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1800000007

第7章 诗人

皇家珀斯医院传染病分院比“黄金时代”大得多,弗兰克最初被送到那里进行康复治疗。1893年,天花病流行起来。在此期间,传染病分院开始运营。它最初是一家帐篷医院,设在珀斯郊区未开垦的灌木林带里。不祥的是,一个新的城市公墓很快就在它附近被设立起来。随着医院的发展,它的病房在那片灌木丛里伸展开来,出口与走廊相连,成了一座长楼。一旦用惯了轮椅,弗兰克就飕飕地在走廊里穿行。他拜访病房和厨房,追逐他喜欢的护士,和病人聊天儿。那些病人坐在走廊上,看着鸟儿飞进黑黢黢的树林,又飞出来。

在康复期间,他很想知道他为什么还活着。

绝大多数患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都是单身的年轻人。他们侥幸活了下来,兴致很高,喜欢讲和疾病有关的黑色幽默笑话。弗兰克是他们中最小的,很快便承担了传递消息的任务,他还为轮椅篮球赛呐喊助威,帮助设计每天例行对护士搞的恶作剧。这个瘦弱、面色苍白的淘气鬼,在那么一小段时间里,成了他们的吉祥物、丘比特和小兄弟。哪里都有他。他差不多还是个“孩子”,让人对他生不起气来。他轻易就能明白某种东西,就像他体内有个开关被打开了。在后来的岁月里,他认为这是独特的“魔力”。

有时候,在斑驳的光影里,那种等待的感觉,以及无穷无尽停停走走的陌生人,会让他回想起小时候在维也纳的难民收容所里度过的时光。他已经获救了,但尚未回归现实生活。在关于生活的课程上,他已经远远落后了。他热爱自由。而且,他正像是已经获得了可以延缓长大进程的授权一样。

一天,他进一步深入探索医院的老旧部分,他设法通过了沉重的大门,进入了一个未知的病房。病房里有四个带孔的大盒子。它们排成一排,宛如船坞里的潜水艇,它们幽灵般的、有节奏的呼吸声弥漫在整个房间里。弗兰克在门口待了一会儿,一动不动地。他清楚地明白这些声音来源于哪里、为了什么——它们是代替呼吸的铁肺,是困住你的“棺材”。除了死亡,这是脊髓灰质炎带来的最糟糕的东西。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一滴汗。一种幽灵般的被监禁、无助的感觉刺穿了他的身体。他回到房间,回到他的床上,默默地躺了下去。

但是,到了第二天,早餐的盘子刚被收走,他发现自己马上又转着轮椅去了铁肺病房。

那个地方有一种特别庄严的平静气氛。弗兰克知道,那是早上洗刷、喂饭的混乱后的短暂平静。在房间的那一端,专门有一名护士在照看一个病人。一颗头颅从距门最近的盒子里伸出来,它脱离了枕头,就像一个盛放在盘子里的头颅。弗兰克瞥见了一个又高又白的额头、一只干净的大耳朵、一个罗马人般的鼻子和下巴。那侧脸明明就是一个成年男人,但却有着男孩般纤细的脖子,那人看上去就像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会长。

“你是要进来吗?”那个人平静地说,不过没有转头,“到这儿来,我们聊聊。”

弗兰克转着轮椅进去,停在他的旁边,“你是怎么看见我的?”

年轻男子把他的眼睛往上翻了翻。在他头的上方悬着一块长方形的镜子,那镜子倾斜了一定的角度,正对着走廊。

“往后稍退一下。好了。你多大了?”

“快13岁了。”

“你在这儿干什么?”

“随便看看。你在干什么?”

“写诗。”

沉默了一会儿,弗兰克说:“但是你没有……”

“我在脑子里写。”

“诗的题目是什么?”

“雪原。”

“雪?在澳大利亚?”

“实际上写的是天花板。”

“写天花板的诗?”弗兰克声音有点儿扭曲,默默吞下其他问题。

“我已经写好了头几行。”

“说来听听吧。”

诗人顿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

昨夜,

雪定然来过了,

这就是全部,

我现在能看到的。

“不押韵啊!”

“你为什么觉得必须押韵?”

