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2700000002

第2章 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夜鱼龙舞(2)

同治皇帝下令,两湖、两广、福建、浙江等各省,应火速采办木料,迅即运往京城。此时正值太平天国之乱后期,南方各省饱经战争之祸,烽火连天,狼烟遍地,优等木材资源极度稀缺。南方的总督、巡抚们个个一筹莫展,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候补知府李光昭站出来了。他通过内务府向同治皇帝呈上了一道奏折,文中称:“候补知府李光昭将数十年商贩各省购留香楠、樟、柏等巨木,价值数十万金,砍伐运京,报效上用。”

在一堆枯燥的文件中看到这样的奏章,同治皇帝喜出望外。当即将奏折批转给军机处,给予李光昭一系列便利条件,请沿途地方各省官员悉心关照,各地税收关卡免税放行,等等。从此李光昭领到了“奉旨采办”的一面大旗,披在身上作虎皮,开始了他到处招摇撞骗、投机倒把的生涯。

李光昭到底有没有弄到上好木材的能力?这个问题一查便知。李光昭自告奋勇上奏要求采买木材之初,就曾有御史王家壁提出过质疑。王家壁称,臣等查李光昭寄居汉镇多年,从来没有贩运木材的历史,其家道也并不殷实,且个人品行向来不端,身上有官司尚未了结。

但是内务府并没有把王家壁的质疑当回事。一旦利益当前,那些人管不了那么多,一门心思只顾往黑道上走。

李光昭身上的那桩官司,涉及两年前他同洋人做的一笔生意。李光昭认识不少洋人。两年前,他把襄河出口处的一片无主人的荒地卖给了洋人,等到洋人买到荒地之后,才发现上了当,那片荒凉的不毛之地什么都做不成。洋人向李光昭提出交涉,要求退钱。李光昭是个今日有钱今日花光的角色,那笔钱早已花光了。他跟洋人商量,说可以筑一道堤坝,让那片低洼的荒地变成良田。洋人被李光昭忽悠得答应了。等到筑堤坝开工之日,地方乡绅站出来抗议,说那片荒地本来是襄水宣泄之区,如果筑上一道堤坝,襄水大涨时没有出路,必然四处泛滥。汉阳三镇的老百姓,岂不会大受其害?

李光昭何尝不明白这番道理?但是为了对洋人有所交代,只好仰起鼻孔大打官腔,非要坚持筑堤坝不可。当时李光昭手下带着一班人,差点同地方乡绅动武。后来还是洋人劝架,才不至于打得头破血流。随后,官司告到巡抚、藩司处,由汉阳县到汉阳府,无不贴出煌煌告示,严禁筑堤,以保民生。

洋人天天缠着李光昭要求退款,李光昭硬着头皮拖诿道:“我们大清国是有王法的。朝廷是讲道理的。地方官吏包庇当地乡绅,这不要紧,我到京城里去告,就不信打不赢这场官司。”

李光昭这一去,恰如泥牛入海无消息,再也杳无音信。那个洋人等了半年多,也不见李光昭的人影,托人到京城里去找。回来的人个个摇头,说京城里若干衙门都打听过了,人家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人。洋人只能自认倒霉,乘坐海轮漂洋过海回了国。

话说李光昭当年并没有真的消失。他来到京城,没有去官府里走动,而是在帽儿胡同里包租了一个四合院,本意是为了躲债,却在吃喝玩乐中认识了京城里不少的老少顽主。其中有个人名叫宝麟,在内务府里任职。通过宝麟穿针引线,一来二去,李光昭结识了内务府的不少官员。上奏折请求采办木材一事,就是李光昭与内务府官员内线串通一气所想出的主意。

李光昭领到圣旨之后,胆子更是大了许多。他请京城的裁缝做了面旗帜,上书“奉旨采运圆明园木植李”几个大字,挂在出行的车头或者船头上,沿途威风凛凛的派头,盖过了巡抚、藩司的风头。按照李光昭的计划,原是想到湖北神农架去采购木材,那里是千百年的原始森林,李光昭有所耳闻,心想在神农架总是能采购到优等木材的。谁知到了汉口一打听,神农架的木材如果现在砍伐,要三年才能运出山。这在时间上无论如何是来不及的。李光昭心思活络,马上把目标转到了别处。他想,与其这样,不如到香港去洋商那里买木材。

