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学校所学习的课程也丰富了你在某些领域的知识,或许你潜在的听众对于它们只是一知半解、蒙昧不明。此外,你还可以考虑就你的才能、兴趣爱好以及习得的技能发表演说。你是否能够围绕为你的住宅改装线路、演奏某种乐器作为放松治疗的方式、为徒步旅行准备精美的食品,或者是描述一下神秘小说中描写的英国的等级结构来构建一篇演说?或许对于下面你所感兴趣的主题你已经作了深入的研究:好莱坞电影、啤酒的种类、苏丹的历史、天神崇拜以及家用电脑。
假定你正在参加一个聚会,突然间你发现自己充满激情地在谈论婚外恋问题。事实上,在此之前你们已经谈到了许多同样有着很大争议的问题,但你的情绪一直没有调动到现在这样热情洋溢的程度。那么,请你赶快想一想,还有哪些话题能够像这样令你热情高涨?这些话题或许触动了你的核心价值,它们通常能够成为很好的演说主题。当你基于内心确信不疑的信念发表演说时,你会更加放松自如。听众也会更加善解人意——即便他们持相反的看法,当他们看到你的演说发自肺腑时,就不会心生抵触了。
除了那些能够刺激你卷入热烈争论的话题,还有另外一些在智力上令你心醉神驰的话题。你对核心家庭的衰败,对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的原因,对如何造就优秀经理,或者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有感情的生命这些问题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这些都足以构成一篇优秀的演说。
当然在谈论熟悉的话题时,在有些话题上,你会显得比较激动,这会影响你对这个问题进行清晰表达,要尽量避免这样的话题。有些时候,关于家庭动荡、对政府政策的不同意见,或者近些日子个人不幸遭遇,这样的话题更多的会带有宣泄的成分,这些都应当尽量避免。
如果你实在没什么自己的故事可讲呢?我有一条建议:采访其他人,讲讲亲人、老师、同事或朋友的故事,讲故事时,尽管从别人身上获得故事的素材很容易,但是却很少有人这样做。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样的素材很丰富,不应该忽视。
选择新颖的话题
博蒙特与弗莱彻说过:陈旧的款式一般不会有新颖之处,也不会有人仿效;然而,我们知道,二十年前流行过的款式还会重新受到人们的喜爱。
布瓦格也说过:一句漂亮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
他们的话,无疑是对“新颖”一词最形象的阐释。
演讲,更需要新颖的话题。选取材料,不但要真实、自己熟悉,而且还要追求新颖。也就是说,要在真实、自己熟悉的基础上,注重选取新颖的材料。新颖,就是新而别致;就是新鲜,有新意,不落俗套,与众不同。
怎样的话题才算是新颖的呢?
首先,自己最熟悉、了解详情而恰好又是别人忽视、不太注意的算“新”;对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算“新”;别人没有讲过或很少讲过的材料算“新”;最近发现的,有时代感,有意义,有意思的算“新”。有一点要说清楚,脱离“真实”二字,编造、猎奇的话题,不在“新颖”之列。
为什么要大家重视选取新颖的话题呢?大家知道,文章贵在有新意;内容有新意,不落俗套,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人,才会令人耳目一新。内容很真实,写得也非常清楚、具体,只是材料俗而又俗,别人已经写过多次了,这也会严重影响文章的质量。因为这样的文章总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让人一见便生厌烦之心。演讲也一样,重视选取新颖的话题,这一定又会转化成为一种动力,促进人们俯下身躯,不间断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因为每个人的特点是各异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每天遇到的人和事等,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为我们演讲的选材提供了一种可能,那就是选取真实的、自己独有的材料。
哪些方面的内容算是自己独有的材料呢?具体包括:自己的爱好、性格、追求等;自己的亲身经历,如:趣事、教训、愉快的日子、最近的经历等;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接触,如:与邻居的交往,与亲朋好友的交往,与路人的交往、接触等。这些独有的话题和材料,一定是个性化的、新颖的话题和材料,一定是“水份充足、永不会枯萎”的,它们决不可能和别人的雷同;独有的材料,就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讲出来也就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拨动听众的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难怪世界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
