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5900000003

第3章 罂粟(3)

李嘉祺神色幽幽地说:“妈,种罂粟是祸害人的事,您咋就不管管大哥呢?”

老太太睁开眼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儿大不由人哪!你们都长大了,翅膀都长硬了,哪还听得进当妈的话呀!”说完就站起身来,由贴身丫鬟搀扶着,回自己的睡屋去了。

餐堂里一时冷寂下来。

碧云和春芹坐在桌旁,怔怔地看着他们兄弟俩,不知道该说什么。李家有个规矩,男人的事,女人是不能参言的,即使她们想说什么,也不敢说。至于伊藤良子,她虽然不大听得懂刚才兄弟俩讲的话,但从他们的语气和脸色上,还是看出了问题。她极不愿意李嘉祺刚一回家,就跟家里人发生矛盾。她心里非常焦急,不停地拿眼睛去看李嘉祺,示意他好好跟家里人说话。可李嘉祺却捂着腹部不理她,将眉头皱得紧紧的,嘴里还咝咝地冒着寒气,好像他胃里的疼痛已经弥漫到了全身,让他实难忍受似的。于是,伊藤良子不停眨动的大眼里,便汪起了一层莹莹的泪水。

最后,还是李嘉瑞打破了沉默,说:“三弟,我实话跟你说了吧,这罂粟也不是大哥要种的,是他上面的何军长下令种的。种罂粟的也不止我们李家,几乎全县的地主和农户都种了!如果不信,你明天可以出去看看嘛,你河东河西走它个遍,看有几家人的田里,种的不是这东西!”

接着,李嘉瑞就跟他讲起了今年开春时节,军队和县政府强迫老百姓种植罂粟的事来。

那是正月中旬一个雾气蒙蒙的早晨,一张同时加盖了军队和县政府鲜红大印的告示,火速贴遍全县的大街小镇、村头巷尾,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城镇居民和乡村农民,都被敲着铜锣的街丁或者村丁吵醒,驱赶到告示前面听令。告示的内容很简单,但却让所有听令的人瞠目结舌,惊骇不已:全县凡是拥有田产者,无论官贵、士绅、庶民,必须在七日内改种罂粟!如有不遵不从者,严惩不贷!

全县顿时一片哗然。

首先是县城里拥有田产的士绅跑到县政府去抗议,说现在地里的麦苗已经长了一尺多高,怎么改种罂粟呀?再说,那罂粟是害人的东西,就像蛇蝎和毒草一样,哪能随便放到地里去养去种啊!

可县政府的大门紧闭着,没有一个官员出来接见他们。

于是,那些士绅就拍打着大门,嚷叫着让县长出来说话。

县长没有出来,出来的是又一纸布告:“凡不遵令改种罂粟者,课以懒捐,课以平常年月三倍之田赋粮税!”

士绅们愤怒了,纷纷找来砖头石块,砸向县政府的大门,扔向县政府的内院。有几个年轻气盛的,还撕了那布告,朝着院里大声叫骂,说田是老子的产业,地是老子在种,老子就不改种罂粟,看你把鸡巴给老子咬了!

这一天,全县没有一户人家遵令行事。

第二天早晨,军队就出动了。军队从县城里蜂拥而出,洪水般卷向城外的田野,见了麦苗就践踏,见了麦地就捣毁。同时出动的还有宪兵队,他们头戴黑色的钢盔,臂缠白色的袖箍,荷枪实弹站在田地边上,只要有主人胆敢上前阻止,他们就实施抓捕,罪名是:破坏军事行动!

于是,那些麦地的主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只得远远地跌坐在冰凉的泥地上,眼泪汪汪地看着自家青翠的麦苗,被无数打着黄色绑腿的军人,践踏成黧黑的泥浆。

与此同时,那些抗议和打砸县政府的士绅,也在城里被警察局逮捕,关进了黑暗肮脏的大牢。直到深夜时分,他们才由家人到处花钱说情,求爹爹告奶奶地给保释出来。获释的士绅们全都没了头天的那股精神与气概,尽皆变得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好像他们身上的筋骨已经被人抽去了一样。有两个年岁稍大的士绅,由家人扶出大牢,扶到了街面上,双腿还在不停地颤抖,涕泪满面地哭诉道:“狗日的阎王殿,狗日的阎王殿啊……”

次日一早,这些受到恐吓的士绅便急忙赶到乡下,让佃户们牵出牛挂上犁,将地里的麦苗全部耖掉了。

有一位隐居乡间的清末老秀才,仗着自己祖上曾考取功名,曾追随林则徐建有禁烟的功勋,拒不执行改种罂粟的告令。他搬了一把楠木太师椅,放到自家的麦地中央坐着,昂着白发苍苍的头颅,朝着那些前去捣毁麦苗的军人破口大骂:“你们这些数典忘祖的烂丘八、狗杂种!你们要强迫我改种罂粟,就先把我打死在这里吧!”