一到香港,李光昭就住进了这个自由港最大的得利客栈,包了两间房,一间作卧室,一间当工作室。楼房门前贴出一条梅红长笺,大书“钦派圆明园工程监督李寓”。外人不知道这个人有什么来头,都把他当做一个大钦差,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同他打招呼。李光昭身穿一套西服,戴一副大墨晶眼镜,雇了一顶绿呢大轿,带着三两个小跟班出出进进,招摇过市。

放下了鱼竿,投下了鱼饵,就等着鱼儿来咬钩。第一个来咬钩的英国洋商叫阿多富,此人年事已高,瘦弱的身子骨,却显得精神矍铄。双方说好价格,要付定金的时候,李光昭一声冷笑,说是像这样的生意,如何还要定金?大清皇帝要买木材,还怕少了货款?等木材运到天津验了货,自然会照价打款,内务府的规矩一向如此。

阿多富在中国经商多年,是个中国通,对中国官场上的规矩懂得许多。李光昭说的道理,他心中自然是明白的。于是不再多说,在合同上签了字。李光昭本以为从此天下无事,等英国洋商的木材运到了天津港,雪花般的白银就会滚滚而来。然而好事多磨,合同签字后没有几天,阿多富忽然得了中风,在香港的公司里一命呜呼了。

煮熟的鸭子又飞了,李光昭有点懊恼。

第二个合作伙伴是法国木材商人勃威利。勃威利为人有点古板,坚持非要付一笔定金不可,哪怕定金不多,象征性付一点,也是表明一个态度。合同签订之日,双方对合同内容逐条推敲,订购洋人木材三船,共计三万五千尺,货款五万四千二百五十元,三十天内运到天津港,验收之后付清全部货款。按照勃威利坚持的意见,李光昭付了十块鹰洋,算是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

本来以为这件事已经大功告成,谁知一个月后,木材运到了天津港,却在直隶总督李鸿章手上碰了壁。原来,三大船木材运到天津港之后,按例要报到天津海关,申请免税放行。这事让李鸿章知道了,非坚持要亲自去看一看不可。

李光昭的遭遇,应该说是咎由自取。这个拿钱买来的候补知府,打着内务府钦差的旗号在外头四处招摇撞骗,李鸿章早已有所耳闻。他坚持要亲自过问,就是想同李光昭过不去。李鸿章带来前来稽查的官吏,个个都是木材业的内行,很快发现了这批木材生意的不少“漏洞”。首先是木材尺寸不符合标准,虚报浮夸风严重;另外,三大船洋木材共计三万五千尺,李光昭也报价太高。稽查官吏们私下议论说:“那人太贪,不到十万两银子的货,竟报价三十万两银子。”

李光昭案件的揭发披露,在清廷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圆明园的重修本来就受到不少非议,从工程动工之初到李光昭案曝光前,已经有御史沈淮、游百川、文祥、李宗羲、杨浚等人不断上奏要求停工。对于御史们的不同声音,同治皇帝不好公开反驳,只能装聋作哑,尽管如此,面子上已经很不受看。如今重臣李鸿章又上奏章提起这事,更让同治皇帝心里窝了一肚子火。

恰恰在这个时候,天津港那边又出了一件事,更是火上浇油。船舶装载的木材停泊在港口七八天了,却始终见不到李光昭的人影。法国商人勃威利急不可耐,向天津领事馆提出了申诉。

申诉材料又转到了李鸿章的桌案上,李鸿章匆匆翻阅几页之后勃然大怒。悄悄派出捕快,将李光昭拘捕起来,等候朝廷的发落。李鸿章再将情况上奏给同治皇帝,奏章中提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事涉国际纠纷,牵扯到法国、美国等几家外国领事馆,千万不可小视。

同治皇帝刚刚收到李鸿章的奏折,还没来得及细读,另一位清廷大臣翰林院编修李文田的奏折又送上来了。同治皇帝把两道奏章折开来一起看,李鸿章的奏折中语气还算柔和,而李文田的奏折更让皇帝受不了。

李文田的奏折中,先是从西北的一桩异事入手:有一颗彗星,经历十日不灭,人人惊为不祥之兆。彗星又被老百姓叫做扫帚星,按旧时民间迷信说法,扫帚星主凶,见则有天灾或者战乱。李文田在奏章中说:“聚敛之臣,不如盗臣。左右近习与夫内务府大小臣工,皆聚敛之臣而盗臣者。”又说:“皇上以天下为家,今欲削皇上之家,以肥自家,盗臣自以为计,于皇上何益?”