演讲的艺术魅力产生于它的新颖性、真实性、诚挚性和蕴藉性。演讲必须坚持新、真、诚、蕴四项原则,以求获得听众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综合效应。艺术的新颖,不外乎内容与形式的变革和独创。对于演讲艺术来说,演讲的观念与材料属于内容,角度与手法属于形式。也就是说,演讲辞的新颖性,具体体现在观念、材料、角度、手法四个方面。新观念演讲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教育形式,演讲的内容应该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传播新的进步观念。新的观念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满足正在探索和思考中的人们的精神需要,可以引起正在疑虑或苦闷中的人们的震惊,可以激起还在彷徨中的人们的奋起。
新颖的演讲题目,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听众。而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的事物、人物,听众是不易关注的。比如“我的祖国”、“青春在岗位上闪光”等,人们听得厌倦了,很难吸引人。不妨看看鲁迅的演讲题目:“老而不死论”、“仆人的化石”、“老调子已经唱完”、“象牙塔与蜗牛庐”,这样新颖的题目怎能不吸引人呢?
我们不妨参看一个较新颖的演讲例子:
某晚,某高校张老师应邀在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作了一场《成功其实很简单》的讲座,给台下的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教育课。张老师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记者,他采访过国家领导人,是某杂志的主编。作为一名心理学老师,他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硕士,是大学特聘讲师,同时也是当地首家成功素质学校的校长。张老师首先播放一段音乐,然后用电台节目播音的方式作为演讲的开始。台下的同学立即安静下来认真地听起讲座。对于诸多的头衔,张老师更愿意自称为作家。他写的书及他的演讲帮助不少人摆脱困境,走向了成功。张老师首先谈到,人的一切财富、智慧、幸福、成就都来源于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将成为21世纪人才选择的必要标志。一个人的成功15%为智力因素,而85%为非智力因素。接着张老师列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
1.开朗的心态。
2.有效的学习和工作。
3.心理特点符合相应的心理特征。
4.客观的自我认识。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与周围社会、环境和人群步调一致。
7.统一的人格。
他婉转地指出了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如不善于人际交往,遭遇压力或打击时不知所措等。随后张老师又给同学们列出了六条关于“如何成为具有积极心态的人”的准则:
1.心情愉快。
2.心胸要宽广。
3.不能说没办法。
4.能够接受批评。
5.不可以随便批评别人。
6.要与思想积极的人交往。
他把每条准则细细地用有趣而实际的例子做出了诠释,便于同学们接受和吸收。当张老师回答台下同学的问题时,讲座达到了高潮,一个个尖锐的问题被张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回答得非常圆满而精彩,不时赢得阵阵掌声。这次近三个小时的讲演张老师是带病上台的。他激励在座的大学生心中要永久充满阳光。并说:“一个人如果可以战胜自己,也就战胜了整个世界。”
日复一日的生活,是否令你厌烦?假如明天、后天的日子跟昨天、今天毫无二致,谁还会有兴趣期待明天来临?那么,冥冥中,我们在期待什么?
是在期待新的、不同的、有创意的一天吧。
对,创意,就是独特,就是新颖,就是创造,就是不同凡响,就是恍然大悟后的拍案叫绝,就是浮想联翩后的会心一笑,就是在空气混浊的房间,打开一扇清新的小窗。
演讲要做到选材新颖,就需注意如下几点:
(1)不选人们早已经讲滥了的话题。让座、推车、领路等,这些材料即使是真的,最好也不要再讲了。“吃别人嚼过的馍”,何止是没味道呀!
