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1400000006

第6章 理念与方法(5)

孙郁:是的,历史的背景很重要。比如,鲁迅说少读中国书,多读外国书。这是针对袁世凯尊孔复辟前后的语境说的。在复古声成为官方的主调时,鲁迅高呼青年要多读外国书,这是一种反抗。他自己一生对中国书读得多,从其藏书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我们看看那时候章士钊等人尊孔读经的言论,就可以知道鲁迅抨击传统文化的动机了。

李节:关于鲁迅的难懂,日本学者竹内好有这样一些评论:“这种难懂,在某种场合,对某些人来说是鲁迅的魅力,但一般而论,尤其是就写小说而言,这种难懂却毁了小说。”还有:“小说的难懂,除了部分来自文体的曲折多变外,……主要是由于抽象的观念没有发酵在作品里,而是化作残渣留在了作品之外的缘故。”竹内好还认为,这种难懂,在《野草》里,却成就了诗。您怎么理解鲁迅的难懂?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不知您是否愿意谈谈您的观点?

孙郁:鲁迅文本难懂的原因,是他远离流行语的缘故。鲁迅认为,流行的语言,把世界的本真遮蔽了。这是一个制造庸人的话语体系,它已经难以翻出新意。人要回到自身,回到本真,必须反抗那些话语。而这样的时候,他就一方面借用六朝的语境和佛家的意象,一方面从日本、德国、俄国的作品中寻找异样的表达式。“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就有玄学的意味。“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古人中庄子有过类似的体验,德国的尼采也曾有这样的感受。鲁迅这种打破逻辑的、穿越时代的个性化独语,与社会的本真和人的本真离得最近是无疑的。

李节:反对学生多读鲁迅作品的人,往往拿鲁迅自己的话来作证,比如:“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两地书·四》)还有:“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致颜黎民》)您怎么理解鲁迅针对自己作品说的这些话?

孙郁:一直以来,鲁迅是否定自己作品的永恒价值的,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因为那些文章是对不合理的世界发言的。这些话,是对有判断力的读者所说的。对青少年来说,理解他不那么容易。中小学的教育以规范性为核心,而鲁迅恰恰是超越规范性的。

李节:中小学生该不该读鲁迅的作品,读多少合适,您的观点是什么?

孙郁:中小学可以读一些鲁迅的作品。读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高中阶段可以作为课外阅读,选一些风格多样化的作品。但老师不要以本质主义的话解析它们,应把反对与支持鲁迅的文章拿来对比研究,让学生自己判断。

李节:“本质主义的话”是什么意思?

孙郁:比如,讲解《狂人日记》的时候,如果只说作品旨在强调传统吃人的主题,并没有错。但是只停留在反封建的层面,还不行。这样就把主题抽象化了。其实鲁迅在此还呈现了颠覆旧的精神表达式的话题。不仅怀疑流行的表达式,而且也怀疑自己在颠覆这个流行色的表达式时是否也有问题。这里纠结着存在与本质的根本的指向。但鲁迅没有得出结论,没有确切的框子。话题本身不是凝固的,而是打开的。一个疯子的话,是隐喻,还是幻象,抑或本真的存在?这里有多个音调。他的许多作品都有多种音调,要注意这样的音调。

鲁迅形象和鲁迅精神

李节:一直以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是中学生所接受的、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鲁迅形象。我们似乎已经形成了这种观念,一提鲁迅,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也有语文老师认识到这一点,说语文课上的鲁迅其实是一个标准化、概念化甚至政治化了的鲁迅。对此您怎么看?

孙郁:鲁迅柔软的一面被他的激愤的文字遮掩了。大家可以多读他的信札,能够看到他为父、为子、为友的亲切的一面。还可以读同代人的回忆录,这对大家理解鲁迅也有帮助。

李节:据我了解,钱理群教授在中学开鲁迅选修课,是从“父亲与儿子”这个话题开始讲起的。您觉得,普通中学语文教师也可以这样做吗?

孙郁:可以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能够看出鲁迅的可爱。但我更愿意从他怎样做儿子谈起。他对母亲的孝,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关照,都很感人。比如,鲁迅不喜欢“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可是他给母亲买的书籍就有类似的作品,像张恨水等人的书。为什么这样?这里有与他思想矛盾的地方吗?如果有,那么鲁迅与我们常人的区别在哪里?我想这样讲,可能会和学生的距离近些。

李节:“鲁迅精神”的精髓是什么?

