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1800000005

第5章 “恨”味(3)

花落妻亡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真正的爱情,则完全呈现出别一样的存在:这就是共享阳光,共担风雨,即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

张恨水念念不忘的是爱人周南的千里寻夫。那是1938年,张恨水只身到了重庆。避难日寇而蛰居潜山的周南最大的牵挂不是张全张伍两个小孩,而是远在山城重庆的丈夫张恨水。听说武汉沦陷,日机又向下一个目标重庆进行狂轰滥炸,张恨水这个书呆子一个人在那儿,没人照顾怎么行呢!周南再也按捺不住了,就是死也要与张恨水死到一起!于是,她顾不得婆婆和家人的苦苦挽留,毅然带着四岁的张全和两岁的张伍从安徽潜山黄土岭出发,踏上了远赴重庆的寻夫苦旅。到了安庆码头,随着纷乱的人群来到江边,好不容易跳上了已开始启航的一只小船,历经千难万险总算到了重庆。打听到了张恨水的住处,周南已经几天几夜没吃什么东西了,又累又饿,形容憔悴。蛰居重庆南温泉的张恨水见到周南母子不期而至,喜出望外,紧紧地拥抱着周南,半天说不出话来,惊喜的热泪夺眶而出。尔后,周南将一路艰辛诉与张恨水,张恨水边听边记,并根据周南抱子寻夫的亲身经历写出了长篇小说《蜀道难》,以志感念。

周南来了,周南就成了张恨水心中的“南温泉”。每当张恨水写作有些疲乏的时候,周南就小鸟依人般地来到张恨水书房,取过胡琴,让张恨水照着琴谱“的格龙的龙”地拉琴放松一下,自己则踏着恨水节拍清歌一曲,那圆润的唱腔,地道的京韵,还有周南那甜甜的笑脸给沉寂的茅屋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与家庭的温馨,更唤起了张恨水的创作激情。为改善生活,周南还偷偷地养了一头猪。为了不影响张恨水写作,每天一大早,周南把猪赶到山上,等到长到一百多斤,猪杀了,张恨水才知道这事。周南曾以南女士的笔名在《新民报》上发表小诗,诗云“嫁得相知已十年,良辰小祝购荤鲜,一篮红翠休闲薄,此是文章万字钱。”颇具才气的诗句见证着周南相濡以沫的爱情。周南以真爱化解了战争带来的生存苦难,成为张恨水的“生命半球”。

抗战胜利后的次年年底,张恨水在北平北沟沿买下了一幢大房子,一大家人终于聚会京城。然而,天有不测,1949年,张恨水不幸中风,一度失去了写作能力。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家难,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怎么办?为给丈夫治病,为撑起这个家,周南与家人商定,卖掉北沟沿的住房,搬进了西四砖塔胡同43号的小四合院。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张恨水病情好转,并开始恢复写作之际,周南被检查出患有癌症。为了丈夫能更好地康复,为了给丈夫一个安心的写作心境,癌魔缠身的周南,强忍着病痛的折磨,操持家务,笑对家人。有一天,周南实在支持不住了,晕了过去,紧急送进了医院。张恨水找文史馆领导出面,找最好的医生为妻子医治。此时,已动过两次手术的周南,生命的晚钟已经敲响,谁也无力回天了……

张恨水知道了爱妻的大限将至,一种无限的悲怆化作了无声的守候。那些日子,张恨水每天就守在周南的身边,不动墨,不看书,不说话,执手相望,默默静对,不出房门一步。他曾对儿子张伍说:“你们年轻人,不懂得老年夫妻的感情,尤其是患难与共的老年夫妻。青年人,形影不离,有说不完的话。可是老年夫妻就不是这样了。比如我和你母亲,我们很少一起出去,也没有什么话,甚至一天都讲不了几句,因为话已经多余了,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我要什么,想什么,她要什么,想什么,彼此都知道。现在你母亲躺在床上,我坐在这屋里,她知道我在,我知道她在,就够了,就是安慰。只要她还躺在床上,还有一口气,对我就是莫大的安慰!”心有灵犀,何须言语。只有如张恨水周南这样深爱着的夫妻才有如此的感应与默契。

然而,这种感应和默契很快就被上帝无情地剥夺了,1959年10月14日,周南永远地告别了心爱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们。孩子们哭着喊着妈妈,张恨水满含着悲痛的泪水,俯下身子,亲吻周南的额头,和相濡以沫的妻子做着最后的送别……周南去世后,张恨水把周南安葬在八宝山墓地,亲立墓碑。