李文田的奏折,明里是指责“聚敛之臣”,实际上隐含有批评皇上之意。一通道理说下来,结论则是请皇上立即停止重修圆明园。

看完奏折,皇帝震怒。事情还没有完,到了第三天,由惇王奕誴领头,醇王奕譞、贝勒奕劻、景寿等一行七八个人来到了皇帝面前。惇王奕誴性情粗犷,书读得也不好,但是他有一个常人所不具备的优点:敢在皇帝面前直言。奕誴带来的几个人都是皇亲国戚,血管里流着爱新觉罗氏的血液,在他们看来,所谓家国都是一回事,天下本来是爱新觉罗氏的天下,只要是一心为大清王朝好,说话措词也用不着太婉转。反过来想,话说得太轻飘了,皇上未必能听得进去。

几个人轮流发话,一句比一句重,同治皇帝听得汗流浃背,额角上直冒冷汗。归纳几个人话中的意思,一共说了六条:第一是要敬畏天命,西北已有扫帚星示警,不能不格外多加小心;第二是要遵从祖制,收缩内务府的权力;第三是善纳谏章,多听从御史们的意见;第四是重视库银,国库万万不可空虚;第五是远离小人;第六是惩治聚财之臣。“六条”的核心意思,是立刻停止重修圆明园。

同治皇帝被说得有几分冒火了,指着惇王奕誴说道:“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我这个位子让你来坐好不好?”惇王奕誴见皇上动了怒,赶紧弯腰赔罪。皇帝也正好找了个台阶下,嘴里嘀咕道:“我亲政才一年半,莫非就这一年半,把国事搞得糟不可言?”

这一场风波差点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还是以同治皇帝让步,停止修建圆明园而罢休。涉及李光昭案中的几个人物,分别都作了处理。李光昭被判处监候斩;内务府得对这件事负责,内务府大臣崇伦、春佑等人庇护李光昭,欺蒙皇上,即行革职;负责圆明园工程的总管贵宝和文锡,也因为不称职而被削职为民。

人生只有情难死

同治皇帝因为重修圆明园,惹得朝野上下一场大风波。此事殷鉴不远,到了光绪皇帝亲政前后,又一次重新上演了。

这一次,是光绪皇帝发谕旨重修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前面说过,修建颐和园本来是慈禧太后的意思,但是因为这个事发生在光绪皇帝亲政前后,自然就与光绪皇帝脱不了干系。

这件事还要从珍妃说起。

以前的历史书上,总是给予了珍妃过高的评价。人们毫不吝惜辞藻,用最美好的语句来刻画她。追究其根源,与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囚禁瀛台、珍妃被投入那口幽深的胭脂井有关。也就是说,在珍妃的身上,人们寄予了太多的同情,把她渲染成了理想的化身。不错,珍妃年轻貌美,聪慧伶俐,她站在光绪一边支持改革,又敢于和阴冷的铁腕人物慈禧太后作对。尽管如此,身处在封建体制之内的珍妃,有着一些先天性的性格缺陷以及人性的弱点,比如珍妃贪污一事,就是她在金钱陷阱中挣扎时留下的人生污迹。

关于珍妃贪污,晚清和民国的诸多轶文笔记中均有记载。

随手摘录几句。御史胡思敬在《国闻备乘》中这样写道:“鲁伯阳进四万金于珍妃,珍妃言于德宗,遂简放上海道。江督刘坤一知其事,伯阳莅任不一月,即劾罢之。是用人之权,君主不能专也。”

这里纠正一点小错误:胡思敬笔记中所说鲁伯阳“莅任不一月,即劾罢之”不实。鲁伯阳实际上并没有上任。

鲁伯阳向珍妃行贿的故事放到后面再讲。先说被光绪皇帝百般宠爱的珍妃,对朝政大事兴趣十分浓厚。她前面有个最好的榜样——慈禧太后。

比较糟糕的是,对于朝政大事,珍妃不仅兴趣浓厚,而且还躬身其间,对政治进行暗箱操作。最明显的两个例子是,她向光绪皇帝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堂兄志锐;另一个是老师文廷式。而后妃干政,这在清朝历史中是不允许的。

文廷式,祖籍江西萍乡,生于广东潮州。此人自幼聪敏好学,17岁师从番禺著名学者陈澧,于地理、史学尤为精通。光绪十六年(1890),文廷式参加清廷殿试,考上一甲第二名进士,成为人人羡慕的榜眼,被授翰林院编修。两年后,提升为光绪的四品侍读学士,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

