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4200000004

第4章 人生就是放下(3)

爬山者大惊:“那我岂不是要跌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了!”他反倒更加用力地抓紧树枝不肯松手。

佛祖无奈地说:“你不放手,我怎么救你呢?”说完摇着头离开了。

在爬山者眼里,自己手中抓着的树枝就是自己的一切。但他却没有想到,自己只有两只手,如果一直抓着这树枝,那么自然就没办法再去抓佛祖给他的救命绳了。

很多人心中都有梦想,有很多想要去做的事情,却始终也下不了决心,因为害怕现有的财富会减少,现在的生活会被打乱。却不知,在这不停的犹豫当中,不仅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因为内心不安宁打乱了现在的生活,导致眼前的事情也没有做好。

想要真正快乐,就要懂得放手,放下自己的执念,忘记身边的烦恼,用一颗简单的心去面对世界。真正的选择不是你想要拥有哪些东西,而是你愿意放弃哪些东西。只有对可能失去的东西彻底释怀,才能轻装上阵,用更好的姿态去追求未来。

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西天佛教第二十八祖达摩祖师,在梁武帝时来到我们中国,是为禅宗在中国的初祖,因为和梁武帝谈话不能相契,因此到河南嵩山少室峰面壁,一去就是九年。这期间,有一位叫作慧可的青年,来参拜达摩祖师,请教佛法。

那一天正是寒冷的严冬,大雪飘飘,但慧可一直立在达摩祖师座前,直到大雪掩盖了他的膝盖。可是达摩祖师连眼睛都不睁开,慧可仍然耐心地等待着。又过了很久,达摩祖师终于睁开眼睛问道:“你老是站在这里做什么呢?”

慧可回答道:“弟子想来求祖师开示佛法。”

达摩祖师听后就回答说:“诸佛求道,为法忘躯,你用怠心、漫心怎么可能求得无上的大法呢?”

慧可一听此话,就用身边的戒刀把自己的一条手臂砍断,把断臂呈给达摩祖师说:“弟子以此诚心求祖师开示。”

达摩祖师觉得慧可真是可造之材,就说:“你断臂求道究竟求什么道?”

慧可就回答道:“弟子心未安,求祖师为我安心。”

达摩祖师大声喝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

慧可一听愕然,说道:“弟子我找不到心!”

达摩祖师微笑说:“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

慧可禅师至此终于豁然大悟。

当你能够找到自己的心在什么地方的时候,你就会去关注它,注意它,重视它。这关心、注意和重视,就会让你多出许多牵挂来,这牵挂自然就是烦恼的根源了。

慧可断臂以求安心,达摩祖师轻轻一句,以示安心之难。

诸佛求道,为法忘躯,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勿嫉妒别人的好

在一座古老的寺院里,住着一位禅师。带着两位徒弟一起修行。禅师已年老,而且患有风湿病,不良于行,就由两位徒弟每天替他按摩,并且规定师兄按摩右腿,师弟按摩左腿。

起初,大家相安无事。但后来师父常在师兄按摩时,说师弟按摩得多么好,轮到师弟时,又说师兄做得好。

师兄弟二人听了师父的话,心里都很不舒服。

有一天,师兄竟然趁师弟不在寺中,把师父的左腿打断,让师弟没有左腿可以按摩,再得不到师父的称赞。

第二天,师弟回来看到师父的左腿被打断了,心想这一定是师兄所为。于是,又把师父右腿打断,让师兄也得不到师父的称赞。

这两个师兄弟因为嫉妒,不容许师父赞美别人,竟然不惜让师父残废。其用心可谓恶毒,而这师父竟然教导出两个这般的弟子,可见其育人能力很是糟糕。

这师父的问题就在于不懂得如何赞美别人。师父要给弟子自信,即使弟子做得不够好,也要给予鼓励,让弟子有坚持下去的信心,从而获得成绩。无休止的打击会让弟子心生怒气,甚至做出罪恶的勾当。

我们身边一些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看人发财了,他们不去祝福,反而在背后说风凉话,有的直接去破坏;看人升官了,也是如此。别人有什么,他们也想要什么,如果得不到,就用非常手段去对付那人。这些人心里戾气太重,个人的虚荣气势太强盛。

要做一个宽容、大度、有积极向上心态的人,让自己快乐,给别人带来鼓舞和希望。

转身不是认输

鼎鼎大名的临济禅师,有一天跟随他的老师黄檗禅师到田里劳作。黄檗禅师走在前面,临济禅师跟在后面。

路上,黄檗禅师忽然停下回头,发现临济禅师空着手,就问:“你怎么不把锄头带来?”