孙郁:坦率地说,鲁迅一生在试图颠覆那些本质主义的话语结构。鲁迅精神是对一切异化人的社会结构的反抗,也是对奴役人的个性文化的反抗。鲁迅主张人应当成为自己而非别人,警惕自我选择中被非本质化。所以他既有“人各有己”的渴望,也有“自他两利”的胸怀。他是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路的先驱者。把宽阔光明的未来留给别人,自己却死在黑暗的闸门下。

李节:可不可以说鲁迅也是“以人为本”的?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提以人为本,但实际上很难摆脱那种惯性。可否请您结合鲁迅的作品,展开来谈谈鲁迅对“人”的关怀?

孙郁:鲁迅小说的人物多是受难和畸形的存在,他甚至认为自己也是这样的人物。《祝福》里的祥林嫂的死,是环境与文化精神杀戮的结果。而作者同时也暗示,叙述者“我”是否有合谋的因素也说不定。这种罪感的话题,和耶稣的精神比并不差,是大的悲悯吧。他在杂感中对普通人的关怀,让人感慨不已。上世纪30年代,阮玲玉因上海小报无聊的攻击而自杀的时候,他就写过《论人言可畏》,对媒体软刀子杀人表示愤慨。鲁迅对那些使人成为非人的存在,从来是不放过的。

鲁迅遗产的价值

李节:请您概括一下鲁迅对于当代中学生的意义。

孙郁:我觉得鲁迅遗产的价值,是启发人们如何应对人类的困境。现在我们的社会依然处在一些困境里。鲁迅的文字就是对死亡、绝望、无趣的挑战。比如主奴的关系,在一些地方四处皆是,读鲁迅,自然能增强自主性。比如,了解鲁迅的杂文,知道“瞒”和“骗”在今天还存在着。

李节:您这里提到“鲁迅遗产”,这个词似乎比“鲁迅精神”更显示出一种理性的态度和继承的向往。可否再请您具体谈谈鲁迅遗产?

孙郁:鲁迅遗产包括他的文本和接受史的存在,有他的手稿、遗物(包括藏书),以及同时代人的回忆录、研究著作和文章。这个遗产是与古人、与域外文化、与中国社会现实对话的产物。包括他的精神承传中的明与暗,许许多多的资料都构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李节:人类困境应该是个永远的话题。任何个人都有可能身处困境。在鲁迅的文字里,的确可以找到适用于今天现实的内容。您觉得这是件悲哀的事情吗?您觉得目前社会存在哪些困境?

孙郁:今天的困境和鲁迅那个时代有些差异,但基本的问题还是那些。比如“真人”与“伪士”、“瞒”与“骗”、“做事的虚无党”“无特操”“主奴关系”。这些问题外国也有。海德格尔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鲁迅的深度不比他差,他对此的思考有世界的意义。许多博士就写过他们之间比较的文章。人类是有局限的存在,文化的意义可能在于认识这些局限,启发我们从暗夜走到黎明,看清我们的本质。我们一直在这样的路上,谁都不可能在思想上成为永恒的坐标,我们只是思想史的一部分。用鲁迅的话说,是“历史的中间物”。面对有限,才能不属于有限。这没有什么悲哀的。

李节:在您个人遇到困境之时,是否也从鲁迅那里得到过启发?您是否愿意跟我们的读者分享您个人的经验?

孙郁:我是“文革”期间开始阅读鲁迅的,那时候家里遭难,是鲁迅的书使我平静下来。后来的路,也遇到诸多风雨,绝望的时候也有。但鲁迅和绝望捣乱的精神启发了我。不过我没有鲁迅反抗的勇气,只是仰慕那样的选择。我自己逃避的时候多,说明还是有奴隶性的因素。研究鲁迅,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关键在于学会思想。这种永远和流行色保持距离的状态,可能会使我们少走别人的路,而学会自己走路。可是我们现在多是在别人的推动下走路,自己的选择在哪里呢?鲁迅一生犯过一些错误,一些观点可能过时。但他走自己的路的特点,是重要的。因此,他变成了自己,而非别人。可惜,我们只能是被别人塑造,内心的潜能在沉睡着。你看,鲁迅何时压制过这样的潜能呢?