“在学校里……”弗兰克的声音弱了下来。

诗人微微一笑,呼吸了一下。“亚述人冲下来像……狼在羊圈……他那穿紫袍的军队……铠甲金光闪闪。”

他吟诵得很快,呼吸间吞吐着奇妙的韵律,像一支儿歌。

“我们就是这么学的。”

“当然是这样……你叫什么名字?”

“弗兰克·戈尔德。”

“看啊,拜伦勋爵……在一百……四十年前……写的那首诗,你再也……不必……写那样的诗了。顺便说一下,名字真好……戈尔德,很……贴切。”

他的名字叫沙利文·贝克豪斯,弗兰克开始每天都去拜访他。正式的拜访时间很严格,每周两个下午,时间从正午到下午1:30。为了每天选择正确的时间进入那个病房,弗兰克用尽了他所有的技能——直觉、观察、经验——来进行合适的拜访。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他才发觉,护士是知道他来这里的,但她们默许了他的行为。或许是因为沙利文和她们说起过他,弗兰克猜。

他们的谈话常常是关于诗歌的。沙利文如同一个老师,弗兰克是学生,尽管弗兰克现在还没有一丝作诗的想法。实际上,当艾达和迈耶互相引用匈牙利语的诗歌时,弗兰克会感到很厌烦——尤其是艾达那略显神圣的声音。他觉得她对音乐和文学的尊崇是做作的、有意为之的,她将它们看得比其他任何事儿都重要。

“诗歌不需要夸张,”沙利文说,“也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它听起来就像是有个人在说话,它完全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美国的诗歌发生了重大变革,一场新的运动正在兴起。我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诗人中汲取了经验——罗森博格、萨松、欧文。他们并未赞美战争,而是简单地、一点儿一点儿地谈论那些和他们一样的战士的经历。不论在哪里,他们都从未停下自己的笔触,哪怕是在地下掩体里、在船上、在火车上,甚至是在医院里。”

“一旦你习惯了你的处境,”他说,“你的想象力将再度得到自由。”

沙利文总是在写诗。那些诗是关于什么的呢?弗兰克很想搞清楚。

“朋友、航海、夏季的河流、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从前写的大多是这类怀旧的或是临时创作的诗。但如今似乎总是在写关于现在的诗,过去仿佛变得极其遥远。”

弗兰克的第一印象是对的。沙利文在学校里是个学生会长。沙利文在一所男校就读,他是学校赛艇队的队长,在一个名为“河流的首领”的比赛中,他们曾以微弱劣势败北。接下来,沙利文被确诊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他曾打算毕业去大学读英语专业,(学英语?我们所有人都会,还用学吗?弗兰克想。)航海是他的挚爱。他有三个兄弟,一个比他大,另外两个比他小,他们一起住在带着花园的房子里,那房子就在天鹅河的尽头。沙利文刚满18岁。

“我父亲打算等我出院了给我买一个助力器,这样我就能远行了,也可以再次游泳了。”

在此之后,弗兰克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幅图画,他把这幅图画与沙利文联系了起来。那是数年前他从火车上瞥见的一个场景。当时,他和他的父母准备去看望住在中部地区的匈牙利朋友。画面里有一座带着宽阔走廊的两层房屋、一块斜坡草地,柳树的叶子拂过橄榄绿的水面,小码头上小船晃动。穿短裤的孩子们跳上小船又跳下去。那就像旧式绘画中的一个场景。当然了,那不是沙利文的房子,沙利文的房子其实是在城市的另一边。但是,这个场景一直徘徊不去,宛如一支曲子或一阵芬芳。只要他看到或想到沙利文,他就会想起这个场景:水面上的太阳、摇晃的小船、蹦蹦跳跳的细腿孩子。

探望沙利文的还有沙利文的父亲。他利用闲暇时间进进出出,肯定没有谁会阻拦他。他个子很高,长腿,斑白的头发向后梳着,注重礼仪,穿着一套迈耶会欣赏的套装,有时候也穿一件有着金纽扣的蓝夹克。护士长有一次亲自把他领了进来。“你这个淘气鬼,走吧。”她微笑着对弗兰克说,露出了牙齿。弗兰克感觉被冒犯了,立即转着轮椅离开了。沙利文的父亲什么时候来,弗兰克就什么时候离开。当有人来探望某个病人时,其他人就离开,这是所有病人都会遵守的一种礼貌,护士长难道认为他不懂吗?