临济禅师答说:“我的锄头不知谁拿走了!”

黄檗禅师竖起锄头说:“单单‘这个’,世上就没有一个人能拿得动!”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毫不客气地夺过锄头,对黄檗禅师道:“老师说谁也拿不动,现在不是在我手中吗?”

“‘手中有的未必有,手中无的未必无。’你说今天有谁给我们耕田呢?”

“耕田的由他耕田,收成的由他收成,关我们何事?”

临济禅师这样说了以后,黄檗禅师一句话不说,转身就回僧院去了。

不久沩山禅师把这件事说给仰山禅师听,并问:“锄头在黄檗禅师手中,为什么却被临济禅师夺去?”

仰山禅师答道:“强取豪夺虽是小人,可是他的智能却在君子之上。”

沩山禅师再问:“临济为什么要说耕种和收成不关己事呢?”

仰山禅师反问道:“难道你还不能超脱对待关系之外吗?”

沩山禅师听了,一句话不说,转身回到自己的僧院去了。

黄檗禅师和沩山禅师的转身,既有结束争论的意思,也有肯定的意思。他们肯定的是跟自己对话的对方,认为眼前的人已经有能力继承自己的衣钵了。结束争论是因为他们不愿再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因为对方既然已经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了,那么就没必要再去纠缠不休了。

我们需懂得适时停下,明白及时转身。这很难。

就拿争论来说,很多人就无法做到转身。很多争论,虽然彼此口舌上针锋相对,但其实说的根本就不是一件事。这种情况,即使两者中有一个突然发现了问题所在,也不会停下,而是继续跟对方争论。结果大都会弄得不欢而散。如果这时候其中一个及时转身,那么这不欢自然就不会发生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转身就是认输,其实不然。你的转身,获得的往往是对方的反思和围观者们的赞叹。因为围观者身在环境中,但心在你们的争论外。他们往往都能看出问题所在。这时候,他们对你的转身会作出正确评价的。

及时转身不仅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智慧。不要太过执念于一些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事情。在发现可能有麻烦的时候,及时转身,这样你将会少却很多烦恼。

过于依靠外力犹如盲者点灯

人都有一种特别的能力,有一个尤其擅长的领域,在这领域内,不管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好。久而久之,就会在这领域内生出自信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往往会将之向这个领域靠,以期用自己的经验解决。这是好事,值得鼓励,也应该发扬。不过,太过相信这点也不好,有时这份给我们自信的我们擅长的能力也会凭空消失,尤其是当被外来的帮助所干扰的时候。

佛光禅师有一次给学僧们讲了一则公案:

古时人们大多在纸糊的灯笼里点上蜡烛,当作夜间行走的照明灯。

一位盲者辞别朋友时天色已暗,朋友给他一只灯笼。盲者谢绝了朋友的好意,因为无论明暗,对他来讲,都不受影响。

朋友解释,虽然你不需要灯笼照路,但是,可以避免别人撞着你。

盲者觉得朋友的话说得有理,就带着灯笼回家了。

但走了不多远,就被来人撞了个正着。盲者呵斥道:“难道你看不见我手里的灯笼吗?”

路人致歉,并说:“老兄,你的灯笼早就熄灭了。”

盲者不甘示弱:“是你的心灯灭了,岂关我的蜡烛熄灭呢!”

路人反驳道:“是你太过在意这灯了吧?”

