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5000000005

第5章 癫狂的前奏(4)

话说当时国人,对天津教案都极为关注,所有人都心神不安,害怕被洋人剜眼挖心,看到夫子的调查报告,急忙拿过来看。看了一遍,没看太懂,看了第二遍,没看太明白,再看第三遍,然后所有人慢慢的抬起头来,满脸的困惑痛苦,与茫然索思而不可解。又过去好长时间,就听一声响亮清脆的京口骂娘声:曾国藩我操你二大爷!所有的人们,齐齐的怒骂起来。

你看这曾夫子的调查报告,写的是什么玩意?英法各国乃著名大邦,岂肯为此残忍之行?岂有此理,我天朝还是上国呢,不是照样把男人割去卵袋,把女人囚入深宫?再看夫子的论据,那更是叫人上火,居然以康熙年间允许天主教为理由,做为教堂清白的证据,还说什么:彼以仁慈为名,而反受残酷之谤,宜洋人之忿忿不平也。你说洋人仁慈,难道我天朝上国残暴不成?你说洋人忿忿不平,难道我天朝被挖去眼珠、剖出心脏的小民,就活该洋人虐杀?

这个调查有问题!一无凭,二无据,完全是睁两眼珠子乱讲,硬说洋人清白无辜。

想不到啊,想不到,让小民百姓寄予了无限期望的曾夫子,竟然是这样一个人。明摆着,这个曾国藩,是被洋人收买了,当汉奸了!

北京城中,湘江士子率先发难,发一声喊,冲入了湖南会馆,把曾夫子亲笔题写的牌匾,当场砸得稀烂。

不怪大家生气,你看看曾夫子这个奏折,这说的是人话吗?

群情汹汹,物议纷纷。宜闻者各怀义愤,大肆诋呵,与曾国藩相熟的朋友们,于极度震骇之中,坐下来开始给曾国藩写信,苦劝曾国藩及早回头,不要再在卖国贼的道路上执迷不悟了。

而曾国藩看了邸报,也是目瞪口呆,他万难置信,仔细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一点没错,千真万确,上面每一句每一字,都是他老人家的亲笔,朝廷真的没冤枉他。他老人家慢慢的坐下来,脱口骂了一句:操你娘朝廷,你咋个这么缺德啊?你既然要把我的奏折公开,那就全部公开吗,怎么只公开开头的一小部分,断章取义,误导读者,朝廷你这不是坑爹吗!

什么?这只是奏折的部分内容?快来看看后面还有什么。

至津民之所以积疑生愤者,则亦有故。盖见外国之堂终年扃闭,过于秘密,莫能窥测底里。教堂、仁慈堂皆有地窖,系从他处募工修造者。臣等亲履被烧堂赴,细加查勘,其为地窖不过隔去潮湿度置煤炭,非有他用。而津民未尽目睹,但闻地窖深邃,各幼孩幽闭其中,又不经本地匠人之手,其致疑一也。

中国人民有至仁慈堂治病者,往往被留不令复出,即如前任江西进贤县知县魏席珍之女贺魏氏,带女人入堂治病,久而不还。其父至堂婉劝回家,坚不肯归,因谓有药迷丧本心,其致疑二也。

仁慈堂收留无依子女,虽乞丐、穷民及疾病将死者亦皆收入。彼教又有施洗之说。施洗者其人已死,而教主以水沃其额而封其目,谓可升天堂也。百姓见其收及将死之人,闻其亲洗新尸之眼,已堪诧异。又由他处车船致送来津者动辄数十百人,皆但见其入而不见其出,不明何故,其致疑三也。

堂中院落较多,或念经,或读书,或佣工,或医药,分类而处,有子在前院而母在后院,母在仁慈堂而子在河楼教堂,往往经年不一相见,其致疑四也。

加以本年四五月间,有拐匪用药迷人之事,适于是时堂中死人过多,其掩埋又多以夜,或有两尸三尸共一棺者。五月初六日河东丛冢有为狗所发者一棺二尸。天津镇中营游击左宝贵等曾经目睹死人皆由内先腐,此独由外先腐,胸腹皆烂,肠肚外露。由是浮言大起,其致疑五也。