但是,贝克豪斯先生已经背对着护士长了,正朝着沙利文弯下腰。“你怎么样,老伙计?”他低声说。他一贯如此,眼里没有别人。

有一次,在沙利文的支持下,或许还受到了沙利文的鼓动,他转向弗兰克,而弗兰克正在忙着想他的告别词。“那么你就是楼上最小的病人了,”他和蔼可亲地笑着说。他的发音非常标准,几乎和英国人一样。“一个新澳大利亚人。”

“是的。”弗兰克说。

“弗兰克·戈尔德。你来自哪儿啊?”

“匈牙利。”

“哦。”贝克豪斯先生点了点头。弗兰克感受到了这个男人的冷淡目光。

“你什么时候来的澳大利亚?”他微微一笑,眨巴着眼睛,尽量不去看沙利文。

“在1947年。”

“喜欢珀斯这个地方吗?”

虽然似乎有必要给沙利文的父亲说实话,但弗兰克还没想好怎样概括他的经历。

“喜欢。”在这位父亲痛苦而绝望的烈焰的炙烤下,弗兰克的魔力就像清晨的露珠一样消散了,他没办法说实话。沙利文父亲的内心似乎一直在说:为什么我的儿子要这样?为什么我的儿子不能坐在那里?

“好孩子!”他又把脸转向沙利文了。沙利文总是有一个笑话或病房生活的轶事讲给他的父亲听。

弗兰克明白了沙利文背负的巨大责任。我干吗要拒绝它呢?他一边想,一边转着轮椅离开了。他知道,他父母把他失去的双腿当成他们又一个不得不承受的不幸。我拒绝成为他们唯一的光,我想成为我自己活着的理由,弗兰克想。虽然迈耶每个星期来一次传染病分院,有时候艾达也是如此,但他宁可他们永远也不来探望。他现在已经和沙利文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魔法的世界。

有一次,当他给艾达提起沙利文的名字时,她皱起了眉头。“贝克豪斯?那是个德国名字吧?”

“我不知道!”他不耐烦地摇摇头,“他是个澳大利亚人。”

“也许是个瑞典名字,”艾达若有所思地说,“你怎么拼它?”

“‘apposite’(适当的)是什么意思?”弗兰克问她,想换个话题。

“它的意思是……完全不同……在另一边……你懂的。”

“不是opposite,是apposite。”他再次摇摇头,眼睛看向了别处。

有传言说,沙利文的父亲是州长助理,是坐着配有专门司机的车来探视的。弗兰克开始在走廊上等,等着观看贝克豪斯先生离开病房。贝克豪斯先生低着头,耸着肩,夹克飞扬,迈着从容的大步走向车道的尽头,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有一辆黑色的大哈博车停在那里。

沙利文说,只有当他孤单时,他才能过上他真正的生活。

“因为你是个诗人?”弗兰克问道。

“当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不都是如此吗?”沙利文说,“看看艾迪。”

沙利文这样称呼照顾他的护士,这个名字是他偷偷起的。

“她的面庞如此文雅、开朗,你注意到了吗?她总是在为别人考虑。”弗兰克注视着那个平淡无奇、满脸雀斑的“艾迪”,扁平的身材,短腿,她不是他们总关注的那个漂亮护士,但是,艾迪是一个爱笑的人。

“我会幻想她独自一人待在自己房间里的样子,”沙利文继续说,“她坐在床上,脱下鞋子,慢慢卷下长筒网丝袜,我相信那时她看起来会很美。”

“我们其实是死于孤独。”沙利文说。

沙利文一向和善,但有时候弗兰克到来时,弗兰克不说话,他躺着不动,只是眨眨眼睛表示欢迎,随后便直勾勾地看着前面。第一次这么做时,他用嘴向弗兰克示意,“我在工作。”