盲者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盲人的眼睛看不见,但听觉大都异常灵敏,他们能记住自己听到的每一种声音。很多盲人,你跟他说一句话,几年之后,你再见到他,他依然能分辨出你的声音。不仅在音色分辨上,盲人有着异常的能力,在分辨细微声音方面,他们也很擅长。所以,盲人走路的时候保证不会被撞,因为他们能够听到来自对方走路时那种细微的声音。由此可以知道,故事中的盲人,在夜里是可以听出对面有人走来而成功避开的。但他拿灯的那个晚上,没有避开的原因就在于朋友跟他说的那句话,给他的那盏灯。

因为手里有了灯,所以盲者认为对面走来的人一定是可以看见自己的,因此他就放松了警惕,没有注意到对面走来的人。

盲者因为有了外来的帮助,而在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出现了疏忽。其实正常人也一样。参悟佛法的人,往往会因为有一个好的师傅,从而觉得自己可以受到更多的指点而放松苦修;俗世的人们往往会因为自己有一个好的出身,而不去努力奋斗。但结果肯定是僧人无法悟道,俗世的那人没有成功。

他们太过依赖于外力了,从而在内心产生了懈怠,这懈怠,正是妨碍人进步的大敌。

一个人想要做到最好,就要有一种紧迫感,要懂得用自己的力量去努力,而不是想着依靠别人。

名利无心

在佛教里,禅宗有五宗七派,这五宗里,有一个曹洞宗。曹是曹山本寂禅师,洞是洞山良价禅师。

曹山本寂禅师初参洞山良价禅师时,洞山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西院来。”

“阇黎名什么?”意思是:大德叫什么名字?

曹山禅师回答:“某某。”

洞山禅师大声道:“说清楚一点。”

曹山禅师也大声回答:“不说!”

洞山良价禅师问:“为什么不说?”

曹山禅师回答:“因为我不名某某。”

叫某某,又不叫某某,这很够意味。洞山禅师很满意地称许,接收曹山禅师在座下参学,时常在他个人的禅室中指示他的法要。

很久以后的一天,曹山禅师向洞山禅师辞行,洞山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呢?”

“我要到不变易处去。”

“不变易处岂有去也?”

“不去亦不变易。”

曹山禅师受法后,放浪于江湖。后来他住于抚州吉水山,改名为曹山,法席更盛,学徒不下一千二百人。南平钟陵王听到他的盛名道誉,派专使三请而不肯答应。南平钟陵王大怒,对专使说道:“请不到曹山大师来见我,你就不必回来了。”

专使不得已,苦苦哀求曹山禅师道:“禅师,您若不赴王旨,弟子举家生命不保。”

曹山禅师听后说道:“专使不必忧虑,我有一偈面呈大王,必保无事。”

偈云:“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不顾,郢人何得苦追寻。”

南平钟陵王看偈后,遥望吉水山顶礼道:“弟子今生决不再妄求一见曹山大师。”

有的人唯恐他人不知,急于廉价出售;有的人唯怕人知,隐藏陆沉。曹山本寂禅师虽不出山应世,却能影响当道,令世人起恭敬仰慕之心,此亦禅门所谓道风也。

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依然在急急奔忙,追名逐利,想要让众人都知道自己。却不知,他们本就选错了方向,因此虽然努力,但却不得所要,还是寂寂无闻。反而是那些不在意这凡尘名利的,更加为人崇拜。如不信,看看曹山禅师,他不为名利,但却受世人敬仰,那些整日奔波于名利的,反倒寂寂无闻。

古人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名利也如此,只有参破了名利观,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名利。如果一心想着名利,费力钻营,那么即使付出再多,也难有收获。

看淡过去才能把握未来

临济义玄禅师有一次正与大众出普坡(劳动服务),看到黄檗禅师远远走来,就拄着锄头不动,站在那里。黄檗禅师走近问道:“你是不是太累了?”

临济禅师说:“我还没有开始工作,怎么会太累了?”

黄檗禅师听罢,随手便一棒子打过去。临济禅师抓住黄檗禅师打来的棒子,用力一推,便把黄檗禅师推倒在地,然后上前把黄檗禅师扶起,口里说道:“对不起,把你推倒了,现在我把你拉起来。”

黄檗禅师说道:“不必了!我根本就没有跌倒,何必要你来拉?”