平日熟闻各处檄文揭贴之言,信为确据,而又积此五疑于中,各怀恚恨。迨至拐匪牵涉教堂,丛冢洞见胸腹,而众怒已不可遏。迨至府县赴堂相讯王三,丰领事对官放枪,而众怒万不可遏。是以万口哗躁,同时并举,猝成巨变。其浮嚣固属可恶,而其积疑则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今既查明根原,惟有仰恳皇上明降谕旨,通饬各省,俾知从前檄文揭贴所称教民挖眼剖心戕害生民之说多属虚诬,布告天下,咸使闻知,一以雪洋人之冤,一以解士民之惑,并请将津人致疑之由宣示一二。天津风气刚劲,人多好义,其仅止随声附和者不失为义愤所激,自当一切置之不问。其行凶首要各犯及乘机抢夺之徒,自当捕拿严惩以儆将来。在中国戕官毙命尚当按名拟抵,况伤害外国多命几开边衅,刁风尤不可长。惟当时非有倡首之人预为纠集,正凶本无主名,津郡人心至今未靖,向来有曰混星子者结党成群,好乱乐祸,必须佐以兵力,乃足以资弹压。顷将保定铭军三千人调扎静海,此军系记名臬司丁寿昌统带。该员现署天津道缺。一俟民气稍定,即以缉凶事件委之该署道督同府县办理,当可胜任。至武兰珍犯供已牵涉教堂,经臣祟厚饬令地方官赴堂查验,实为解惑众疑起见。近日江南亦有教堂迷拐之谣,亦即如此办理。其后丰大业等之死,教堂公馆之焚,变起仓猝,非复人力所能禁止。惟地方酿成如此巨案,究系官府不能化导于平时,不能预防于先事。现已将道、府、县三员均行撤任,听候查办,由臣国藩拣员署理。

同日别处片具奏,其杀毙人口现经确查姓名实数,惟仁慈堂尚有女尸五具,未经寻获,其余均妥为棺殓,交英国领事官李蔚海收存。俄国三人,已由该国领事官孔气验明掩埋。谨开列清单,恭呈御览。法国公使罗淑亚业经到津议及赔修教堂事宜,臣等拟即派员经理。余俟议有端绪,续行陈奏。其误毙俄国之人命、误毁英美两国之讲堂,亦俟议结另行具奏。所有查明大概情形,谨具折先行会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原来是这样!

公布曾国藩的奏折,还是朝廷应曾国藩自己的要求。曾国藩要求的是,公布他奏折中对天津教案事件的原因分析,让民众明白是怎么回事,避免此类的事件再次发生。朝廷从谏如流,把曾国藩对事件的心理分析彻底雪藏,单单只公布了一个最容易误导大众的开头结论部分。由于只有结论,没有分析过程,更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让公众惊愕之下,怒不可竭,齐声大骂曾国藩是卖国贼。

曾夫子就是这样吃朝廷摆布了一道,真是让他老人家憋气又窝火。

然则,朝廷为何要如此摆布曾夫子呢?

(7)从大帅到重臣

相隔了一个半世纪,我们再来看曾夫子的这篇奏折,不由得惊叹于夫子的智慧卓识。他的奏折,宛如一部极富思想价值的学术报告,把当时天津民变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心理分析,最有意义的就是奏折中的五种引发疑心的情形:教堂秘密、内有地窖,引发闲人无限猜测之一、基督教义对国人的强大吸引力,导致无知者的惊恐疑惑之二、教堂扶死救伤,神圣仪式引发冷漠国人的不解之三、教堂采用现代管理,与中土的农耕生活造成隔膜之四、教堂收殓骸骨,与朝廷坐视饥民沦为饿殍却无动于衷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之五。凡此五疑,恰恰是新文明对落后的皇家暴力政权的替代,无论是其思想价值,还是现实意义,都对中华文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所以曾夫子请求朝廷将他的五疑公开,让中国人睁开眼睛,向现代文明挺进,不要再泥陷于野蛮肮脏的权力时代。

但也正因为如此,朝廷才坚决不肯公开曾夫子的分析过程与相关证据,反而故意只公布夫子的调查结论。失去分析与证据,夫子的结论就变成了无地放矢,变成了凭空臆断,毫无根据毫无理由的将西方文明凌驾于中土旧文明之上,这理所当然的引发了公众的愤怒与不满。

朝廷这么做,还真有自己的道理。徜公布曾夫子的五疑之论,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教堂扶死救伤,仁慈厚德,而朝廷却干着割除男人卵袋,将女人掳入宫中为奴的野蛮勾当,这么一比较,让朝廷还怎么再混下去?