(2)不选曾有人讲过的话题。若选了,自己这回也必须要换个角度来认识,争取讲出点儿新意来。
(3)不选与别人吻合的话题。估计别人会讲什么,我就不讲什么。不与他人重复,求新求异。
选择热点的话题
一本书的书名有多重要,演讲的题目就有多重要。一个恰当的题目应能让听众对你的演讲内容产生兴趣,并使他们急于洗耳恭听。吸引人的演讲除了具有新颖、生动、恰当的特点外,最好还要是一个热点话题。
什么是热点话题呢?
近日,百度发布“2010网络沸点”,并发布六大榜单,其中,“物价上涨”、“低碳生活”、“大学生就业”、“教育公平”、“直通中南海”、“人口普查”、“住房问题”、“食品安全”等热点话题全部入榜的“2010网络沸点·十大民生话题”成为最重磅级的榜单之一。这些就是中国新时期的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大都直接关连着国计民生。新华社首席经济分析师陆晓明表示,通过榜单中的关键词,可以感受到2010年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显然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份。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楼市价格,以及越发庞大的“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群体让越来越多的大众感受到了沉重的生存压力,并直接导致了“物价上涨”、“大学生就业”和“住房问题”上榜。
2010年10月6日,比利时布鲁塞尔埃格蒙宫欧洲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时撇开了手中的讲稿,面对中欧企业界几百名代表道出了自己的开场白:“两年前,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时,我在中欧工商峰会上演讲强调的是信心,今天我要强调的是冷静、智慧和勇气。我不想念准备好的讲稿,想重点讲讲欧盟工商界关心的几个问题,借此机会澄清事实,消除误会,使我们合作得更好。”
谈及温家宝对一系列热点话题的回应,中英贸易协会主席、欧盟中国贸易协会主席白乐威感慨地说:“我听到了一次美妙绝伦的演讲。温家宝总理用事实和数字说话,任何人都无法驳倒他。这就是力量。”
热点话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国计、民生。从国计方面,一方面是有关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宏观经济调控问题、政府机构改革问题、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另一方面是与群众利益、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比如稳定物价问题、扩大就业问题、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
热点话题的演讲体现了热爱祖国、关注社会、体察民情的宽阔胸襟和崇高精神,多选择些讲热点的话题来进行演讲,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品位。
下面是一个题为《位子与位置》的演讲词,对我们学习热点话题的演讲很有启示:
位子和位置,这两个近义词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属稀缺资源。人生舞台上,位置到处都有,位子却往往稀缺难求。
人总是追求进步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职位升迁在人的成长进步中,是重要的动力之源,无可厚非。问题是僧多粥少,如果把位子当作衡量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失望就在所难免。
水浒一百单八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位子是固定好的,而且连替补的机会都没有,假如人人都冲着这个去,恐怕只会悲观失望,看不到希望和前途。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稍好一点,但位子仍旧有限,尽管有“局级干部一礼堂、处级干部一操场”的说法,真轮到每个人的头上,要实现“30岁正科、40岁正处、50岁正局”的人生设计,并非那么容易。“挫折”面前,如何调适好自己的心态,是有能力、有追求的人必须做好的功课。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中国传统文化里,官本位思想是比较严重的,攀比之风也甚为炽盛。这对仕途失意者的心态调整,颇为不利。在一些人眼里,位子是过河的石墩,位置不过是石墩周围的河水,一脚踏空,便形同落水,眼见“沉舟侧畔千帆过”,一肚子都是“断肠人在天涯”的怅惘。
我们常说,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是劝大家多一点达观,多一点人生的大智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本是人生的常态。况且即便遇上了伯乐,千里马也不见得都会锦衣玉食——条条大路通罗马,给天子当坐骑,或只是在驿站值班,只要马尽其力、人尽其才,便不愁“心在哪里安放”。
上面所言,只是个人的适应。从制度层面讲,除了位子,也要重视给人合适的位置,让人才各得其所。过去的科举制度,做不到个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鼓励大家回家吟诵“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如今是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安排,可以做得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