结果宪兵队赶去,当场将老秀才枪决。老秀才白发苍苍的头颅被打得粉花烂碎,像烂西瓜似的散落在青翠的麦地里。老秀才的家人惊呼着扑过去,围着那老秀才的遗体匍匐在地,哭晕过去。

事后,军队和县政府还专门就此事贴出布告,历数老秀才“藐视军队”的罪名和“曝尸春野”的下场,以儆效尤。

全县一片骇然,默然。

结果短短几天时间,全县绿油油的麦田就彻底改变了模样,就全被翻耕耙细,露出黑色的肚肠,撒上了灰褐色的罂粟种子。

种子是由军队从山里买回来,再由军队押送下乡,分派到各家各户,荷枪实弹地监督着乡民们撒播的……

李嘉祺不由得惊呆了。他像听了一个天方夜谭似的震惊不已。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自己的故乡,在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川西平原,竟然会发生这样的军队与政府联手强迫老百姓种植罂粟的荒唐事、血腥事!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军队,什么样的政府啊!

李嘉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猛地一拳砸在饭桌上。他站起身来,愤怒地朝着李嘉瑞吼叫道:“你怕大哥,我不怕!我明天就去找他,跟他讲理去!”

李嘉瑞笑了笑,没有说话。他靠在椅子上,漫不经心地剔着牙缝。他的笑里有一种很古怪的味道,似赞许,又似讥诮……

李嘉祺躺在阔别多年的李家花园的内院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黑暗无边无际地蔓延着,除了偶有几声夜鸟的啼鸣哀切地传来外,他再也没有听见其他任何声音。就连过去熟悉的在花树与窗纸之间游荡的一丝丝儿风声,他也没有听见。故乡沉没在了黑暗中。故乡像被什么钳制似的,变得极其阴郁,极其沉重,极其陌生。

这种对故乡的陌生感,让李嘉祺痛苦不已。他不禁想起了他在日本看过的一本传奇类的自然图书,说是在南美洲的原始森林里,隐伏着一种十分诡异可怕的毒蚂蚁,能集体施放带有香气的毒雾,将人迷倒,然后成千上万只地蜂拥上去,钻进人的嘴巴、鼻孔,钻进人的眼睛、耳朵,将人的五脏六腑啃食殆尽!

李嘉祺不寒而栗。透过黑夜,他似乎看见夕阳辉映下的罂粟花地里,挺立出了一具具白森森的骨架。他的骨头骨节里都充满那种被咬噬啃食的痛苦。

他再也躺不住了。他认为,他有责任阻止那“毒蚂蚁”钻进故乡人们的身体,钻进他大哥、二哥以及其他亲人的身体!

于是,天刚蒙蒙亮,他就翻身下床,胡乱洗漱了一番,推着他在一个月前从南京托运回来的“三枪”牌自行车,走出了李家花园。

伊藤良子出来送他。

看着夫君一夜未眠的疲倦面容和红肿双眼,良子心疼不已。但作为一个从日本远嫁来中国的媳妇,她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怎样在自己夫君和夫君的家人之间平衡、调节。她希望能尽快融入这个陌生的中国家庭,做一个人人喜欢、人人称道的好妻子、好儿媳。她只能以日本女人特有的温柔和驯顺,躬身对李嘉祺说:“拜托嘉祺君了,请你不要跟大哥、二哥发生激烈的冲突。我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可不想看着你跟家里人反目。我想有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

李嘉祺回头望着高大的龙门和深深的宅院,点了点头,说:“我知道,我会尽力控制自己,处理好这一切的。你回去吧。”

伊藤良子没有回去,而是站立在龙门坎上,用一种忧郁的目光望着他。她的脸上和眼睛里,重又弥漫起了那种让人心疼的紧张和胆怯。

李嘉祺朝她挥了挥手。直到看着她走进了龙门里去,他才跨上自行车,双脚猛一使劲,离开宽阔的坝地,向远处的田野驶去。

五月的川西平原还没有完全醒来,散落的农家和竹林还在熹微的天光和迷蒙的雾气中迷糊着。但是,那些五颜六色的罂粟花却早早地醒来了,它们舒放着腰身伸展着脖颈,在清凉的晨风中放浪形骸地摇摆着,仿佛一群扭腰送胯、挤眉弄眼的妖女浪妇,瞬间就将李嘉祺淹没了。

