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1000000005

第5章 灯笼街

“九月九,大撒手。”牲口都撒到地里了。

成仁骑着驾辕的青骒马走在里边,外边链着三匹。

走出村落,来到墙南地,向远望去,没有庄稼挡眼睛了。稀稀落落的人,也都是秃脑瓜蛋上的虱子——明摆着呢。一个屯住十来年了,一里地之外,看胳膊腿的甩法儿,也知道是谁。老庙太太捡柴呢,张寡妇领着女儿蹓土豆呢……成仁感到挺敞亮,信马由缰,往南走了一袋烟工夫,到南岗子了。

他跟这几匹马,到了“自家”白菜地,都不愿意走了。看眼前这片地,像回到噩梦里。三个月前在这片地割的麦子,二伏里种上了白菜,前几天又砍回去了,白菜叶子,白菜根子,扒拉棵白菜,白菜孩子,满地都是,还有鲁生出来的麦苗,让马更迈不动步儿了。成仁滚下马来,给马缰绳接上一根长绳,绳子头儿拴个木橛,再把木橛揳到地里。打的场子不小,又都是骒马,成仁能找个地隔子坐一会儿。

照在庄稼人头上的也不总是毒日头,衣单的人还盼着太阳上来呢。秋膘抓得让成仁感到身体长了一圈儿。但是,他不是属“寒暑鸟”的。这一夏天、一秋天的煎熬,多咱都像一块石头压在心里。不能打一棒子躲一躲”——今年挨过来了,还有明年呢,明年完了还有后年呢。“拖拉机”在天那边下生了,开到这边还不得驴年马月。头一年下地就种下了心病,“半拉子心病”。他今天有空儿给自己的心病号号脉,给它起个名字“丙辰心病”。起出来名字,他心里一亮——这不就是“本历年心病”吗!

他要吃烙饼卷大葱了。早饭一撂筷儿,厨子就给他用白菜叶儿包了四张饼,没准儿想到了他外号,饼里还卷了大葱、大酱。这田坎上的午饭吃得很香,没怎么细嚼就咽下去了。站起来伸个懒腰,只感到酱有点咸。他全家口轻——就这点没照关东人学。关东人哪样都好,就是逞疯儿似的吃咸。

晚饭桌上,大伙都说他中午的饼怕是让地里的野鬼帮着吃了。郭家的人真一半假一半地说得更肯定,连小淑贞都用手比画着吓唬他。伙计们还逗他,说一定是个女鬼帮着吃的。

第二天他没要酱,光烙饼卷大葱更香。拴马橛子揳上后,他往旁边一走就进了瓜地。满地的瓜秧子,鸽子蛋大小的香瓜纽儿还能见到。他挑几个发黄的,吃起来还真是那个味儿。地当间儿的瓜窝棚还没拆。想起夏天他和郭守义看了几天瓜,在这窝棚里还住过呢。

他绕到窝棚后,发现烟囱里住上了一窝蜜蜂。他退后一步,手脚不敢乱动,屏住气,看了好一会儿。

第二天,二当家、郭守义和他妹妹郭淑贞特意来到瓜地,用一顶旧草帽引住蜂王,整窝蜂都随着蜂王被领回来了。后园子西北角上,小庙旁边有几个蜂箱。二当家会养蜂。

后来又放了一阵子马。

田野里人越来越少了。老庙太太还在捡柴。她家姓李,她不让人叫她“李奶奶”“老李太太”什么的。人们尊她为“石爷”——成仁娶了媳妇之后,才知道“石爷”其实是“释爷”。张寡妇不见了,听说她要“走道”[9]了。成仁知道张寡妇的外号是“张大哨子”,但不知道这外号是啥意思。

这马究竟放了多少天就不知道了,成仁只知道最后一天出事儿了。

那天暖洋洋的,算得上十月里的“小阳春”。

成仁照常骑马走出村子,在东南大道上,看见了在地里放驴的孙大下巴。大下巴手里牵的驴突然挣脱出来,嘴冲天大声叫着,朝成仁的马队疯跑。成仁意识到跑来的一定是头“叫驴”,它是奔着哪匹骒马来的呢——还没等看出来是哪匹骒马“反群”,他身子底下的青骒马就毛了。

