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1000000004

第4章 半拉子

全屯都知道:“小山东”十三岁就给本屯前街老郭家当“半拉子”啦。

他个儿高,有力气,老郭家愿意用。他这活计一扛就是五六年没挪窝儿。个中原因不是能说清的。

老郭家是旗人,讲究多。又是本屯一百多户人家中数一数二的大家主。成仁拎着行李卷儿,走入二进院,还真开了点眼界,心里挺敞亮。

满族没什么特别的教规,来来往往没什么严格的禁忌。成仁和前后街半大小子跑进来玩过几次,他知道这次进来可不同以往了。他家在屯里无亲无故,往后这儿就算第二个家了。少当家的领他把行李放到伙计们住的东厢房南屋,之后,他随脚儿来到院子正房前。

这是三间起脊草房,房框是“一面青四条腿”,看上去就知道能挺年头。这不是一般人家盖得起的,听大人说,老郭家是坐地户。东墙垛子,盖房子当时就留出来了“天地龛”。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三,天地之大”还没褪色。

走进上房西屋,成仁又一次提醒自己要遵守满族的规矩。昨天晚上在家里,父母为这个还特意嘱咐过他。他一看,这满族人家真的是以西为大,将“祖宗龛”供在这西墙上。虽然“年”已过完,老祖宗都走了,但是这西屋小炕上还是摆着一个供桌,不放别的过日子东西。成仁站在地当间儿,感到在这儿不能随便伸胳膊撂腿儿。他规规矩矩地在北炕沿上坐下,而不能坐到西墙下的小炕上。这就是成仁牢记的“规矩”。成仁和他的发小儿们,常常好奇地谈及这些“规矩”,包括前年“二月二”他违犯的那个“规矩”。

这二月里,各家都吃两顿饭,三顿吃不过来。在老郭家吃的这顿晚饭,是成仁自打记事以来吃的最大一次“宴席”。

长条桌儿放在西厢房,占南边两间屋子。无论是老郭家人,还是伙计,随到随坐,到齐了二十来人。先到的七手八脚把菜就端上来了,有荤有素,桌面一下子压住了。桌子的边边角角还摆上来了各种小碟,有秋天腌的黄瓜纽儿、鬼子姜,还有韭菜花、辣椒末儿……一看就直咽唾沫。

成仁这个新来的小伙计,头一回在旗人家吃饭,感到新奇,随口说:

“旗人真讲究啊!”

“民人不也一样吗!”二当家朝着成仁说。

“那可差远了。”

“山东老家那边讲究。”

成仁知道,二当家念过私塾,受过教育之后才回来务农、主事,讲起什么头头是道儿,像满蒙校老师似的。

旗人虽然礼儿多,但是成仁感到在大户旗人这里,吃饭能张开嘴。主人不让菜让饭,伙计也不装假,像在自己家一样。桌上有道片猪头,夹它的人不多,可能是昨天吃腻了。成仁夹了几片,不赶扒猪头香。

成仁本来寻思年都过完了,昨天晚上在家,吃完晚饭,成仁和妹妹计算,离下次过年还有三百二十六天。妹妹问:“人为什么这么盼望过年?”成仁脱口而出:“老驴老马还盼个年节呢!”没承想,这二月初三又过年了。在成仁看来,人盛、心盛、饭菜丰盛,就是过年。成仁喜欢天天过年。

但是,他还是纳闷,这二十来人,明明是两伙人,不都姓郭,为什么吃饭像一家人呢?老郭家人不让,还情有可原,反正饭菜管够,越让越假。那为什么伙计吃得那样仗义呢,像吃自个儿似的,也不怕人家笑话。他百思不解,要“打破砂锅璺(问)到底”。

清明之前地里没啥活儿。第二天一早,成仁就知道了让他跟车去城里卖菜。

吃完早饭,成仁就张罗牵马套车。他觉得马车比驴车好套。他在家里套驴车,驴跟他再好,也不愿意上套,死犟死犟的,这高头大马,倒看得起他。真是“狗眼看人低,马眼看人高”。这小半拉子,到东家干的第一样活儿就挺像那么回事儿。马成全了他。