李嘉祺弯腰伏在自行车上,飞快地往前骑行着。他希望能用一种机械产生的速度,来摆脱这种“淹没”。

破旧的土石官道坑洼不平,碎石密布,把自行车硌得哐当作响。携带着夜露的凉风在他耳畔呼啸,撩起他的衣衫猎猎飘扬,顿使他产生了一种飞翔的感觉。他像一只拍翅冲天的鸟儿,在寻找着清澈澄明的天空。

可是,随着自行车的飞速前行,更多的罂粟花和更大的罂粟花田出现在他的视野里。雾气散去,太阳升起来,平原在金光灼灼中,变得一览无余。那些罂粟花和罂粟花田密密实实地连接着,无边无际地绵延着,仿若一张巨大的魔毯,将故乡的原野完全覆盖了!

他在一个岔路口停住了自行车。他叉腿立在路中间,望着那些漫无边际的罂粟花地发呆。

他终于相信了他二哥的话:现在,故乡的土地上除了这些疯狂生长的罂粟外,已经看不见其他作物了;他的故乡,已经变成了一片喧嚣炽烈的罂粟花的海洋!

他心里十分的沮丧,失望。

他原本是想骑着自行车到岷河西岸去看看的,但现在他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了。他已经从岷河东岸,看见了西岸的景象!

他摇着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回乡后一直缠绕着他的那种胸闷与头痛不禁又泛涌起来,让他感到揪心的痛楚。他皱着眉头从远处收回目光,重新骑上自行车,往县城的方向驶去。

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见他大哥,见他那位在军队里当了团长的糊涂至极的兄长!

县城就在十多里外的山峦脚下,半个小时就到了。

县城里很少有人骑自行车,也很少有人见过自行车。他刚将自行车骑进东城门,就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许多正在做着生意的男人和上街买菜的女人,都不觉停下手里的活计或匆忙的脚步,站在街边上惊奇地望着他。还有他那身装束:西式衬衫、背带裤、鸭舌帽,也让穿着长衫短褂的人们倍觉稀奇。他们瞪大眼睛,怔怔地看着他,像在看一个天外来客。跟崇义镇一样,县城里的人也没有“时髦”这个概念,他们将一切时髦的人和时髦的事统统说成是“洋盘”。于是,就有几个在大街上滚着鸡公车铁轮圈的半大孩子,追在他的自行车后面,大喊大叫:“洋盘来了!洋盘来了!洋盘来了!”

李嘉祺想笑,但又实在笑不出来。他躬伏着身子,使劲蹬着自行车,朝他大哥的驻地方向骑去。

然而到了驻地,守在团部大门外的卫兵却不放他进去,说是军事重地,老百姓禁止入内。

李嘉祺一下火了,把自行车哗地扔到卫兵脚下,说:“我是你们团长的兄弟,难道也不能进去?”

不想那卫兵哧地笑了,说:“昨天还有一个老汉说是我们团长他爹呢!你说你是他兄弟,我就信啦?”

李嘉祺不由气得咬牙切齿,面红耳赤。他不再跟那卫兵交涉了,径自转过身去,把双手合在嘴上,朝着门岗里面大喊大叫起来:“李嘉祥!你给我出来!李嘉祥,你给我出来!”

卫兵又笑了,说:“你喊吧,喊吧。你就是喊破喉咙,我们团长也不会出来见你的!”

李嘉祺不理会那卫兵,依旧把双手合在嘴上,大声叫喊着。这时,从街道尽头突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一个身穿黄布军装的中年汉子,骑着一匹大白马,沿着石板街道飞奔而至,在团部门前猛地勒住马头,喝问道:“是哪个在这里惊呼号天地喊我呀?”

卫兵赶忙立正行礼:“报告团长,这里有一个人,说是你兄弟!”

那被唤作团长的汉子跳下马来,打量着李嘉祺,即刻便眉开眼笑起来,一把拉住他说:“果真是你呀,嘉祺!你啥时回来的?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李嘉祺阴沉着脸说:“我找你有事。”

“有事就到家里去说吧,也好让你大嫂看看你!”那汉子拉着他往家里走。

李嘉祺拂掉他的手,板着面孔说:“对不起大哥,我找你不是私事,是公事!”

