块面包了。她解释说自己没有现金了,女人说,那你现在去取钱,再回来吧。

小呆逃走了。迎面撞上一个浑身涂满银色的骑士装扮的男人,手持手枪,伸出手牵她的手。她吓了一跳,还是没有躲过,就被拽到台子上合影。当小呆跳下来的时候,那男人伸手要钱——5镑。小呆说,我没有钱啊。先前的那个女人及时出现,说,放了她吧,她真的没有钱。

小呆在日志里写到,我以为我是被绑架了。我想起那朵鲜红的花、那个絮絮叨叨的女人、那一口伦敦腔的英语、那把银色的枪。我觉得像是一场闹剧。小呆由此知道伦敦很危险。

在伦敦眼上,小呆看到了138米高空处的伦敦。很凌乱,不宏伟。她记得一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从人类第一次从外太空观望地球的时候,才形成了对地球整体和人类生存的全面认识。她还记得那个英年早逝的诗人李贺,老师说他有一颗孤独异常却卓越异常的心,眼光动不动就是千年。她想,她不是那个宇航员,更做不成李贺,所以才会觉得高空俯瞰的伦敦这么凌乱、不宏伟、不壮观。

她看见渺小的人在地面上攒动,是的,就是攒动。她看见路边的乞讨的人前走过的人潮。她看见泰晤士河面上星星点点荡过的独木舟。以及不那么大的大本钟、国会大厦、白金汉宫。她看见不远处圣保罗大教堂圆圆的穹顶,想起那晚空灵优美的歌声。身边的印度小孩一直在哭在叫。小呆继续写道,孩子是最自由的,可以在高空中喊叫。她也想喊,喊什么呢?她想喊自己的名字。但是孩子却是最不幸福的,因为他们当时根本无从知道自己的无忧无虑,只能靠日后虚无缥缈的回忆。她也有回忆,可是她错过了幸福。

小呆去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威廉王子大婚的教堂。她赶去的时候是周日,又一次吃了闭门羹。同样她也赶上了晚祷的人群,随着人群,又一次混入了教堂内。一个穿着神父一样的绿色的衣服的中国义工指着她面前的石柱说,这后面就是牛顿的墓了。这个被苹果砸了的人创造了多少奇迹,最后皈依神学。童年的时候小呆读过他的传记。她还记得自己读到牛顿信奉神学而再无学术成就的时候灰心丧气,觉得他“晚节不保”。后来她渐渐知道,科学的终极境界就是神学、哲学,所以物理学家往往都是信奉上帝的。小呆曾经问过我这句话的出处,我没听过,所以不知道。

那个中国义工说,你把脚挪一下地方吧。小呆惊讶地发现,她正踩着达尔文的名字。原来达尔文也葬在这里。她小的时候听说达尔文为了做昆虫实验,没有手拿那么多昆虫,就把一只放进了嘴里保存。小呆当时觉得很恶心,因为她很害怕昆虫。后来她觉得,也许是因为达尔文太了解它们了,才会觉得它们不可怕。我听她讲,想起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渐渐变成我们的俘虏,也是因为我们太了解它了,或者说是我们以为自己太了解它了,不会像远古的人类一样敬天敬鬼。所以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天色暗下来,泰晤士河上伦敦塔桥的剪影很美。余晖掩映下的市中心渐渐降温。坐在游艇上的小呆,听不懂导游的一句英语,只好坐在船头发呆。她想起那条京杭大运河。她记得那年开春的时候她和他在船头坐着,发呆。岸边是翠绿的垂柳,还有乍暖还寒的气氛。她多爱那一刻的他,那一刻的他那么安静,眼神里全部是河岸边温柔的绿色。后来他的眼神变得犀利而尖锐,她开始害怕他。再后来小呆失去了他。他丢下她,走了。

夜幕下,小呆一个人坐在河边,泰晤士河水一定比京杭运河的水冷。周围的人潮逐渐散去。小呆望着远处黄色和绿色辉映里的大本钟,她觉得它变小了。她是认真的。

小呆决定去中国城。不知道为什么,她觉得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像家的地方都是好的。她于是从冷风里站起来,走向地铁站。

地铁站里人出奇的多,小呆被挤到不知所措。暑假里她去北京的时候发来短信说,帝都这么多人,都是哪儿来的啊?这一次在伦敦,她又一次被“人”震撼到了。

艰难地前进,快要出中国城的地铁口的时候,电梯突然停了。小呆开始只是看见她对面电梯的一个女人摔倒了,接着是她前面的一个大叔摔倒了,接着才轮到她。她第一个反应就是:出事了!不会是2005年的伦敦地铁爆炸重新上演了吧?后来广播里才说,今天Northern Line停运。小呆拿出她唯一的地铁图,看见一条横贯南北的黑线——停运?——南北的大动脉被切断了。难怪今天地铁站人这么多。

