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300000003

第3章 秦汉时期是中国史学的成长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史学史的第二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史学的成长时期。它的童年过去了,它长大成人了,它做出童年时期所做不到的事情了。

1.司马迁、班固的史学巨著和刘向的文献整理

这个时期出现了两部史学巨著: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史记》有130卷,52万多字。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的天汉年间,是一部通史,也是一部取各种史体之长的综合体史书。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这是史学领域里有意识地“成一家之言”,而在史学实践上也做到了“成一家之言”的第一部史书,在历史观点、史料搜集、文字表述上都有显著的成就。这是中国史学已成长起来的显著标志。《汉书》有100卷,80万字,上起秦汉之际,下至王莽之灭,备记了西汉兴亡的史事。在史体上,它基本上继承了《史记》,而断代为史,为后来所谓“纪传体”史书中断代史的开山之作。但《汉书》中的“志”“表”部分,仍多保留通史的形式。《史》《汉》两家在学风和文风上,各有自己的风格。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迁书“圆而神”,班书“方以智”。这个评论是相当精到的。这两部书反映了当时皇朝空前统一的规模和政治要求的特点。它们对于后来史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文献整理工作。刘向奉命跟任宏、刘成、李柱国校定皇家藏书。每校一书,刘向总是采取异本,合并重复,订其讹误。校完一书,总要做出叙录,叙述作者生平、内容大旨和篇章目录。他重视学术流别,把校定的古籍分为6类,38种。他和任宏等校定的书达13000多篇,亦即13000多卷。刘向的儿子刘歆,按书的分类,概括为《七略》一书,而刘向为各书所作叙录,则汇为《别录》。刘向等人的工作,开创了大规模校书的范例、大规模缮写定本的范例。这对于后来的“校雠学”“目录学”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刘向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他在中国历史文献学史上的地位,有类于《史记》《汉书》在中国史学编纂史上的地位。

2.从秦始皇焚书到汉武帝尊儒

在这时期,历史观有前后阶段性上的不同。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帝制时起,他就露骨地表现出害怕真实的历史记载,他要抓紧历史阵地为他的统治服务。第一,他要宣扬统一的功绩超越自古以来的帝王,不止一次地刻石颂德。第二,他的皇朝是应五德之运而生,是以水德胜周之火德,衣物尚黑,不惜让朝堂之上黑压压的一大片。第三,焚《诗》《书》、百家语和一切非秦国所记的历史。第四,他要永保封建统治,并建立封建的永恒秩序。这就是所谓“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就是“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秦曾经奉行过的变革思想,这时因历史条件变化,被秦始皇一脚踢开,他在刻石颂德时就说:“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秦始皇使用暴力推行他的主观愿望,焚书坑儒是他采用暴力控制思想的最明显的形式。他的这种做法并不能实现他的愿望。但他的愿望和他采取的手段,却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表明了史学跟政治联系的新的阶段的开始。一般人们对秦始皇跟史学的关系,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未免是一种疏忽。

秦亡汉兴,历史实践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秦累代经营,灭六国而成帝业,但陈涉揭竿而起,秦一下就垮了。刘邦无尺寸之封,起兵讨秦,又经过对楚的战争,五年而建立汉朝。秦何以亡得这样快?汉何以兴得这样暴?这些问题,是秦始皇时的人所遇不到的,但却正是汉代前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所共同关心的。关心的原因,不只是要了解这种重大变化的原因,还为的是要观察汉朝的统治是否可以巩固下去。当时人关于问题的答案,或归之于民心的向背,或归之于历史的条件,而司马迁则由当时提出的这个问题而提高到“通古今之变”,以考察悠久的历史过程。显然,民心向背的观点是在秦末农民大起义影响下的看法。汉人遇到了新问题,却并没有解决老问题。统一问题、五德之运问题、思想控制问题、永保统治和永恒的封建秩序问题,在汉仍是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汉处理这些问题的办法,跟秦始皇不一样,效果要好得多。

汉代秦后,在政策上比秦宽得多,在思想领域里也是如此。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摆出了重视学术文化的样子。他又表示尊崇儒术,“以经术缘饰吏事”。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出现了董仲舒和司马迁这两位大师。董仲舒是代表儒学正宗的大师,他发挥了春秋公羊学大一统的论点,为汉皇朝的统一事业服务,宣扬了三纲的论点,为稳定封建统治秩序辩护。他于五行说之外,又宣扬三统说,以补五行说之不足。他倡言“天不变,道亦不变”,强调封建统治的永恒秩序。

