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0900000015

第15章 平等:完美生活的境界(3)

厄德里克说:“没有理由认为出版是一个最终的过程。我认为它只是一个临时的储备。”她允许后续的叙述声音加入到其本来就是非封闭的叙述体系中,小说的出版并不意味着叙述体系的完结,而是随时可以被扩展的。厄德里克认为自己所有的小说所构成的整体“更像一堆混合物”而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厄德里克小说的叙述模式和叙述自由的类似之处还在于它们与民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罗伯特·摩瑞斯(Robert Morace)在研究厄德里克小说中的狂欢化特征时指出,厄德里克运用了民间文化的元素来颠覆等级制和主流文化的霸权,而这种颠覆可以促使印第安文化的重生和延续。狂欢(carnival)是流行于中世纪欧洲、由广大群众参加的民间娱乐活动,它充满了自由自在的欢笑气氛。巴赫金认为,狂欢式生活的特点是完全不符合常规的生活,是一种颠覆了正常秩序的生活。“人们的行为、姿态和语言从在非狂欢式生活里完全左右着人们的种种等级地位中解放了出来。”在这种狂欢化的生活中,普通的秩序被完全打破,一切清规戒律都不复存在,人与人之间戏剧化地形成了一种狂欢广场上特有的亲昵关系,人们彼此之间自由接触、交流。在狂欢仪式中,经常是两个极端对立、对照鲜明的事物,如崇高与卑下、神圣与粗俗等被并行地纠结在一起;在这个狂欢世界中,“加冕”和“被脱冕”的仪式是占据核心地位的活动,正是这一重要的仪式,才使得狂欢节演变为摧毁一切和更新一切的民间传统节日。厄德里克在其长篇小说中把“狂欢”的内涵植入于印第安人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她笔下那个善于搞恶作剧的齐佩瓦精灵纳纳伯周(Nanabozho)类似于巴赫金所描述的狂欢广场上的流浪汉和戏谑者,他既是一个模式的创造者,又是一个模式的破坏者,他具有破坏而且又能重生的精神,是对抗主流文化,延续印第安文化的英雄人物。然而巴赫金的理论也不完全适合厄德里克的小说,因为巴赫金在评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认为“主人公在小说结构内部,对读者保持着自由和独立,确切地说,是对作者通常所作的形诸于外的总结性评语,保持着自由和独立。这当然不是说,主人公超脱于作者艺术构思之外。不是这样。”这说明了作者在构思自己的作品时,已经把主人公的独立和自由作为作品整体严格构思的一部分。主人公的独立和自由是在作者创作的立意之中的。可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整体是经过严格构思形成的,它没有一个思想的演变过程。但是,厄德里克的小说是完全不同的,其小说中的思想是在不断进化的。她经常对采访者说她从来没有预先设计任何一个故事或控制小说的多重叙述声音,从单独的短篇小说到《痕迹》的手稿,到长篇小说《爱药》,到扩展版本《爱药》,再到以《爱药》为核心而发散的北达科他系列小说,像《甜菜女王》、《宾戈宫殿》、《燃情故事集》、《羚羊妻》、《小无马地奇迹的最后报告》、《屠宰师傅歌唱俱乐部》、《四颗心灵》和《彩绘鼓》等。作者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新的启示,逐渐完善小说整体的构想,策划出新的作品,一部书中的次要人物会成为下一部书中的主要人物。厄德里克的北达科他系列小说超出了她最初的设想,并且这些小说显然还没有完成,厄德里克还会继续创作新的小说,她不知道最终会有多少部书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说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能描述厄德里克叙述技巧的指示性和内在的人性,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也不能完全适合厄德里克小说演变的自由性,那么E.M.福斯特(E.M.Forster)对于小说的非凡见解或许能够解析厄德里克的创作。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The Aspects of the Novel)一书中指出:“其实,艺术形式愈是发展,就愈是相互依赖着寻找着一个合适的名称。我们不妨先从绘画里借一个用语来把它叫做‘模式’(pattern)。然后我们再从音乐里借一个术语来称之为‘节奏’(rhythm)。”模式是作者脑海中构思而成的小说形式,它把碎片化的叙述元素联系起来;节奏就像一个交响乐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以变奏的方式进行重现某些主题并且使小说得以进展,节奏就是“重复加变化”。福斯特提出的节奏概念可以如实地描述厄德里克的叙述技巧,厄德里克在小说中擅长采用不同的叙述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件事情进行描述,这恰似在一个交响乐的整体中通过变奏的方式重现某些主题。厄德里克的小说看似结构杂乱无章,“但是它仍然会凝聚在一起,因为它在内部被作者缝缀起来了,因为它含有节奏”。这个有节奏的整体“有自己的生命”,能够发展和进化,“它不像模式似的老待在那儿,而是以它那优美的消长起伏使我们心里充满了惊讶、新鲜和憧憬等感觉。”厄德里克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节奏的美感,“它就是扩展。这就是小说家必须遵守不逾的诀窍。小说要扩展而不要完成。小说要持续发展而不要圆满地结束。”福斯特指出:“我并不认为事先把小说的内容规划停当才动手写作的那些作家,能够把节奏安排得非常妥帖。它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凭着作者的心血来潮而出现,才能产生效果。可是这效果将会非常美妙,而且不必以危机人物的塑造作为代价,也减轻了我们对小说外部形式的要求。”厄德里克正是这样一位善于运用节奏并且能够灵活把握节奏的优秀作家,她常常会“心血来潮”,突发奇想,不断创新,一个人物的故事引发另一个人物的故事,从一部小说扩展到另一部小说,因而厄德里克以北达科他州为背景的系列小说才能够按照优美的节奏持续发展。随着厄德里克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作,其小说的整体节奏将会达到更加美妙的境界。

