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5500000007

第7章 释梦——无数奥妙尽其中(1)

中医文化与梦:《黄帝内经》论梦

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梦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探寻的领域。在我国古代,人们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梦境,中医学就是众多角度之一。在我国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之中,也有着对梦的相关论述。

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和中医理论专著,其成书于战国时期,并且与《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一起被称作中国著名的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研究的范畴涵盖了人类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黄帝内经》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知识,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书中即用万物相联系的整体观念,说明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又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出了各种生理和病理的现象,是古代医家长期实践形成的重要医学文献。

《黄帝内经》中的梦之成因

《黄帝内经》曾经对诸多的人类生理现象进行了解析,这其中就包括了“梦”。现存的《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而在这两部分之中都曾经对梦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在《灵枢》部分当中,有一篇《淫邪发梦》,就是讨论梦的成因的,其第一次分析了梦的生理机制。篇题名称之中叫做“淫邪发梦”,原因是因为篇中的第一句就是黄帝问岐伯“愿闻淫邪泮衍、奈何”,黄帝之所以这样发问,是因为在上一篇的《病传》中,岐伯曾经使用过“淫邪泮衍”这四个字。在这一篇岐伯的话中,都是在讲正邪是如何发梦的,文中说道:“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外,与营卫俱行,而到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之中黄帝回答曰:“邪之中人,其病形如何?”岐伯曰:“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文中的“邪”字,在这里是专指“正邪”而言的。《黄帝内经》中曾就多次提到过“正邪”,其实中医把一切的致病因素称为“邪”。“正邪”是一个专门名词,指正常气候下轻微的“邪”。

在《黄帝内经》中把“邪”分为了两类:一类叫做“虚邪”,虚邪是明显的,强烈的致病因素;另一类就是“正邪”,指不明显的,微弱的致病因素。在《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发病原因“淫邪发梦”,则也可以作出如下的解释:魂魄是人内在精气中的一种。由于人的身体在睡眠之时会受到正常或者非正常的自然变化的影响,这就会让魂魄以及保护身体内在运行机制的“气”随之产生躁动,并到处流动。人体内如精神、心意、至思、智虑、血气等不安定的情况之下,魂魄就会从人的五脏六腑之中飞出,这就出现了梦象。

在中医上,医学家们把梦看作一种生理病理现象,即便其在解说之上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但这种释梦的方式,与以往带有浓厚封禁迷信色彩的鬼神迷信与梦兆观念相比,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黄帝内经》对病态之梦的解析

中医学上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称为六淫,这也是导致生病的原因,而产生梦的邪气就包括了六淫和疫疬之气。这些致病因素侵入人体,能使人“洒淅动形”,并出现病态的反应。

关于虚邪,在《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之中说道:“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从中我们能明白“虚邪”就是四时八节的邪气。而当人出汗之时,汗液渗泄的通道就会打开,在这种情况之下虚风很容易趁虚而入侵袭人体,最后导致生病。

虽然正邪的力量并不强大,但是其在不知不觉之间“从外袭内”的来到了体内,就会肆意的游动,并且“反淫于藏”。中医学里的“藏”,指的就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在《黄帝内经·灵枢·本藏》之中说:“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因此当正邪侵淫入五脏以后,就“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而其中的“营卫”指的就是人体内的两种气。

关于营卫二气,在《灵枢·营卫生会》之中说道:“营卫者,精气也。”“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在中医学中认为营气能循经脉贯五藏、络六府,而卫气则不入经脉,循皮肤之中,散行于肌肉、膈膜、胸腹间。当正邪随着营气和卫气来到身体各部之后,就能使藏府之气失调。在《淫邪发梦》之中说道:正邪“淫于府,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淫于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这种气的有余和不足,就会使人形成各种不同的梦象。

由此也不难看出,《黄帝内经》已经将梦象当作某种病理因素影响下的变化来看。在《黄帝内经》认为,气盛和气不足,这些不仅是病态的表现,也都会引发不同的梦。如果人体气盛,则用泻气的方法,气不足用,用补的方法,就让身体恢复正常,梦象也会随之消失。

《黄帝内经》之中关于梦因的解释,是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唯物性的,但是人类的梦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也各异,所以,使用同一种理论来解释梦是否科学,还需要讨论和验证。

《黄帝内经》之中梦与疾病的关系

《黄帝内经》主要是以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的观念为基础的。在书中强调的理论系统之中,将人体视为了宇宙的缩影,而在人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被看作天地的雏形。因此,在《黄帝内经》之中,则从梦象的产生原因和诊断病兆的位置出发,将“梦”和“疾病”相联系了。书中还认为,梦并非是由大脑这一个器官所引起的,而是与人的整体有着关联。