董仲舒在历史观上,有自成体系的理论,对于后来的正宗史学有很久的影响。司马迁曾从董仲舒问春秋公羊学,他也拥护汉的统一,尊重孔子在历史上的成就,也有历史循环论的观点,但他的历史观中有不少的唯物主义因素和朴素的辩证观点,这跟董仲舒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有区别的。在维护汉家统治利益上,两人是一致的,而在如何维护这一具体问题上两人有不同的看法。董仲舒和司马迁的思想分歧,决定了二人在史学发展上的不同地位。但从汉武帝控制思想的效果说,从这两人身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从秦始皇抓史学领域的失败,到汉武帝尊崇儒术,以至宣帝石渠阁奏议以前,可说是秦汉时期史学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秦汉时期史学与封建政治结合的新形式初步形成。

3.石渠阁奏议和白虎观奏议

石渠阁奏议是汉代以皇权专制的儒学形式进一步控制学术思想的标志。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诏萧望之、刘向等讲五经同异于石渠阁,帝“亲称制临决”。所谓“亲称制临决”,就是以皇帝的名义亲自到场,决定是非。这是宣帝以皇帝兼宗师、教主的身份出场,宣扬他所同意的教义。《汉书·艺文志》著录“议奏四十二篇”。

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异同,帝“亲称制临决”,如宣帝石渠阁故事。帝“正坐自讲所制章句”。据说“冠带缙绅之人圆桥门而听者盖亿万”。当时并没有播音器,不知这亿万人如何听章帝讲经。但白虎观讲经规模之大远远超过石渠阁讲经,是可信的。这一次,又是皇帝以宗师、教主的姿态去强化学术统治的要求。对于这次奏议,章帝命班固作《白虎通德论》一书,这是一部钦定的哲学、神学、经义的法典。

两汉时期,经史不分。这两次由皇帝主持的讲经活动,不能不深刻地影响史学。而且这两次集会,都是史学领域里的代表人物参加。参加石渠会的刘向,还有他的儿子刘歆,在进行大规模文献整理工作的同时,还各著有《五行传》。父子所说不同,但都以《洪范》五行附会天人感应之说,是一种神秘主义的历史观点。参加白虎观集会并总结其成果的人,就是著《汉书》的班固。对于刘向和班固这两位史学家的史学成就和历史观点的错误应分别看待。但也应指出,他们的历史观点不但限制了他们在历史文献学和史书编纂上的成就,而且损害了他们可能取得的成就。他们那些附会正宗儒学的说教,显然使他们的作品减色。

两汉时期的史学发展中,也存在着理论上的斗争。如张衡反对谶纬和王充的各种批判,都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光辉思想。张衡是一个文学家、科学家,也是一个史学家。可惜他的史学作品没有传下来,我们已不能对他进行深入的研究。王充是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而不是史学家,但他批判性的论断多与历史理论有关,这也应该属于中国史学史的光辉思想。

4.秦汉时期的史学成就

秦汉时期的史学,在史书编纂上,在历史文献学上都已有颇具规模的成就。在历史理论上,也可以说有了一些体系。在历史文学上,马、班的风格不同,也都是各有成就的。秦汉时期的史学,可以荀悦《汉纪》为断限。荀悦写这书的时候,曹操的势力已经开始强大,汉献帝实在他的掌握之中。荀悦的《汉纪》却仍是拥戴汉家的。从史书的体裁上说,这是具备一代始末的断代编年史的第一部,在史学史上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同类推荐
  • 铁血安西

    铁血安西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孤守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 古代职业技术学院

    古代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理工科学霸,手工达人一朝穿越成为古代王朝小山村的一个小婴儿。不想走科举的独木桥,转而开始把自己家的学堂开成了古代版的技术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农学家,科学家,军事家,甚至还有美食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青山学堂教不到的。当然在事业创举的过程中,少不了美人相伴。自己网恋的小姐姐竟然也穿越过来,成为自己青梅竹马,指腹为婚的小妻子。两人各展所长,共同掀起了大宣王朝的教育新篇章。
  • 帝王将相论时事

    帝王将相论时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风流一时的英雄人物都已“俱往矣”。但他们所留给后人的功过是非与政治智慧却投有因时代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替而消失。相反,正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和朝代的更替,我们对这些帝王将相的一些精辟言论所透露出来的智慧谋略才倍加折服。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身为天子、将相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维持社会的秩序,保持国家的安定,而这前提就是要对其统治下的国家,当时的时事要具有深刻的认识,这关乎国家的兴亡,社会的治乱。因此,他们对时事的论断往往准确而又精辟。
  • 红楼一锅煮