如果弗兰克在那里坐的时间够长,沙利文会在每次呼气的时候说一句诗,弗兰克把它们记在他的处方笺上。

事实证明,

我们坚强,

就像蟑螂。

弗兰克浑身发抖,他还是觉得自己太脆弱了。他仿佛听到了甲壳“嘎吱”的声音,如同脆弱的骨头正在裂开。就像所有的生物那样,人的肉体也很容易被彻底毁灭。

“别担心,戈尔德。”沙利文说,“我会接着写的,铁肺是个好编辑。”

有一次,他非常冷淡。当弗兰克问候他时,他连眼睛都没有睁开。“他昨晚遭了不少罪。”当弗兰克进去时,护士长宾尼对他说。

弗兰克一直等护士离开,才朝他俯下身去。“你怎么样?”

沙利文睁开了一只眼睛。

“不能抠我的鼻子,不能挠我的睾丸,不能擦我的屁股。不过除了这些,一切都称心如意,戈尔德。”

他闭上了眼睛,咧开嘴笑了,仿佛一切对他都没什么。

沙利文的病情逐渐好转后,终于不再待在铁肺里了。他被绑在一个躺椅上,一直绑到脖子,随后就可以和弗兰克一起在走廊里坐着,椅子挨着椅子,刚开始只能坐五分钟,然后十分钟,再然后半个小时。阳光正好,空气清爽。他们坐在那里,对世界感到心满意足,就像两个已近暮年的老人。“最后,我终于学会了如何生存下来。”沙利文说。

他说起脊髓灰质炎侵袭他的那一天。每个人发病的情况都不一样,他发病时恰逢那场著名的“河流的首领”划艇比赛。一开始他感觉自己全身发抖,但他认为那不过是因为神经紧张。比赛正在进行,他的船领先对手一个船头。突然间,他的力气消失了,再也没办法继续划了,就像拉着铃的铃绳忽然断开一样。他们最后排在了第三,比赛结束后,他觉得太热,颤抖得太厉害,于是认为游泳之后也许会好些。他不在乎这是不是出格,直接一头扎进了河里。然后,他发现他的腿动不了了,他举起手求助,可所有人都觉得他在开玩笑。等他们把他拖到艇上的时候,他已经呼吸困难了。

他异常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形,在他看来,那段记忆有一种美感。在学校的生活过得太开心了,他有两三个关系很好的伙伴。他相信,他们会成为他一辈子的朋友。

他们把他平放在艇上,向岸上送去。他看到灼热的阳光穿透了他的眼皮,也感受到照在他身体上的热度,耳朵里满是男孩子们涉水时水飞溅起的声音。他听到了他们的沉默,就在那时,一首诗闪进了他的大脑,道尽了这一切。那是一首长诗、大诗,题目是“我在世上的最后一天”,他现在写的一切都是它其中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弗兰克的发病经历不太有诗意,他一点儿都不想说。在他的记忆里,发病的那段时间,他感受到的是自己家庭生活的喧嚣、苛刻、过分亲密,如同一出悲喜剧。他刚开始头痛得目眩,拒绝起床。艾达冲他喊叫说她要迟到了,有可能丢了她在女帽店的新工作。迈耶上早班,早就走了。艾达火急火燎地走了,然后又从公交站点回来,想最后检查一下他的额头。接下来,她疯狂的喘气声充满了他们小小的房子。她在迈耶的衣服口袋里找硬币,骂他每当需要的时候都不在。她沿着街道跑向电话亭,去给科恩医生打电话,也不管前门还大开着。

然后,迈耶奇迹般地出现了。弗兰克像一个婴儿般躺在他的臂弯里,被抱向了救护车。迈耶被晒成褐色的脸在那时变成了浅灰色,艾达的脸色也是煞白。人们远远地看着,其中包括扎内蒂一家、其他邻居和路人。他们的脸模模糊糊的,宛如梦境。

这将教会他们一些事情,他曾经想。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超然和无动于衷的感觉。教会他们什么呢?不要指望他会成为他们的全部幸福!他拒绝成为他们唯一的光。

