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2100000021

第21章 为什么有的佛经像绕口令?(4)

比如说《华严经》,是前面说过的,叫做龙树的印度佛学家,他说他在龙宫里见到了极为精妙的经文,这些经文也是由释迦牟尼亲自诵出的。一共有上、中、下三本,龙树只带出了下本,就是《华严经》。

再比如《瑜伽师地论》,是一位叫做无著的印度佛学家,他说他上生到兜率天宫,听到弥勒菩萨说法传下来的。

站在佛教神学的角度讲——也就是对于大部分佛教徒来说——这些经文的来历是真的,就是从龙宫来的、就是菩萨亲传的。龙树、无著也被认为是菩萨,而不是一般的凡人。

在唯物史学家看来呢,这些经文自然是那些佛学家假托神佛的名义,自己撰写的了。甚至有可能是后人撰写了经文,又假借前辈佛学家的名义,并编造了神话。

第三种,是印度佛学家的佛学论文。

前两种经文来自于神佛,因此只要信任其来源,那么里面的内容就是不容置疑的。任何内容都应该接受。所以那些经文里可以包括神话内容。比如说这个世界是什么构造的啊,有几层天啊,有什么神佛啊,神佛都说过什么话啊。

而佛学论文就不能涉及这些东西了。论文是佛学家以学习者的身份,对佛学进行的讨论和研究。比如前面说的中观学,主要典籍就是龙树写的《中论》。他在这本书里说了他的中观学观点。

相比前两种,这类经文的权威性就差了一点。就像哲学名著一样,虽然是大师的作品,后人也要敬仰。但是这些观点不是不能反驳的。

第四种,是中国佛学家的佛学论文。

和上一种差不多。不过佛教是印度来的宗教,印度佛学总比中国的更权威一些。而且印度佛经有个翻译的过程,能被翻译过来的大都是质量较高的经文。而中国人的作品没有翻译的问题,谁都可以写,因此内容就更杂乱一些。水平也就有高有底。

第五种,是疑伪经。

“伪经”就是后人假托神佛或者名僧,伪造的经文。“疑经”是内容可疑,但不能被明确认为是伪造的经文。

汉人假借神佛的名义,写过很多伪经。因为反正已经是假借神佛了,所以包括神话传说在内,什么都敢说,没什么顾及。比如为了迎合中国传统,汉人造过很多宣传孝道的伪经。还有的伪经把周公、孔子等人都变成了佛教里的小神。道安就受了伪经的骗,认为老子是释迦牟尼的弟子。

有部更搞笑的伪经叫做《嫉妒新妇经》。看这名字就知道了,内容是利用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来恐吓老婆不能太妒忌。佛教讲出家,怎么可能管家里老婆争风吃醋的事。大概是某个花心的老公编造的[23]。

以上这些佛经,前两种的权威性最高,它们都号称来自于佛说,有着天然的权威性。至于同属于这两类的不同经文,到底哪个更权威,更可信,佛教各宗就有不同的说法了。有的教派说本宗崇尚的经文是释迦牟尼最早教诲的,最权威。有的说本宗的经文是释迦牟尼最后教诲的,所以最精深。

在这点上,佛教和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差别。其他的世界性宗教都有最权威的经文。基督教有《圣经》、犹太教有《希伯来圣经》等、伊斯兰教有《古兰经》。虽然后来的神学家对经文的解释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教派,但这些经文的权威性是不可质疑的,是唯一权威的。但对佛教来说,虽然各宗之间一般不认为别宗的经文不是佛说[24],认为不同的经文是对同一个真理从不同角度的阐述。但各宗所推崇的最权威的经文却各不相同,没有一个各宗公认的最权威的佛经。

佛经的另一个问题是,佛教没有《圣经》那样早早被公认为权威的、唯一的经文,而是认为佛经理论上有无数,这就给后人伪造佛经留下了空子。

用杜继文先生的话说:“佛籍的产生,既不需要圣人,也无需乎天启,只要附上一句‘如是我闻’,随时随地都可以生产;至于随意改经,更是常事。”[25]

龙树、无著号称他们所得的经文来自于龙宫、天宫,这事没人能查证,那别人就不能照猫画虎吗?

