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500000036

第36章 在港台 (6)

我回顾一生,觉得此生无论是成是败,我都有权休息,优哉游哉过日子,享受儿孙绕膝的快乐,享受人生的最高福佑的天伦之乐。

我有幸生得几个好孩子,孝顺我们,对我们真诚敬爱,每一个人都一心尽责。我身边围满令我自傲的孙儿、侄儿和侄女。朋友愈来愈少了,很多人都离开我们,长眠地下。最好的友伴也不可能生生世世在一起。我的工作已经完毕,我不在乎别人是称赞还是批评我。我现在不如以前那么急于创作,精神没有以前好。谁也不能要我再编一次汉英词典。完成"当代汉英词典"的工作不如降低血压来得重要,甚至不如一张稳定的心电图来得重要。想当年我曾为那部字典忙得废寝忘食哩。我写到几百万字厚书的最后一行,这最后一行成为一条轻轻的轨迹。我有心脏病的初期征兆,医生叫我彻底休息两个月。

林语堂"退休"之后,练字,画画,看书以消磨时间。他想整理他的作品,出版《林语堂全集》。他的英文作品几乎全部译成中文,但有些译本水准很差,他很不满意。他说:"他所遗憾的是三十年来著作全用英文,应是文字精华所在,惜未能直接与中国读者相见。"

林语堂最喜欢《吾国与吾民》中写的"秋之歌"那一段话:

无论国家和个人的生命,都会达到一个早秋精神弥漫的时期,翠绿夹着黄褐,悲哀夹着快乐,希望夹着追忆。到了生命的某一个时期,春日的纯真已成回忆,夏日的繁茂余音嫋嫋。我们瞻望生命,问题已不在于如何成长,而在于如何真诚度日,不在于拼命奋斗,而在于享受仅余的宝贵光阴,不在于如何花费精力,而在于如何贮藏,等待眼前的冬天。自觉已到达某一境地,安下心来,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也自觉有了某一种成就,比起往日的灿烂显得微不足道,却值得珍惜,宛如一座失去夏日光彩的秋林,能保持经久的风貌。

我喜欢春天,但是它含有太多稚气;我喜欢夏天,可是它浮躁。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因为秋天树叶刚呈嫩黄,气氛比较柔和,色调比较浓艳,可又染有一丝忧愁和死亡的预感。它黄金的瑰丽景色所显现的不是春天的纯真,也不是夏天的威猛,而是垂老的柔顺和慈祥的智慧。它知道生命的种种限制,又有丰富的经验,从而展示了最鲜艳的缤纷的色彩:绿色象征生命和力量,橙色象征称心的满足,而紫色象征顺从和死亡。月亮照耀的时候,它纯洁的容貌好像在沉思,而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它的时候,它仍然会嫣然欢笑。清晨的山风吹过,使它颤动的树叶飘落地面。你不知道落叶的歌是欢笑的歌唱,还是诀别的哀吟。辛弃疾写得好: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林语堂的晚年在香港和台北来回穿梭,但主要在香港住的时间长。

1975年10月10日是林语堂的八十大寿。朋友们在香港利园酒店为他做寿。来宾除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许多教授和利荣森、利园伟等外,还有简又文、徐、张国兴等老友。过了两天,林相如夫妇送林语堂二老到台北,在台北有十几个文学、艺术、新闻团体在大陆餐厅举行了隆重的联合茶会,庆祝林语堂夫妇八十大寿。《华冈学报》出版了《庆祝林语堂先生八十岁论文集》,内有蒋宋美龄、张群、蒋经国、钱复、蒋复璁、曾宝荪、马星野、谢冰莹等人的贺词和文章。

蒋复璁作《林语堂八秩大庆祝辞》摘录如下:

自古至今,仁人君子,必有真勇,必有其德,必有其业,必有其寿。征之史实,毫厘不爽。是故能巍巍乎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愧也。今维林语堂先生,足资矜式矣。先生祖籍福建之龙溪厦门。三代为基督徒。父为长老会牧师。自幼笃信基督徒。既长,于清季宣统三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神学院,以对神学课程之乏味,乃放弃基督教之信仰。迨至民国四十七年,再皈依基督教。此乃超越实体而获心灵之胜利也。