重要的是选择什么和如何阐释

李节:中小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最大问题出在哪里?

孙郁:中小学的教育是“信”的教育,鲁迅的文本是“疑”的文本。用“信”的理念讲授“疑”的思维,永远不得其果。六十年来,我们在用鲁迅最厌恶的方式来讲解鲁迅。这是学生不买账的主要原因。

李节:学生不是对鲁迅不买账,而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鲁迅和所“讲解”的鲁迅不买账?

孙郁:是的。首先应当把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鲁迅概念颠覆掉。鲁迅不是仅仅写文学作品的人。他先是小公务员,后来是不如意的教授,最后无奈成为被边缘化的自由撰稿人,靠卖文为生。他的主要工作是翻译,写文章是次要的工作。他翻译的作品有许多很精彩,不比他自己的文本差。他的许多话题和意象,来自翻译时的偶得,那些会心之处,诞生了新的文本。他不断失败,一直到死,都是不合时宜的人物,他是后来被人们叙述为主流和旗手的。其实他从来没有主流过和做过真正的旗手。这是一些遮蔽他的话语体系,是反鲁迅的体系。鲁迅的精神不幸在今天变为教条,他在教学中不再被激活。当他成为我们话语里的符号的时候,思想就在他那里消失了。这个鲁迅不是那个鲁迅。不是他的东西变成了他的东西。我们已经与他越来越远。

李节:我们来看一下中小学的选文。以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为例,小学选的是《少年闰土》,初中是《风筝》《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九篇;高中是《记念刘和珍君》《祝福》《拿来主义》三篇。其他版本的高中教科书选了《阿Q正传》《铸剑》《〈呐喊〉自序》《春末闲谈》等。您认为上述作品选得恰当不恰当?

孙郁:这些选择也没有什么问题,是自成一路。我们现在有个误区,以为几篇文章就可以概括鲁迅的本质,这是不对的。现在连研究者都不能轻易下判断说什么是鲁迅的本质。对学生来说,只要让他们了解鲁迅的文字智慧和文化情怀,就很不错了。比如鲁迅是第一个介绍西方科学史的人,第一个介绍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人,第一个国家图书馆、博物馆、国家公园的策划人,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白话小说的作家,第一个中国矿产志的作者,第一个现代版画运动的推动者,第一个科幻小说的翻译者……把这些东西告诉学生,大家对他就会产生兴趣。比如在最初接触鲁迅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看他的西方版画藏品和中国古代绘画藏品。读一点鲁迅谈论美术和文学的精妙文字。讲解鲁迅,首先应注意到他是爱美的、有趣的、幽默的人,一个以智性与灰暗存在周旋的人。陈丹青在鲁迅博物馆有过一个演讲,谈到过这个话题。

李节:您认为鲁迅的哪些作品比较适合中学生?

孙郁:鲁迅的作品没有重复的文本,每一篇都有特别的价值。中小学生适合读什么篇章,我也很困惑。连大人理解都不易,何况孩子!鲁迅的文本是很强智性的攀缘,是对智力极限的挑战。在人们看到或然的地方,他发现了问题;在没有可能的地方,他实现了生命的可能。这些和现代教育的基本方向是悖反的。我们选择任何一篇作品,大概都要注意这样的问题。要切合到鲁迅的语序里去。就目前人们所选的作品看,缺少鲁迅谈美的文章。比如对珂勒惠支版画的评价、对朱光潜审美理念的议论、对六朝文的看法。这里有他思想柔性的东西,也有睿智的闪光。从这个角度进入鲁迅,更有人情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鲁迅传播史就是一部政治史,这是不够的。但现在不能改变这些。鲁迅有超越政治的一面,这毫无疑问。但他一生都在政治的旋涡里,也是没有疑问的。选择什么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阐释它们。

讲鲁迅不可用教条的方法

李节:鲁迅作品大都列入必考篇目,课基本围绕考点来上: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句子和语言特色,挖掘作品蕴含的深刻思想。您是否认可这种分析方式?这种就文本而文本的方式,是不是更容易让理解鲁迅的当代价值变得困难?