周南走后,张恨水的精神一下子就垮了。想念周南,张恨水禁不住独自前往亡妻墓地,恍如生前,或一诉心曲,或向墓枯坐。他前前后后写下了近百首悼亡诗,如:二十八年学画眉,一双游履合欢枝;而今踯躅秋坟里,八宝山前日暮时。//老少相逢握手欢,蜜柑笑斗水晶盘;低头莫过南京路,不见人来共倚栏。//不辨啼痕与血痕,相传一点入诗魂;新闻吾业归来晚,风雨灯窗候打门。//逼真山水足徘徊,十里荷花锦作堆;玄武湖滨痴久立,谯楼三鼓盼卿来。//一日思卿十二时,烟枝访购似金丝。如今痴坐茶烟淡,斋冷人亡几个知。//两番轰炸过江行,乱后相逢笑语生。我尚平安今似昔,呼卿万遍没回声。……

张恨水悼亡诗,如泣似诉,情真意切,把无法抚平的心伤和自己生命中的最后绝唱,全献给了心爱的周南。

生逢时艰

张伍先生在《雪泥印痕:我的父亲张恨水》中说,父亲张恨水“跨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数次改朝换代,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史,一部传奇。”纵观张恨水的一生,自1895年出生,到1967年去世,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浴火重生中向“社会主义新中国”艰难嬗变之际,正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化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非常时代。

这样一个新旧更替的时代,既造就了张恨水,同时也限制了张恨水。

张恨水在回忆自己青少年时说“我在了解字义之前,是很不幸的,没有遇到一位好老师”。“没有遇到好老师”,吐露着张恨水对旧式私塾教育的不满。长大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使他独吞“无爱的苦果”,乃至上演了“婚夜逃离”的闹剧;由于父亲过早地离世,他只得辍学在家,论学历,张恨水只是中专肄业;论工作,失学即沦为待业青年;论经历,也曾在外流浪、闯荡:当过助理编辑、为人跑过龙套、卖过狗皮膏药,但漂泊数年,无功而回,折返乡里,竟被乡人讥笑为“大胞衣”,百无一用的“书呆子”……男儿立志出乡关,远赴北大求深造,曾是张恨水梦寐以求的夙愿。1919年秋风萧瑟北雁南飞之际,张恨水辞去《皖江日报》的主编,毅然踏上了北平之旅。可是此时的北平,那颗衰老的心脏正奄奄一息。那时的中国,堪称中国现代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1916年至1928年,国家政权由军阀管控,动荡不安,丑闻频出。据史料记载,其间有7人出任过总统或国家元首,并有一人两次上台,此外,还有4个摄政内阁在短期内理政,再加上一次张勋的王朝复辟……整个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此环境,如此现实,张恨水虽才华横溢,但根本找不到实现梦想的机会和平台。举目无亲的他,只得蛰居北平潜山会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无情现实逼迫他不得不做出放弃求学梦,首先解决饭碗问题的抉择。

及至跻身报业,靠一支笔终于打开一片新天,已是人到中年。正准备做着“名士梦”时,不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侵华的野心一步一步变成了残酷的现实。张恨水的好梦难续。国难当头,张恨水从“名士梦”中醒来,积极宣传抗日,发表一系列抗日文章,呼唤国人救亡图存。1935年,冀东出现伪政权,张恨水被列入日本人的“黑名单”,社会环境更加险恶。于是,张恨水只得实行“壕堑战”,转战南方,以笔代枪,弯弓射日。创办《南京人报》,发出抗战的呐喊至南京沦陷前夕;流寓武汉,与乡人一起准备组织队伍回家乡天柱山打游击,但“呈文”拒批,请缨无路;辗转赴渝,加盟重庆《新民报》,蜗居“待漏斋”,冒着随时被日机炸死的危险,写出800万言的抗战小说……想干一番事业的张恨水在空前的民族灾难面前,毅然让渡“小我”,共赴时艰,共担国难。好不容易,经过8年抗战,打败了小日本,可国共内战又起,张恨水,一介报人,一介书生,处在历史的夹缝中备受煎熬。新中国成立后,张恨水不幸患病,创作力几近衰竭,特别是受“左倾”思潮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划入“鸳鸯蝴蝶派”,长期被文学史打入冷宫……当年,他花了2000块光洋,把部分写作手稿和藏书,装成8个大木箱子,从北平搬运到南京,从南京搬到安庆,又从安庆搬到潜山黄土岭。安庆沦陷后,又从潜山黄土岭搬到潜山深山区的龙潭白崖寨等地。抗战胜利后,再从潜山深山区搬回黄土岭老家。谁能想到,这浸润着张恨水心血的辗转藏在家乡的8大箱手稿和书,竟在土改中当做“四旧”,毁失一空……这一珍贵文物,未毁于日寇兵火,却失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遗憾殊深也!