站在中国城的牌坊前面,小呆想起一月份的香港。那个时候,她的学长和学姐还没有毕业,他们还都在她的身边。后来他们都去了世界各地。小呆当时很伤心,找到我,哭了。她从不喜欢在别人面前哭,不喜欢别人看见她的眼泪,那一次是一个例外。我感到她冰凉的眼泪掉在我的手背上。

在一家书店停留的时候,小呆给她在伦敦的同学打了个电话,问国家美术馆的位置。那同学不知道。放下电话,身后有人说,我知道啊,我带你去吧。中文总是让人感到亲切。东北腔也让小呆没有怀疑。

于是跟着这个在伦敦找工作,曾经在浙江读大学的小K,小呆吃了两天以来最饱的一顿饭。那是她喝过最好喝的奶茶,比学校旁边的地下铁、麒麟和果麦都好喝。她喝着喝着,才想起来,爱和奶茶的她已经半年没喝过奶茶了。

吃过饭后,热闹的中国城让小呆舍不得。小K就陪着小呆逛。边逛边聊。小呆后来回忆说,小K是个嘴停不住的人,可能是河北人的天性。他说他病了两天,都四五天没和人讲过话了。小呆觉得好笑,小呆可以半个月不和人讲一句话。只要有一本她爱的书跟着她,她就可以不开口。我从来不喜欢读书,所以很不理解这样的行为。小呆不因此而嫌弃我,她只装作老成地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啊。然后傻笑。

小K带小呆走到国家美术馆前的特拉法尔加广场。夜晚的广场变小了,喷泉前三三两两的人坐在那里,用小K的话说,是在思考人生。小呆想起她最爱的那部电影Before Sunrise.她想起来他的承诺,他说过他要陪着她一起,像Before Sunrise里面演的那样,闲逛、看日出的。后来他走了,她就再没提起过这件事,也不再看这部电影。

有人说,不要和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做太多你曾经爱死了的事情,因为如果一旦分手,你就不再爱那些事情了。比如你爱吃的一种巧克力,你爱的一项运动,或者是一部电影。小呆之前不知道这个理论,她几乎和他做过她爱做的一切事情,最后他走了,小呆一个人觉得被掏空了。

我笑她傻。可是我没有像她一样的勇气,喝醉了酒骑着快车穿梭在夜晚的街道上。有些事情我是做不来的,只能看着小呆做。

就在那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寒风又起。小呆盯着小K的侧影看,觉得他很老。可是他说他只大她三岁。三岁可以让一个人这么老么?小呆有点儿怀疑了。走过皮卡迪利大街的时候,人多得出奇。小呆被头顶闪耀的灯吸引了。她甚至嗅到了一点圣诞节的味道。她一边看灯,一边盯住小K。因为她不认路,怕把自己丢了。

我笑小呆说,你自己一个人逛伦敦,没有地图没有干粮你都不怕丢,怎么偏偏遇见一个人反而怕了呢?万一那个人骗她不是比丢了更可怕?

小呆摇着头说,她还是不相信有人会骗她。她没什么好骗的。

同类推荐
  •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对生活、工作等有感而发,然后作的一些诗歌。作者意欲通过这些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历史先贤的缅怀,以及对中华五千年来厚重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全书分为6篇,分别是壮丽河山篇、幸福家庭篇、爱岗敬业篇、情感寄思篇、伟人缅怀篇、图腾崇拜篇。
  • 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10年前,80后作为新兴名词,在青少年坊间流传;10年后的今天,80后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要力量——他们将决定这个国家未来50年,或者更久远的命运。而80后作家和诗人,则是这个群体的灵魂。本书讲述了80后这代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历程,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80后作家群用笔尖描绘的青春之舞。
  • 时光不可倒流,人生不可重来

    时光不可倒流,人生不可重来

    史书翻开新的一页之前,在故事正要开始下半部的时候,我们总会被那历史的缝隙里豁然传来的鸟鸣、水声、落花声、金戈碰撞铠甲的铿锵唤醒想象力。作者以古词为引,诗文结合,独特视角,异样思情,翻开那被时光尘封的印记。
  • 大地的震撼:揭秘中国地震预报

    大地的震撼:揭秘中国地震预报

    本书记录了我国多次著名破坏性地震的监测预报、应急救援、社会反应的真实现状,探讨地震研究的难度,解析地震预报的诸多问题,结识该领域的各等人物,描述他们的人生、事业和情感。作品敬重那些始终如一,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人,敬佩那些重情义重责任重生命重尊严的人,颂扬那些以生命为旗、灵魂为足坚守在地震预报前沿的人……
  • 足迹:代兆民作品选