先生著书数十种,均译数国文字,实为不朽之作,为中外士林所推重。近年在香港出版之《当代汉英词典》巨著,曾轰动一时,名闻遐迩,乃对文化教育之一大贡献也。先生颜其书室曰"有不为斋"。盖以道家尊尚黄老之说,主清净无为,化治于无形。佛家谓:"真理非由因缘造作而成,故曰无为。"而儒家思想,重孔子之道,讲仁义道德,有为有守。"有为"谓"养其身以有为也"。"有守"谓有节操也。有守则不为不义,不为外物所诱也。先生一生,澹泊高洁,与人无争,游心物外专事著述。举凡世俗名利,概不足撄其心。且尝语出诙谐,有"幽默大师"之称。然其生平为人,坦率真诚,忠贞不二,正直不阿。有刚强不挠之毅力,自强不息之恒心。择善固执,唯道是从,唯义是守。见义勇为,不为外诱。高尚之品德,乃儒家之风范,有为有守也。故先生所谓"有不为斋"者,有为而有不为,即勇于为义而不为不义者也,亦儒而亦道也。

观其在抗战期间及政府来台湾后,先生始终主持正义,在海外为政府宣传,口诛笔伐,坚持国策,对国家之贡献实甚大也。今岁十月十日,欣逢先生八秩揽揆之辰,称觥介寿,并侑以辞曰:道术天下裂,汉志述流别,三家称巨子,老庄与儒墨。老子倡无为,庄生超万物,孔孟祖尧舜,有为尽已力。兼爱与为我,扬黝在绝迹。董生定一尊,汉武重儒术,相沿二千年,服膺无敢失。廊庙慕山林,江湖思魏阙。道儒不可分,理学取道佛。吾道本一贯,万殊大成集。厦门林先生,耶儒道释合,家世基督徒,神学先肄业。改途习语文,进修赴美德。读书破万卷,生花梦彩笔,学成得博士,德言称孔硕。掌教变南北,程门多立学。只眼慕公安,抒情多佳作,纸贵洛阳城,重译十余国。骚坛执牛耳,中国萧伯纳。偕老有嘉配,齐眉同心结,承欢有娇女,传经读史策,逍遥一神仙,蒙庄亦见拙。乘心持正义,卫国专笔伐,不为不义事,霜雪比高节。十月庆上寿,康强逢大吉,长生祝期颐,永为国人式。

1975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安德生(Arthur James Anderson)编《林语堂英文著作及翻译作品编目》。他在前言说:"东方和西方的智慧聚于他(林语堂)一身,我们只要稍微诵读他的著述,就会觉得如在一位讲求情理的才智之士之前亲受教益。他有自信,有礼,能容忍、宽大、友善、热情而又明慧。他的笔调和风格像古时的人文主义者,描述人生的每一方面都深刻机敏,优美雍容。而且由于顾到大体,所以在评局部事物时能恰如其分。最足以描绘他的形容词是:有教养。他是最令人赞佩,最罕见的人--一位有教养的人的典型。"

安德生并且编纂Lin Yutang:The Best of an Old Friend(《林语堂精摘》)由Mason/Charter 出版。林语堂为这本书写序说:

我喜欢中国以前一位作家说过的话:"古人没有被迫说话。但他们心血来潮时,要说什么就说什么;有时谈论重大的事件,有时抒发自己的感想。说完话就走。"我也是这样。我的笔写出我胸中的话。我的话说完了,我就要告辞了。

不久,林语堂在香港不能行走,只能坐轮椅。甚至,有时在睡觉时从床上掉下来,他自己也爬不起来。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后不得不送往医院。

1976年3月26日晚上10点10分,林语堂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林太乙和林相如等亲人把林语堂的灵柩送到台北。蒋经国院长亲自到机场迎灵。"中华民国"笔会、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委员会、"故宫博物院"、"中央通讯社"、《国语日报》、"中国文艺协会"、"中国语文协会"和台湾开明书店等八个团体负责治丧事宜。4月1日下午,在怀恩堂举行追思会,许多政要、老友都参加了追思会。之后,林语堂的遗体安葬在阳明山的家园里,面对他所深爱的重峦叠翠。