梁武帝时代就有一个小女孩,经常闭目静坐。从9岁到16岁期间,她断断续续颂出了很多经文,号称都来自于上天神授,梁武帝为此还专门接见了她。她诵出的经文到底是不是来自神授,恐怕除了她本人外谁也不能验证。当时的僧人也不敢直接否定她,把她诵出的经文列为“疑经”。

所以佛教有“依法不依人”的说法。就是说,只要理论合理,我们不用太计较这些话到底是谁说的。这是个反对权威,很开明的学术口号。当然,论点是否站得住脚,最终的依据还得要来自于一些佛经。

关于佛经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现在读到的汉译佛经,很多不是对佛经原著的忠实翻译,而是节译、选译,还有从多处经文里摘编收集而成的,甚至还有译者的改编、删节和杜撰。因此汉译佛经和佛典原文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

比如金庸小说《鹿鼎记》里反复提到的《四十二章经》,就没有一个梵文版的《四十二章经》与之对应,可能是摘抄自《法句经》,并且还经过了润色加工[26]。

而且因为现在的梵文、巴利文佛经原文已经大量遗失,很多汉译佛经到底有多忠实于原著、哪些是原文、哪些是译者杜撰的,都不能严格地考证了。

现在我们明白什么叫佛经了:就是一些以文字写成的宗教文献。

所有关于宗教的内容都可以包含在内,包括神话传说、宗教故事、历史、佛学观点、戒律规章等等。学习佛学要看佛经,学习佛教的神话要看佛经,想知道哪些事情佛教禁止去做,也要去看佛经。

所以佛经更像是佛教的课本,而不像有的人理解的那样,全都是一些奇妙的咒语。

佛教也有用来祈福辟邪的咒语。但大部分佛经的主要内容不是咒语。除了宗教仪式之外,僧人上课时念的佛经,也大都不是出于念咒祈福的目的,而是在强化、背诵佛经中的教义。就如同学生上课背诵课文一样,是很普通的学习行为。

注释:

[1]但鸠摩罗什还是对译经有大量的再创作。释道宣《道宣律师相感通传》:“然其(罗什)译经,删补繁缺,随机会而作。故大论一部,十分略九。其余经论,例此可知。”《梁高僧传·鸠摩罗什传》也载鸠摩罗什的话说明翻译的困难:“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

[2]释迦牟尼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已经很难考证。吕澂《佛教研究法》:“佛教学中困难最多者,殆无逾乎佛传之一方面矣。”

[3]龙树著,鸠摩罗什译《中论·观四谛品》:“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4]龙树著,鸠摩罗什译《中论·观四谛品》:“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证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以是事无故,则无四道果,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僧宝;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以无法僧宝,亦无有佛宝;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

[5]龙树著,鸠摩罗什译《中论·观四谛品》:“苦若有定性,则不应有灭,汝著定性故,即破于灭谛。”“苦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若诸法不空,则无生无灭,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槃?”

[6]龙树著,鸠摩罗什译《中论·观四谛品》:“离有无二边,故名为中道。”

[7]这个论证的是建立在“我觉得我平时拥有连续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的。我认为这个论证在佛教的观点下是成立的。但假如您要进一步追问:“我的本质是假有,我随时都在改变,那平时的我到底是不是拥有自我意识呢?我的下一秒情绪和前一秒不同,那下一秒的我还是原来的我吗?”这涉及到自我同一性的问题,需要用一整本书来解答。我们在本书里只能认为,平时的我们都拥有独立、连续的自我意识,不做进一步的讨论。

[8]印顺等佛学大师,把这里的来去,解释为在空间和时间内的运动和变化。“不来亦不出”这一条在本书的后面不会用到,对这句的不同理解也不会对后文的结论产生影响,所以您可以忽略这一句。

[9]不少学者从比较浅的角度解释“八不中道”。比如吕澂《佛家辩证法》:“譬如谷物,现在所有的大都是从无始即很遥远的时间展转相续而来,绝不是随时有特异的新种,从无生有,所以可看作‘不生’。但是,从前的谷类既然展转传来,直到于今,可见原来种属并没有消失,这样又可看它作‘不灭’。在这中间,却有各样的变化,譬如由种子而发芽,而生茎,披叶,开花,结实等,各各不同,所以可看作‘不常’。不过,芽虽非种,而依种起,如是由芽而茎,由茎而叶,而花,而实,都是相联系着的,所以又能看作‘不断’。再进,种与芽形象不同,即是‘不一’,而同属谷类,不与其他相混,故又是‘不异’。芽从种而生,并不像鸟的栖树由外而来,所以可看作‘不来’。但这是种的全部变异而发芽,也不同于蛇的出穴从此他往,所以又可看作‘不去’。”