他把车从西外院赶到东外院北侧,便随着二当家下到窖里。这窖,算窖裙子有一丈来深,窖顶有玻璃天窗,看窖底赶上三间房子大了。谁没房子,住这儿也冻不着——只是没有人往这上想。

窖里码着一垛垛的白菜,小土墙里是埋土豆的沙坑……两人往吊筐里装菜,上边的人从窖口往上拽。萝卜坑在尽角儿。成仁今天才听说,窖萝卜要离白菜、土豆远点,它们受不了萝卜的气。成仁听了心里憋不住地笑,膘好的骡马有脾气,他早知道,没承想,萝卜白菜的还这样。

从窖里上来,白菜已经码好车了。怕叫风吹着,卖不上好价钱,还用苫布把菜苫上了。最后,又上后园子拎上几捆葱。葱还冻着——葱是“怕动不怕冻”,俗话说,“冻不死的葱,饿不死的兵”。

成仁赶车,二当家和他的大侄子守义在白菜上面留出的一个坑里偎着。成仁学大人,鞭子在空中摇晃两下,甩个响儿,而不真的抽在马身上。他听说下手狠的车老板容易遭横事。

一顿饭的工夫就到东门口了,再往南一拐就是小市儿。小市儿已经挺热闹了。

顾客挑菜,成仁约秤,守义收钱。成仁每秤都约得高高的,这样二当家看了才放心。松江湾这边,秤都不耷拉着睡觉,人说给昧心秤是损害儿女呢。

二当家在市场上溜溜达达的,这个车旁边瞅瞅,那个床子上看看。太阳偏西时,他抱着一抱东西转悠回来了。他看自己家车上每样菜都剩点儿,就三角两角地让人包圆儿啦。

回家的马,不用摇鞭子,就都颠起来了。

这南道,长年有看道的修补,平平整整,没有坑洼,连车辙都没掏进去。这两天的“半拉子”日子,跟这土道一样,是沿多少年前的车辙走过来的,没啥说的,可对于昨天走出家门的成仁,却感到新鲜。这车菜,卖了十来块钱,能买四斗粮食,要是不经管一冬,去年秋天这些菜也就卖出个两斗粮食钱。以前他只听说养牛挣钱,“乳牛下乳牛,三年五个头”,看来,窖菜也挣钱。“白菜储一冬,价钱顶上葱。”怪不得会过日子的人常说,“人无副业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成仁心思更活泛了,他回过头问:

“二叔,你这抱东西花多少钱啊?”

“两块来的。”二当家心不在焉地回答。

“窖里不有现成的吗?”

“换点细菜。”

“这不得花钱吗?”

“孩子,‘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话还没说到正地方。成仁边寻思边问:“怎么舍得……”

二当家听了一怔,稍加思索,说:

“这道理不是秃脑瓜蛋上的虱子——明摆着呢吗:大伙儿挣大伙儿花!”

备不住是说了这句话,心里舒坦,二当家随口哼起了《伯都讷小调》:

金灿灿的太阳当空照,

松花江水三面绕。

……

《伯都讷小调》是这圪垯的歌儿。成仁听了,觉着是得二当家他们这圪垯人唱。

哼了这头两句,车就到了西大墙外。

二当家在西大墙外算的这个“账”,让孙成仁这个“小半拉子”听了心里一亮,“啊,是这么个账!‘大伙儿挣大伙儿花!’”这个算法,让孙成仁多咱也忘不了——唉!能忘倒好了。

青菜一直卖到种地。当腰儿有几天,二当家把每样菜留出来点,回来从满蒙校走,给堂伯孙文秀送去。

有一天,堂伯送我们出来,跟二当家一起端详新校牌子:

扶余县公立满蒙文两级小学堂

成仁听眼前两位“秀才”是谈满蒙校上边的事儿。他们说民国二年,由“新城府”改为“新城县”,是“新瓶装旧酒”。这回激活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夫余国”国名,可给这松江湾添风水了。

成仁又一次如听天书,腾云驾雾,但是他心里更亮堂了。二当家身为农民,却能跟孙文秀校长说古论今,堂伯指给我“人人皆可成尧舜”——道儿不就在眼前吗!做二当家这样的农民!