路易丝·厄德里克小说的叙述模式和叙述自由的活力不仅来源于西方文学传统的影响而且源自于她自己与印第安人讲故事传统的密切关系,她的小说文本中突出体现了印第安文学传统话语。厄德里克童年时就喜欢坐在大人身边,倾听他们讲述故事。而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家族成员身上,它们反映了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给厄德里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厄德里克继承了印第安人讲故事的叙述传统,她把这种特别的口述传统在她的小说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她在小说中没有对这些故事进行系统的文字表述,而是把它们写成两个人或几个人在闲谈,从某个人聊到某件事,所以读者的感觉就是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这在故事中留下了许多空白,也留下了许多无法解开的谜。正是在这些空白之中,厄德里克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的神秘。事实上,她写作中看似实验性的技巧,如非线性的自由叙述声音、诸多头绪相连的叙述模式、主题的变奏、开放式的叙述等都产生于印第安人讲故事的传统。厄德里克当年在印第安部落里常听别人讲故事,她就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构思自己的作品,她说印第安人的口头叙述传统是自己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是她的许多故事采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主要原因。”由于口头叙述的观念已经深入厄德里克的心中,她自然而然就采用插曲式和非线性方式进行小说创作。她认为这样的作品以讲故事作为开始,“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开始和发展的,似乎从来不是从开头的地方讲起。恰恰相反,我们似乎一直围绕着一个中心在建构些什么,但是这个中心可以在任何地方。”在插曲式的结构中,厄德里克给予其叙述者的声音充分的自由,她说:“我没有对人物和声音进行全知全能式的控制。”在接受赫莎·黄(Hertha Wong)的访谈时厄德里克同意黄女士的观点,承认人们在阅读《爱药》时“感觉是听到各种错杂凌乱的闲谈”,没有全知叙述者“告诉我们事情实际上是怎样的”。小说中的叙述者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但是厄德里克认为就整体结构而言,《爱药》中的这些杂乱的闲谈是联系在一起的,各个独立的口述故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她承认《爱药》一书的结构是实验性的,是一种对传统小说结构的变革,她认为采用此种形式“也反映了讲故事这个齐佩瓦民族的主题,这是与一个核心神话人物、与一种文化或一位英雄有关的一系列故事。一个人讲述关于一个事件的故事导致另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又会导致这个特定人物生活中的另一个事件。一夜又一夜,一日又一日地讲下去,构成了一整套故事”。一个接一个的故事连续不断,形成了逐渐扩展的叙述模式,这不仅是厄德里克所继承的齐佩瓦部落故事的特点,而且是她的家庭讲故事的特点。她说当她的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开始讲故事了,一个接着一个。你只要抓住上一个人讲的故事结尾:它使你会想起某些事情,然后你就继续讲下去。”厄德里克指出,无论是在齐佩瓦部落里还是在她家族里讲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传统,那就是“永远不会放弃故事当中的那些人物”,正是这样通过讲故事而达到叙述生存(narrative survival),她和她的丈夫迈克尔才得以将写作继续下去。厄德里克说:“我想我和迈克尔就是在像这样地写作……不管效果是好还是坏,我们似乎总是不能割舍我们笔下的人物。”虽然齐佩瓦讲故事的传统在延续,但是这些古老的故事也会随着后辈讲故事者凭借自己的经验所添加的新成分而改变,因而传统的故事可以包含新的材料,这些新的材料往往来源于非齐佩瓦族乃至欧洲的资源。变化中的延续是厄德里克在《爱药》中反映的齐佩瓦讲故事传统的特征之一。印第安人部落讲故事的模式世代延续与自由变化相互结合,这种叙述传统所表现的生存价值反映在厄德里克的创作中。她在《我应寄身之处——一个作家的地方感》(Where I Ought to Be—A Writer's Sense of Place,2000)一文中指出:像她这样的土著美国作家有责任通过延续古老的模式和吸收新的成分来提升土著文化的发展水平,“面对遭受的巨大损失,他们必须述说当代幸存者的故事,同时对于在灾难之后得以幸存的传统文化核心必须加以保护,予以赞美。”路易丝·厄德里克本人正是这样做的,其小说的叙述技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口述故事的特征。例如,《痕迹》中主要叙述者纳纳布什对自己故事的描述反映了厄德里克家族里讲起故事来一个个事件相互连接、没有结尾的特点。纳纳布什说他那些有关往事的记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全都黏合在一块的”,因此“我一旦开始讲述就不会结束,因为它们从这边到那边首尾相连。”在这同一部小说中,另一位叙述者波林提到的族群闲谈(community gossip)突出了印第安人讲故事重复和变化、延续和不确定的特点:这些故事“每一次讲出来都有所不同,它们既没有结尾,也没有开始……讲故事的人知道的只是自己并不知道任何事情”。路易丝·厄德里克对纳纳布什的描写强调了讲述故事具有增进族群文化发展和增强个人生存能力的作用,因为在印第安传统中,讲述故事是印第安人与病魔和巫术作斗争的武器,口述故事被视为一种仪式,连接神灵与信徒,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讲,印第安口述传统是对抗西方文明的侵蚀、疗治印第安人民精神创伤的唯一良药。纳纳布什就是通过讲述故事使自己活了下来:

在我生病的那一年,我是最后一个活了下来的人,我以开始讲故事的方式拯救了自己。一天夜里,我已经作好了死的准备……我失去了意识,没有了呼吸,以至于连舌头都不能活动了。但是我继续说话然后就恢复了过来。我是通过讲话而康复的。死神没有机会插嘴,泄了气,继续赶他的路。

同类推荐
  • 小小说纵横谈(增订本)

    小小说纵横谈(增订本)

    小小说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是门户鼎立的小说四家族。但是,对小小说的关注和重视,是显然相对不够甚至欠缺的。对此,有茅盾先生1959年赞扬“一鸣惊人的小小说”的启迪,本书就对已引人注目的文学体裁——小小说的内部规律和外部关系,作了认真的追溯源流,考察中外,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概括和总结,对小小说在小说形态上新体例的形成,从比较中做了系统的论述,分类科学,见解精到,并选有古今中外小小说作品45篇作为附录,以供读者阅读时的比较研究。对这本开荒之作,著名学者李希凡作序说:“这大概还是小小说论著中的一个创举”。
  • 北大经典课

    北大经典课

    本书收录了上百篇经典作品,凝聚了古今中外的文学精髓,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充分呈现出经典文学作品的不朽魅力。书中遴选季羡林、朱光潜、胡适、老舍等北大名师的名言作引开篇,在北大学者的引导与点评中,吟咏绵绵古韵,重温民国经典,观赏异域风情,追寻生活之美。上完这一课,从此爱上经典,让我们在诗词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吧。
  • 穿越“死亡之海”

    穿越“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亦被称为“死亡之海”。郭小川在诗集《昆仑行》中曾一咏三叹:这里是名为“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黑夜只听风声,白日只见云朵;这里是几乎没有动物的“死亡之国”,大雁不敢停留,小鸟不能掠过……来到和田,我就急不可待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4师以及北京市援疆指挥部的同志一道去采访老战士宋才盛。他们几个月前还见过面。没承想此番找到宋家,却是斯人已“去”。
  • 普希金抒情诗选