他此时想,有一天这一切也将成为一个梦。在阳光的照射下,他闭上了眼睛。

“我们正在好转。”他对躺椅里的沙利文说。

“也许这只是暂时缓解?”沙利文反问道。突然,沙利文的背部开始出现严重的痉挛,弗兰克赶忙去找艾迪。

一天晚上,弗兰克醒了,房间里很热、很黑,外面还打起了雷,闪电劈开了天空,大雨倾盆而下。他躺在那里,想起铁肺是靠风箱工作的,风箱连接着病房窗户外面的一台大电动机。

他的轮椅被放在了病房的门边,他没办法够到。他索性从床上滑到地板上,用肘部撑着越过了冰凉的油地毡,通过房门,到了走道上。当他费力向黑暗中看时,倾盆而下的雨水溅到了他的身上。他发现到处都没有生命活动的迹象,难道所有人都忘了铁肺里的病人?

在接下来的一道闪光里,他看到了一群白色的身影。那些身影就像幽灵,在如注的大雨中行进。他看出那些女人是护士。她们从宿舍跑向了铁肺病房,她们身上穿的短睡衣全都湿透了。当他看到那群护士时,他就知道铁肺里的病人将安然无恙。他精疲力竭,勉强撑着回到自己的床上。第二天上午,在铁肺病房,他才了解到,她们竟然一连三个小时用手给那些风箱打气。

不久,医院里有传言说,一些病人将被允许回家度过周末。只是,沙利文不在其中,因为他再也离不开铁肺了。而弗兰克也不在其中,因为他不想离开沙利文。

“我正在缓慢地变成别的某种东西。”弗兰克在处方笺上写道,为了沙利文。这是他的新诗的第一行,诗的题目是“痕迹”。

我们把悲剧留在了家里,

留给了我们的母亲和父亲。

“我父亲想刊印我的诗。”沙利文说,“就一小部分,不是现在这些诗,是我过去写的那些,关于朋友和航海之类的,押韵的那些。他想把它们称为‘青春’,我想把它们称作‘我在世上的最后一天’,但他不听我的。我希望结尾用另外一首诗,虽然我还没写完。”

他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又睁开,看着弗兰克说:“这最后一行是送给你的,戈尔德:到最后,我们终将成为孤儿。”

第二天上午,在病房的早餐盘发出的“锵锵”声中,弗兰克听到一个护士对另一个护士说,一个铁肺病人昨天晚上去世了。

弗兰克急忙去够他的轮椅,他的盘子无意间被打落到地板上。

“嗨,小家伙!”“你这是怎么了?”当他转着轮椅下到走道上时,其他病人这样喊道。

沙利文的铁肺不见了。

“我正要去告诉你,”艾迪说。她的鼻子和眼睛红通通的,帽子也歪了,肩膀下垂。“他有一点儿流鼻涕,不想喝茶,突然就发起高烧来。”她的拇指和食指“咔嗒”一声碰到一起。“他离开了,沙利文就这样离开了。”她站在弗兰克面前,扣着自己的双手,然后又松开了。

一行诗句进入弗兰克的头脑。

啊,你为什么这样站在我面前,

扭着你红彤彤的小手?

“它在哪儿?”他朝着原来放着铁肺的地方做了个手势。

“正在维修,熏蒸消毒。需要这样,弗兰克。”

沙利文的父亲和护士长走过了病房。沙利文的父亲面色苍白,拿着个袋子。当他看见弗兰克时,他停下脚步,低下了头。“我亲爱的孩子已经失去了他的生命。”他说。他的言行举止是在对他儿子的朋友表示尊敬,一种官气十足的致意。他抬起头,向前走去。

沙利文失去了他的生命,但他仿佛还活着,只是没了他的肉体。

弗兰克的绝大多数亲属都在战争中被谋害了,但他对他们的死亡从来没有感觉。他怔怔地躺在床上,从口袋里掏出处方笺,打开,翻到沙利文让他记录下的最后几行诗句。

我必须找到一个,

能够呼吸的地方,

那是诗人的故乡,

是我们心中最深的执着。

“不过是些笔记,戈尔德。”沙利文曾经说,“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弗兰克在接待大厅的电话亭里给迈耶打了电话,当时迈耶在上班。“一个男孩儿去世了。”除此之外他什么都说不出来。他感到头晕、发烧。他试图完成一首诗,沙利文的诗,《我在世上的最后一天》,现在轮到他接着写了。他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在旋转,医院的走道像流动的动脉,流过厚重的、有着微弱的呼吸声的黑暗房间。除了这些,还有跳动的阳光、俯冲的鸟儿、灌木丛神秘的阴影。他感受到了自己的生活和这个悸动的世界,他顽强跳动着的小心脏不过是其中微小的部分而已。