村道也是平平整整。辕马、梢子马也能颠起来。成仁盼望快点回到二进院,回到老郭家。他感到两年前跟父亲骑毛驴儿去江南是为家学”找道儿呢,这回赶着马车,道儿好像就在眼前。

春种不累。

种麦子前先往地里送粪。赶车不用说,装车、卸车,成仁也干得动。他不惜力气,真像大人说的那样,“人呆懒,车呆散”,他觉得力气越用越有。

一天上午,他活儿干得不巧。粪堆没化开,该用尖镐的地方没用尖镐,硬用锹别,锹把别折了。这松嫩平原,木头金贵,锹把得花钱买。成仁自个儿找上去说:

“别折了,我包吧。”

“‘小山东’,有尿头子!”二当家哈哈大笑,拍着成仁肩膀说,“这是你干活儿实在。”

这件事后,成仁跟二当家不怎么见外了。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这江湾平原,一点没遮挡,一眼能看出去二三里,一家一家地,牲口、犁杖、扶犁的、点种的,一齐往前挪动。人从“猫冬”里走出来,地里一下子热闹了。成仁牵着里套马,外套马犁杖拉得一步不差。

这“半拉子”活儿好干。

庄稼院不总是二三月。

五月节没到,就拿起了锄头,这锄杠一撸就是一个月。扛半拉子,成仁不自己抱垄,光铲铲地头地脑,不怎么要力气。可是烈日难搪。“春困秋乏夏打盹”,吃过晌午饭,脑袋发沉,刚打个盹儿,打头的就招呼了。在没一点挡头儿的地垄沟子里,下边烫,上边烤,庄稼人不再是有灵性的人,成了打土拉疙瘩的家什。成仁有点泄气,什么“家学”啊,什么“人人皆可成尧舜”啊,那是堂伯走的路,满蒙校大柳树下的林荫路,不是庄稼人能走的路,庄稼人爬的是垄沟子。

“这一个月的夏锄,我能熬过去吗?”成仁一个人想。

一个月下来,成仁脸瘦了一圈儿。

挂锄了。锄头歇了,人不能歇。二当家也不歇。他跟大伙儿一起打墙,轧场院,种萝卜……

麦秋紧跟着就到了。“麦子不受二伏气”,头伏不割完,一进二伏,麦子就掉脑袋。

伏天日头比夏锄时候毒,快赶上下火了,别说猫腰割麦子,就是站着不动弹,浑身都像水洗似的,汗珠子掉地摔八瓣儿。

麦秋下来还有老秋。

成仁有点挺不住了。就是他一时能挺,可挺到啥时候是个头儿呢!

庄稼人遭的这份罪,他以前不是没看见过,而是没经着过。这回经着了,知道了,那这是花多大本钱呢?是“一辈子”!

“我有几个‘一辈子’呢?”成仁又一个人苦思苦想,“就这么下去,我不白托生一回人了吗!”

他追根儿,追到民国元年“二月二”,是自个儿把自个儿推进火坑里来了。他听到过屯子人说“肠子都悔青了”——这回算知道“悔青了”的滋味儿了。

他不能跟老郭家人说这个,这份苦跟东家没关系。再说,人家不也是一样干吗?一个日头晒不出两样儿来。

他也不忍心对父母说,父母也遭着这份罪呢。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一下地干活,就知道父母的恩情了,再不能给父母添忧愁了。

跟伙计们说更没用,越说越泄气,可是,就算瞒住了父母,瞒住了东家,却瞒不住伙计。

正割大田的时候,收了工,吃了晚饭,伙计们又都拿个小板凳,在东下屋窗前坐了下来,听白搭儿拉胡琴。

白搭儿常拉《苏武牧羊》,大伙儿百听不厌。

种地那时候,成仁愿意跟着听,这时候,他没心思了,他头朝里躺在炕上。

白搭儿跟往常一样,拉着拉着,不等别人点,就自拉自唱起来:

苏——武,

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伙计们听了这个,咂咂嘴,说:“真悲!”