受到人体组织结构与阴阳观念互相对应的影响,《黄帝内经》的《素问·方盛衰论》部分是讨论人体内阴阳气之盛衰的,“方”在古代是比较之意。在篇目之中也谈到了梦的成因:“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唐代的王冰在注释这句话之时也解释道:“气之少有厥逆,则令人妄为梦寐,其厥之盛极,则令人梦至迷乱。”而在这里提到的“厥”,根据《方盛衰论》之中“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的解释,王冰认为“厥为气逆”,意即无论气多气少,逆则都成为了厥。气虚而又会厥逆,这就会使人做妄乱之梦。

在《黄帝内经》之中有着把五藏和五行相比附的思想,其中心合火,肝合木,脾合土,肺合金,肾合水,因此当五藏处在气虚之时,梦象都会与五行相应。之后,又以五色为论,心属红色,肝属绿,脾属黄,肺属白,肾属黑。在《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之中说道:“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例如其中说道肺气虚时会使人梦见白物,又因为火克金,金虚则火盛,因此会梦见人被斩杀,王冰注解释说:“白物是象金之色也,斩者金之用也。”其中所说的“得其时”,又是把五行与四时相比附,木是春三月,之中夏三月,金是秋三月,水是冬三月,土则在各季中各得十八日。举例来说,肺气虚而又逢秋天,就叫“得其时”,这时做的梦和其它季节梦象不同,会梦见战争。

将五藏和五行、四时与人的梦象相比附,这在历史上是一件有创意的举动,它为梦与疾病甚至是整个自然界以及所有与人体互动的事物之间打开另一扇门。但是,如此机械和简单的联系也让人产生了怀疑,我们只能抱着怀疑和探索的目光去审视这种联系。

《黄帝内经》的历史地位

《黄帝内经》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还是一部蕴含着生命哲学的典籍。在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这部博大精深的著作,不仅涉及了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科学成就。《黄帝内经》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这对今天的中医学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黄帝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

现在,《黄帝内经》这部千古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的关注,其作用和价值也日益被世界所重视。虽然经历了两千多年,但是它的价值依然在当今社会显示出耀眼的光芒。

逍遥不羁的如梦人生:道家文化与释梦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扎根并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还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而道家其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念和宇宙观也影响了中国占梦文化的发展。

道家学派中的梦文化

道家文化与梦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不解之缘,古人在书中经常用“恍兮惚兮”指代梦状,其实这个词语就出自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老子·二十一章》认为:“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惶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从这段论述中也可以看出其中蕴涵着占梦方面的内容。我们都有切身的体验,梦以视觉形象为主。老子所描述的那种恍恍惚惚、窈窈冥冥的状况,倒不如说是描绘出了一幅若有若无、闪烁不定的梦境画面。

道家思想中,认为体道、证道是一种精神之上的醒悟和觉悟。当道家学派在讨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时就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对梦的讨论。道家学派对梦的讨论,主要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出发,进而也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形而上学的梦论。道家学派的梦论,始终是围绕着证道、体道这些人生的超越主题来建立的,这不仅使得梦文化在根本上成为了道论的一部分,也赋予了梦更加深刻的含义。

庄子与释梦

在道家发展史中,很多道家学派的著名人物也都对梦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庄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庄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的很多思想在历史上颇受古代封建君王的推崇,唐明皇还封其为南华真人。庄子的代表作《庄子》之中的《逍遥游》、《齐物论》等名篇至今还被奉为经典之作。庄子主张的“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的人生观,在我国古代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庄子本人很善于做梦,也很推崇梦,在他的经典传世名作《庄子》之中讲述的梦故事,将梦引入了哲学的领域,这也让梦摆脱了之前占卜吉凶的宗教手段的束缚,使其成为了蕴含人生哲学、体现人生智慧的一种活动。庄子认为,在清醒的状态下,人的身体是运动的;在做梦之时,灵魂也是活跃着的。这些思想在他的文章中随处可见。

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说道:“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这段话大致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在梦中饮酒的人,天亮了以后在哭泣。梦中哭泣的人,天亮了以后去畋猎。梦之中又有梦,而且在梦中时并不自知是在做梦。愚笨的人梦醒之后自以为知道是做了一个梦,但却不知他仍然是在一个大梦之中。我和你都是梦,我告诉你我和你都是梦,也是一个梦!庄子是以梦中梦的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的状态,来说明人的现实生活也有可能只是一场浮华之梦。在他看来,人生就好像一场梦一样,是被当作醒来体验的一种梦境。只有聪明,并且拥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从梦境之中苏醒,超越这种梦境。虽然这段话中表达出来的“人生如梦”的观点有消极的思想,但从本质上来看,庄子借此观点表达出的却是一个哲人的担忧,一个超然于世的哲人对生命的关怀。

