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0200000001

第1章 大小文章(1)

小品文和大品文

……

杨邨人

以前有人将文学分为软性文学与硬性文学,现在既有小品文又有大品文,新文学运动的进展一日千里由此可知。有一位书店老板喟然而叹地说,现在生意不行啦!文学书就好比叫人吃点心,人们饭都没有得吃,哪里有钱去买点心?他又说,将文学书譬喻做点心还好,有人说那是装饰品,人们饭都没有得吃,装饰品更没人要哟。书店老板虽然是在谈他的生意经而感慨言之,可是文学书竟至于变成装饰品也实在是近来的一种堕落的趋势,这且不在话下。文学书至于譬喻成为点心,可见已是食品之类,这于文学是精神上的食粮的话相近,那末由点心进一步作为充饥的大饼不是于人生更为有益?这样说来,所谓大品文就叫它大饼文也未始不可。但是小品文呢,就叫它——什么?真是难以作个譬喻了。小品文如果也叫它大饼,在实际上小品文重于轻描淡写,意在言外,比方幽默讽刺的文章,那是给人从发发松当中得到会心之妙,如果以食品譬喻起来就好比劳动以后上茶馆喝碗茶解解口渴,吃点糖食如胡豆糖糕之类伴着茶将疲劳舒服一下差不多。如果我这譬喻还不差远,那么,卖大饼的和卖茶的两家的生意并不冲突,而且乡下的茶馆也很多兼卖大饼的呢。

现在提倡小品文的作家似乎在和大品文开火,而对于小品文的非难者又似乎也在向小品文进攻,这种情势我个人看来都似乎有点近于——“那个”。就好比开茶馆的忘记了他也可以卖大饼,卖大饼的忘记了他亦可以手提一个茶罐兼卖茶给人解渴,在是乎两家的生意原不冲突而却相逢的时候发指眦裂彼此不能谅解。其实吃大饼的人固然很多,喝茶吃糖食的人也不能算少,如果认为开茶馆的人他的茶叶是发霉了的,他的糖食是隔夜发酸的,于顾客的卫生上有害的话,那么你一面卖大饼一面也卖好茶好胡豆就得了。顾客是有见识的,一定虽然一回受骗两回也就不愿领教了,又何必散布谰言打破人家的饭碗呢?再不然,好意地劝劝那茶馆老板注意顾客的卫生,他为了他的生意前途也一定会恍然大悟地接受了善人之言。

然而,话又得说回来,现在的小品文趋势所之一日千丈,已经大有重上象牙之塔钻入牛角尖的危机,小品文作家也大有山林隐士烟茶自娱的神气,这对于文化运动已经是漠不相关的堕落现象了。

载《现代》5卷1期(1934年5月出版)

科学小品

……

周作人[本文发表时署名“知堂”。]

二月底的某日,我刚寄出明信片给书店,要英国大威尔士编著的《生命之科学》,去年改订为分册的丛书,已出三册,这天就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代郭君寄赠的一册大书,打开看时原来即是《生命之科学》汉译本,此为第一册,即包含前三册分也。这是一件偶然凑巧的事,却觉得很有意思。译者弁言之二有云:

译者对于作者之原旨,科学之综合化大众化与文艺化,是想十分忠实地体贴着的,特别是在第三化。原著实可以称为科学的文艺作品。译者对于原作者在文学修辞上的苦心是尽力保存着的,译文自始至终都是逐字移译,尽力在保存原文之风貌。但译者也没有忘记,他是在用中国文译书,所以他的译文同时是照顾着要在中国文字上带有文艺的性格。

这里所说关于原书的文艺价值与译文的忠实态度都很明了,我们可以不履多赘。我看原书第二分册第四章七节有讲轮虫的一段文章很有趣味,今借用郭君的译文于下:

轮虫类又是一门,是微小而结构高级的动物,大抵居于池沼、沟渠、湿地等处,对于有显微镜的人是一项快乐之源泉。

假如我们能够保留着感觉和视觉,缩小成一个活的原子而潜下水去,我们会参加进一个怎样惊异的世界哟!我们会发现这座仙国有最奇异的一些生物栖息着,那些生物有毛以备浮泳,有璐玭色的眼睛在颈上灼灼,有望远镜式的脚可以纳入体中,可以伸出去比身体长过数倍。这儿有些是系着锚的,系在脚趾所纺出的细丝上,又有些穿着玻璃的铠甲,猬集着犀利的针刺或装饰着龟甲形和波形的浮雕,迅速地浮过,更有固着在绿色的梗上就像一朵牵牛花,由眼不能见的力量把一道不间断的牺牲之流吸引进那开着的杯里,用深藏在体中的钩颚把它们咬碎致死。(赫贞与戈斯二氏在有趣的图谱《轮虫类》The Roofera 1886中如是说。)

轮虫类对于人没有益处,也没有害处,它们的好处几乎全在这显微镜下的美观上。

这可以够得上称为科学小品了罢。所谓科学小品不知到底是什么东西,据我想这总该是内容说科学而有文章之美者,若本是写文章而用了自然史的题材或以科学的人生观写文章,那似乎还只是文章罢了,别的头衔可以不必加上也。《生命之科学》的原作者是大小威尔士与小赫胥黎,其科学文学两方面的优长既是无可疑的了,译者又是专门研究近代医学的人,对于文艺亦有很大的成就,所以这书的译出殆可以说是鬼拿铁棒了。但是可惜排印有误,还有一件便是本子大,定价高,假如能分作三册,每册卖一元之谱,不但便于翻阅,就是为读者购买力计也有方便处。像现在这样即不佞如不蒙寄赠亦大抵未必能够见到也。

我不是弄科学的,但当作文章看过的书里有些却也是很好的科学小品,略早的有英国怀德的《色耳彭自然史》,其次是法国法布耳的《昆虫记》。这两部书在现今都已成为古典了,在中国知道的人也已很多,虽然还不见有可靠的译本,大约这事真太不容易,《自然史》在日本也终于未曾译出,《昆虫记》则译本已有三种了。此外我个人觉得喜欢的还有英国新近去世的汤木生(J. A. Thomson)教授,他是动物学专门的,著作很多,我只有他最普通的五六种,其中两种最有意思,即《动物生活的秘密》与《自然史研究》。这还是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一年刊行,又都是美国版,价钱很贵,装订也不好,现在背上金字都变黑了,黑得很难看,可是我仍旧看重它,有时拿出来翻翻,有时还想怎样翻译一点出来也好,看看那暗黑难看的金字真悔不早点译出几篇来。可是这是徒然。我在这里并不谦虚地说因为关于自然史的知识不够,实在乃是由于文章写不好,往往翻看一阵只得望洋兴叹地放下了。《动物生活的秘密》中共有短文四十篇,自动物生态以至进化遗传诸问题都有讲到,每篇才七八页,而谈得很简要精美,卷中如《贝壳崇拜》、《乳香与没药》、《乡间的声响》等文,至今想起还觉得可爱。《自然史研究》亦四十篇而篇幅更短,副题日《从著者作品中辑集的文选》,大约是特别给青年们读的吧,《动物生活的秘密》中也有八九篇收入,却是文句都改得更为简短了。话虽如此,要想译这节本亦仍不可能,只好终于割爱了去找别的,第二十一篇即第三分的第一篇题日《秋天》,内分六节,今抄取其关于落叶的一节于下:

最足以代表秋天的无过于落叶的悉索声了,它们生时是慈祥的,因为植物所有的财产都是它们之赐,在死时它们亦是美丽的。在死之前,它们把一切还给植物,一切它们所仅存的而亦值得存的东西。它们正如空屋,住人已经跑走了,临走时把好些家具毁了烧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东西,除了那灶里的灰。但是自然总是那么豪爽的肯用关的,垂死的叶故有那样一个如字的所谓死灰之美。

第二十五篇是专谈落叶的,觉得有可以互相说明的地方,再抄几节也好:

但在将死之先,叶子把一切值存留的它们工作的残余都还给那长着它们的树身。有糖分和其他贵重物质从垂死的叶慢慢地流到树干去,在冬天的气息吹来以前。

那树叶子在将死时也与活着时同样地有用,渐渐变成空虚,只余剩废物了,在那贵重物质都退回防冬的库房的时候,便要真预备落下了。在叶柄的底下,平常是很韧很结实的,现在从里边长出一层柔软多汁的细胞来,积极地增加扩大成为一个弹簧椅垫,这就把叶子挤掉,或是使叶与枝的附着很是微少,一阵风来便很容易把那系联生死的桥折断了。这是一种很精良的外科,在手术未行之先已把创痕治好了的。

的确到现在那叶子是死了,只是空屋,一切器用门窗都拆卸了,差不多剩下的只有灶里的灰了。但是那些灰——多么华丽呀!黄的和橙色的,红的和紫的,绯的和赤的,那些枯叶发出种种色彩。它们变形了,在这死的一刹那,在秋阳的微光里。黄色大抵由于所谓叶绿这色素的分解,更深的颜色则由于特种色素的存在,这都是叶子的紧张的生活里的副产物或废物。

末了,叶子轻轻地从树上落下了,或是在风中宛转挣扎悉索作声,好像是不愿意离开似的,终于被强暴地拉下来滚在地上了。但是虽然年年失掉叶子,却并不因此而受什么损失,因为叶子褪色了,枯了落了,被茵类所霉化了,于是被蚯蚓埋到地下去,又靠了微生物的帮助,使它变成植物性的土壤,这里边便保育着来年的种子。

文章实在译不好,可是没有法子。假如我有自然史的广博的知识,觉得还不若自己来写可以更自在一点,不过写的自在是一问题,而能否这样的写得好又是另一问题,像《秋天》里的那一节,寥寥五句,能够将科学与诗调和地写出,可以说是一篇《落叶赞》,却又不是四库的那一部文选所能找得出的,真是难能希有也。我们摇笔想写出此种文章来。正如画过几笔墨梅的文士要去临摹文艺复兴的名画还该免动尊手。莫怪灭自己的威风,我们如想有点科学小品看看,还得暂时往外国去借。说也奇怪,中国文人大都是信仰“文艺政策”的,最不高兴人家谈到苍蝇,以为无益于人心世道也,准此则落叶与蚯蚓与轮虫纵说得怎么好亦复何用,岂有人肯写或准写乎?中国在现今虽嚷嚷科学小品,其实终于只一名词,或一新招牌,如所谓卫生臭豆腐而已。

二十四年四月七日,北平

载《文饭小品》第4期(1935年5月出版)

大小文章

……

韩侍桁

近来人们写文章,简直活像时髦女人穿衣服一样,时样翻新,千变万化。鲁迅先生说从前中国的文人不帮忙而帮闲,而我看现在的中国文人是既不帮忙也不帮闲,却在帮时髦了。如果是有心人的话,肯费剪报的工夫,就以三月五月为一期,出一本《时髦文学大全》,我想总不会缺乏材料的。

现在时髦的文章,是小文章;从三五百字到千八百字的,是到处欢迎。偶有一感,信笔写来,总可告成,这类文章,可以称为小品,称为随笔,称为漫感,称为素描,名目是多得很。

论理,我是不反对任何大大小小的文章的,因为写文章本来是和说话一样,有话多说,无话少说;没有话故意绕脖子固然不好,但有话非要咽下去一半不可,也究竟不是道理。但在事实上,现今写文章的人,写到恰到好处而便收笔的,确是少见,不绕则咽。

从前在小文章没有流行起来的时候,我时常有感于中国写文章的人的罗唆(啰唆),所以想写一篇《文章拉长法》来作为讽刺。文章而至罗唆(啰唆),虽然也许是因为写的人心中为了某种目的故意拉长的,但多半也许是因为那写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老手,不知剪裁,情有可原的。为了拯救这种缺点,而大家来提倡写小文章,或者也许是一种好的训练。但是事实又不然了,最近的小文章,无论是几百字的,也还是在那里绕脖子,起承转合翻来覆去地吃他的题目。从前被拉长的文章,虽然罗唆(啰唆),也还有点玩意儿,而现在的小文章,却连一点玩意儿也没有了,一看题目,便可了然,无需观看内容的。