他没挂电话就离开了。他上了床,拉上帘子。熟悉的黑暗在那里等着他。他直挺挺地仰面躺着,睁大眼睛,手臂放在两侧,缓慢地呼吸着,仿佛也死了一样。

同类推荐
  • 公开的力量

    公开的力量

    这是一篇有关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和民主进程的作品,表面琐碎,却包含了对农村政策的深入理解,显示了非同寻常的操作性,对于推进农村政务公开、培养民主意识和发展基层民主有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如今我们都痛恨农村基层干部腐败,但假若山西运城市农廉网的阳光能推广并照射到全国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腐败该何处藏身呢?位于山西省南端的运城市,山川秀美,土地肥沃,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现在是山西省重要粮棉果生产基地,成为驰名天下的农业大市。同时,有一顶“桂冠”如影相随,挥之不去,这顶“桂冠”就是山西省的“信访大市”。多年来,运城市整体信访量、尤其是涉农信访量居高不下。
  •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本书选取了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与评论家、翻译家的多次有关文学问题的对话,追寻土地、介入现实、谈论语言、评论世界文学,在观点交锋和激情碰撞中,勾绘出一幅文学图景。这是一本写作宣言,一次生命剖析,一场从土地出发的文学之旅:阎连科畅谈自己三十年写作历程,细数笔下故事与人物的诞生,纵论世界文学名家。第一次提出了“神实主义”创作观念,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 欧美见闻录

    欧美见闻录

    《欧美见闻录》是作者华盛顿·欧文游历欧洲诸国及美国等地的见闻札记。《欧美见闻录》中包括一些颇能体现其创作特色的散文和小说类见闻录,如《芒乔伊:或一个幻想者的人生经历》是中篇爱情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青少年时期的有趣经历;《密西西比大计划》描写了商业史上一次有名的泡沫经济事件;《法国旅店》等散文讲述了法国当时的一些风土人情,以及法国人与英国人所特有的品性;《格拉纳达来信》、《阿卜杜勒·拉赫曼》和《寡妇的考验》又把读者带到了西班牙那个神奇的国家……此外,作者还详细讲述了游览、拜访司各持和拜伦这两位文学巨匠的故乡的情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种种场面,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些文学大师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 纵横天下: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

    纵横天下: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

    本书为纪实文学,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最有实例的第四野战军为描写对象,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艺术化的再现。
  •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也许此时此刻的我们,都正在不同形式的跨界艺术里,漫无目的地徜徉着,无边地沉醉着,全力以赴地超越着,优哉游哉地活着。2015年末著成《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随笔集,以不同形式的文字纪念跨界的思维和跨界的自我存在。本书这种行云流水的状态,在离乱的光影中任意漂流,熠熠生辉,又潺潺流淌,便是生活的美学和无限惬意的缘由。本书收录了作者70余篇文化与生活类随笔,以纪念那些已经远离和正在发生的情怀,与读者共勉。
热门推荐
  • 大援建

    大援建

    纪实作品《大援建》是奋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元本土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倾情奋笔的结晶。该书全景式地见证和记录了史无前例的大援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地揭示了灾后重建创造奇迹的科学机制和力量源泉。
  • 心理学与情商、气场、影响力

    心理学与情商、气场、影响力

    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能否拥有好人缘,在其一生中能否取得巨大成就,跟这个人的情商、气场和影响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系列套装(全集)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系列套装(全集)

