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7400000002

第2章 止小儿哭(1)

新文人画

“文人画”这个概念在1949年以后是比较忌讳的,因为它和当时的许多政治运动不太合拍。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大陆的文艺突然去掉了“配合运动”,大家似乎都比较茫然。

当时一些比较关注西方思想的年轻人试着介入“新潮”,但似乎一下不太容易找到自己的路。另一些画水墨的人因为可以把画卖给海外的人(当时主要是港台的旅游客人),因此画一些内容空泛、形式雷同的“旅游画”。这时候,各地一些喜欢中国传统绘画(所谓中国传统绘画当然就是指文人画了)的年轻人,开始把自己的画组织成展览,起名叫“南北方中国画联展”。后来,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新文人画展”第一回展,从此开始使用“新文人画”这个名字。到1997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十届“中国新文人画展”,“新文人画”已活动了近十年,是这段时间坚持活动时间最长的艺术群体。

当然,对某种价值的追求是我们每一个画家终生的使命,无论他是“古典的”、“传统的”、“新潮的”,还是别的什么。至于我个人,我喜欢“新文人画”活动,里面有我的很多好朋友。但就像对我自己一样,我觉得朋友们的画也都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好像主要表现在追求“文化”多了一些,追求自我的“生命体验”少了一些。好在我们都还“年轻”,我想只要努力就会有进展。至于今后,绘画毕竟是很个人的事,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更深刻地去体验我们这个时空的生命存在,更有意义地去表达这个体验,至于表达出来是不是还要称作“新文人画”或是“新”的其他什么画,则并不重要。

“新文人画”就是这帮玩画的人取的一个名字,如此而已。那我为什么叫朱新建,怎么新?怎么建?当时就取了这个名,其实没多少含义。就实际意义而言,假如这批人坚持用这个名字去画画,画出成绩来了,实际意义就大了;假如这批人画画也不过如此,没多大能耐,这个名就不会有多大影响。鲁迅这个名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鲁迅写了很多好文章,人们才记住这个名。

所谓我是“新文人画代表”、“怪才”、“奇才”之类的,其实是没有什么道理的,你凭什么说你画得一定比别人好?你们要写上“代表”、“怪才”、“奇才”,是市场操作的需要,或者搞什么展览,硬要这么讲,我也管不了。好似有的人喜欢吃辣,有的人喜欢吃甜,都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客观存在。有些朋友需要进行运作,用这样的形容词来套,我硬要不肯呢,也蛮煞风景的。所以这个事情也带几分不认真,带几分调侃,真要认真起来,我怎么会认为这是真的呢?

这些都无所谓,他愿意这么讲就让他这么讲好了。就像猴王电池,企业要取产品名称,你凭什么不让取“猴王”这个名字?人家取名“猴王”,产品好卖,就取了。至于画家靠画什么画种,去注册什么商标,这个没道理。你凭什么叫“牡丹王”?平时随口讲讲,玩玩还可以。《水浒》里面,一丈青孙二娘,真有一丈高吗?我看不见得。什么智多星、神行太保,等等,人们随口叫叫而已,有这么几分特点,愿意这么叫,也就叫出来了。画画去注册商标,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美术活动也不需要政府、官方来组织,中国美术界的官方活动,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物,这种做法随着计划经济的退出,也会慢慢地消失。你的作品出来有人看,有人喜欢,市场就大;你的作品没人喜欢,没人看,市场就小。当然市场小不一定作品本身不好。至于我倾向于什么活动,最好有那么一个人,能判我二十年,不让我出去,整天在画室里画画。到目前为止,要么单位规定参加的,完成任务;要么是朋友邀请的,人情难却,如此而已。至于各种美展评奖,这个好东西大家都想去捞,我花那么大精力去挤破了头,我傻啊!再说现在这些展览评奖,裁判员、运动员都是美协掌权的人,他们先跑了几圈,再让你跟在屁股后面,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家里下下棋、画点画。

谈到“新文人画”,又得从稍微早一点说起,就是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是怎么看待国画这件事。我们稍微懂点事的时候大概是五六十年代,是毛泽东的乌托邦时代。人民公社、大跃进,然后就是这个运动、那个运动,我们小时候的记忆全是阶级斗争,过着一种泛政治的生活,每一处生活的细节和角落里都充满着各种政治口号、政治标语。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个戴黑眼镜的人就会一直跟着他跑好几里地,然后报告交通警察,发现了一个特务分子。那个时候小孩被煽动得很奇怪,可能现在的孩子已经没办法理解我们那时候的人都在想什么了。就是整天想做英雄,小孩天天把妈妈给他买早点的钱拿去交给老师,说是在马路上捡到的,弄得老师哭笑不得。