但是,凡是流行的,后面总有理论跟着,于是我们的理论家们便大声疾呼:“小品文的时代到了!”当然,这理论中也有一套常人不可理解的思想在,但简而言之,那意思是说现代人的生活太忙碌了,没有工夫读长的东西。我想,若照这种理论与现今流行的小文章推论下去,也许再过几年,文人就不必写文章了,只要能写出一个题目就够,如果连看小题目就嫌费事的话,尽可装订几百页的白纸,想出一个很美丽很动人的书名,读者也就够过瘾的了。所以现在我是想提倡白纸无字的书。

载《现代》3卷3期(1933年7月出版)

同类推荐
  • 童年逸事

    童年逸事

    本书是作者童年时代一段真实生活经历。重点介绍了全年四大节:(春节、夏节、中秋节、冬至),八小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寒衣节、腊八节、祭灶节),二十四个毛毛节的民俗活动及这些民俗活动的来由和民间传说,有一定常识性可读性。一个人的一生,从怀孕、出生到成年要经历很多人生礼仪和生活禁忌,本书对这些礼仪和禁忌做了通俗的介绍。
  • 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

    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

    从中国散文诗作家自觉用“散文诗”这一文学体裁发表作品至今,已经90年了。对人而言,90岁已是垂垂暮年;可散文诗,90年后依然风采迷人。我曾用这样一段话描述散文诗:“在雅文学的殿堂里,有一位远离显赫地位,然而却令人倾倒的美丽混血儿。她,便是散文诗。”这段话包含两个关键词:寂寞、美丽。这两个词伴随散文诗走过了90年。文学有雅俗之分,诗与小说都有雅俗之分。小说有通俗小说,诗有传单诗、打油诗。可散文诗无法入俗。她美丽的天性限定她只能属于高雅文学的一种。
  • 成长是一种群居的孤独

    成长是一种群居的孤独

    本书为作者一路开花的文集,选取一路开花历年在国内知名刊物发表过的成长励志类文章汇编而成。每年均有作品被用做中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试题。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充闾文集:素心幽寄

    充闾文集:素心幽寄

    《充闾文集:素心幽寄》收录了王充闾先生自1987年6月至2014年7月的与友人来往的信件,语言风趣幽默,却饱含深意。不仅囊括了对文学的探讨,亦有生活趣事等。言辞恳切,兴致勃勃之时往往还会赋诗几首,随信赠与友人。本书年份跨度较大,能更好的体现出在不同时代,王充闾先生不同的心路历程,非常值得阅读。
热门推荐
  •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本书以著名翻译家杨苡的视角,对杨宪益先生的一生进行回看,既是杨苡女士作为妹妹对兄长的怀念,又是同为翻译家的杨苡女士对同行、战友的怀念。书中大量收录了杨宪益先生一生中重要的书信,是了解杨宪益先生的重要参考书籍。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一个心如明镜的爱国者,一个默默无闻的斗士,一个被遗忘、被时代湮没了的寂寞老人,他的躯体虽已远去,但灵魂却驻足人心。也许被时代所遗忘,待时他却开创了一个名为杨宪益的时代,他的伟大值得我们一生铭记于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美食外传

    美食外传

    前朝地位显赫的他到了清朝的某年间,开启了传奇,有趣的美食,料理的生活。。。。。。
  • 宫斗那些事儿:废妃

    宫斗那些事儿:废妃

    那日,她头戴凤冠,身披火红凤袍,弃于冷宫的废妃,物件却皆用皇后的品级!然帝王诏书未到,夜深时,她突然吊死在宫门前……入宫时,她三千宠爱聚一身;死时,却是家毁子亡,成罪妃之身。一朝载恨魂归,她死而复生!誓要报她失子之恨,复他弃爱、灭族之仇,用帝王的血泪,祭奠她悲惨一生的荣宠……
  • 偷一把时光来爱你

    偷一把时光来爱你

    原本幸福平静的生活,却因为男主人公秦毅的弟弟秦昊的突然离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主人公李凌媛因为秦昊的遗物被秦毅误解,两人感情结冰,不知何去何从。在对秦昊死亡真相的追寻中,秦毅渐渐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 魔鬼的圈套