更何况,朝廷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需要闭塞民众的耳目,让民众仇恨先进的西洋文明,而朝廷就在这种愚昧与仇恨之中,坐享太平,岂不美哉?

恰恰是朝廷的闭塞民智,推波助澜,终于引爆了三十年后的全国性的群体癫狂,大清帝国正是丧送在愚昧无知的暴民之手。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所谓水能栽舟,亦可覆舟。落后的暴力政权维系在民众的无知之上,也毁灭于民众的无知之上。朝廷求暴得暴,并无所怨,单只是五千年的中华民族陪同大清帝国做了殉葬,实乃让人嘘唏之悲。

此外,朝廷只公布结论,不公布分析过程与相关证据,坑害曾夫子,还造成了一个朝廷求之不得的好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让民众的仇恨之火,由洋人霎时间转向了曾夫子,在毁掉了曾夫子通过平灭叛军而形成的巨大影响力的同时,还将民众对洋人的仇恨转移,避免了洋人发火,炮舰相向,这应该是朝廷最引以自豪的一次危机公关。

话说曾夫子被朝廷暗算,急气之下,旧疾复发,眩晕呕吐,卧床不起。朝廷趁机一脚踢开曾夫子,将夫子回调为两江总督,另设李鸿章为直隶总督,替曾夫子解决天津教案的后续事宜,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脱胞换位,把屁股挪到了湖广总督的位子上。

这时候的李鸿章,他已经成功的由大帅转型为国家重臣,成为与他老师曾国藩平起平坐的帝国肱股。早在李鸿章平灭捻军之后,同治七年(1868年)被授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又由兼署理两江总督改由湖广总督,这一年他才四十六岁。而六年前的他,却只一个落拓潦倒,满腹牢骚,忧悒于心不得志的中年失败男。而且他还奉旨入京,受到了慈禧和同治的亲切接见,皇太后及皇帝对他宠爱有加,赐他予紫禁城内骑马如仪。当他骑在马上,于人们羡慕的眼光之中,回望13年前他在北京街头闲逛的书摊,心潮必然是起伏不已。

短短六年,由一名中年失意男转型为帝国第一号名臣,得益于李鸿章那比老师曾国藩更善于机变的脑子。

事实上,正当曾夫子为处理天津教案,而被坏心眼的朝廷坑害,一世名节俱毁的时候,李鸿章已经快刀斩乱麻,连续处理了两起教案。而且在处理的过程中波澜不兴,简捷明快,朝廷满意,百姓认可,洋人也无话说。能够三梭刮刀切豆腐,还切得面面俱光,这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李鸿章又是如何摆平的各方矛盾的呢?

李鸿章处理的第一起教案,史称南京堂址案。时间是在李鸿章刚刚平灭了捻军之后,南京城中,洋人闹了起来,最气人的是许多洋人排成长队,浩浩荡荡去北京城上访。专制国最恨最恨的就是上访了,有人上访,就表明不和谐,对于上访的中国人,直接截访,打半死送精神病院关押起来,官员们对自己干出来的脏事,眼不见心不烦,这样就和谐了。可是洋人你不能截访,不能打他个半死,更不能把洋人送精神病院关起来,洋人不关你就已经给你面子了。

所以,郁闷的朝廷就传旨,命当时官拜江苏巡抚兼署理两江总督的李鸿章,去南京解决这个问题。

先来看看李鸿章当时的职务:他仍然是江苏巡抚,又兼署理两江总督,江苏的日常工作由他负责,两江的大事小情也是他说了算。可是他既不在江苏,也不在两江,而是在山东河北战场上剿杀捻军。军务政务民务洋务,他一个人可同时做许多完全没有交集的工作,而且还干得明明白白,这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对此,李鸿章曾说:这世上的事儿,再也没有比做官更容易的了。

为什么李鸿章做官容易?