巨星陨落。林语堂去世后,许多人都写了纪念文章。报界更以显著的版面登载了林语堂去世的消息及有关他生平的文章。

"《中国时报》"的社论说:"林氏可能是近百年来受西方文化熏染极深而对国际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最大的一位作家与学人。其《吾士吾民》及《生活的艺术》以各种文字的版本风行于世。若干浅识的西方人知有林语堂而后知有中国,知有中国而后知有中国的灿烂文化。尤可贵者,其一生沉潜于英语英文,而绝不成为'西化'的俘虏,其重返中国文化的知识勇气及接物处世的雍容谦和,皆不失为一典型的中国学者。"

《联合报》的社论道:"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应该是,而且也公认是对中西文化的沟通。因为论将近代西方文化引入我国者,从严复和林纾那一代起,固可说代有传人,甚至人才辈出;但论将我中华文化介绍西方者,则除了有利玛窦、汤若望等等外国人曾经从事之外,数献身此道的中国学人,林语堂虽非唯一人,却是极少数人中最成功的一人。"

台湾"《中央日报》"以《敬悼平易严正,爱国爱人的林语堂先生》为题的社论。社论高度评价了林语堂的一生。社论说:"许多外国人士对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仰慕之情虽殷,终难深切体会。论及中国的文学与思想,古代唯知有孔子,现代每每唯知林语堂。林先生曾撰联自说:'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亦可略见其心胸抱负。林先生的作品虽未必能代表现代中国文学思想之全貌,但其透过文学作品而沟通东西文化,促进国际了解的影响与贡献,确乎是伟大的,甚至可以说求之当世,唯此一人。"

美国《纽约时报》以第一版刊出了林语堂去世的消息,以大幅的版面详载他一生经历和对中西文化学术界的卓越贡献,并以三栏的篇幅刊登半身照片。

美国《圣路易邮报》在4月2日作了特写,称"林语堂不止是某一门类的重要人物。他在很多方面都获有优越的成就,实在无法一一罗列。"

华盛顿大学教授吾讷孙说:"林语堂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优良的学者、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家。不宁唯是,他是一位通人,择善固执,终于成为盖世的天才。要说哪一项造诣是他最大的成就,就已经错了。他向西方和中国人证明,一个人可以超越专家这个称谓的局限而成为一个通才。"

林语堂逝世后钱穆最早写出了纪念文章。从3月29日动笔到林语堂下葬那天完稿,题目是《怀念老友林语堂先生》。

谢冰莹在《忆林语堂先生》中充分肯定了林语堂的重大贡献:"他在有生之年,对社会、对国家民族、对文学上的贡献太多、太大了,他的著作等身,躯体虽然离开了人间,他的著作永远和我们相伴,他的精神永远不朽,文学熠熠的光芒,永远闪烁在文坛。"

林海音对林语堂的评价更高:"本世纪的中国人能成为世界性作家学者的,我认为只有林语堂一人。"

1982年11月3日,林语堂在台北市士林区仰德大道一段141号的故居,被辟为"林语堂先生纪念图书馆",属于台北市图书馆。馆中有林语堂的藏书2000多册。"有不为斋"及卧室保留了林语堂生前的原样。1985年,廖翠凤曾将台北阳明山的家园及林语堂生前的藏书、作品及部分手稿和代表性遗物,捐赠给台北市政府,同年5月28日,台北市政府在林语堂的故居建立"林语堂先生纪念馆",供国内外游人和研究者参观研究。1987年4月,林语堂的妻子廖翠凤逝世于香港,享年九十岁。