[10]竺法护译《光赞经·顺空品》:“所谓空者则亦假号。”

[11]龙树著,鸠摩罗什译《中论·观四谛品》。龙树著,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三十四,卷三十六,卷七十四。

[12]玄学中有类似的说法。《庄子·大宗师》:“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郭象注:“玄冥,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13]龙树著,鸠摩罗什译《中论·观四谛品》:“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14]龙树著,鸠摩罗什译《中论·观四谛品》:“第一义皆因言说,言说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义则不可说。若不得第一义,云何得至涅槃?是故诸法虽无生,而有二谛。”

[15]佛驮跋陀罗等译《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功德品》。

[16]龙树著,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十八:“是义,舍一切观,灭一切语言,离诸心行。”僧肇《般若无知论》:“是以圣人以无知之般若,照彼无相之真谛。”

[17]鸠摩罗什译《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释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十九:“若以色量我,以音声寻我,欲贪所执持,彼不能知我。”

[18]释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9]刘宗周《人谱类记》:“二程先生一日同赴士夫家会饮。座中有二红裙侑觞,伊川见妓即拂衣起去。明道同他客尽欢而罢。次早,明道至伊川斋头语及昨事,伊川犹有怒色。明道笑曰:‘某当时在彼与饮,座中有妓,心中原无妓。吾弟今日处斋头,斋中本无妓,心中却还有妓。’伊川不觉媿服。”

[20]小乘佛教派别众多,我们只提一些主要的观点。所以下文中说的“小乘认为”如何如何,严格说应该是“小乘中的一些宗派认为”如何如何。

[21]释不空译《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另见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塗,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22]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贡高品》。

[23]释智升《开元释教录》卷十八:“《嫉妒新妇经》一卷(亦云《妒妇经》)。右一经近代人造,忘其人名。缘妻嫉妒伪造此经以诳之。于中说嫉妒之人受报极重。”

[24]也有极端的说法,比如大乘的学说后出。所以有一些坚持传统教理佛教徒说“大乘非佛说”,或“大乘是魔说”。

[25]杜继文《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2页。

[26]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第1版,第21页。

同类推荐
  • 阿赖耶识论

    阿赖耶识论

    《阿赖耶识论》共10章,于1942年冬至1945年秋作于黄梅,脱稿则在三十四年秋。本书是一本宗教哲学论著。阿赖耶在梵文中的原意为:藏,能藏、集藏,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第八识如来藏。作者在本书里说“我选择阿赖耶识做题目,却是从我的友军儒家挑拨起来的。我欢喜赞叹于大乘佛教成立阿赖耶识的教义,觉得印度圣贤求真理的习惯与欧西学人一般是向外物出发,中国儒家则是向内,前者的方法是论理,后者的方法等于“诗言志”。究其极儒佛应是一致,所谓殊途而同归,欧西哲学无论唯心与唯物却始终是门外汉未能见真。”
  • 佛海中的摆渡

    佛海中的摆渡

    我们经常听到或读到,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可以改变周遭的一切。从客观上来说,外在的一切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是原来的自己,因为心灵的修行改变了我们的观点及看法,所以一旦心灵产生了变化,世界的一切也随之改变。可以那么说,世上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性,心灵的修为是至高无上的。佛陀教诲的奥妙就在这里,一切都在改变。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热门推荐
  • 玩转微时代

    玩转微时代

    本书是对于微时代如何淘金的一个系统的梳理,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本对于微博和微信详细解读的书,针对个人和企业微营销方面都有一定的涉及。其中提到了如何在个人微博、企业微博、个人微信和企业微信中淘金,适合微博、微信运营入门者阅读,也适合企业老总和营销从业者阅读。这本书是微博、微信方案落地的典型书籍,同时,个人要想在微时代淘金,也可以找到相关的章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微博和微信营销,玩转微时代。
  • 孙子兵法边读边悟

    孙子兵法边读边悟

    本书突出一个“悟”字,强调《孙子兵法》的现代适用性。在本书中,编者刻意地保留了《孙子兵法》的十三篇章,对孙武的兵法原文进行了注释、翻译。并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编者把《孙子兵法》中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名言警句,另作主题,在有所“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案例、故事,最大可能地与现代社会结合了起来,凸显了古为今用的终极目的。
  • 遗神策