这是因为做官并不需要做具体的事情,而是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摆平方方面面的矛盾。也就是在诸多彼此矛盾的诉求之中,寻求一个美妙的平衡点,能够让各方都接受。这种事情,对于洞察人性人心的李鸿章而言,那简直是再也容易不过的事情了,所以他认为做官比较容易,而真正做事就比较难。

李鸿章成功摆平南京堂址案,正是他这方面过人才干的流露。

话说李鸿章到了南京,仔细一看这个案子,顿时就痛苦的闭上了眼睛。难怪这个案子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却原来是一起历史遗案,其源由大概要上溯到康熙老爷爷时代的旧事。

可能就是康熙时代,甚至有可能更早,南京城有天主教堂一座。后来朝廷禁止洋教,就宣布教堂归为朝廷所有,当时的洋人火轮船还没有打过来,只有几个传教士,手持十字架不停的央求上帝,但没有效果。现在洋人的势力大举入侵,传教士们顿时凶了起来,强烈要求当地官员归还教堂。

当地官员哪有胆子惹洋人?可是老教堂已经为民居所占据,官员又不敢强拆,如果敢把民居强拆了给洋人,南京城铁定暴乱,只怕地方官全家老小,都得被暴民活活打死。所以地方官想出来个折衰方案,老教堂这事就算了,另找块地给洋人,如何?

对此建议,洋人断然拒绝。

洋人称:他们只要属于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属于自己的,决不伸手。实际上真正的理由,有可能是老教堂地处民居中心,把教堂要回来宜于传教。如果听了地方官的话,把新教堂建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那是洋人绝对不肯接受的。

洋人大队的上访人马入京,在总理衙门前吵闹不休。朝廷又气又怕,传旨给李鸿章:毋任地方官借词迁延,致该国有所借口,日事哓哓。要求李鸿章一切听洋人之要求,迅速了结此案,免得洋人动了真火,拿出洋枪洋炮来对朝廷乱打。

对于总理衙门的要求,李鸿章断然拒绝。

(8)拖延就是高效率

朝廷惧怕洋人,迁怒南京地方官,并要求李鸿章立即向洋人屈膝投降,委曲求全。这个工作精神可不符合李鸿章的胃口,他上疏说:

同类推荐
  • 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寿宁在挖掘传统文化遗存过程中,刘春民同志又带领一批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编纂《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一书,这是为研究冯梦龙知寿宁吏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横断面。书中作品对习总书记褒奖冯梦龙为官清廉积极响应,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冯梦龙其人、其事,让更多人认知、效学他写书为人民、做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操。愿更多的文学工作者能学习冯梦龙“作而行之”的人格魅力,唯有这样,其作品才能成为经典的传世佳作。
  • 薛涛传:大唐传奇才女的史诗

    薛涛传:大唐传奇才女的史诗

    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摇曳生花又犀利警醒的文字,勾勒出薛涛一生的轨迹——她独立有主见,不做作,不过度沉溺于自我,为了自己的生存、爱情努力奋斗,并对人生进行着积极的思考。古往今来,扫眉才子或许不少,唯她留下一纸薛涛笺,依旧引得后人争相窥探女校书的传奇人生。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 李大钊就义始末

    李大钊就义始末

    李大钊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本文披露了李大钊从被捕到遇害,以及解放后北京警方追捕杀害李大钊的凶手等等鲜为人知的细节。中国历史博物馆的0001号文物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大厅里,摆放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绞刑架。因众所周知的缘故,这座绞刑架在这里被默默封存了很多年,以至于许多人从不知道它的存在。直至200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图片展时,人们才认识了这具物品背负的深重罪孽。"这是杀害李大钊同志的绞刑架原件。
热门推荐
  • 巫族女皇成长记