2001年10月,在林语堂的祖居--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今为珠里村),建成了"林语堂纪念馆",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林语堂纪念馆。林语堂家乡这个纪念馆位于319国道北侧,坐落在林语堂父母长眠的虎形山上,一大片香蕉如海洋似锦绣将它包裹。纪念馆占地面积三十多亩,主体建筑是白色的半圆形二层楼房,中西合璧风格,在宏大庄重中充满灵气和清明,其四周还建有水池、亭台、小桥、花圃和绿地,非常贴近林语堂的文化思想和美学趣味。馆前是一尊林语堂座身雕像,高达二米,显得从容安闲,潇洒自在。

林语堂写过:"做文人,而不能成文妓,就只有一途:那就是带点丈夫气,说自己胸中的话,不要取媚于世,这样身份自会高。要有点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份。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筹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独来独往,存真保诚,有骨气,有见识,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

当年,有人批评林语堂的作品不合时宜,林语堂无不幽默地说:"我的作品主要不是写给同代人的,而是写给后人看的。"

今天,林语堂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事实上已经证明了林语堂所说的话的正确性。林语堂是在世界上产生影响最大的中国作家。

同类推荐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还会背上“窃国大盗”的帽子。他一生处心积虑,就为了把任何事情做得圆滑灵通,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他终究还是做了反面人物。客观地回顾袁世凯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既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他是一个能力特别强,手段特别灵活的人。袁世凯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总能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随地揣摩和适应着环境和潮流,为的是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他的站队艺术和应变心机很值得借鉴。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袁世凯的发迹之路。
  • 最是惊艳民国范

    最是惊艳民国范

    民国时期,古老中国根深蒂固的东西依然存在,但民主之风吹进中国,现代社会新元素登上历史舞台,社会在变革中动荡,人们在迷乱中求索,各种思想杂陈,各样异事叠现,各方奇才辈出。其中,有治世之能臣,也有乱世之枭雄;有投笔从戎赴汤蹈火以报国之书生,也有宦海失意后钻进书斋潜心治学之政客……于是乎,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领域风云际会,好戏连台,惊艳惊悚,沙场官场文场,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民国史比以往任何朝代的历史都更有看点。本书发掘民国奇人奇事的耀眼点,述写民国人物与事件的未解之谜,揭示民国知名人物的情感经历,品评民国往事的悲喜结局。
  • 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讲述了,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
  •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让世界跑起来的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天才庶女

    天才庶女

    云紫洛,祁夏国第一丑女,草包废物,自幼订婚四王爷,岂料花轿临门当街被辱,未入夫家便被撵回,未婚夫君与亲姐姐双宿双飞,自己沦为全京城的笑柄,只落得个香消玉殒! 21世纪女杀手,惊艳重生! 才知道: 那张丑颜的背后是如何倾国倾城; 那所谓的“天才”姐姐当年盗走了她的创作才一举成名; 那场婚姻本就是姐姐与夫君给她设下的阴谋。21世纪女性智慧又怎输古人! 辱我者,辱之! 欺我者,欺之! 我没有什么高大志向,更没有什么崇高理想。韬光养晦,只为求一方安宁;难得糊涂,不过是不屑计较。若有人触碰了我的底线,那就莫怪我以牙还牙,眦睚必报!云紫洛 他既喜欢她姐姐,那她就成全他们双宿双飞,错的是,他不该来招惹自己!
  • 穿书之男主他黑化了

    穿书之男主他黑化了

    穿越到一本小说里,绑定了一个系统,为了能够回家,沈缘初一心想要完成任务,只是每当她做任务的时候,总有猪队友拖她后腿。直到后来,她和男主在一起后,才知道,男主他是重生的,并且,还拥有了一项只针对她的技能——读心,她的马甲,早就在和男主的相处中,被扒得差不多了。
  • 闪婚厚爱:这个总裁不太冷

    闪婚厚爱:这个总裁不太冷

    “我成全你们!总有一天你们会为你们恶心的行为买单!”三年前,她被渣男贱女设计,赔上了自己的青春。三年后,她霸气回归,准备狠虐渣男贱女,却惹上了腹黑总裁。“跟我结婚,我会帮你达成你想要的一切。”“先生,你太自恋了吧?”总裁大人?对不起,我没兴趣。前任后悔?对不起,一次不忠,终身不用。贱女找茬?呵呵呵,你这是找死。当一切都走向了她预期的结果,她该何去何从。当她选择离开的时候,他又出现在她面前。“女人,没有我的同意你休想离开我!”看我们的总裁大人是如何把怼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这句话发挥到极致。
  • 郁祾记