这歌,词儿我爱听,调儿也爱听,可是,心不乐和,就听不出味儿来了。

头朝里躺着,我也闻着了艾蒿味儿,是门外点着了火绳熏蚊子。

听白搭儿唱“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时,伙计们不吱声了。我知道他们心里都感到“苦”。

我有我的“苦”,听不进去白搭儿拉唱的。我心想,怪不得别人给他起这么个外号,他干不成正经事儿。

待听白搭儿唱完“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叫匈奴心惊丧胆共服汉德威”后,伙计们回到屋里,嘴夸着“真忠”,手磕着烟袋上炕,发现我头冲里躺着,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怎么了,黏豆包吃撑了吧!”

“‘小山东’,想‘红妆守空帏’了?”

“‘小半拉子’,熬不住也得熬啊!”

“庄稼人就是可垄沟里找豆包儿吃。”

“这是‘命’,庄稼人的命。”

“‘人的命,天注定。’”说这些白搭儿也能“哨”起来,“庄稼人就得认‘庄稼命’!”

伙计们躺下后,又七嘴八舌地说:

“‘红妆守空帏’,真苦!”

“想你的‘红妆守空帏’啦?”

“可别说,我还真想你的‘红妆守空帏’了。”

屋子里呼噜声起来了。

我听不了呼噜,但是心不那么烦了。

“庄稼人的命”——以前听到过,没往自个儿心里去。今天听了,心里倒好受了一点。就像栽花先生[8]给谁号完脉,把病给说出来,谁病就轻了点似的。

成仁心能往别场儿想了,能撇开垄沟子了。

说真的,自打夏锄到收秋,他像磨道上的驴一样,总在一个地场转悠。

他一往别场儿想,就想到了江南:雪海化了,绿海什么样?苇通一人多高了吧?

塔拉骑着走马,在大草甸子上放牲口,该多风凉!

在马背上,跟在垄沟子里天地相隔。

“我不好也去喇嘛屯吗?”

成仁突然想出来这么个好道儿。

我也像当初王伯伯那样去蒙地。不是去当“招青”,不能“屎窝挪到尿窝”,不能还爬垄沟子。去,就干骑马的活儿。

成仁魂儿已经去了喇嘛屯。

就是他又实实在在地知道自个儿身子骨儿还是在庄稼院儿,他也不那么心里没缝儿了。

“多亏父亲领我去趟喇嘛屯,”成仁心里又生起对父亲的感激,串门儿串出来一条路。”

成仁知道,这事也就这么搁心里想想,这才是“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父母怎么能让他去蒙地呢!他们说起喇嘛屯,好像在天的那一边儿。他们喜欢这边儿还喜欢不过来呢。成仁也总想着自己是老大,就得在父母跟前,把老大的挑子一天天挑起来。

备不住是人的心思一活起来,眼前的道儿也就宽一些。

扦高粱头的时候,成仁往车上一捆一捆地搬高粱穗子。二当家走了过来。

“‘小山东’,你来看。”二当家从马褂里掏出一张纸,说,“庄稼人有盼头!”

成仁摇摇头,苦笑着。二当家这才想起成仁不识字。

二当家一板一眼地念道:

农民的好帮手

古今中外,很多技术人才试图以机器代替人力和畜力进行耕作。

1851年,英国人法拉斯和史密斯首先用蒸汽机牵引铧犁翻耕土地。可谓农业机械化的开端。后来,随着蒸汽发动机小型化,把它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直接牵引农机具。拖拉机问世了。

20世纪初,英国、德国、瑞典、匈牙利等国几乎同时制造出以柴油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拉机。多方专家认为,这种拖拉机会在世界范围推广、普及——

二当家念到此,停了下来,说:

“这可是咱们庄稼人的福音啊!”