如果说,张恨水少年时代“一棵韭菜,十个石榴”的联对,凸显着他的聪慧与敏捷,青年时代的“一年将尽,万里未归”,展示着他仗剑远行的豪迈与锐气,那么,中年时的“已无余力忧天下,只把微醺度岁阑”、“久无余力忧天下,又把微醺度岁阑”,年老时的“吾人只靠桩兜坐,闲话年成说到明”,则蓄积着生逢时艰,壮志未酬的遗憾与隐痛了。

天不假年

我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岁月匆匆,一生碌碌,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人海茫茫,时空渺渺,望断天涯路,真个是人生如梦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人,真是“生年不满百”的地球过客吗?……这一切,张恨水曾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拷问过,思索过。生命的长短难以掌控,但生命存在的状态则完全能够驾驭。“古来圣贤皆寂寞”,张恨水不刻意追求那流芳百世的“圣贤”,但他却热爱那种寂寞而有所作为的生命存在。他远离霓虹灯的闪烁,也不屑于镁光灯的闪亮,他甘愿在日光灯下甚至豆油灯下静静地写作思考。他知道浮躁、夸饰、“作秀”等把戏,都是经不住历史检验的东西。他甘愿做徽骆驼,在茫茫沙海中跋涉,他坚信绿洲就在前面;他甘愿做老黄牛,默默深耕细耘,他坚信耕耘之后必有稻花飘香,春华秋实;他甘愿做拉磨的驴,流一份汗,吃一份饭,一心一意做自己擅长的事,不用一分“造孽钱”;他甘愿做草间秋虫,放出自己真实的声响,化为大自然的天籁,他坚信每一个受伤的心灵都渴望听到真诚的呼唤,获得真爱的慰藉……于是,他不党不派,“赤脚走在大地上”,以真诚和心血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写,写,终于写出了3000万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红色浪潮席卷全国。经历过数次改朝换代的张恨水倍感困惑:孩子们不好好读书却要停课“闹革命”,工人不好好干活儿却要停产停工搞什么“大批判”,几十年的好朋友张友鸾、左笑鸿一夜之间竟犯了弥天大罪,不明不白就关进了“牛棚”……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周南走了,孩子们也被莫名其妙的“红潮”弄得惶恐不安。满腹的疑虑,知心的话儿向谁诉说?张恨水沉默了,身体也每况愈下,枕边的那部《四库备要》便是他生命夕照中的心灵之友。

转眼到了1967年,春节的鞭炮驱不尽心头的阴霾。正月初六那天清晨,偶染风寒的张恨水想吃油条,孩子们便从街上速速购来,张恨水打开包裹油条的报纸,却看到了报上刊登的声讨“舒舍予,自绝于人民”的文章,张恨水霎时就怔住了!老舍先生,可谓是自己的知己故交啊!这么一个正直而富有才华的作家竟在半年前投湖自尽了……张恨水手握的油条不知什么时候滑到地下,两行热泪滴落在报纸上。孩子们知道老舍先生是家父的挚友,为了避免给珍视友情的父亲带来刺激,便一直瞒着他。今天,不经意中的这报纸泄露了秘密。孩子们后悔不迭,赶忙扶张恨水卧床休息。从清晨到黄昏,从黄昏到第二天天明,张恨水辗转反侧,恶梦连连。他呼唤老舍,呼唤周南,他梦见了故乡的黄土书屋,梦见了重庆的“待漏斋”……他似乎听到了老爸老妈的召唤,猛然起身,穿衣寻鞋,可他的脚却怎么也寻不到自己的鞋子。家人赶忙过来给他穿鞋,就在这一刻,他往床上一仰,悄悄地走了,永远地走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除死已无销恨术,此生可有送穷年?”生活的磨难,生命的透支,张恨水便成为“到死丝尽”的春蚕。张恨水走的那天,正是“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

这是大地之水,润物无声。

3000万言可以说古今罕见,谁也挡不住文明对野蛮的拨乱,真实对假象的匡正。人们越来越惊叹张恨水这样一个伟大的存在!这个存在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人的骄傲!张恨水创造了“作家”的奇迹!