文廷式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升擢得如此之快,其中就有珍妃的功劳。

珍妃进京入宫之前,就与文廷式认识。珍妃有个表哥叫志锐,满洲镶红旗人。志锐的父亲裕泰,曾经当过湖广总督。年轻时,文廷式与志锐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那时候,文廷式经常到志锐的家中去玩。志锐家与珍妃家只隔一两道巷子,文廷式在志锐家经常见到瑾妃、珍妃。时间久了,双方也熟了,文廷式教瑾妃、珍妃写字画画,成了瑾妃、珍妃的兄长兼恩师。

珍妃入宫后不久,极力向光绪推荐文廷式。当时的文廷式,虽然已经考中进士,却只获得了翰林院编修的七品小官,珍妃为他打抱不平。为此,光绪皇帝特地举办了一场中断了近20年的翰詹大考。在这次大考中,文廷式被光绪直接选拔为第一名,升任翰林院四品侍读学士。此时年轻的光绪皇帝正在暗中筹划一场戊戌变法,身边亟须人才。于是,多才多艺的文廷式很快就成为了光绪得力的帮手,开始接近政治权力中心。

同类推荐
  • 秘密圣地系列1:光耀之城

    秘密圣地系列1:光耀之城

    莉齐·琼斯来到叔祖父位于英格兰偏远乡下的小别墅度假,心中深以为此行将无聊透顶。然而在家养小狗的引导下,她误打误撞在花园中发现了一个可以将她传送到古代伽尸国的神奇传送门。随后莉齐被卷入了追捕毕舍遮的事件中——这种恶鬼正在神圣的“光耀之城”中大肆捕食流浪儿童。莉齐能够阻止毕舍遮利用传送门逃走并终结它的杀戮吗?
  • 四大名捕大对决(又名四大名捕走龙蛇)10:白骨精

    四大名捕大对决(又名四大名捕走龙蛇)10:白骨精

    江湖多年无事,“武林四大家”暗流涌动。“西镇”蓝元山约战“北城”周白宇:于谈亭一会,决战胜负,确立主从。周白宇以必胜信念,白衣赴会,却只是拉开变局序幕……美人计,谁为谁筹划?九宗名媛奸杀案,出自谁手?什么样的阴影推动作恶?两河武林第一世家习家庄庄主习笑风神智失常,伤妻屠子、狎妓逐弟,一时间人人侧目。
  • 哑巴少妇投案

    哑巴少妇投案

    一位少妇匆匆忙忙往L市公安局闯。看上去她二十四五岁,黑发齐肩,苹果似的圆面孔,星星点点的雀斑不规则地撒在微微翘起的鼻翼两侧,新月般的眉毛下扣一双不大不小的杏仁眼。明黄色乔其纱裙子、高跟鞋。“站住!”站岗的小伙子下意识地拍拍腰际三角形皮套,威风凛凛板着面孔:“干什么?问你哩?”眼里透出利剑般的寒光。少妇额头上挂着晶莹的汗珠,被突如其来的吆喝声吓了一跳。她张了张嘴巴,耸耸浑圆的肩膀,看样子想说点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脸孔憋得通红。
  • 我的叔叔余乐

    我的叔叔余乐

    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的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叫《我的叔叔于勒》,写这篇文章的人叫“莫泊桑”,我记得他还写过一篇叫《项链》的小说。我怎么在这么多年以后,突然想起一篇课文了呢?这是因为我想起了我的叔叔。莫泊桑的“叔叔”叫于勒,我的叔叔叫余乐。有意思吧?听起来差不多呢。于勒在游轮上做下等事,潦倒到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愿意上前相认。我的叔叔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虽然叫余乐,可是他的一生一点都不快乐。他不快乐的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我知道,最重要的是,他娶了一个美女做老婆。——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吗?不,绝对不是。
  • 倒霉神探系列:遁行消失

    倒霉神探系列:遁行消失

    在一个平常的市集中,一群营营役役于生活的普通人,却蕴藏着一个绝不平凡的神秘组织,组织成员都是一些非同一般的人。在他们的眼里,所谓神鬼、所谓预知过去未来等等神秘事件,全部都可以解释,甚或加以操纵……面对这样一件无头公案,碰上如此的一群人,再加上一个堪称极度完美的情报员拍挡,一向倒霉的神探似乎更加倒霉,将要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里,他能否绝处逢生,得破奇案呢?
热门推荐
  • 神州轶闻录系列朝野遗事