“我听了,”成仁说,“它赶上牛魔王现世了。”

“它有个俗名就叫‘铁牛’。”二当家说。

“二叔,这外国的事情你也掌握?”成仁佩服道。

“哪壶不开你提哪壶!”二当家说,“我只知道眼皮底下的事。还得说你文秀伯伯,那才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原来是这样。二当家上街买菜,顺便到满蒙校,在校长那儿,抄下这篇新闻。抄写时,校长还意味深长地对二当家说:

“‘长毛’偏巧是一八五一年造的反。”

成仁知道中国被人家外国落下了,但是有盼头就好。他乐得心“怦怦”直跳。

“这么说,”成仁对二当家说,“庄稼人不是命里就跟土拉疙瘩绑在一起!”

装满高粱头,成仁赶车回二进院时才得空儿想到,“这么说,二当家早就摸着我这个‘半拉子’的心事啦?”

同类推荐
  • 书楼吊堂:炎昼

    书楼吊堂:炎昼

    明治三十年代,弥合与革新之际,世人惘惘,文人争鸣。东京郊外,一间名为“吊堂”的神秘书店,堆着浩如烟海的古今东西各类书籍。吊堂主人是一个不明来历、绝尘拔俗的书痴,一袭白衣坐镇其中。出身富裕士族的塔子,受家人逼婚,因害怕改变,逃至郊外排遣忧闷,偶入隐于世外的书楼吊堂,遇到身份不凡的神秘探书者同时造访吊堂。混沌乱世,平凡女子也好,文艺大家也罢,皆因是否该改变的问题,烦忧不堪。洞若观火的吊堂主人,为心有迷惑的探书之人,寻得指引各自方向的生命之书。
  • 天堂湾(锐·小说系列第二辑)

    天堂湾(锐·小说系列第二辑)

    本书由《天堂湾》《一对登上世界屋脊的猪》《乐坝村杀人案》三个中篇组成。作家丰富的生活阅历为小说带来独特的创作风格,他善于营造大气悲壮的氛围,衬托出微小生命的多维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小说主人公性格塑造立体丰满,细致勾勒了现代军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拓展了军旅小说的写作题材。反映新时代军旅文学创作的高度,在现代小说创作中颇具特点。
  • 六小时后你将死去

    六小时后你将死去

    还有六个小时——原田美绪盯着手表。确切地说,还有六小时十分钟。美绪加快了脚步。时间明明还绰绰有余,可她却总觉得有种好像被什么催促着的心情。马上就要二十五岁了,四舍五入的话就是三十岁了。美绪一边穿越亮着绿灯的十字路口一边思索着,涩谷商圈已经渐渐不再适合自己了。也不过才五月底而已,周围到处都是穿着短袖衣服的年轻人。这个闹市区抚慰过美绪的时光,也不过短短六年而已。美绪回头看着闹市区。热闹的大街上,仿佛遍地撒落着十几岁女孩儿们的青春时光碎片。那是在为了寻找乐趣而四处赶场奔波时,不知不觉从口袋里掉落的宝物。
  • 一个傻瓜的命运

    一个傻瓜的命运

    我晓得洪水根想当我的爸爸,算命瞎子也想当我的爸爸。一个没有爸爸的人,谁都想当他的爸爸。他们以为我不晓得他们为啥想当我的爸爸。我晓得!他们想搬到我们家,睡苦竹子的大床,把我赶到小床上。算命瞎子说苦竹子长得诱人,要腰有腰,要胸有胸,脸盘子亮,眼睛里面有小勾子,会勾人的魂。算命瞎子胡说八道,苦竹子的眼睛里面,根本没有勾子,只有清亮亮的水。
  • 女生活

    女生活

    哦。陈蓉蓉有点失望,想起什么,便决定贬低那孩子一下,她选择了讲痞话的方法,随即扒在夏玉耳边叽咕了一句。夏玉扑哧笑了,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因为陈蓉蓉的痞话用文雅字眼表达就成了幽默。于是那个酷似韩国影星的男孩,便被女性同盟的快乐给湮没了。你在那边忙吗?夏玉问。忙,忙得有味。陈蓉蓉津津有味地讲述起某一次拯救黑熊的经历,她说的时候,夏玉忽然想起两个最普通的字眼来。她琢磨着:生与升同音,即往上走的意思;活,蕴含方法和艺术,整合起来——往上走的方法和艺术就是生活……
热门推荐
  • 本王命不久矣