我从小的时候就对中国画非常有兴趣,现在回忆起来,虽然官方的第一渠道,比如《人民日报》社论、《红旗》杂志、《人民文学》不再宣扬这些东西,但它还是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不知不觉地渗透,因为传统文化的力量很大,它是不知不觉的。有一次给同学上课,说到这个问题,比如忠孝节义这种传统的中国道德标准,即便不看书,不看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它在民间的生活传统里面还是存在的。有时候所谓的道德传统不是通过正式的道德文本承传,民间的价值取向就是如此。

所谓中国画的传统有时候也是这样。以我个人为例,我父亲是机关里的一个职员,逢年过节就在墙报上画两朵花,画一只小鸟什么的,我就很崇拜这些画。有一个人在这个时期非常重要,这个人叫齐白石。在我们现在来看,可能齐白石的画在文脉承传上不够理想,但这一点恰恰是他的长处,他居然开出另外一条路来,主要靠自己的感觉,而不是这种笔墨的文脉承传。那时候,痰盂上、练习本上、铅笔盒上,都印着不清不楚的齐白石,画一个黑咕隆咚的虾子、一个螃蟹、牵牛花什么的。我们小时候读的《儿童时代》、《小朋友》、《少年文艺》这一类杂志,封底封面上都有一些画家的作品,这也在起一些传递作用。后来我去看我周围的朋友,大多数是靠家庭在承传,他们家里就是画画的。比如陈之佛的女儿陈秀范,陈秀范的女儿叫李璋,年纪比我小一点,我们都认识,她家里有各种画册可以看。还有就是我这种家庭,父母没文化,家庭不可能传给你文化,要靠周围的日常生活。

母亲崇拜文化人,她是一个单位的头儿,她喜欢把单位里换下来的旧政治标语都带回家,贴在墙上,她觉得那字儿好看。这种对“书法”的态度,给我很大影响。这其实就是一种民间文化的承传。中国人把文字看得很神圣,写过字的纸不可以随便扔掉,一定要去道观或者寺庙放在专门的炉子里,很恭敬地把它烧掉。我小时候跟着妈妈去看戏,里面会有书生出来,往往手里拿一把扇子,扇子上面有几个字,你也看不清楚写的什么,在舞台上摇啊摇,很神气,派头很大的样子。我回家也买一把扇子,也写两个字。前两天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的《书与画》,其中也有我的一些稿子,几张画,一些小文章。恰恰同期有陈丹青一篇文章在谈他们上海弄堂里的事,我就读了。陈丹青和我同年,他在上海弄堂里受到的传统教育完全是西化的,有人悄悄给他看一张外国画报,上面印着一个光屁股女孩抱一个罐子,这些他会有感觉。

当时人们看展览的热情也比较高,只要展览的地方不是太偏僻,有点意思的,人们都去看。我现在年纪大了,感觉以前比现在好。现在办个展览比较麻烦,找个好的地方,像杭州,还要什么场地费。第三届南北联展时,我在法国,之前留了一些画在朋友手里,他们想举办一个比较大的展览,打算地点选在中国美术馆。然后就找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陈绶祥,当时他们正打算做一顶新文人画的帽子给齐白石这些人。正好我们找他说要做一个展览,他也没什么好贡献的,说就拿顶帽子来戴吧。后来我回来了(我1988年底去巴黎,1991年回来),他们戴着这顶帽子,正在发展。

有人说,新文人画应该是诗书画印,都是大才子,风格应该很优雅、清逸,你们画的这些配不上这个名字。叫不叫这个名字,虽然我觉得无所谓,但还是站出来说,画得难看就不能叫新文人画吗?就像我有一个女儿长得不好看,就不能叫王美丽吗?我这样说也许有站不住脚的地方,这个名字确实有点不合理。当时年轻人都喜欢搞现当代艺术,在中国这个地方还是有人对现当代这一部分耿耿于怀,希望这个问题被提出来。有这么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顶着这么大的帽子出来了,引起了很多关注。

除了一些人画得还可以之外,当时中国画像“生命不息、挖山不止”这种革命题材已经不画了。方增先的新国画《说红书》,刘文西画的革命题材等,好像都没人要看了,中国画就画那些毫无个人感情的装饰画,梅兰竹菊之类的,画得不错。这属于一种兴趣,是一种民间承传,这个手艺的目的是装饰。在重大主题消失后,充斥在中国圈子里的就是这些东西。只是在画的技法上有成熟与不成熟之分,销售的对象是香港、日本、欧美的一些旅游客人。当时的中国画在文化含量上不高,新文人画内心的东西相对更多一些,他们大多不是老一代国画家的嫡派传人,比如黄胄、李可染、亚明、刘文西的学生,而是那些飘荡的画家,想讨个说法,这些画新文人画的人就凑在一起了。