    魔鬼的圈套

    “你,我要定了!”俊邪无比的红发男子,狂佞地甩下无耻宣言。他,帝国第二顺位继承人——雷恩斯。费雷蒙。他,狂妄无耻,是最大传媒帝国的幕后总裁,传言他跟旗下公司的所有当红女艺人都有一腿。他是女人们疯狂追逐的流行帝王,是贵族们即爱又恨的风流太子,更是她连依依最最最最…最讨厌憎恨的男人。“上次画花你的爱车,我的确很后悔!”冰冷的刀刃,紧帖男人的脖子时,他依然笑得冷森又邪气,“我也很后悔!”“这次我绝不会再手软!”“这次我也绝不会嘴软,”刀刃被截住,男人突然笑得像孩童般纯粹。…这是个疯狂的世界,他是个疯狂的男人,她却是个闷骚小女人。明明深爱,却不敢开口;明明相思,却不敢拥抱;明明不舍,却狠心抛弃。了解他越多,心陷落得越快,当她警告自己时,一切已不能回头。这一季,他的未婚妻不再是当红女星或超级名模,是名正言顺的贵族公主。她用尽力量,用尽生命,甚至放开了父母的仇恨,最终只得到他一句“我要的不是你的心!”为了贵族利益,她只能看着他离自己越来越远…★本书性格:在享受好男人的同时,将征服坏男人进行到底!★★本书风格:狠狠虐,甜甜爱,很痴情,很火爆,很惊险,很壮观!★
  • 柴扉

    柴扉

    “了无牵挂,方得逍遥!”梁宇走时是这么认为的。
  • 盗墓世家

    盗墓世家

    身为盗墓世家的女儿,我怕黑又怕鬼,某次盗墓时,我不小心砸伤一位俊秀少年,我爹垂涎于他的美色,一心想招他为我的童养婿.天呐,他还这么小,我怎么下得了手!二月初九,宜出行、嫁娶……下斗。寒潮来袭后的深山仿佛被银装素裹在一块冰晶里似的。我深一脚浅一脚慢腾腾地跟着前方队伍,这回下斗的位置据说是二师兄伪装成二道贩子在京城里搞到的,我爹破了半天那丝绢上的密文定出的位置,师兄们把我安顿在附近一个山洞里,我苦兮兮地抱怨:“冰天雪地的,带我这个拖油瓶,何必嘛。”
  • 山寨大法师

    山寨大法师

    “咳咳咳……我是一名科学家,二手的。我是一名大法师,山寨的。”小人物,大运气。原本在华夏国备考的莘莘学子,偶然来到了罗尼大陆。凭借「欺软怕硬」的生存法则和不俗的口才,在罗尼大陆混的风生水起。本书是一本以中古魔法世界为背景的奇幻作品,书中会出现中古魔法世界经常出现的魔法、宝物、巨龙、半人马、独角兽、矮人、亡灵、精灵等等奇幻元素,魔法世界该有的都会有。本书没有1-99级的那种等级设定,也没有网游一样的“砰砰……”的技能弹出,相对对那些更像游戏脚本的书,本书会用更加现实的视角来描写中古魔法世界的奇幻;各种族为争夺生存资源的矛盾冲突;绚丽的魔法;神奇的宝物;充满惊喜的秘境探索。本书主角原本觉醒了全大陆最为稀有的天赋魔法,可惜因为主角修习魔法的方式不被主流魔法体系所认可,最终被判断毫无前途。(所以书名叫做山寨大法师,是颠覆传统的大法师。)而最终主角凭借自身的努力,找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修习之路,最终登顶魔法世界巅峰。
  •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刚毕业的女生杨时敏,毅然选择去厦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闯荡。在那里,有一群相濡以沫的好友——阿平、妮妮、Joe、大头、阿毛……当然,还有那个让她怦然心动的男人大雄,他们共同在厦门创造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而当爱情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轨迹前行,眼看着一段美好的感情渐行渐远时,她如何在莫大的伤感中重新站起来?面对厦门这个街头巷尾都充斥着自己回忆的城市,她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一个充满治愈色彩的青春故事,在厦门这个舞台上,精彩地演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