    巫族女皇成长记

    她是谁,从异地归来,身怀九幽神术,神兽为伴。冥河深处,银色的曼珠沙华、彼岸石、地狱黑炎……圣都学院,从万千巫师中脱颖而出,成修炼成为至强者。怎知,辛苦修炼的她发现,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企及心中那个淡漠高冷的背影。毅然决定离开国土,六年岁月,归国之日,统一巫族。再遇见,已成陌路。她如何寻回爱人之心?怎料,最后,他却只想折断她所有羽翼,将之独属于他……
  • 浅伤再忆

    浅伤再忆

    我是水里自由的鱼儿,你是天上飘飞的白蓬。我们相望着彼此的身影,孤单的独自回头。我烦乱的思绪――是你的背影与眼眸。最后我们各有归属,你随风,我逐流。
  • 绝世战帝

    绝世战帝

    年少贫贱被人欺,心若顽石不屈膝,偶得诸天玄妙法,势要九天踏云梯!世家落魄子弟,遭人百般折辱,隐忍苦练,偶得诸天妙法,从此青云直上,入武道,杀仇敌,修战灵,炼神通。从凡尘一隅,直到诸天万界。登天路,踏歌行,逍遥自在,帝霸诸天。阻我者,尽皆轰杀!
  • 不存在恋爱小白可以NG的生活

    不存在恋爱小白可以NG的生活

    “你是恋爱小白吗?”小天面无表情的问道。“。。。”肖萧翻着白眼看着眼前漂浮在空中的小天。“那就让我来帮你吧。”且看恋爱小白是如何成长的
  • 魅王邪妃:草痴三小姐

    魅王邪妃:草痴三小姐

    为了救自己的亲人而选择自爆而亡,上天给了孤傲千叶一个重生的机会,这一世她要活回她自己,虽然是一个草痴的身体,而现在住进了一个强者,21世纪的最强王者“毒蛇”。今世体会了亲人的感觉,有两个妹控的哥哥,还有两个最宠自己的爷爷和老爹,她在一次在异世界体会到了亲人陪伴的感觉。渣女渣男的什么都滚一边去,白莲花,绿茶婊神马的统统不是对手,任天地来多少这样的人,孤傲千叶统统都不放在眼里。男主华丽而来,无欹大人就这样看上孤傲千叶了?“小野猫,这下你就从了我吧”。“无妻大人,你这样可不好吧”!“小野猫,我愿为你倾尽天下”。“无妻,你可知道我是一个冷血的人”。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爆宠江湖楼主我来啦

    爆宠江湖楼主我来啦

    这是一个搞笑,轻松又有趣的小故事。结婚?结婚不存在的。江青乐可不想早早就进入爱情的坟墓,一纸离别书,江青乐踏上了江湖,哪知还是逃不出某狐狸的手,一路相伴,暴笑江湖。是命中注定,还是早有预谋。没有人知道接下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一朝山河破碎,战死沙场,是荣誉还是枷锁。这一世,换我来守护你,阿乐。
  • 每天读点销售学

    每天读点销售学

    本书详细阐述了销售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根据销售的完整流程,对销售准备、开发客户、拜访客户、有效沟通、优势谈判、促成成交、留住客户、处理投诉等销售环节的关键点做了极为细致的指导,让销售员在掌握基本销售技巧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同时本书还介绍了销售精英需要懂得的经济学和心理学知识,为销售人员全面提升和丰富自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库。
  • 快穿重生系统太坑爹

    快穿重生系统太坑爹

    梦萝在回家的路上不幸出了车祸死去,然而再次睁眼却发现自己在一片异太空中,此时一个小正太贼兮兮告诉她说要重生来过关啊!想自己21世纪死的如此之冤,不就是小小闯关游戏,来啊,谁怕谁!然而却不幸遇到了他……
  • 苍冥帝渊

    苍冥帝渊

    玄因念,幻以心,这场玄幻的拼搏不只属于一个人,周身冰寒,身世未知,看一少年坚韧步入修炼一途,敌友皆算计其中,是棋子还是执棋者,皆看,似狂似痴,似正似邪,凭自己迈向大道的远方,孤寂,落寞,黑衣长枪,诸神惊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