画画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画画究竟是个什么玩意?我们这些画画的人,如果不画,能过日子吗?绘画究竟是一个骗局、阴谋,还是一个传销的游戏和媒介?抑或是我们确实需要艺术这件事?我觉得这些问题需要考虑。之前看了吕澎的著作,其中有一篇和李泽厚的谈话,我想起在二十年以前,那时李泽厚还没有出国,我们在北京吃饭碰到,聊起过这话题。我说,人类所有的文化行为,包括语言、舞蹈等,在动物界都能找到雏形,唯独画画找不到。他的研究生告诉我不对,比如狼会把吃剩的肉埋起来,用爪子刨两下,做一个记号。我说这不是画画,它目的很明确,是为了以后能找到这块埋起来的肉,而不是刨两下来欣赏。

画画好像是人类独有的行为,而且所有的文明和画画都有太紧密的联系,因为所有的文字都由图形演变而成,包括拉丁字母也是如此。我查到原来的字母“a”,就是由一个大拇指的图形逐渐演变过来的。中国的文字更是象形,不用说了。当初靠画一些小画记事,所以西方画了五十二个小画,就不再画下去了,所有的讯息都靠拼接这五十二个小画来传递。中国人比较有耐心,画了六千多幅小画还在画,是画画支撑起了人的文明。那么有文字了,把画画记事的功能去掉,是不是画画这事就寿终正寝了呢?画画是被剥离出来,去干另外一些事了。中国画的用笔完全是个人性格的一种物化,这个人的性格是很小心、很拘谨的,那么他的笔墨也就很小心、很拘谨;有的人很潇洒,他的笔墨也就比较潇洒。我这个人比较肆无忌惮,笔墨也就多少肆无忌惮一些,一个人的精神在笔墨里面表现得非常透彻。西方的油画在早期是被一些贵族控制的,所以它的大部分内容是完成贵族的肖像,或者是贵族需要的东西,是在替人家画画。一直到米勒以后,才算是为自己画画。我们在卢浮宫可以看到,那些作品动辄一堵墙那么大;到奥赛博物馆的时候画幅就缩小了,因为是在为自己画画,没有必要画一堵墙那么大;在为自己画画的时候,笔下就会出现自己。画画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我们需要有一面精神上的镜子。而绘画是一种很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门类,它跟音乐、文学等是一样的,这些东西在滋养我们。

人类的文化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比如科技、器具,包括制度这些,都是比较显性的文化。这个民族产生的歌舞、诗歌,则是比较隐性的文化。有人问爱因斯坦:“你平时读一些什么书?”爱因斯坦报出来一大串书名,其中70%以上是文艺类的书籍。他们就问:“你平时不看物理方面的书呀?”他说我看那些书干什么呀,我需要的时候查字典、查资料就完了呗。闲下来不工作了,当然读一些诗歌、小说,看一些画。这就说明,像爱因斯坦这种在显性文化里这么有代表性的人物,也需要大量的,甚至是无聊的、不起什么作用的东西滋养,他才可以那么圆润,那么睿智,才可以做出那么好的工作来,所以这些东西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人毕竟不是一个工作机器,不是整天只知道设计房子,或想想核电站的各种数据,他需要滋养,需要像一个人一样地活着。人内心的美感、心理享受,都需要这些东西。但这也是需要学习的,不是说你的钱多到了一定程度就叫中产阶级,它还有许多其他具体的要求,包括你的教养、教育程度,整整一个阶层养成的趣味,等等。

同类推荐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播音主持艺术11

    播音主持艺术11

    延安市副市长冯继红在发言中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此次纪念研讨活动,对于继承弘扬人民广播优良传统,交流探讨播音主持理论,培养优秀的新时期播音主持人才,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新时期的播音员主持人继续发扬延安广播播音的光荣传统,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再创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的新辉煌。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
  • 手艺的思想

    手艺的思想

    《手艺的思想》于2000年初版后,不到一年即再版,于是又有了另外一个封面的重印版,但书的内容没有变化。新书上架不久,即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当时还叫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学术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三周位居前几名。书中文章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发表于各大报纸和专业刊物,有的在发表时还曾经引发讨论,在编辑过程中,作者将它们分门别类整理,并形成作者的“手艺的思想”的思路。每篇文章后面均注明了最初发表的出处,这样读者可以结合发表的年代来整体思索手艺思想与时代变迁的关系。此次修订版删去了几篇现在看来不甚成熟的文章,又增加了若干作者近年来的新作,以期更完整地展现作者思考的脉络。
热门推荐
  • 我的孤独,与我无关