“公事?”他大哥愣住了,“你刚刚回来,能有啥公事呀?”

李嘉祺朝门岗里面伸了伸手,正色道:“公事公办,我们还是到你的团部去说吧!”

大哥诧异地望着他,显然对他的言谈举止十分不解,皱着眉头说:“怎么喝了几年洋墨水,就把你变成了这样?”

李嘉祺冷冷地说:“不是洋墨水把我变成了这样,而是你在故乡的所作所为让我痛心!”

大哥的眉头唰地挑了起来,瞪着他说:“你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我们到团部去一说,你不就晓得了!”

大哥摇着头笑了笑,只得把手中的缰绳扔给卫兵,带着他走进了门岗,向团部走去。

一进屋子,大哥就解着腰间的皮带,脱着身上的黄布军装,以一种嘲讽的口气对他说:“说吧,把你的公事说来我听听!”

李嘉祺站在屋子中央,直直地瞪着他大哥,质问道:“城外那些漫田遍坝的罂粟,是不是你下令种的?”

大哥将皮带和黄布军装挂在墙角的木架上,走到漆黑的办公桌前坐下来。他把双手放在桌面上,十指交叉着,略一思忖,说:“算是吧。”

“那你知不知道罂粟是祸害人的东西?”

“知道。”

“那你知不知道我们李家祖上立有规矩,不准任何人去沾染鸦片?”

“知道。”

“既然你全都知道,为啥还要强迫全县的老百姓改种罂粟?!”

李嘉祺愤怒的责问像雷声一样震荡着屋子。他气势汹汹地瞪着他大哥,犀利的目光像马蜂的尾刺,牢牢地钉在他大哥脸上。

同类推荐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0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0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0短篇小说卷》选取了1990年优秀短篇小说二十三篇,包括刘绍棠、贾平凹、刘恒、铁凝、李佩甫等名家作品,代表了当时中国短篇小说创作的极高水平。图书主编为中国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值得阅读的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
  • 一亩三分地

    一亩三分地

    快过年了。外出的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地回到了丁家庄。这个时候,走在丁家庄的路上,随便遇见谁,脸上都是挂着笑意。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过年总归都是开心的。这是丁家庄人的老传统,自古就是这样,如今还是这样。现在,回来过年的人,很少有人空手而归了,在外面做事的人,怎么都会带着自己的收获回家过年。有的人回来过年,不光带了钱,甚至还带回了崭新的小汽车,或者是带回了崭新的面孔。那是谁家的小伙子,这次就带回一个俊俏的小媳妇。村西头那家的姑娘,这回也抱回了一个胖嘟嘟的娃娃。这些年,只有过年的时候丁家庄才能热闹起来。这个时候,丁老二那一直微皱的眉头才渐渐地舒展开来。
  • 二仙居

    二仙居

    二仙居这个地名挺好听的,有点诗情画意。三十年前我落户热河古城,最先认识并记住的,就是这个地方。但认识记住与诗情画意却不相干,与那儿有一铁道小站也无关,更与小站旁有座保存很好的康熙年建的大石桥亦无关。说来说去,有关的是大石桥边有一家锅贴铺。还是说透了吧,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那时是那家锅贴铺的职工,戴个烟熏火燎的白什布帽子,一身劳动服油渍麻花,先卖锅贴后烙锅贴外加倒锅灰。这店文革后有个革命的新名字(好像叫向阳饭店),但没人叫,大家都叫二仙居锅贴铺。地名和店名:叫到了一块儿。锅贴铺是老字号,老房子。
  • 海豚人

    海豚人

    宇宙中一颗离地球8光年的死星爆炸,其核聚变的强光摧毁了地球上的人类文明。除了在地层深处和海底工作的人以外,所有的人都死于强烈的核辐射和高能紫外线照射。陆地上的辐射太强了,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灭绝了,而海里的鱼类和哺乳类却很昌盛。于是覃想到了用基因技术改进人类。他们养育出了带脚蹼和鼻瓣膜的“海人”。但海人还是无法长期生活在海里。覃培育出了“海豚人”,但艇长无法接受,视其为异类。覃把艇长冷冻起来了。270年后,海人和海豚人遵照覃的遗嘱使艇长复活。看到海豚人的昌盛和海人的弱小,艇长十分不悦,他企图利用核潜艇和灾前留下的武器建立海人的权威……
  • 行走的姿态