    足迹:代兆民作品选

    作者曾在变电运行维护一线工作20年,亲身经历了基层电网企业这段不平凡的历程。 本书稿是山东电网德州供电公司宣传干事发表在报刊上的新闻和文学作品选,记录了几代基层供电企业员工跟随自己的企业,在改革大潮中,承前启后,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同时反映了基层电网企业改革历程。
热门推荐
  • 地中海霸主之路

    地中海霸主之路

    一部保加利亚帝国的诞生史,一部巴尔干小国的奋斗史!主角穿越斐迪南一世,带领保加利亚崛起之路。一部合理推演文,不脑残!历史党必看,外国历史爱好者更是不容错过! 推荐新书《神圣罗马帝国》,幼苗需要呵护!欢迎加入地中海霸主之路书友群,群聊号码:688510445
  • 承惜拾年

    承惜拾年

    八年前,那个叫施安娜的女孩把霍聿承囚禁在别墅里,她就坐在近在咫尺的椅子上,两条在纱裙下若隐若现的长腿交叠在一起,时不时摇晃着,姿态慵懒像只高贵的猫儿。“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只要你爱上我,我就放你走,怎么样?”那是一张倾城绝伦的脸,及腰柔顺的黑直发,精致又阴郁的妆容,还有她诡异得不像常人的瞳色,那里仿佛暗藏巫术,能轻易的蛊惑人心。霍聿承看着她,“要是爱上了,又怎么会离开?”到最后,所有回忆都被烧成灰烬,八年,找了八年,无数个安娜,都不是他的安娜,她好像凭空消失一样,没有了任何踪影。直到他遇见一个叫墨榕曦的女人,他觉得这就是他的安娜,他把她囚禁在那栋他重建的别墅里。噙着她的下巴,低低哑哑地道,“安娜,Embrasse-moi,我就原谅你的离开。”女人开始很冷静,“我不是安娜。”渐渐开始妥协,“我没有办法变成你的安娜。”后来她沙哑着道,“你为什么总是不听话呢?”也会时常呢喃,“你说过我救了你,你一生都不会怨我的。”他把她抱在怀里,“只有安娜听过这句话...”墨榕曦笑了,那笑纯碎得失真,“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如果我能让她回来,你就放我走,好么?”....但后来这场游戏好像不会终止呢...
  • 关于猴子掉进泰拉瑞亚这件事

    关于猴子掉进泰拉瑞亚这件事

    绰号猴子的高中生,在神秘同学的安排下,在泰拉瑞亚的世界展开了他的冒险之旅,沙雕的主角,沙雕的故事。群号:910060688
  • Tarzan the Terrible

    Tarzan the Terrib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同桌会吸血

    我的同桌会吸血

    龙凤胎吸血鬼迫不得已听从自家老妈的话上大学!从此吸血鬼的学生生活就这么开始了。自古有英雄救美,但是在罗萱身边所发生的就是美人救……呃!不算是英雄吧!王乐贤在血族中就是一块诱人的食物!但他就是不怕死的老爱跟在罗萱的身边,令罗萱差点崩溃!不过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吸血鬼虽然冰冷无情,但是遇见了自己爱的人,那就会相守她直到永远!校园生活吸血鬼与人类的生活就此开幕!惹出一系列令人爱与甜蜜的唯美生活!
  • 头文字D之恋心暗藏

    头文字D之恋心暗藏

    穿越前,她是职业赛车界一直站在顶端的大佬,可人一踏入中年吧,就开始犯糊涂了,被后起之秀超越,她异常不甘心,每日疯狂训练就为夺回被后起之秀踩在脚底的尊严,换来的结果就是老司机翻车。穿越后,她放弃这些没用的东西,一心追逐着她最初的初衷。【cp高桥凉介,私设大,求不追究细节,因为写得不满意,目前在整修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凤栖梧郡霜满城

    凤栖梧郡霜满城

    一朝穿越,她从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门主变成了庶出。征战一生,她从庶出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女帝。 爱恨情仇,她从爱到恨,从生到死。 欧阳如雪:“你说过,等我们老了,头发都白了,还要一起在离江上看金城的满天灯火。如果我们一定要在忠和爱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我愿为你放弃整个天下。”
  • 彀中人

    彀中人

    田曦曦和肖慕云分开后,肖慕云送了她一个盒子,精美的设计独特的质感让人着迷。然而,这个盒子竟有着无穷的魔力,田曦曦收到盒子后的所有事情,都因它而起……
  • 历史洪流中奋斗的故事

    历史洪流中奋斗的故事

    《历史洪流中奋斗的故事》对于广大青年来说,要想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就必须从红色文化中找寻自己的人生取向和价值坐标,不断地锤炼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路走得更好,让自己的人生更具价值和意义。这是事关青年个人健康成长的大事,也是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编写这套红色文化书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来说,这个书系是提高包括大学生、青年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在内的青年骨干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