    我的孤独,与我无关

    《我的孤独,与我无关》作者王斌是编剧出身,对文字更有独到的敏感。作者在《我的孤独,与我无关》一书中描写了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独处的乐趣,又可以在与朋友交往中感受友情的热闹。作为电影人,作者在书中不可避免地谈论到了电影奖项与票房、导演挑选角色时的困难等行业问题。也对一些影片从内行角度进行了专业的点评。作为电影人,其工作的一部分就是探班,其朋友的一部分就是艺人。作者王斌在《我的孤独,与我无关》中,带领读者亲临各个片场,展现了巩俐、陈道明等拍戏时的真实状态,描述了李保田、莫文蔚等生活中的另一面。此部分文字娓娓道来,如老友面对面讲述般生动、亲切。除此之外,书中还谈到了读书、艺术与古典音乐,作者的人生阅历与见解便在这些平实的文字中,缓缓抵达了读者的心间。
  • 冒险团之异界之旅

    冒险团之异界之旅

    六人奇迹般的穿越,在未知的大陆开启了一场奇幻的冒险,寻找回去的方法
  • 林记大宅门

    林记大宅门

    林家有三个姑娘,大姑娘林琼萱,二姑娘林琼玉,三姑娘林琼芳,个个长的眉目如画,丽质天成。然而林宅里的下人都道,这大姑娘是真懦弱,三姑娘也是真嚣张。唯独只有这二姑娘,面上看着且是温柔娴静,其实内里最是冷心冷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唐小侯爷

    大唐小侯爷

    想不明白了,旅个游而已,竟然莫名其妙穿越了!家是回不去了,手机竟然跟着也变异了,悲愤的倒霉蛋只能一步一步从秦岭深处走出。谁知倒霉的在渭水河边遇上刚刚被突厥打劫一空的倒霉李二。“陛下,咱们格物吧?”“不行啊!朕的江山不稳,国力不济,民生困苦,朕还要灭突厥、平西域、征高句丽、国内的事情也是一大堆,实在没空啊!”“不就是灭个突厥、平个西域、征个高句丽嘛!只要咱们君臣携手,这都小事尔!”很多年后,君臣两个无聊的趴在地图上,看着大唐庞大的版图,大眼瞪小眼,过了会儿,赵谌小心翼翼的建议。“陛下,要不咱们西征吧?”“正合朕意,准了!”大唐小侯爷群号:474252937欢迎喜欢的兄弟姐妹们加进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拥抱你的爱

    拥抱你的爱

    谢家大小姐谢华年从中学时代开始执着于漫画创作,她的发小沈弦则长成了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沈弦暗恋谢华年多年,无奈谢华年始终忽略他的感情。沈弦只能看着谢华年为不适合她的初恋男友流泪伤心,始终默默支持、保护着她,而沈弦的绯闻女友却已把谢华年当作狩猎的目标。历经磨难之后,谢华年敞开心扉坦诚面对了沈弦的深情,两人终于携手相伴。
  • 娘子是朵两生花

    娘子是朵两生花

    青梅恋竹马,世事多弄人国师本无意,村女误撩之。一个是看似柔弱实则心性坚韧的村女,一心守着竹马换一句情深誓言。一个是异世而来寄居她人躯壳的幽魂,背着原主欠下的债,却无意动心于债主。她的竹马,玉面少年,身陷邪异,她无力改变,只能随他做了同路人。她的债主,异族美青年,身世成谜,与他虽不过一场还债之旅,却成她心底救赎。到头来她终随他行千山,过万水。而她则随他平妖患,渡魔心。只是一具躯壳生出两缕幽魂,更兼两份爱恋。这段情场公案又该如何断?
  • 骷髅岁月

    骷髅岁月

    一个蛮暖心的小故事。哎呀简介要满20个字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2009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了厉以宁、高占祥、吴建民、海闻、张继钢、郁钧剑、韩少功、康洪雷、毕淑敏等多位名家大师举办了104场讲座,从讲座文稿中精选出72篇整理编辑成本书,内容包括新中国60周年、礼仪文化、励志教育、养生文化、创新文化、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等多个系列。
  • 墨唐

    墨唐

    一个当代宅男穿越到初唐一个墨家子弟身上,就像一滴墨水滴在水杯中,很快,整个大唐就被渲染的乌七八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