同类推荐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文化西安

    文化西安

    本书以游记的形式介绍的西安的宫殿遗址、帝王陵墓、长安八水、文化展馆、钟楼鼓楼、西安城墙、雁塔广场、曲江风光、大新城、花园社区、休闲度假等部分。
  • 烈焰瓷都

    烈焰瓷都

    通过追寻改变景德镇的都昌人的足迹,记录了鄱阳湖上一个特殊群体在景德镇明清以来五百年的创业史,追溯时代的变迁,书写背负土地的农民在民族手工业大潮中的蜕变,再现丝绸之路上世界瓷都的千年辉煌,在哲理思辨中搜寻余味无穷的人生经验,在融入“一带一路”中寻求生活普遍的文化意义。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热门推荐
  • 重振大周之最强帝王

    重振大周之最强帝王

    春秋、战国交替之际,周朝已是“周室”,窝在一个弹丸之地。一个傻子异军突起,力挽狂澜,拯救周室于危难之中,并开创了盛世王朝!壮士出征风云追,骏马奔驰尘土飞;战场杀敌建功业,英雄凯旋美人归!
  • 一不小心睡着了之奇妙时空历险记

    一不小心睡着了之奇妙时空历险记

    三个小女孩不小心跌入时光隧道,竟然遇见了仙子,并交给他们保护人类世界的任务。三个女孩跌跌撞撞的成长故事。
  • 独家盛宠:替婚小拽妻

    独家盛宠:替婚小拽妻

    为了赚钱,替姐去相亲的钱奈奈直接在酒宴上被麻翻。醒来,身边竟躺着一个身材绝佳不着片衣的绝世美男!她吓得不轻,扯着嗓子大声尖叫。哪知道,美男却一脸邪气的看着她调教道:叫法不对,重来!“什么?”钱奈奈忘记了叫唤,傻怔的看着他。“看来你含苞未放,那本少就来教教你怎么叫……”绝世美男坏笑着,扯下了她身上的被子……
  • 感悟·感动(自然卷)

    感悟·感动(自然卷)

    《感悟·感动(自然卷)》告诉你,大自然中,存在太多令人类自叹不如的可爱生灵,在它们面前,人类除了被震撼、被感动,还有触及灵魂的感悟和反省。
  •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孩子走在马路上,有交通危机的顾虑;孩子去上学,有被大孩子欺凌的可能;现在更有被报复社会的极端人员危害的可能;孩子去游乐场游玩,也会发生无法预知的危险等等。身为家长的您,不可能每天24小时一直守护在孩子的身边保护他。即使发生意外时您在孩子身边,也有可能和孩子一样不知所措。所以,家长除了要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概念,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预防发生意外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急救方式。本书介绍了如何防止交通意外,在校园、游乐场、家庭等各种环境下的意外发生及预防。针对孩子已发生的几大意外作说明,让父母,老师以及孩子可以清楚了解各种意外发生的预防。这是一本让孩子了解危险,远离伤害,家长和老师们必备的书。
  • 弑神破天传

    弑神破天传

    李玄天机缘巧合下获得了上古大神弑天的记忆,从此踏上了不同寻常的修炼道路,无数的精怪,魔头,仙人,神人将会陆续出现,且看李玄天与一众朋友如何笑傲寰宇。
  • 感恩做人 负责做事

    感恩做人 负责做事

    提升职业精神的经典读本,铸就负责态度的行动指南。 最大的人生智慧就是感恩做人,最强的工作能力就是负责做事。唯有在感恩做人、负责做事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事业的满足、成功的喜悦,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体会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智慧。
  • 中华营养百味:家常美味主食

    中华营养百味:家常美味主食

    最常吃、最经典的家常美食,最全面、最深入的菜品解析,营养知识,烹饪技法,厨事窍门,集权威专家与身边百姓共同的智慧,对各类食品进行分类阐述,详细介绍各种烹饪方法,简单实用,通俗易懂。主食的做法更是深入浅出,让读者即学即会。倾力打造出让你一学就会的家常菜谱!
  • 海岛的那些事儿

    海岛的那些事儿

    以腾讯光子游戏工作室出品的《和平精英》为原型,添加人物、情景,设置任务、目标,给读者不一样的读书体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