    普希金抒情诗选

    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开启了俄罗斯文学的大门。他在诗歌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追求、情感、品格和风格。他的诗激情澎湃,始终为自由而追求不懈,梦想有朝一日能挣脱沙皇专制制度的羁绊,纵情翱翔在无拘无束的蓝天底下。他的作品中还有大量的爱情诗,诗人在其中抒发了万千热烈的真挚情怀,讴歌了他所倾慕的女性,极富真情实感,脍炙人口,沁人心脾。本书收入普希金一生所创作的最重要的抒情诗,由著名翻译家,曾独立翻译十卷本《普希金文集》的译者冯春翻译。
  • 给人生一个惊艳的假设

    给人生一个惊艳的假设

    本书在一篇篇启人心智的文章里,把探索的触角伸向历史和现实的方方面面,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五颜六色的生活画卷。写历史,或曲折离奇或活色生香,以穿越的方式,和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面对面,在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里展现历史人物性格色彩的丰富性。写现实,或直面生活或针砭时弊,让读者在短小的篇幅里看见人性的暖和冷,悟出生活的爱和恨。一篇篇文字,不但以自身的内涵充盈着你的思考,也为你的繁忙生活洒下了轻松点缀。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国之神兽奇兵

    三国之神兽奇兵

    穿越了,方莫一觉醒来回到三国,变成了一条狗,然后发现自己有一个金手指,开辟领土,就能获得各种恐怖的兵种。这是一个普通人逆袭的故事…ps:建了个群,909110926 新书:《大汉第一狠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万界之独霸天下

    万界之独霸天下

    信者,诚也。常言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本书中,诚信值,可以用来换取丹药、灵技、功法、灵兽、天赋……等等一切你可以想象的到的修道外物,在这里,诚信,真的可以化为一种力量,在这里,拥有了足够的诚信值后,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 书九辞

    书九辞

    书九辞,很小的时候便被华山收留,本是华山掌门的亲传弟子,却从未被教学过法术,唯一压身的无非是一套人人都能学会的剑术。师父每次搪塞她的理由都是你没有天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书九辞得到一本古书,在剑会上大展身手,成功加入了昆仑安排的队伍,踏上了寻找七界之物的旅程。做了雪国的冒牌女帝,掺合了妖界的是非爱恋,被长安城的锦衣卫抓进大牢,偶遇鬼界的黑白无常,邂逅独一无二的人生。但非黑即白有人在顺从命运,有人在逆转规则。前世的劫,乃至今生的缘,都是从诞生那刻被安排好的。等待书九辞的还有来自魔界魔尊的邀请函。“也许,可能一开始就下错了棋”
  • 腹黑仙尊呆萌妻

    腹黑仙尊呆萌妻

    弄错的草稿,草稿本草稿本草稿本草稿本,,
  • 欢喜记事

    欢喜记事

    穿越到刚刚招安封侯的土匪一家。亲爹,威武勇猛爱闯祸。亲娘,貌美如花爱爱闯祸。亲哥,英俊潇洒爱爱爱闯祸。……你问她啊?她就比较懂事了,刚刚从街上抢回来一压宅夫君……——————木嬴新书《嫁偶天成》~
  • 嫁对老公改变女人一生

    嫁对老公改变女人一生

    女人对婚姻往往都是寄予了太多幻想,却忘记了婚姻有一条微妙的界线,越过后一个纯洁的少女有可能变成幸福的少妇,也有可能成为孤独的怨妇。嫁给一个好男人,或许会给女人的生命打开一扇新的窗子,让她看到阳光,看到白鸽,看到鲜亮的橄榄枝。但是嫁给一个坏男人,却会让女人如同深陷没有曙光的深渊,被孤独、冷漠、无助和彷徨缠绕。所以,嫁对老公对女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

    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本书讲述了音乐艺术典故,绘画艺术典故、雕刻艺术典故等不同方面的内容。
  • 诸天次元聊天群

    诸天次元聊天群

    意外进入聊天群并成为了管理员。张落十分心累的管理着一群搞事犯。拜月教主“洪水之行,势不可挡!”西琳“崩坏降临,人类往生!”大蛇“生灵不存,大地永恒!”盖提亚“人理烧却,星球重造……”看着一个个的破坏狂人张落有点慌,直到某位更大的人物进群——毁灭之神弃天帝。“人间,又污秽了。”张某人更慌了——“快去请西天如来……咳咳,快去请圆神来镇场子了!!”张落发出了一个狗管理狐假虎威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