    红楼一锅煮

    高飞穿了,发现自己穿越到红楼梦里面,自己还成了林黛玉的哥哥。然后他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变的自己不认识了。
  • 雪夜孤颜

    雪夜孤颜

    《泰武史记》第九篇,第三章。泰武元年秋,阳,玉,二关失守,安西大将克突厥于望月关,阿史那部走。十年风云变幻,盛唐变为大周。十年后少年负重而行,神州大陆风云再起。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太阳我的爱

    你是我的太阳我的爱

    这一年大雪下的很是时候,马上就过年了下了这么一场大雪在南方很是难得了,银装素裹下的城市分外妖……
  • 影视穿越生存法则

    影视穿越生存法则

    从《行尸走肉》开始,他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宇宙的终极是什么?这个宇宙的最大秘密。请和我一起穿越诸天吧。
  • 太极食神之初展锋芒

    太极食神之初展锋芒

    “太极食神”是一个系列武侠传奇长篇,小说共分三部,“初展锋芒”是第一部。讲述身为太极宗师杨慕侠的长孙的杨兆龙,自小顽皮好动,除了喜欢家传的太极拳外,又爱学外公的厨艺。而杨门突遭“秋水”组织派来的杀手万斤力、万瞎子等人寻仇,兆龙遭到绑架,幸好得到在黑鱼庵结识的武云姑娘相救,得以逃脱。“秋水”的武恶再次鼓动汉中金家挑战杨家太极门,没想到兆龙却机缘巧合,得遇化名弱用的金家人金远的点拨,并从他那里得到上乘内家拳的修炼法门,此后武功一日千里。武恶一计不成,再施一计,目标定在太极门长子杨云天身上,为了保全杨门名声杨云天力竭身亡,而其子杨兆龙也从此下落不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桃妖女

    桃妖女

    她出生时百里桃花,却被当做妖怪,弃于山野。后来阴差阳错爱上冰冷王爷,不顾一切终于结为连理。怎奈后来白莲花明争暗斗,他冰冷如霜,将她置之死地。她本深爱他,却被身边人一次次的阴谋诡计陷害,最终看清人心。她该何去何从,感情该舍该放?还是把自己的东西都夺回来,吊打白莲花,翻身农奴把歌唱?本文不脑残,情节紧凑有序,结局美满。
  • 魔法外套

    魔法外套

    《魔法外套》是意大利作家迪诺·布扎蒂的短篇小说集,收录现代寓言小说42则。这些小说的内容包括:被不存在的鲨所追踪、与一栋房子坠入爱河、去地铁通道深处寻访地狱……阅读布扎蒂的小说,如穿行在一幕幕超现实的场景之间,幽默、荒诞、奇想扑面而来。迪诺·布扎蒂被誉为“意大利的卡夫卡”,博尔赫斯曾将他的长篇小说《鞑靼人沙漠》列入“私人藏书”。
  • 精神自治(修订版)

    精神自治(修订版)

    透过《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 指尖微凉的青春

    指尖微凉的青春

    他,是出身优渥长相秀气却经常生病的贵族少爷,性格冰冷,好似没有一点感情。她,是普通家庭长相一般身体却像妖怪般强壮的少女,性格火热,重情重义。一场机缘巧合,让她来到了他身边当仆人――“你到底会什么啊,来当侍女连个烧开水都不会。”
  • 黑蚂蚁

    黑蚂蚁

    云南腾越西南,滇缅交界,重山峻岭绵亘杂沓,溪流泉瀑纵横交错。其中都是亘古无人的荒山野地,森林甚多,往往回环数百里不见天日。除却林中藏伏的各种毒蛇猛兽之外,更有许多奇奇怪怪的虫蚁,俱都凶毒已极,沼泽间的瘴气又重,休说孤身行旅,便是大队人马带了兵器、食粮想要横冲过去也办不到。为有种种危险灾害。常人从来不敢深入。但这里面财富甚多,非但珍贵药材、兽皮多到无数,更有荒金、石油好些天然富源埋藏在内。一些贪利的山野土人把那大片森林认作衣食父母,虽不敢犯了奇险深入腹地,每当雨季过后也常结伴裹粮人内,大都走进个十里八里,将所采掘猎取的贵重物事得到手中,立时急赶回来。
  • 神道复苏

    神道复苏

    灵气复苏,鬼物乱世,众生苦楚。窦长生手持封神榜穿越而来,立符诏,争气运,聚香火、升神位、夺天下、等等,一觉醒来我怎么成天帝了?怕是没睡醒?注:本书神道流,气运争霸流,种田流,猥琐发育流,马甲狂人流!普通群:111367547!