    玛格丽特·杜拉斯电子书系列套装(套装共14本)包含下列精选作品:《情人 & 乌发碧眼》,《物质生活》,《夏雨》,《扬·安德烈亚·斯泰奈》,《成天上树的日子》,《英国情妇》,《阿巴恩,萨巴娜,大卫》,《广岛之恋》,《写作》,《痛苦》,《夏夜十点半钟》,《广场》,《劳儿之劫》,《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
  • 清苑斋诗集

    清苑斋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异世界的龙套君

    重生异世界的龙套君

    当这个世界被魔王威胁的时候,勇者便会应运而生。讨伐大魔王,迎娶公主,走上人生巅峰。勇者:神马??现在打魔王还得组队??时间之神:好嘛,那就随便拎几个勇者来排排座吧。空间之神:咋滴还有空位??啥?退婚强者的那个已经上去了?玩系统的那货也去了?那就那个叫龙傲天的谁谁谁,三缺一快来顶一下。凯伦:哈???——在叫我???大哥这都是误会,我就是个龙套君呀!!!/(ㄒoㄒ)/~~我就是一个跑龙套的呀!!!╮(╯▽╰)╭书友群:691552156
  • 穿越之幸福每一天

    穿越之幸福每一天

    “反派专业户”陈媛媛刚领完最佳女配角的大奖,就穿越到六零年代。成了一个没了父母的小白菜。虽寄人篱下,但老天爷并没薄待她,竟然让她把小房子带过来了。在六零年代,她好歹能靠着这小金手指,让自己过潇洒的好日子。不过,让她有些纳闷的是,为什么总有那么个人高马大的壮男,想要哄着她做媳妇儿?
  • 改变你一生的小故事(增订版)

    改变你一生的小故事(增订版)

    想一想在平日的生活中,你是否因为找不到明确的人生目标而感到彷徨无依?你是否因为周遭环境的困扰而倍感焦虑,怨天尤人?又是否因为信仰的缺失而时刻感到处在人生的边缘?如此种种心灵困惑和迷惘究竟应当怎样解决呢?本书为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出口。本书精选了上百个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寓言及哲理故事,并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处加入笔者的体悟,力求用平实生动、明白浅近的语言阐发深刻的人生哲理,使人读后如闻金石之声,豁然开朗。
  • 微冉

    微冉

    杨之祁:“你在想什么?”顾冉手里把玩着一个戒指,闻言瞥他一眼,道:“我在想到底要怎样做,她才能不把我的求婚戒指拿下来。”容微性子淡,对大多数事情都无所谓,他真怕他递出戒指,却被她当做寻常礼物,收下之后放在一边,再也不看。段子2:某天顾冉和某女星在一起的照片突然登上了八卦头条。众人恶意曲解,评论内容不堪入目。顾冉因有前车之鉴,这回很是慌张,遂去找容微解释。顾冉:“你别在意,那只是一般的女性朋友,那天还有很多人在场。”容微笑,淡淡看他一眼:“女性朋友和女朋友之间不就差了个‘性’吗?”顾冉:“……”
  • 结鼎缘

    结鼎缘

    本是嫡出却因母亲太过怯懦不得宠,被养在二夫人名下。还好生出极品的木火双灵根,得到整个家族的重视,还为自己专门举行了选鼎会,得到极品炉鼎一枚。也因此被哥哥姐姐记恨而设计毁掉灵根。再次醒来,已不是原来那个胆小的人儿。而是融入了另一个灵魂的李吉莲。从此成为五行杂灵根。学练丹,学练器,学制符,学阵法。还自己制做空间,立志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修道者。上下求索,成就大道,以期真正长生。
  •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经典插图修订本)(中卷)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经典插图修订本)(中卷)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故事中卷:回忆录、福尔摩斯的归来。本书结构严谨,环环紧扣,故事情节惊险离奇,引人入胜,被推理迷们称为推理小说中的《圣经》,是每一个推理迷必备的案头书籍。本书堪称同类产品中译文经典的版本——本书主要译者路旦俊,是知名英文翻译,其余译者多为大学英语教授,实力雄厚。路旦俊翻译的《感觉的自然史》《人们都叫我动物》《白老虎》《布来泽》《我在另一个世界等你》等文学书籍在读者中广受欢迎,译笔被豆瓣读者誉为“功夫”“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