青骒马先尥一个蹶子,然后前腿腾空要甩开叫驴时,却把成仁扔了下来。

成仁头没先着地,脑袋还明明白白的。是上身先着的地,把左胳膊压到了身子底下。他疼得眼前直冒金星,也顾不得看驴和马到底怎么样了。

大下巴跑过来,看成仁疼得满头是汗,便赶紧牵过来那头老老实实的骒驴,将成仁驮到了栽花先生家。

栽花先生轻轻地捏捏成仁的左手腕,说恐怕是骨折。大下巴赶紧套上驴车,叫上郭守义,往县医院赶去。

晌午一过,驴车回到郭家二进院,成仁左腕已经挎上了夹板儿。大下巴要给留下接骨钱,郭守义说啥也不要。二当家闻声出来,说这也不能怪驴。大伙一笑,算把这账了结了。

晚饭桌上,二当家当众告诉成仁:“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一冬你就在院儿里照把眼睛,安心将养。”成仁有点过意不去。二当家又是笑着说,“这一点也不怪你,牲口就是牲口,还得说这事万幸。”成仁听了,心里跟老郭家更不见外了。

第二天,东家特意杀了一只母鸡,给成仁养伤。这事,是二当家的有意安排,还是“歪打正着”呢?成仁多少年后也揣摩不透。

庄稼人爱哼歌儿。成仁在院子里,常听东下屋伙计哼《伯都讷小调》:

金灿灿的太阳当空照,

松花江水三面绕。

房前栽的垂杨柳,

长得索伦杆一般高。

听大人说,要是经过一场病啊灾啊什么的,就好像多吃了几年咸盐,多走了上百里路,过了好多座桥。成仁将养到腊月,胳膊不敢吃大硬,脸可红扑扑的了。

腊月二十三下工回来,成仁在大门口遇见了东院的桂芬。

她是往外走。

她“唰”地涌出来两片火烧云,停下了脚儿。

我有点发愣。两个院上屋的房门大敞四开着。

“下工啦?”桂芬声儿有点发颤,问道,“在家过年吧?”

我胆儿突突地回答:

“在家过年。”

我俩不能多停步。我往里走。

桂芬脸的红法,跟郭尔罗斯的斯琴不一样。斯琴是光红颧骨,像两个小大萝卜。桂芬是满脸通红,红灯笼似的。

我学大人唱《伯都讷小调》:

金灿灿的太阳当空照,

松花江水三面绕。

前街住的姑娘啊,

两根辫子垂到了腰。

我本来磨不开唱这第二段,这回唱了,也觉得唱不出来大人的调儿。

年前这几天,红灯笼时不时地在眼前晃动,是一张“春饼脸”。松江湾盛产小麦,女子的脸滴溜圆,颧骨不像斯琴的那么鼓。

这小一年不见,桂芬就长俊了。江湾平原人喜欢“春饼脸”。

我知道桂芬跟我同岁。怎么她就敢停下脚儿说话呢?说话就十四了,得回避点了,见面得跟不认识似的。

“二十八,把面发。”我去尽西头王大门家借“四样饽饽”模子,看他家闺女玉凤也出挑了。看来,我们这趟街风水好。

年三十起炕,知道老祖宗已经回来了。我随父亲先给祖宗龛贴上对子、挂旗儿,然后毕恭毕敬地上炷香。

我来到房外,隔墙看见桂芬也在自家院里。我不怎么留意看桂芬新换上的花棉袄,反倒瞟着桂芬留意没留意我的新衣裳。

一年到头最重要的年饭,吃之前得有响动。屋子里放上桌子,烫上酒,屋子外边就准备好了鞭炮。太阳还有一竿子多高,东西院不约而同地放了起来。

西院孙文武和东院高大鼻子家呼应着放“双响子”。这两个老爷们儿,都敢用手拿着放。只听“双响子”在手里先响一响儿,从手中嗖”地蹿起,到半空中清脆的一声爆炸。每到这时,东西两院六七个孩子,都拍着手看着空中散落的纸屑,赶上看天女散花了,乐得直蹦高。