    郁祾记

    自烛龙、盘古开天!古纪一元,大地上生成了人类,不知从何来,也不知到哪去,盲目生存,这注定是活不久的,古纪二元,人类灭亡!时间流逝,大地上生出了新人类,他们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能力————修炼!他们将修炼出的力量称之为——星力!他们划分了等级:参宿,比宿,昂宿,天宿,魂宿,圣宿,涅槃,归星!每个阶段分为九颗星。人类到了参宿境,会觉醒一种力量————仙武之魂!仙武之魂有物,有兽,有特殊,有普通,有遗传,有变异!是人类力量之本!加持人类力量的还有一样东西,它虚无缥缈但又真实存在,那就是元素!三十六种元素给人类带来异于他人的特殊力量!时间不断的流逝,星灵界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强者,在历史之上刻下了华章,让后人永远铭记!乾坤变化,星灵三世纪了,九州大陆的基本格局已形成,人类,妖怪,灵魄,蛮兽,僵尸,统治着九州大陆!五海九州!构成星灵界!!!!!!
  • 像暗杀似的绕到背后拥抱你

    像暗杀似的绕到背后拥抱你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尚书》云:有容,德乃大。《周易》云:君子以厚德载物。包容,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大智慧。如果你拥有了包容的智慧,在生活中,就等于拥有了幸福和快乐的钥匙;在工作中,就等于拥有了进步和发展的阶梯;在学习上,就等于拥有了学习知识和拓宽眼界的工具。拥有包容的智慧,才能最终走向人生的大境界。本书从九个不同角度讲述了包容的智慧,引用生动丰富的故事,详细阐释了包容这一人生大智慧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为人处世、婚姻家庭、成就事业、职场生存、面对成败、化解苦难等方面的广泛运用。阅读本书,你将明白:包容是灵活处世的哲学,能够淡化冲突,缓解矛盾与危机,使你的人生更具张力;包容是审时度势的大智慧,能进能退,能屈能伸,这种变通会助你立于不败之地;包容是成熟人生的自我完善,使人能够以更高的眼光审视生活中的烦恼,平衡身心、知足常乐;包容更是一种无声的大爱,爱别人,也爱自己。包容会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生活也将走向美好,走向和谐。包容的智慧,就是一堵墙,隔开了快乐与哀愁、幸福与苦难、光明与黑暗,越过去,就是天堂。
  • 杨译童书经典:雪山水晶和莱辛寓言

    杨译童书经典:雪山水晶和莱辛寓言

    《雪山水晶》是在德语国家脍炙人口的故事,讲述了一对兄妹的历险故事,他们凭借勇气在雪中奋然前行,见过了绝美的冰山雪景、宁静的乡村风情,结交热情淳朴的村民。这个美好的故事让读者在获得美的享受同时获得心灵上的安详和宁静。莱辛所写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伊索、罗马和菲得路等人,但经过写,赋予了新意。他的寓言里出现的大多是传统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又具有一般的特征,作者不仅想通过这些动物形象娱乐于人,而且想让人深思。他的作品短小精悍,犀利尖锐,且都同当时德国社会中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以及文艺斗争息息相关,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实感。
  • 超神代码

    超神代码

    程序员触到了天空的壁垒,代码化作了非凡的能力。灵海中的熔岩树,冲破苍穹,燃烧了不知几万里。我把稚嫩抛在了昨天,只留下一双坚硬的拳头。来吧,让我们和这个世界打一架!
  • 李嘉诚50年经商哲学

    李嘉诚50年经商哲学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提起李嘉诚,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通过创业经商,李嘉诚不仅赢得了大量的金钱和财富,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宣扬了良好的思想,留下了美好的名声,赢得了社会大众的高度认可。作为一名商人,李嘉诚创立了一套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韬略和经商哲学。
  • 药性赋

    药性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