    本王命不久矣

    沈四姑娘佛堂跌了一跤,醒来后发现自己多了个能力——能看见将死之人,还剩多少阳寿……大周朝年纪轻轻,就战功赫赫、大杀四方的熠王殿下,却是个“短命鬼”沈姝重生以后,救了他无数次。第一次,嫌他死的不是地方。第二次,嫌他死的不是时候。第三次,嫌他死了以后太麻烦。……世人皆道沈姝是个克父克母克兄的天煞孤星。却是楚熠的命。已完结百万长篇《矜荣》(封面底图:白岫,已获授权)
  • 冰上情缘逐梦佳人

    冰上情缘逐梦佳人

    书上说:人的一生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文娟认同。只是这两个人对于她来说,却都归于了同一个人身上。当年她,把手交到了年长自己两岁的张雍和的手上,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牵就是漫长的一生。一路上有过误会,伤痛,别离,以致后来他们分开了,越走越远,远到以为从此再没相见的机会。但机会却在十年后突然降临眼前。他们再度见面。彼时的他们,已物是人非。他的身边有了一个前妻,而她的身边也有了一个“她”。
  • 黎落清风

    黎落清风

    她生于皇宫,却命运多舛,一生两次死里逃生。一次是被父亲判了死刑,一次是被情敌所害。她最信任的师父,利用了她,最宠她的师兄,下落不明,她最爱的人误她,怨她。过去她善良,软弱,处处受人欺负,如今她心思缜密,深谋远虑,对外驰骋江湖,对内玩转皇宫。可是这世上的事情,本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好人和坏人之间又有多大的区别?当真相开始浮出水面,当更大的阴谋揭开面纱,她又该如何面对。。。。。。她:“清风,与你,我始终是个替代品。”他:“那你呢,你处心积虑又是为了什么。”安利一波新书《如娇似妻,一念成婚》谢谢支持
  •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一场会议,一场交谈,总是在不经意间便为世界谋划出另一种面貌。《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虽只是舌尖上的战争,但依旧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追逐。
  • 正德崛起

    正德崛起

    弘治十八年,太子朱厚照穿越而来。刘瑾捂着脸蛋一脸悲戚的看着太子殿下,哀嚎道:太子爷,您别打了,您真没做梦。……朱厚照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大声说道。‘刘良女?’张大偷偷的看了一眼朱厚照,怯怯的说道。‘没错,她父亲叫刘良,坊间都习惯叫她刘良女而已。’……乾清宫,朱厚照正在看着奏章,突然神色大变,直接扔掉不说,口中更是怒喝道:“杨廷和你给本宫过来,妖言案的风头才过多久,你就给朕上书说年号“正德”?读书人骂人不带脏字啊,你过来,朕保证不打你,究竟是“正德”还是“郑的”,你给朕说清楚。”
  • 笔墨之林见彩虹

    笔墨之林见彩虹

    林墨渊对纸鸢说:“纸鸢不是鸢,所以不是世界上最脆弱的鸟,纸鸢是鸢尾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彩虹。”那个时候,纸鸢才知道原来鸢尾花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彩虹。很久很久以后纸鸢对林墨渊说“林墨渊是墨。”这“墨”滴在了她的心里,再也抹不去了。
  • 都市之玄帝降临

    都市之玄帝降临

    昏暗的小房间中,一瘦弱少年缓缓睁开双眸,漆黑的眼瞳中尽是茫然与沧桑
  • 漫威之忍者惩罚者

    漫威之忍者惩罚者

    霍桑是一个三观变歪的人他不介意人体实验,也不介意黑暗的交易。他是手合会忍者的首领,也是火影世界的黑手。而终有一天,他会面对那个一手制造了这一切的人。也终有一天,它会成为多元宇宙的独特存在。永生不死的白蛇降临,掀起漫威世界的混乱风暴。书友群号:826179781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The Little Lame Prince

    The Little Lame Pri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