    遗神策

    仙道南宫璟带着孙女南宫还隐居在一片安静祥和的村庄,一日,僵尸围村,啃食百姓,这背后究竟是何人操纵,又有着怎样的目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年仅十二岁的南宫还沦为孤儿,从此漂泊于江湖,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以后,当她再次踏进这村子,会是怎样的光景。
  • 危情游戏

    危情游戏

    北方某大城市三个大学毕业生陪聊的故事。理医学系毕业的何婷婷、幼教系毕业的水莲、工程物理系毕业的程皓。这三个陪聊者,陪聊的心态悬殊,目的不一。对情感、对生活的态度迥异。现代生活最终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全面袭击了他们。陪聊生活中,真实的情感受到极端的考验,美丽的爱情被摧毁……一环一环的欺骗,一幕一幕的表演,却都是一点一滴的真实。
  • 每天学点做人心理学

    每天学点做人心理学

    《每天学点做人心理学》教你如何化解困惑,抛开在心中积聚的忧伤和痛苦,发掘生活中的幸福和欢乐,摆脱心理的阴霾,拥抱健康明媚的阳光。翻开这本书,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内心,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把书中的指导原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获得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 我在东京当忍者

    我在东京当忍者

    当悠一发现手里的火影忍者漫画书变成一个黑洞把他吸进来的时候,他的心情是绝望的……当悠一发现自己还在现代社会时,他欢呼雀跃,把罪恶的猪蹄伸向了galgame……当他心满意足的带着一大袋子薯片可乐回家时,却看见了……“你丫的要我赤手空拳跟这么个……东西打架么!”“武器库已添加入系统,请查收!”勉强算是综漫世界观,路人女主春物,阴阳师,东京暗鸦,物语,滑头鬼,夏目等等世界观融合,喜欢的话可以看一眼哦~~
  • 杨译童书经典:胡桃夹子和鼠大王

    杨译童书经典:胡桃夹子和鼠大王

    小姑娘玛丽收到了教父送的圣诞礼物——一个精美的胡桃夹子。圣诞夜里,这个神秘的礼物引来了老鼠大军的围攻。情急之下,玛丽把一只鞋重重地掷向老鼠大军,击中了长了七个脑袋的鼠王。胡桃夹子得救了,玛丽却因为惊吓病倒了。第二天,教父前来探望玛丽,给她讲了一个关于胡桃夹子的故事……《胡桃夹子与鼠大王》摈弃以往儿童文学中惯常的接近虚幻的世界构架,将现实生活场景与幻想世界杂揉,刻画人物,讲述故事,被视为儿童奇幻文学的先驱。
  • 永恒的人生本味

    永恒的人生本味

    最真实的记忆,最朴素的味道,最地道的手艺才是永恒的人生本味。
  • 宠臣为欢:太子直的很!

    宠臣为欢:太子直的很!

    要问白蜀这辈子经历过最玄幻的事情是什么?那一定是被丈夫和表姐联手弄死之后,她居然又重生了!好吧,重生就重生吧,上辈子的仇这辈子她要一点儿一点儿讨回来。渣男恶女,害过她的人一个也跑不掉。可还有比重生更玄幻的呢?白蜀仰天长泪……还有什么比重生到一个太监身上更玄幻的?白蜀掰着手指头算了下,她不止是更衣太监,还是侍膳太监、洒扫太监、陪读太监、司寝太监和侍睡太……白蜀骇然失色,跪下求饶,“太子,奴才已经身兼数职,这侍睡……不是奴才的分内职责吧……
  • 我的寻根记

    我的寻根记

    《我的寻根记》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白先勇经典作品集,怀抱着一份对文学、对故园的眷念,展示着白先勇个人色彩的文学、艺术轨迹和生命历程。文分三辑:第一辑小说,共8篇,收入《玉卿嫂》、《寂寞的十七岁》与《谪仙怨》等,以及获郁达夫文学奖的最新作品《Silent Night》,篇篇皆是精品;第二辑散文,共9篇,收入《树犹如此》、《明星咖啡馆》与《第六只手指》等,满眼是乡愁与亲情;第三辑评论,共6篇,包括《与奚淞对谈三章》与《大观红楼》等,集结了近年来演讲、访谈、文论,可一窥文学大师的文学观与个人体验,也相当全面地呈现了白先勇这些年的文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