我看桂芬这样乐和,觉得这“双响子”放得吉利。

东院第三颗“双响子”在空中哑巴了。桂芬兄妹几个赶忙跑到园子里,把掉下来的半截子找到,这样,免得把柴火垛点着,半截子二踢脚还可以当花放。高大鼻子补第三颗的时候,我们兄妹三个开始放小爆竹了。我这边教弟弟用手拿着小炮放,看见那边桂芬在放小鞭儿,她得把小鞭儿放到凳子上用香点。

回屋全家围着炕桌儿坐下来,成仁看到家里一年最重要的一顿饭,饭桌摆得比去年丰盛。这多少跟他今年开始出去干活儿有关系。挣回两石粮食,家里看着宽绰了。夏、秋受点苦,这会儿桌子上荤腥多了,全家老幼没白盼一回年,成仁的那份“心病”,想起来也不那么心没缝儿了。他倒是添了另一份心思——看着大碗的小鸡炖蘑菇、酸菜氽白肉,他就觉得光自家吃有点不热闹,要是桂芬、玉凤,或者张寡妇的女儿也来一起吃,才更香甜。想到这儿,他心里升起了半个天空的火烧云,觉得这辈子刚开头儿。

天一摸黑,成仁领着弟弟妹妹先把里屋家谱前的油灯点上,然后是外屋灶王前的,屋外天地龛的,还有下什屋子[10]的……灯火齐明,神仙在哪儿也不摸黑了。

父亲早把三个灯笼从下什屋檩子上摘回来了。成仁他们把玻璃罩儿拿下来,点着小油灯捻子,然后再把罩子罩上,一下子成了红灯笼。

成仁心突然被点亮了。

他和妹妹的灯笼都是四面形的,只有小弟弟的是六面形,玻璃还漆上了花儿。小弟弟分外高兴,当哥哥、姐姐的也跟小弟弟一样高兴。

大年三十晚上的夜黑头,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最黑的了,黑得对面不见人。夜黑头的灯笼格外显眼。

黑咕隆咚的村街上,到处是灯笼在走动,每个孩子手里一盏。据说,各路神仙当晚从四面八方回来,不照照亮,会冲撞着。

成仁领着弟弟妹妹,在大门外跟东院四个灯笼会合了。成仁凭声音听出来哪个是桂芬。他要特意闪开她,而找她哥哥搭话儿。他是半桩子小伙儿了,不能显出来愿意往姑娘跟前凑合。

七盏灯笼进了高家。高家上两辈大人叼着烟袋,坐在炕上嗑着瓜子,喝着叶子。在灯下,老高大叔鼻子也看不出大。“高大鼻子”是硬给安的,反正每人都得有个外号。

七个孩子齐刷刷站到屋地上,听奶奶招呼,每人都从小笸箩里抓上两把瓜子装进兜里。

成仁有一两年没怎么看到桂芬奶奶了。有爷爷奶奶炕上坐,这多像个家。这才是“老猫炕头儿睡,一辈留一辈”。成仁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此时在山东老家,家里也这样吧?

在哪家也舍不得多待,灯笼还是喜欢到夜黑头里。

西院老王家的孩子更多,更热闹。招呼上之后,再往西走是老杨家。他家有大狼狗,毛驴子似的,敢跟狼打架。我们照它打怵,没敢进院。往西一凑,是老杨家的姑舅亲老萧家。他家俩孩子,冷清点。一趟街的孩子们进屋了,也一样乐和。孩子们揣上点瓜子就奔尽西头王大门儿家,他家平时总关着的大门,今晚没上门闩,院子各处该上灯的地方,也都点了灯。成仁随着灯笼队进了屋,看见玉凤穿着新衣,端端正正地坐在妈妈跟前儿。她的两个哥哥坐在西窗下小炕上嗑着瓜子。瓜子皮一地了,踩到上边声音很脆。