    神州轶闻录系列朝野遗事

    一盏明灯,一壶清茶,一篇篇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间的逸闻趣事茶余饭后的密闻旧谈,名流政客的杂文情事故事里的智慧,世事里的风云未提文化,却处处现文化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微末处见全面《神州轶闻录》中最不可或缺的掌故篇内容简介:溥仪的留洋梦为何破碎?陈赓如何数救蒋介石?中山装从何而来?谁是张作霖的“编外夫人”?周简段的《朝野遗事》记录了上两个世纪的宫闱密闻、政坛旧事、社会杂闻和名人情话。一百一十三则小故事,说不尽的神州轶闻。随意打开一页,便可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中获得片刻轻松,如驾一叶扁舟,在烟海中自由漂浮,也如一位游泳健将在水中任性畅游。编辑推荐:读红楼,读史记,是了解文化,亦能得文化;读轶闻趣事,是在文化之外看文化,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被愈发便捷的生活打散的时间里,一个个碎片化的故事,恰恰在繁琐细碎的生活里增添了趣味。《神州轶闻录》之《朝野遗事》记录的恰恰是最能通过碎片化阅读所得到的,细微却生动的故事信手拈来,博君一笑。
  • 绝代小书生

    绝代小书生

    中西医双料博士,魂穿古代!大脑里面装着一个手机界面,有一个能够搜索任何资料的浏览器!救救人,装装逼,抄抄书,搞搞发明,郑辰本想安安逸逸的享受这个时代,生活的轨迹却让郑辰偏离了原本的航线!在这里,他活出了不一样的快意人生!
  • 最美女人禅

    最美女人禅

    本书中,作者将借助禅语来和女人的灵魂进行对话。从生活到工作,从恋爱到婚姻,从心态到自我,全方位地赋予每一个女人禅语般的智慧和境界,从内到外修养成为一个有禅心的女人。禅发自于人的内心,就像一朵扎根在你心灵的莲花。禅如莲花在人们内心盛开的过程,就是慢慢完善自我、努力幸福的过程。当人们有了禅心,就踏上了走向幸福花园的小径——在这一路上,就可以运用禅的智慧一点点修正自己,接近完美;一点点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一点点爱别人,爱所有的一切。
  • 我在人间等白首

    我在人间等白首

    你是我枯水期的一场雨,你来的酣畅淋漓,我却淋得一病不起。爱上你是我最大错,也是我最美的缘。
  • 纸短婚长

    纸短婚长

    林溪曾是豪门千金,家道中落后为了五斗米折腰。为偿父债,被叔叔五百万卖给了财势滔天的薄扬。原以为他只是为了报复她曾经的决绝离开,却不料他想要的是她的一辈子。先用一纸婚书将她绑定,再名正言顺的将她宠上云霄。薄扬:“五百万,一个月抵五千,你要和我在一起八十三年才算两清。”林溪:“我就算活到八十岁也不够。”薄扬:“没关系,你可以向天再借几十年,把下辈子也赊给我。”林溪:“薄总,这年头保姆的工资都不止五千了。”薄扬:“我可以把所有财产都给你,但你得永远属于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

    本书从真爱、品质、信念、习惯、求知、交友、金钱等方面总结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智慧精髓,从头到尾都由引人胜的有关犹太人的故事所组成,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鲜明地体现了犹太人的独特的家庭教育观念。相信中国的父母一定能从书中发现适合自己孩子的完美教育指南,培养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
  • 你是我最好的礼物

    你是我最好的礼物

    【短篇】礼物分很多种。家人送的;朋友送的;情人送的;喜欢的人送的;不喜欢的人送的……曾经我以为她送我的礼物是世界上好的。后来遇见了你我才知道,不是我以为的,才是最好的。你,才是我最好的礼物。
  • 我的手机连九界

    我的手机连九界

    男主周鑫苦逼凉的时候买了一部奇怪的手机然而上面最后一页显示着一个应用九界微信....
  •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只害怕我爱你

    我只害怕我爱你

    婚礼次日,他对交颈而眠的她说:“我不会爱你,我也不会离婚”。三年的婚姻,她死守着一个冷冰冰的家,看着他在外面风光无限。她从一个首富的千金,变得一无所有。连唯一的哥哥,也变成了他威胁自己的工具。直到真相揭开,她终于心灰意冷:“彭宇森,我们离婚吧!”“我的字典里从来只有丧偶,没有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