同类推荐
  • 丛林之书(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丛林之书(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主要是以“狼孩儿”莫格里为中心的人物故事。讲述了莫格里从婴儿到长大的经历,书中涉及了他的狼妈妈、狼兄弟、黑豹、老熊等性格鲜明的形象。这些故事地域广阔,有印度的丛林、半年不见太阳的北极圈、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圣地等。所描写的动物有棕熊、老虎、黑豹、蛇等,除了这些重要角色之外,还有大象、豺狗、海豹、眼镜蛇、鳄鱼、狗、猴子、鸟等。吉卜林都给它们起了名字,有的还有绰号。每篇故事各具特色、生动形象,能够培养并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B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90后获奖者的经典佳作,这些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呼啸山庄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爱情与复仇的离奇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老恩肖带回一个身份不明的吉普赛男孩,取名希斯克利夫。小男孩夺去了主人对长子亨得利及女儿凯瑟琳的宠爱,遭到亨得利的怨恨,但与凯瑟琳日久生情。老恩肖死后,儿子继承山庄,希斯克利夫被贬为奴仆。而凯瑟琳尽管深爱希斯克利夫,却为了金钱和地位,嫁给了富有、英俊的画眉田庄主人埃德加·林顿。希斯克利夫在暴风雨之夜愤而出走,三年后回到呼啸山庄,开始了疯狂报复……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本书描写了女主人公爱玛一生的悲剧。爱玛是法国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少年时深受宗教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长大后,她与平庸老实的医生包法利结了婚。她不满家庭生活,幻想追求理想的爱情。她涉足上流社会,对奢华生活的向往和对浪漫的追求使她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终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
  •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门推荐
  • 运动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运动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关系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 保护中小学生的安全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 饮一口江湖

    饮一口江湖

    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少年郎站在山巅,看着下方万千云海,他扔掉了手中的剑,说道:“我不练剑了,我要喝酒。”……李白,燕十三,公孙,阿飞,独孤……一个又一个的剑客,仿佛就在梦中,就在眼前,于梦中试剑,渺渺前路,剑在我手,剑在我心。
  • 沧劫大陆之寻仙途

    沧劫大陆之寻仙途

    "我是谁?我在哪?"一句很经典的台词验证了叶风的穿越,"我穿越了?!!!"抬头望了望天窗,已不再是地球那蓝天白云,而是更加浓郁的仙云,"我这是?进入了修仙大陆?"……种种宿敌让叶风不断的历练成熟,最终他获得了与大仙旷世之战的资本,历尽千辛万苦,他发现了回到地球的路…………
  • 释迦佛赞

    释迦佛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说篇

    正说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一枪成名

    网游之一枪成名

    2030年秋,一个颠覆传统的大型网络游戏‘战神世纪’伴随着开学季正式开服。混迹于无数枪战类竞技游戏的路人王李青云随波逐流的进入了这款游戏。当他枪指wxg总冠军的时候,注定会与两个mm结下一段不解之缘。
  • 贞娘传

    贞娘传

    襁褓丧母、少年丧父,继母与妾室为了资源奋力争夺。林贞冷眼旁观,却暗自发誓不让自己的将来陷入无休止的斗争。幸好能遇到正直端方的孟豫章,让她在男权至上的古代有了真正的家。夫妻携手,道路坎坷也不过一笑了之。
  • 打死我也不上天

    打死我也不上天

    前世,白决兢兢业业地求仙问道,历尽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是大非,终于被逼疯。洒金血,剜仙骨,散尽三千功德,魂飞魄散,镇压朔方。救苦救难一世,死无葬身之地。然而,何方“神圣”与他卷土重来之机?阴谋?阳谋?我自谋定不动,任尔天地东西三七二十三洲……白云深处有人家!【纯爱预警】#剧情向,大长篇#
  • 所谓悲伤何为悲伤

    所谓悲伤何为悲伤

    我们每个人都想被甜甜的爱情包围,可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甜甜的爱情,所谓爱情不过是两个特别懒的人碰到一起,然后习惯依赖对方,又刚好不愿意换别人;可悲伤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太多了,他们羡慕着被上天眷顾的人,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人们都在悲伤啊,可人们终究不知何为悲伤……
  • 醉世墟

    醉世墟

    堪舆风水,相地之术也,自古以来遍布皇室及其民间之用,曾一度热衷贯穿华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