王大门儿家大人孩子平常跟外人来往少,三十晚上不一样了,小闺女们拉着玉凤,男孩子拉着她俩哥哥,一同来到大门外。

王大门儿家地势高,站在他家大门外往东看,成了站在高岗上往下看全村。村子每条胡同都是灯笼在游动,前后胡同之间看不着,站在高岗上,灯笼都跑眼前来了。

从高岗上下来,游行在胡同里,桂芬跟成仁挨得很近,成仁听桂芬喘气粗了。

成仁觉得他们现在的这个灯笼队,人已经全科了。今年的除夕夜,让他感到自己不再是“半桩小子”了,他尝到了一点这辈子托生为人的滋味儿。这是不能说给别人的——也不能说给从山东一副挑子挑来的妹妹,要说也说不出来。就像八天前在二进院吃的满族菜“白肉血肠”——下工回来,妹妹问是什么滋味儿,他能回味,却不会说,因为下生以来没尝过。这谜一般的大年夜,他心思都在里头了。他希望时辰过得慢一点。

这哑巴冷,把人冻得还挺舒坦。他心里发热,“半拉子”的春、夏、秋、冬都回来了,苦、辣、酸、甜都回来了。扦高粱头那天的事儿也回来了,谜一样的“拖拉机”,像“牛魔王”,还是土行孙?反正有盼头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灯笼街,是村落欢乐的海洋。孩子们跑动在村道上,大人们坐在炕头上,更有先祖回到了神龛上,含笑俯视着后人。

这一年一度的神秘的夜晚,成了成仁心中的极乐世界。他平日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望它,在土拉疙瘩上被蒸被烤时有它撑着。以后的七八十年里,他过了各种滋味的年三十夜晚,也有忧愁的,凄惨的,甚至有没过成的。就是他八十来岁上,全村男女老少都沉浸在电视机里的“春晚”时,他还在念叨儿时的大年三十,权衡在电视机前过年三十夜晚,得到了多少,丢掉了多少。

一到半夜,家家院子点起“旺火”。成仁感到他们跟东院老高家中间院墙好像没了。屋外“旺火”点的,屋里煮饺子烧的,都是留了一冬的硬实柴火。东西两院旺火下都放了一张方桌,屋里煮好的饺子先端出两盘摆在桌上。成仁看见父亲提上一盏灯笼,走出院门去迎财神了。父亲返回来后,挂鞭就响起来了。成仁干什么都能看着东院孩子也屋里屋外穿梭似的。他猛地感到,还是这短墙院落敞亮,一出事儿一出事儿,走马灯似的。老郭家那样的高墙大院,好是好,就是有点憋闷。

跟这胡同一比,成仁感到“二进院”不尽如人意。

想归想,去归去,什么也不能十全十美,灯笼下边还有黑灯影呢!

何况,老郭家待人不薄。二当家心大,往后要跟他学的地方多着呢!守义厚诚,对他孙成仁像哥哥似的。

前后街不远。做事儿在“二进院”,灯笼街还得在胡同。

同类推荐
  • 一次远行

    一次远行

    《一次远行》描写了女主人公奈津子与有脑疾的丈夫外出旅行的故事。奈津子生活在原本富裕的家庭里。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的母亲和弟弟花尽积蓄后,把希望寄托在奈津子身上。奈津子却早早地把自己嫁给了母亲和弟弟都看不上眼的男人。小说从奈津子与丈夫的一次二日游说起。一个个琐碎的情节中夹杂着曾经的家族回忆,这些回忆再现了奈津子经历过的压抑和苦痛,让读者得以理解主人公逐步对现实生活抱有满足感的内部原因。虽然丈夫身体有恙,但奈津子不仅没有讨厌他,反而通过这次旅行更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它生动地描写了走向衰落的日本社会:母亲和弟弟虽已遭遇家道中落,但仍依恋旧日荣耀和奢靡;主人公虽含辛茹苦照料行动不便的丈夫,但内心充实自由。书中收录的另一篇《九十九次接吻》描述姐妹情感。小妹妹菜菜子(“我”)对于姐姐们抱有深切的感情,这样的感情看似被姐姐们同时恋上的S打搅了,但故事最后,“我”再次坚定了自己与姐姐们关系的稳固程度不会因恋人的出现而减弱的信念。
  • 高校推理笔记

    高校推理笔记

    是校园推理小天后秦纤纤再揿高校神秘面纱,与你一起聆听那些离奇的故事。校园的角落里,到底还有多少人不为知道的怪事发生着,当警笛声响起时,鬼屋竟然开始闹鬼,究竟这一切是动机未知的谋杀,还是一场没有真相的局。
  • 希拉里、密和、我