临济禅师就将手收回。黄檗禅师叫道:“维那(相当于今日学校中的训导主任),赶快扶我起来!”

维那上前把黄檗禅师扶起时说道:“临济把您推倒,老师千万不要原谅这无礼的汉子。”黄檗禅师站起来之后,立刻棒打维那。

临济禅师在旁一面锄地,一面说:“其他地方都是火葬,我这里却是一起活埋。”这话的意思是:参禅,要把动静、来去、荣辱、起卧等对待的分别意识全部拋弃,全部埋葬。

沩山禅师后来听到这段公案就问仰山禅师:“黄檗禅师不打临济却打维那,不知其用意如何?”

仰山禅师回答:“真正的小偷跑掉了,却让追捕的人挨揍。”意思就是:超越的人永远解脱,拘泥的人只有挨打!

禅师们的打骂,其实是在“接心”,是在“传法”。

同类推荐
  • 当代中国的智慧论: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当代中国的智慧论: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的内容在于述评我国哲学家与哲学史家、智慧说的创立者冯契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的贡献,资料详实、论证严谨、表达顺畅、层次架构安排合理,体例格式也较为规范,是了解并研究冯契哲学的较好读本。
  • 素书

    素书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本书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庄子大讲堂

    庄子大讲堂

    两千多年后,我们的人生依然需要庄子透视古今的超凡智慧。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约束,所以他才强调逍遥。
  • 人生的亲证

    人生的亲证

    阐明这本书所发表的论文题材,我没有用哲理性的说教,也没有以学者观点加以探讨,也许这对我来说更为合适。我生长在一个以奥义书经典作为日常礼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亲就作出了榜样。父亲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着与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没有忽略对世界应尽的责任,也丝毫没有减少对世俗事务的强烈兴趣。因此,我希望这些论文能使西方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印度的古代精神,这种精神曾反映在我们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 心灵鸡汤(中学版)

    心灵鸡汤(中学版)

    本书收录了几百则短小精悍的故事,从梦想、坚持、自信、心态、处事等不同方面选材。
热门推荐
  • 希望仍然眷顾着这个世界

    希望仍然眷顾着这个世界

    无论神是否在意这个世界,我都一直相信:希望仍然眷顾着这个世界!
  •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 暖阳不似冷凉盛

    暖阳不似冷凉盛

    “这世界全是阴冷和险恶,当我快要放弃的时候,你给了我全世界都没有的温柔,让我尝到人生中的第一口甜”,“也许经过世间的沧桑,我不再是那个世人称赞的公主,已经回不去了”“你还有我,我不会再抛弃你”女主(林玉淑\染九)一个温婉尔雅的女子遇上一个男主(亦冥羽\盛玄凉)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即使是文采,颜值等都集于一身的女主,也会有觉得自卑,对于自己的爱情不勇敢,即使是在江湖上的冷血杀手,也会有温柔的一面,这两种人碰撞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火花呢?
  • 松崖医径

    松崖医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让学生拓展思维的66个故事

    让学生拓展思维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教你学自行车·摩托车(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自行车·摩托车(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战王的绝世特工妃

    战王的绝世特工妃

    21世纪的国家顶级特工,天圣王朝的战王爷,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因为一次擦肩,纠缠了一生“楚曜寒,你有毛病啊,松开我,我不回去”“宝贝乖,我错了,跟我回家,嗯?”
  • 对你情深几何

    对你情深几何

    养成系女友,霸道总裁伤痛治愈,虐恋先爱后恋式情感,两人之间的情愫无法言说无法挣脱。男方拒绝承认恋上这个女人,女人一次次地试探都无法得到回应,放她离开。多年后再次相遇他还会放她走吗
  • 沐先生知你情深

    沐先生知你情深

    在沐家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沐西延,一个是沐婉芹。而她施浅落却是他们口中所说的初恋情人的孩子。而他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好。在他的世界里她就像一束光温暖而舒服,在她的世界里他就像遥不可及的梦,那么远那么远。她说:为什么是我?他回:因为你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