    行走的姿态

    亚军听到李天的表白,情绪更加激动。争吵时间长了,就有了动静,亲戚朋友都来劝说,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陈一飞和他老婆也在劝说的人员之列。陈一飞劝说,既符合他的身份,也符合他温文尔雅的性格特征。他说,李天以前不是那个样子,现在也不像你说的那个样子,摒弃前嫌是过好日子的前提。陈一飞老婆也在旁边帮腔说,现在有事业的男人都那样,有那点爱好不值得计较。
热门推荐
  • 小祖宗3.0世界

    小祖宗3.0世界

    “小祖宗”系列中的三本书的标题“魔术师”“命运之轮”和“世界”指的是塔罗牌中的三张牌。21岁的滕小小家庭景况很差,全靠自身努力求取生存,改善家人生活。而她受到了欺辱,也总是甘认倒霉地把外界错误归结于自身。但她的生活随着出现的一个个“小祖宗”形象的人物发生着峰回路转的变化。经历了一系列命运的打击之后,滕小小似乎转变成了不同于以往的人,纤细柔弱的她在地铁上智斗色狼,被围观人群称赞为地铁女爵,于是从那一天起,“地铁女爵”开始了她全新的征程——爱情斗争、寻找生父、激烈商战……终于有一天,滕小小丢弃掉所有陈旧背囊,轻装上阵,微笑着追逐光明的方向,迫不及待地期待崭新“世界”。
  • 有古武者的末日后世界

    有古武者的末日后世界

    一颗陨石降临这个世界,它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未知的病毒,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生化危机,生物开始进化变异……八百年后的世纪初,这个世界的国际政府属下的国际科研部确认人类之中的进化者除了异能者还包括具有奇特体质的人群,这些人被称为——古武者!
  • 超神学院之守护之剑

    超神学院之守护之剑

    银河之力跟天使之王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七千年的爱念,千年的等待,换来了永恒的爱情。
  • 乱世倾城煞:夜残霜

    乱世倾城煞:夜残霜

    一个被称为“夜后”的女杀手横空出世,她戴着鎏银面具,用她的绝世身手逐渐倾斜了乱世的天平。在这个朝不保夕的时代,叶归澜、莫霭、白羽笙、白羽聆、西门残雪,这群年轻人,怀揣着不同的热血与希冀,相逢在了滚滚的红尘烟霞之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姑父

    姑父

    我在浙江大学读书的第二年,刚开学不久,就收到父亲的信,照例是聊天,“你妈开始练剑——气功不做了,说是怕走火入魔,天天早上看她拿一支剑出门,我叫她‘亚马孙女战士’。”我笑了。在信的末尾父亲提到,“昨天姑妈来信,你姑父死了。”后面还有一句是说姑父死因的……我甚至不待看完后一句话,立刻把信纸往腿上一搁,为姑妈一家大大地松了口气。我只见过姑父三次。第一次是一九七三年,我十三岁,读小学六年级。那天我正和同院的月兰陶玲在我们住的那排平房前跳皮筋,突然见到有人站在我家门前朝我招手。
  • 复念一人共白首

    复念一人共白首

    若灵魂不灭,是不是无论轮回路上走几遭,你我终会在茫茫人海中相遇?若记忆不失,是不是即使相隔千年,再回首时,便能求一个白首不相离?我在这人世间兜兜转转千年,看你一次一次轮回转世,体验人生疾苦,如今千年期满,你终会归位,而我,又该何去何从……
  • 地震警报

    地震警报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剑覆玄黄

    剑覆玄黄

    星宇剑侠林萧死于登天大劫,可一个人、一柄剑,却又让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东胜神州。自古仙魔不两立,在东胜神州暗流涌动之下,他又如何笑傲风云?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19)中篇小说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19)中篇小说

    本书选录“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第三届入围作品,3部中篇小说。《母亲笔下的乡愁》采取日记体形式,叙述了一位母亲乡居期间,用日记记录下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充满了“乡土”气息和人性的真善美。《一刀斩断浮华》以第一人称讲述落魄作家文一刀和落魄诗人浮华,在刚开始的穷途不得志,后遇无良伯乐半边天,在其作用下,两人走了上梦寐以求的辉煌之路,而后又因自私势力,经黑暗设计,两拍而散的故事。《地之规》通过清晰的叙事,展现了围绕土地所带来的人类喜怒哀乐,展现了社会变迁对个体的影响,追问人性坚守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