    希拉里、密和、我

    一个行踪诡异的西方女人,一个身世神秘的东方女人,一个因妻“离”子散而濒临崩溃的中国男人,在天寒地冻的皇家山上的奇遇,将一段梦幻般的“三角关系”带进了阅读的视野,三个生命的“真相”与中国最沉重的历史和现实纠结,三种激情的碰撞与人类最古老的喜悦和悲伤交织,这是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更是一个时代的神话……
  • 军统局的特殊女客人

    军统局的特殊女客人

    一份关于日本海军、空军的密码本,引发了一场发生于美、中、英同盟国之间的间谍游戏。有人要给予,有人要索取,有人要观战,间谍便成为这场游戏中的主角。他们彼此算计,层层导演,但直到最后才明白,原来一切都只是演戏,如此而已……1941年,欧洲大陆沉浸在一片血火硝烟之中,希特勒的数十万精兵云集英吉利海峡,大有问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王国之势。7月,希特勒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做了长篇发言,对丘吉尔进行了一番淋漓尽致的臭骂。但是丘吉尔对希特勒的演说不十分感兴趣,这就激怒了希特勒。
  • 傻笑

    傻笑

    我敢负责任地讲,东方优是个跨世纪的大傻瓜。对于他,我不但恨,而且恨(这是东方优从小就养成的说话习惯,我一想起他,语法、修辞就乱了)。因为他曾经差一点儿让我丢了小命,所以我既忘不了他,又忘不了他。据说回忆往事是人走向衰老的表现,我并不服老,而且完全有信心在领导岗位上再干一届,到六十岁下来正好。自从我年过半百之后,肾虚、气虚、心虚和其他的空虚感觉常常扑面而来。眼前的事情转身就忘,而过去的人和事却不依不饶地在我眼前晃动,出现频率最多的就是傻瓜东方优——我幼年的同伴,少年的同学。他那与生俱来的笑脸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热门推荐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额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额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我的mc末世

    我的mc末世

    玩着我的世界,结果却招穿越,一个超级水桶,一个核能火炬,背包无限空间,感觉我无敌了!不对!那边天上是什么?鸟?飞机?是人!人!升仙了!
  • 重生八零:老公,超A的!

    重生八零:老公,超A的!

    时千不懂,为什么原主要放着眼前这么个帅得令人血脉上涌,鼻血直流,分分钟腿软的小哥哥不要,去喜欢厂子里那么个小白脸!既然老天让她霸占她的身体重活一遭,那这个男人她就“勉为其难”的收下好了!唐御不懂,为什么之前动不动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说离婚的女人,现在天天逼着让他亲亲抱抱举高高……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重回八零年代,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和黑富帅生一堆胖娃娃、自此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 崩坏3之大小姐的贴身律者

    崩坏3之大小姐的贴身律者

    在人类身上失去的一切,我都要用神的名义,一点点讨回来……等等,大小姐你能不能不要在这个时候踩我的脸?!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空落下泪

    天空落下泪

    山里的孩子,如何实现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血泪史。一身正气闯天下。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怀瑾亲启

    怀瑾亲启

    林怀瑾做了一个长久的迷梦,她听到那个红衣翩翩的少年郎在自己耳边轻轻吟唱:“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恨只恨无道,把生灵涂炭。”这首熟悉到骨子里的霸王别姬,竟是这般凄婉惆怅,随后他又轻轻一笑,“我陪你,陪你千秋万代,陪你亘古亘今。”戏子薄情,薄如一面。二月红,果然你的那些话,都不是对我说的吗?原来穿越百年,我始终得不到自己的挚爱。可自从遇见你,我的生命里除了二月,就再也没有任何意义。算是求之不得,弃之不舍的万里隔离。千年的古墓之下到底隐藏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九门惴惴不安,各路势力纷纷出动,似乎连小哥也牵扯了进来。从此长沙城明里暗里开始风起云涌……
  • 木叶之止戈

    木叶之止戈

    九尾肆虐木叶的事情没有发生,波风水门没有死,漩涡玖辛奈还是九尾人柱力,宇智波一族没有灭亡,从剧情刚开始的那一刻,故事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