张恨水晚年有对自己作品进行全面修订的宏愿,有“极愿做一个文艺界的老兵,达到沙漠彼岸草木茂盛的绿洲”的伏枥壮志,惜乎天不假年,再加上,当时极“左”思潮这一特定政治背景的影响,此志此愿,未能实现,引为憾恨。

同类推荐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本书以传记小说的形式,运用细腻委婉的笔触和曲折动人的情节,阐述了范仲淹“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的忧患人生,展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节操。
  •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发明魔术师:爱迪生(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唱着情歌走向彼岸花开: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唱着情歌走向彼岸花开: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庄严神圣的布达拉宫,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尘俗世,重权高位,于他不过是禁锢自由的牢笼。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与扭曲,也让他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悲悯众生的活佛,也是多情的诗人,他的情歌唱响三百年,至今不衰。
  • 官商大鳄:桑弘羊

    官商大鳄:桑弘羊

    桑弘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的理财家。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商人家庭,13岁时就受汉武帝赏识,提拔为侍中,后做到大司农。池先后协助汉武帝处理政务几十年,从财政经济等具体措施和理论上支持并捍卫了汉武帝的政治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是参与改革政策制定、执行和实施的重要人物之一。汉昭帝时他做了八年的御史大夫。是一位杰出的理财专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商大鳄:桑弘羊》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商大鳄桑弘羊传奇的一生。
  •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冯雪峰与鲁迅,吴祖光与两任妻子吕恩、新凤霞;爱恨纠葛、难分难解者,莫如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交恶纠缠、怨怼一生者,莫如鲁迅与周扬,胡风与周扬,丁玲与周扬;孰是孰非实难道断者,莫如钱锺书、杨绛夫妇与鲁迅……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灵的位面游戏

    神灵的位面游戏

    诸神黄昏之战,邪神重伤陨落。鸠占鹊巢,魂穿异界的灵魂借体重生。灵魂湮灭、神格破裂!当地球次元位面壁垒被打开,一位接一位的地球人类被以游戏玩家形式召唤到异世界!邪神开始了漫长的恢复之路。玩家们开始了无(无)比(限)奇(奴)幻、瑰(役)丽的异世界之旅! 书友交流群:875445030......这是一位为了重新踏上神位的新邪神,利用玩家大军征战各大位面、次元世界的故事。Ps:无任何充值商城、无边缝地图、无束缚的跨时代虚拟网游,你值得一试哦!
  •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施公案(下)(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施公案(下)(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施公案》又名《百断奇观》、《施案奇闻》,是以清人施世纶(小说为施仕伦)生平为原型,敷演而成的一部公案侠义小说。施世纶,字文贤,清康熙年代人。
  • 天录神剑

    天录神剑

    这是一个平行于华夏明朝的另类世界……仍是那个朝代,只是世界已经变了。这个世界天高难量,地广无垠……有长白山的妖龙,有昆仑山的魔窟,有武夷山的悬棺尸人,也有中原地区能够驱尸赶鬼的道士。在这个妖魔肆虐的世界,莫凌雪踏入修行之道!习魔功,掌神剑。指敕天录唤天火,眼炼金刀破苍穹!深入阖闾墓取神剑,误闯蚩尤冢唤群魔。长白深山钓妖龙,昆仑魔窟祭鬼陀。金乌神火降临人间,尸祖古墓后卿复活,魔王天陵群魔出世,北海神犼肆虐天地……末日降临下,我立于峰巅,长剑纵神威,天火慑九围!
  • 朱湘全集·诗歌卷

    朱湘全集·诗歌卷

    诗歌卷收录了朱湘1925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夏天》(商务印书馆出版),以及其后的《草莽集》(1927年,开明书店出版)、《石门集》(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永言集》(1936年,时代书店出版)。朱湘的诗作注重格律形式,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技巧熟练,表现手法细腻,气韵秀丽娴雅,从本卷中读者能够全面而深刻地领略到朱湘诗作的艺术之美。
  • 吾乃破坏大魔王

    吾乃破坏大魔王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碾压才是真理,全能才是王道!修最强功法,习最牛武技,叱咤九天十地,挥手天翻地覆;傲视苍穹,剑指乾坤,谁敢来战!
  • 求变记

    求变记

    这是一部叙事诗,讲述了很久很久以前一个非洲部落的故事;在那之后很久很久,才有第一批欧洲人踏足他们的土地。它将带领读者神游那片遥远的大陆,见证那些在其他地方从未发生过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男人要哄

    男人要哄

    是男人就得顶天立地,是男人就得事业有成,这给了男人太多的压力。在这种重压下,男人拼搏着,奋斗着……然而,不同的环境、机遇、才能学识的个体差异使得男人的成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本书《男人要哄》为你揭示了男人的真正面目,你会了解到他的强大、他的脆弱、他的情感需求,这将有助于你的生活更愉快、更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